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這三餐到底應該怎麼吃?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這句話被反覆強調著。
話說得很溜,但老友們有沒有細想過,到底什麼才是「好」「飽」「少」?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早餐要吃好
原則:質量高、不油膩,也不會吃到撐。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倡導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
一方面,不吃早餐也容易引起能量及其他營養素的不足。
另一方面,早餐距離上一頓飯的時間長,應及時補充能量,以免出現血糖過低,頭暈等。
血糖太低,也會影響機體興奮性,降低上午的工作效率。
一頓比較完美的早飯,不僅要有麵包、饅頭、餅或粥類等主食,還要有至少兩種蛋白質食物,比如蛋、奶、肉、豆製品或堅果,以及至少一種蔬菜和水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午餐要吃飽
原則:主食和菜都要吃夠,保證下午的能量,食材品種儘可能多一些。
飽,不是指撒開了吃,還是要控制熱量的攝入,而事實上,嚴格計算熱量對不少人來說有難度。
健康頭條
的建議是:各種食物都正常吃,但每種食物都選擇油少、糖少的類型。
主食:
盡量選擇非油炸、少糖的。比如選擇饅頭而非油餅,蒸米飯而不是炒飯,不加糖的雜糧粥直接配菜吃。
蔬菜:
盡量選擇少油烹調的,比如麻辣香鍋的菜,通常會加很多油,而蒸煮涼拌才用的油就少多了。
肉類:
選擇瘦肉,清單的烹調方式的,比如吃醬牛肉脂肪很少,而牛排脂肪很多,清蒸魚脂肪很少,而干燒魚加入的油脂就比較多。
當然,偶爾打打牙祭,放開肚子吃一會,也不用壓力太大,只要注意別總是這樣就好。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午飯的主食是白米飯、饅頭之類,餐後血糖反應會比較高,而餐後高血糖反應會使人感覺睏倦。
先吃一份涼拌蔬菜,一部分主食用粗糧代替。飯後不要馬上坐下,而是走半個小時。
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飯後的睏倦感。
除此之外,
在下午小餓的時候,
可以搭吃一些水果(干)、堅果、酸奶、牛奶等,可以讓營養更均衡,也避免晚飯一下吃太多。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晚餐要吃少
原則:少吃,但也別因為太餓而影響睡眠。
熱量低一點,油少點,但並不意味著餓著自己。否則,餓著肚子也容易睡不著覺。
正常的晚餐應該吃到 7 分飽。
所謂 7 分飽,大概是這個感覺——胃還沒有覺得脹起來,但已經不太想吃東西了,如果當時把吃的拿走,也不覺得遺憾,而且晚上睡前也不會覺得餓。
大多數時候,晚餐還是別吃得太油膩,像紅燒肉、炸雞、燒鴨之類的,盡量少吃。
適合晚餐的肉是清燉雞、清蒸魚、醬牛肉、白灼蝦……蛋白質同樣豐富,脂肪卻少得多。吃肉的量最好不超過 1 兩,就是巴掌大那麼一塊。
吃蔬菜要多於吃肉。主食則推薦雜糧薯類,比如用不加糖的八寶粥來替代米飯,或者蒸山藥、蒸紅薯也可以。
晚餐也不要吃得太晚。否則,臨睡前,食物還沒充分消化,腸胃還在全力工作,這可能影響睡眠。
理想的狀況,晚飯時間至少距離睡覺時間 3 小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希望以上內容,能讓老友們心中有數。不僅知道「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還知道實際吃起來,到底應該是什麼樣。
責任編輯:倪佳驊


※查出這些「病」,先別慌,可能沒你想得那麼嚴重
※記住這 10 個小建議,晚年的幸福生活就靠它
※還在用牙籤剔牙?這些用牙陋習一定要改!
※每天「三看」大小便,及時了解健康狀況,有效又簡單
※我痛快地活過,也願能有尊嚴地死去
TAG:健康頭條 |
※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你還這麼看?到底是個什麼梗!
※「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到底要怎麼吃才吃的健康!
※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說法正確嗎?
※有人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能保持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端午吃粽,你最鍾情哪一款?粽子雖好,也要吃對哦~
※吃粽子配紅茶?晚上吃不合適?端午吃粽子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三餐養生: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早喝粥,午吃薯,晚食果,一日三餐有講究!
※水果,你是上午吃、中午吃、還是晚上吃?
※自己在家做了這幾道菜,中午吃的好飽啊!
※端午吃粽子,還有你不知道的好處!一定要看!
※老婆做的家常豬肉菜,我拿去當便當天天中午吃,你們看看怎麼樣!
※端午吃粽子不吃肥!想讓腸胃安穩,可以嘗試這樣做
※今天中午吃啥飯哩?還吃油潑褲帶面吧!
※端午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教師節吃什麼呢?
※水果早上吃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是鉛,趕緊告訴身邊的人!
※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銀,晚上吃變成銅,是謬論還是道理?
※看月薪一萬的家庭每天中午吃什麼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看著就香!
※反正七夕節晚上也不會有人約你,不如今天中午吃頓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