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提起清明節,人們自然會想到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的那首感恨傷懷的《清明》情色幽怨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能準確知道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就會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把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了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後來的晉文公)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走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各奔出路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他,其中有一個人名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便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

19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也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記了介子推。當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時,晉文公才猛然憶起舊事,感到心中有愧,在幾次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封賞未果後,於是晉文公親自上門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御林軍上綿山搜索,還是沒有找到介子推。於是,有人出主意,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在準備安葬遺體時,卻在介子推遺體堵著的一個柳樹洞里發現了一片衣襟,上面寫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將介子推及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面。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且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些樹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從此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晉國的百姓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寶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以禁止煙火的方式來表示紀念。(吳小文)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吳小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反邪 的精彩文章:

TAG:湖南反邪 |

您可能感興趣

黑色情人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光知道吃了,你知道月餅的來歷嗎?
餃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你知道「稍息」是怎麼來的嗎?
只知道薛之謙的上上謙?這些明星也開了店你知道嗎?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如何知道懺悔得清凈了?
你知道「光纖」嗎?
直接顛覆你認知的歷史細節,你都知道嗎?
你知道拉薩是怎麼來的嗎?
夏天來了,該怎樣正確喝水,你知道嗎?
你知道日本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二百五」的由來嗎?
你知道雙龍戲珠的來歷嗎?
弄明白這8個問題,你就知道如何養胃清腸!
你知道閩南講古是怎麼來的嗎?
你知道蒙上眼更刺激,但你知道為什麼嗎?
你知道初音未來是如何誕生的嗎?
魂淡!我是鯊魚你知道嗎!
我好像是明白了,想知道姑娘在說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