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常用「葯對」舉隅

常用「葯對」舉隅

導讀:國醫大師中醫功底深厚,其在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基礎上,創立自己獨到見地的學術思想,倡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說,提出「衡法」新治則,開闢治法新途徑,頗受學術界所重視和推崇。本文為原作者臨證常用「葯對」舉隅,今供讀者學習!


相傳上古有兩部《葯對》,一部出自桐君(見《七錄》),一部為雷公所作(見《舊唐書》)。陶弘景在葯總訣序中說:「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葯對,廣其主治,繁其類族。」先聖已經認識到,藥物若孤立地看待,僅具有單純的一般屬性,可是當它們形成一定的組合時,其整體則由於藥物與藥物之間相對穩定的聯繫,而產生新的複雜的意義。


藥物組對的產生,乃導源於八卦,爻爻相疊,演化以廣其用,表達了樸素的整體結構和動態平衡觀念。歸納起來,配伍及其效應有三大特點:相須協同、相輔佐助、相反相成。

常用「葯對」舉隅



相須協同類:


瘀血在心,菖蒲—鬱金;在肝,癥用三棱—阿魏、瘕用水紅花子—炮山甲;在腎,澤蘭—益母草;在肺,蘇木—降香;在脾,五靈脂—香附。

當歸—側柏葉,治療血虛脫髮;


鳥不宿—地錦草,治消渴;


鮮藕—紅棗,治血崩;


三七—蒲黃,能治膜樣痛經,使瘀塊及內膜化屑排出;


牛角鰓—棕櫚皮,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骨碎補—石菖蒲,治鏈黴素中毒性耳聾。


全蠍—蜈蚣,止偏頭痛及血管神經性頭痛;


黃葯子—劉寄奴,治療各種囊腫;


土茯苓—百葯煎,改善組織變性。


相輔佐助:

水蛭—通天草,治老年性痴呆;


水紅花子—澤蘭,治療結節性脈管炎;


當歸—細辛,治大動脈炎;


黃芪—升麻,治低血壓病;

莪術—苡仁,治療子宮頸癌;


生山楂—澤瀉,降脂;


威靈仙—白茄根,治跟骨刺;


海藻—莪術,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


佛耳草—款冬花,治療一切咳嗽、晝夜無休;


南燭子—臘梅花,療百日咳;


鬼箭羽—露蜂房,治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變形;


海桐皮—海風藤治風濕性關節炎;


牛膝—乳香,排尿路結石;


雞血藤—升麻,治放射性白細胞減少症;


馬鞭草—甜茶葉,療不明原因之發熱;


廣犀角(用代用品)—澤蘭葉,治重症肝炎、轉氨酶指標居高不下;


仙人對坐草—老勿大,幫助乙肝澳抗陽轉陰;


丹皮—澤瀉,治眼前房積水;


米仁根—烏蘞梅,治慢性腎炎蛋白尿;


六月雪—鹿銜草,治慢性腎衰高氮質血症;


生麥芽—檀香,運脾和胃助消化;


小茴香—澤瀉,利氣泄濁治尿閉;


半夏—夏枯草,治失眠;


琥珀—沉香,開癃閉。


相反相成類:


黃連—川朴,治慢性胃炎(寒熱合用);


降香—葛根,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升降同用);


附子—磁石,治療頑固性高血壓(動靜結合);


乾薑—五味子,治過敏性哮喘(斂散並用);


紫河車—連翹心,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補寫並進);


細辛—熟地,治療慢性腎炎水腫(剛柔並施);


蒼朮—黑芝麻,治療雀盲(潤燥並用);


生半夏(先煎二小時)—生薑,治療尿毒症、飲食嘔吐(相畏相殺);


烏附—半夏,治療哮喘持續發作(相反相惡)。


余用藥對並不止限於二味,如習慣用麻杏石甘葶,即有五味藥物(麻杏石甘湯加葶藶子)組成,用治咳逆上氣,常能一劑而安;又治療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喜於活血化瘀方中加紫石英、蛇床子、韭菜子;治冠心病心絞痛用人蔘、琥珀、三七為末吞;薄荷、丹皮、山梔,取「火郁者達之、木郁者達之」之旨,調治更年期抑鬱症;龍葵、蜀羊泉、蛇莓替代免疫抑制劑;附子、乾薑、大黃泄濁,以助肌酐的清除等等。


按照舊說中的相畏、相殺是指一種藥物抑制另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是應用毒性藥物時的一類配伍。而相反、相惡原屬配伍的禁忌,李時珍說:「相反兩不相合也」,「相惡者,奪我治能也」。相反會產生不良反應或毒性加劇,相惡會使藥效下降或消失。余以為這些結論還當重新評價,如臨證常以人蔘配伍五靈脂、丁香配鬱金、甘遂配甘草,治療某些重症、頑症,「相反適相成,相惡以相激」,變法之用正取其剽悍之性。可見「相須、相使同用者如王道,相畏、相殺同用者猶法道,相惡、相反同用者乃霸道。有衡有權,全在善用者之悟性與膽識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肚臍眼其實暗藏健康風險!
你的孩子和自然,就差個有機的距離
益母草-內服外敷治痘又抗老
教你煲出養生功效和味道兼具的雞湯,補補最愛的人
乍暖還寒吃山藥,保腎效果好!

TAG:中醫技術殿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師張錫純葯對舉隅(二)清熱復陰石膏對人蔘
大師張錫純葯對舉隅(一)陽升陰應黃芪對知母
大師張錫純葯對舉隅(三)滑澀化合,滑石對山藥
盛新鳳:語文教育細節融通舉隅(五)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國醫大師張學文「辨治慢性胃炎」三:驗案舉隅
經方大師胡希恕先生辨方證治咳嗽臨證舉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