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啥玩意?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啥玩意?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啥玩意?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

南懷瑾


道家所謂「煉精化氣」的氣是什麼東西?中國醫學所謂的「氣血」的氣和「中風」的風,是否都同道家所講的這個「氣」字一樣?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漢代以後的中國醫學,大都把氣流的風和人體呼吸的氣混而為一,這也是有問題的。不過這些問題都是個別的專論,現在從本題範圍去討論它,一時也講不完。前文曾經提到,暫且借用現代科學術語的「生命能」,作為解釋氣的概念。換言之,也就是要學習靜坐和修證健康長壽術的人們,不要把人體口鼻呼吸的氣,以及大氣中的空氣,就當作道家或密宗所謂的氣。否則,統統落在生理的感受範圍,錯把神經和肌肉的反應當作是「真氣」的流行,那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退而言之,如果只把肺部的呼吸和生理反應的作用,當作鍊氣的成果,那麼綜羅道家、密宗、瑜伽術等的各種大同小異的鍊氣方法,至少有幾十種甚至一百種之多。雖然無可否認的,人體生理上的口鼻呼吸,以及部分其他器官和皮膚呼吸的作用,是修鍊的基本動作和工具,但不能誤認為這就是靜坐養生或道家丹法的真諦。


照道家養生的修鍊方法,真正達到「煉精化氣」的程度,那是什麼景象呢?這便須要留意道家所流行的兩句術語,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與「五氣」,都是比喻的代名詞。三花即是「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至於印度的瑜伽術中,卻以上行氣、下行氣、中行氣、左行氣、右行氣等叫做五氣。名詞不同,實際上都是共通的。聚頂的頂,當然是指頭頂的「百會穴」,也就是道家所謂的「泥洹宮」,密宗所謂的「頂輪」和「梵穴輪」的連帶關係。不過朝元的「元」,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些根據醫學經脈穴道的觀念,便說這個「元」是指「關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下丹田」,有些人卻認為這個「元」是指「會陰穴」,也就是密宗和瑜伽術所謂的「海底」。誰是誰非,從來就無確證,除非真是修鍊到家的神仙肯出來當場指證,或許可息此一爭端。不過,從學理和中國文字學的詮解,以及經驗的求證。我們認為這個「元」字與本源的源字通用。換言之,所謂「元」,便是指原來的本位現象而已,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腑臟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充滿、和諧、均衡而沒有窒塞。我們簡略地從學理上解釋過這兩句話的意義以後,再從實證的現象來作說明。

「三花聚頂」的景象:靜坐到達精化為氣的階段。奇經八脈的通暢情況,猶如以往所說,已一步步獲得了實證。從此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若存若亡。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到此忽然會進入幾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道家丹經所謂的「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境界。不過,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學理不明,觀念不清,內心如果存有絲毫的幻想,或潛意識中存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可能便會心神出竅;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覺;便有許多類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現了。對此種種境象,必須要一一掃除,不落筌蹄才為究竟。


「五氣朝元」的景象:由於以上所講「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統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了。


靜坐或修道的實際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講「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情況。那麼,煉精化氣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不過,這種基礎,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須要「持盈保泰」,恆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數。倘使在靜坐的過程中,偶然有過一次類似經驗、瞎貓撞到死老鼠、一見永不再見,那就不足為是。但從此要進到「鍊氣化神」的境界,就必須和「道」的觀念結合,並非只屬於靜坐工夫的範圍了。


----------------------


意識境界上,不在身體上,不在腦裡頭,也不在心窩子,不在上下左右,似睡著非睡著,似夢又非夢,有這個意境在,這才是真正的密法觀想。所以我常說,密法是真正的心理科學修法。(大眾觀想佛像,接受甘露灌頂。)意境上觀想,頭腦忘掉,甚至覺得迷迷糊糊的,在這個中間的想,有時佛像變樣成妄念來都不管。乃至准提菩薩的像不能明晰,一隻手,一隻眼都可以,就是把它定住,有心去定住,定不住的。有這個印象,不用心去定,不用心去想,就有了,知覺、感覺都照舊,只是把握這個影像的境界,影像起來後,不但把腦袋忘掉,身體也把它忘掉。

