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認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擴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則徐受命欽差大臣,入廣州查處禁煙。林則徐先弄清廣州受鴉片毒害情況,查找各家煙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於道光十九年,抵廣州,(3月19日),林則徐會同鄧延楨等傳訊十三行洋商,責令轉交諭帖,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並具結保證今後永不夾帶鴉片,他還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人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但外商拒絕交出,經過堅決的鬥爭,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鴉片販子,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6月3日)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

1839年3月18日,林則徐發布兩個諭貼。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下令包圍商館。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國鴉片販子顛地。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道光二十年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10月25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博爾濟吉特·琦善的審問和發落。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為後人稱頌。但也是因為禁煙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1845年開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則徐,調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補,十一月以三品頂戴署理陝甘總督。(1846年)四月,授陝西巡撫,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陝上任。這時的陝西,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鴉片戰爭時,清廷為解決軍費困難,除調撥陝西徵收的鹽稅外,還強令陝西捐銀一百多萬兩。

鴉片戰爭後給外國侵略者的賠款也攤派到陝西,僅西安府咸寧、長安兩縣的賠款銀,年徵收就在二萬兩以上,相當於上繳正銀數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連發生災荒,勞苦群眾生活異常艱難;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與當地回民聯合起來,反抗官府的鬥爭此起彼伏。

此人從不把洋人放眼裡,若晚出生幾十年會是第二個「張作霖」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鬥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星雨的願望 的精彩文章:

晚清第一高手,素有武聖,武神之稱,曾經單挑日本五名絕世高手
此女關鍵時刻「曾獻身救國」,死後齊白石願與她合葬,終身相伴
楊貴妃那麼喜歡安祿山,其實背後有真實的原因

TAG:流星雨的願望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人,大家誤會了幾十年!長著一張洋人臉,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慈禧與這四個男人好上了,其中一個竟然是洋人作家
26歲開始守寡的慈禧,不僅有四個情人伺候還有一個是洋人!
慈禧守寡後的四個情人,一個讓她懷孕,還有一個竟是洋人!
那些被洋人強行帶走的稀世珍寶,有一個今天回家了!這次是三元的親兄弟出手的!
姑娘哭半個月才能嫁,丈夫婚前做三年苦力 一出好戲卻被洋人擾亂
晚清時期,國人這樣罵洋人的
長著一張洋人臉,出演幾十年的外國人,但他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300年前中國有一奇人造出「機關槍」,如果康熙不殺他,就不會被洋人欺負百年
英國人不願給清朝皇帝下跪,國人都說,洋人不下跪只有一個原因
一場敗仗,一個封建王朝,讓中國人害怕洋人數百年
晚清第一巨匪,洋人都十分懼怕,最終卻被拜把子兄弟張作霖所殺!
康熙的這個舉動,讓中國的發展滯後幾十年,也導致後來被洋人欺負
搶劫圓明園,洋人只是從犯,首犯是中國人
「康乾盛世」的泡沫被這個洋人一語戳破,滿朝大臣不如他一個
誰說李鴻章是個軟蛋、怕洋人,他曾千里追兇殺死一個美國人
8分閨蜜鬧離婚,有個老洋人突然出現,掏出一張黑卡對她說……
杜月笙做了這三件事,從此稱霸上海灘,之前為洋人所用到利用洋人
此人是晚清一代名将,掌权后痛斥洋人,绝不承认大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