什麼叫忘掉?不理就是忘掉,這樣觀想的道理把握住了,曉得了,才可以修一切密法的觀想,密法的觀想要在理上透徹,才能修到這個境界,這個也包括了止觀、思惟修,前面已講過。假定有人在這境界上一直定下去,自然頭頂有光,有清涼灌進來,有這感覺時不要放棄,也不要執著,這時定住是得到佛母灌頂的,現象,乃至回去修法時,灌頂現象自然會來的,你要好好把握這一點經驗。


至於其中修持的境界,進步的情形,離不開四撣八定,功夫上如此。行願離不開菩薩十地的修持,這個要知道。還有,在修持准提法當中的變化、境界,可參考這本《顯密圓通成佛心要》。


----無上甚深妙密法--南懷瑾上師闡釋准提法要


--------------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啥玩意?


29、間腦的反應


如果氣機的衝力,過了前腦順向鼻根(山根)下流的一關,能夠隨順心力的導引而倒吸下降,它便如[O│O]形的迴旋轉到大腦與小腦的中間(間腦),而上衝到頭頂部分。(道家稱此為泥洹宮,密宗與瑜伽術稱為頂輪與上空的梵穴輪。)然後神思大定,身形端直,一般注重道家修鍊丹法或內功者,便認為是督脈完全打通的現象。其實,並不盡然,切勿錯認:這只是氣機循督脈的變化,初步打開中樞神經,進而刺激間腦的作用,促使內分泌(荷爾蒙)均衡分布的最好象徵而已。但往往有些人,到此而發生頭頂刺痛等暫時的現象,或者會有頭頂脹滿,猶如有物壓頂,或鐵箍箍頂的緊箍現象。這都因為腦神經的氣脈沒有完全打通,或者因為被感覺過度牽引所造成。如果能夠放空注意力,猶如捨去頭腦而聽任其自然,漸漸就會感覺頭頂中心發生一股清涼如水、異常舒適而下沁心脾的感覺。這種現象,在佛家修習禪定和修習止觀法門來講,即是輕安的前奏現象。因此,可使煩惱妄想減弱而進入初步的定境。如果因此而有甘甜清涼的津液(由腦下垂體所發射的內分泌)下降,在道家的修鍊方法而言,便認為是「醍醐灌頂」、「甘露灑須彌」、或者形容它為「玉液瓊漿」等等,而認為這是返老還童的長生藥酒,雖然言之過於神秘,但對於人體的確是有祛病延年的功效。甚至,可使胃口大開,多食與飽食可以隨時消化凈盡,並且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同時也可以不食而不感覺過分飢餓,或服氣而耐俄。到此階段,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則只是附帶的必然現象而已。


---《靜坐修養與長生不老》

===================


1、洗髓法:冥目,調息,凝神內照。片時息調後即以意凝神於腦,以目光微向頭頂一看,覺有微明,如黑夜月色然。隨即用意引此光映照泥丸,待得腦中光滿而頭若水晶然。此法為內照巔頂,初時僅以意為之,並未有光,久之而光現,光現則性純而命固。密宗亦有此引罡之法,光色有白、黃、紅、綠、藍不同,或呈五彩並現之,其作用亦各異。據知非子老師《心氣秘旨訣中訣》所述:「白光主消災除障,通行血脈之壅滯;黃或紅光,主增益嚴肅,補氣進陽;綠藍兩光,則主成就不動,益精安神,究竟成就。如初修氣脈,或時值夏秋,則以白光為妙;至氣脈已通,或時值冬春,則以紅、黃二光為宜」。匡常修道長所傳龍門派分支金山派丹法,入手則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久之眼前一片虛白。初則如白雪飛舞,繼則似銀浪翻騰,久則聚為虛白,光聚則性聚,光定則性定,光滿則性圓。觀光之法,自內照巔頂入手,不久白光顯現,由微而著,由動而靜,漸入圓光大定。


10、水在長江月在天:此種內照功法,即以頭頂懸空一輪明月,下照海底陰蹻。又在海底一輪月影,同頂空明月上下相映(如佛密之月輪觀)。


我於斯際,萬籟俱寂,上衝下透,久之但覺此一縷清光,上透九霄,下破九淵。如此空而忘,忘而空,直至自身亦不覺有,便證得虛無之境。此種功法,與密宗修氣脈、明點之法,均為借假修真,成就玉液還丹。


--- 丹道法訣十二講----胡孚琛


====================


三花聚頂


蕭廷芝《金丹大成集》說:「問三花聚頂。答曰: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穴也。」這裡的「頂」有特指意義,它表示「天宮內院」。所謂「天宮」指腦部,「內院」就是以印堂穴與百會學垂直線為中心點的腦部內空間。「三花聚頂」是一種內丹功的上乘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必須經過循序漸進的煉養過程。古代道教內丹家由於害怕泄漏天機,又擔心大道失傳,便以含蓄的符號象徵方式來表達。於是,有關「三花」的名稱便有許多轉換的形式。從本質上看,「三花」的內在意義乃是「三陽」。所謂「三陽」也就是陰中之陽,陽中之陽,陰陽中之陽。「三陽」之說來自五行與天乾的轉換。在中國古代,以「水」代表北方,於天干為壬癸,在人體則與腎臟相對應;以「火」代表南方,於天干為丙丁,在人體則與心臟相對應;以金代表西方,於天干為庚辛,在人體則與肺臟相對應。腎主精,心主神、肺主氣。水在北方為陰方,所對應的天干壬癸,一陰一陽,壬為陽,癸為陰,所謂「陰中之陽」指的就是代表北方兩個天干之中的「壬」;火在南方為陽方,所對應的天干丙丁,也是一陰一陽,丙為陽而丁為陰,所謂「陽中之陽」指的是代表南方兩個丙丁中的丙;金在西方為陰方,所對應的肺臟吐故納新,交接內外表裡,故有陰陽轉換之性,所謂「陰陽中之陽」指的是代表西方和肺臟的天干庚辛中的「庚」。內丹學講究「煉精化氣」就是去腎水中的癸,而升壬;「鍊氣化神」就是去肺金中的辛,而升庚;「煉神返虛」,也就是去心火中的丁,而升丙。其壬、庚、丙,象徵精氣神中的「三陽」,經過進火而升華,最後聚於泥丸宮,這就叫做「三花聚頂」。頂者,鼎也。革故鼎新,脫胎換骨,則成聖明境界,到了這樣的境界,則骨體榮華煥發,光芒四射。此時,精氣神已從分的狀態而回歸於「合」的狀態,恍若金花片片自現於空中,這是內功的美好結果,所以,「花」也就是「華」。


「三花聚頂」的景象


靜坐到達精化為氣的階段。奇經八脈的通暢情況,猶如以往所說,已一步步獲得了實證。從此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若存若亡。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象。到此忽然會進入幾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於全身。道家丹經所謂的「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境界。不過,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學理不明,觀念不清,內心如果存有絲毫的幻想,或潛意識中存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可能便會心神出竅;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覺;便有許多類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現了。對此種種境象,必須要一一掃除,不落筌蹄才為究竟。


人花 - 煉精化氣,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為輪迴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慾,精不妄瀉,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地花 - 鍊氣化神,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下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天花 - 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五氣朝元


內丹學術語。「五氣」指的是心、肝、腎、肺、脾這五臟之氣。凡俗之人,五臟之氣散居五行所屬之位,未能形成統一的聚合能量。道教內丹家為了超越此等局限,遂探索鍊氣法門,經過長時間的實踐與體驗,內丹家提出了「五氣朝元」說。早在漢代的《周易參同契》已經有關於「五氣」的朦朧意識,該書言「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這雖然沒有出現「五氣」的概念,但卻以五種顏色作為象徵,以表明五行的關係。在道教中,五色就是五行的代表,也是五髒的符號象徵。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易參同契》包含著五臟之氣的認識,這是可以得到證實的。不過,在這部書中並沒有明確的「五氣朝元」說法;直接使用這個概念的是《鍾呂傳道集》,該書有《論朝元》一節,提出了五臟之氣隨著陰陽的轉換而有不同朝元方式的觀點,以為日月運行之間,當一陽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氣乃朝於「中元」,所謂「中元」實際上就是以兩乳之間為基準而切入的中丹田;當一陰始生的時候,五臟之液朝於「下元」,所謂「下元」就是以肚臍以下一寸三分為基準的下丹田。內丹家以神光察照,以水之壬氣、火之丙氣、金之庚氣為帥導,三陽(壬、丙、庚)上朝於天宮(腦門)內院,於是心神也返於天宮,五氣也就朝於上元。關於「五氣朝元」的問題,唐末五代以來,道門內丹家作了許多解釋,從宋代的張伯端,到金元時期的邱處機、蕭廷芝等都有論述,《性命圭旨》總結了前人的諸多論述,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五氣朝元」的理論,該書還繪製了「五氣朝元圖」,便於人們明了其要領。該書從生命發源的問題入手,首先指出了凡俗之人五常(五行)異地而五方異氣的情形,進而說明了修行之人合煉五氣使之朝元的可能與方法門徑。在《性命圭旨》的作者看來,人的五臟本來有青、赤、黃、白、黑五帝鎮守,五帝則以天干、五行、數字及其相互關係來表現其功能。青帝受甲乙木德之三氣,赤帝受丙丁火德之二氣,白帝受庚辛金德之四氣,黑帝受壬癸水德之一氣,黃帝受戊己土德之五氣。修鍊之人,就是要促使分散氣氣匯通聚合,所謂「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就是通過會聚而使朝元的過程。金德之四氣與水德之一氣匯通而成五,木德之三氣與火德之二氣匯通亦成五,中央自有五氣,「三五」相聚,四大安和,五氣則朝元而聚於頂,體現了內丹修鍊的一種高級境界。


「五氣朝元」的景象


由於「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後,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後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於「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統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了。


一、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空於哀,則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氣朝元。


二、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空於喜,則魂定,東方青木之木氣朝元。


三、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空於欲,則意定,中央黃帝之土氣朝元。


四、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空於怒,則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氣朝元。


五、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空於樂,則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氣朝元。


以上為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理。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啥玩意?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不便處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義太極 的精彩文章:

睡前一小時是養生黃金時間
呂祖《百字碑》張三丰注
小和尚的問題,不看是你的遺憾
我們說端身正坐,為什麼端坐?原來端坐就是放鬆命門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TAG:德義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上乘修鍊功法「三花聚頂」與「五氣朝元」
何謂「五氣朝元」?
揭秘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的玄機!
家居風水的五氣,你都知道嗎?
身高一米五氣場兩米八,她的演唱會又暖又燃,連英國女王都點贊
深夜東西 | 身高一米五氣場兩米八,她的演唱會又暖又燃,連英國女王都點贊
彼特·丁拉基丨身高只有一三五氣場卻遠超一八零他讓你明白什麼叫自信!連范冰冰都愛他
武當五龍井 真有五氣龍君神助?
「五氣朝元」這個修真境界也難練!
這位清朝重臣五氣乾隆 還讓皇帝給他出了一份保證書
民族風裙子+老北京布鞋,奔四奔五氣質女人這樣穿,顯瘦又迷人
採用七支坐法來打坐,早日五氣合一
經常生病,皆因心肝脾肺腎五氣不足!補氣喝這5種湯,早喝早好
欲成大事,先養五氣
中華絕學:「五氣生旺定富貴」起列!附人生大四局
學書法,養五氣
這種癌很多都是自己「作」出來的,預防一定要防「五氣」!
台州市「五氣共治」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