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經方治療脫髮有著獨特的療效,茲從血熱血燥、氣滯血瘀、水濕痰飲、精虧血虛等病證舉例管窺之。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一、心火血熱型

羅某,男,1982年4月就診。患者脂溢性脫髮,每晨起則見枕巾落髮成片,頭頂部頭髮零星無幾,多次服首烏片等養血之品而無效。

自述有心煩急躁,頭皮甚癢,常有癢欲抓破之感,搔後指甲有臭味,切其脈數而有力,舌質紅絳,辨為心火內盛,處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9g,黃連9g,黃芩9g。

服三劑後,患者大便溏瀉,小便赤,又連服十數劑而愈。

按:心主血,其華在面,其榮在發,發為血之餘,即血液有生養滋潤毛髮的作用。其人頭皮甚癢,為心有實火之象;皮脂有臭味,亦為火臭寒腥之義也,且舌紅脈數,故心火內盛之證。心火內盛血熱而發不榮,故見脫落,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清熱涼血,發必不脫矣。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二、肝鬱氣滯型

患者男,31歲,2011年12月8日初診。

患者頭頂部一塊頭髮脫落,約為2.5cm*2.0cm ,頭髮脫落處頭皮光亮無髮根,患者近3個月因工作壓力大,情緒煩躁不暢,眼目乾澀,口乾口苦,夜寐不安,易驚醒,大便略干,舌紅苔薄黃,脈弦。

證屬少陽樞機不利,肝鬱氣滯,發失所養。

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柴胡10g,黃芩15 g,茯苓10 g,半夏10 g,生牡蠣30 g(先煎),生龍骨30 g(先煎),白芍15 g,赤芍15 g,當歸20 g,炒棗仁15 g,何首烏15g,大黃6g。

水煎服,每日一劑。患者服用7劑後斑禿部頭皮開始長出細軟絨毛,於上方隨證加減續服21劑後新生毛髮顏色轉黑,隨訪3個月,發已長齊。

按:患者因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大,導致肝氣鬱滯不疏,肝藏血功能失常,毛髮失養,故脫髮,目澀。

肝失疏泄,逆而上沖,擾亂心神則出現情緒煩躁,夜寐不安。

肝膽互為表裡,肝熱膽火上乘故口苦口乾。

舌紅苔薄黃、脈弦均為肝鬱氣滯之象。

選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既能和解樞機、暢達三焦氣機,又可鎮靜安神、調暢情志,標本兼治,以柴胡引昇陽葯以昇陽,通表裡之邪;配伍黃芩,既可疏調肝膽氣機,又能清泄內蘊之邪熱;龍骨、牡蠣重鎮理怯安神;茯苓、半夏寧心安神;配伍白芍、酸棗仁酸甘化陰,柔肝益營;何首烏、當歸、赤芍養血行血,補而不滯;少佐大黃引陰葯以就陰,瀉熱通便。

全放配伍散中有收、寓通於補,寒熱並治,陰陽並調;在臨證過程中準確辨證,謹守少陽樞機不利這一病機,將本方靈活運用於斑禿的治療,亦可取得佳效。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三、飲邪上冒證

侯某,女,2006年3月20日初診。近半年間經常脫髮,用手搔之即有頭髮隨之而落,頭頂部發落日漸稀疏。

曾服多種補腎養血類生髮方葯未效,患者常感頭重如有物壓頂沉悶,目眩常欲閉眼,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弦。

辯證屬支飲冒眩證,為清陽失布發失溫養為患。

以澤瀉湯主之。藥用澤瀉25g、白朮10g。

先以溫水浸泡使之浸透,繼用文火煮煎。每劑煎2次,混勻分次服。服至2劑即感頭重大減,又服數劑而愈。之後約3周左右有少部分頭髮初露頭皮,後漸增而至滿布復如原狀。

按:《金匱要略》云:「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是言心下支飲,濕阻中焦,飲邪上冒,清陽不升而致眩暈;故若水氣上泛,侵蝕髮根,頭髮不為清陽精津滋潤溫養,即成病案中之脫髮矣。故以澤瀉淡滲利水之力,瀉下水飲;以白朮苦溫益氣健脾燥濕,杜絕水飲生髮之源。水飲清,清陽升,則發可復,眩可止。與岳美中先生「一味茯苓飲治發禿」有異曲同工之妙。



經方治療脫髮醫案舉隅

四、肝腎陰陽俱虛型

楊某,女,38歲,2004年6月8日初診。

患者脫髮2年,頭髮呈斑片狀脫落,服中藥後有毛髮生長,但不久又脫落。

診見:面色偏暗,頭昏目眩,眼部發涼,失眠多夢,腰酸痛,舌淡紅、苔白,脈遲緩。檢査:頭枕部、顳部散在多處斑片狀禿髮區,如硬幣至鴨蛋大小、邊界清,部分脫髮區中央有少許毫毛生長。

西醫診斷:斑禿。

中醫診斷:油風。

證屬肝腎不足,陰陽兩虛,毛髮失養。

治宜調和陰陽,補益肝腎。

方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處方:桂枝、白芍、生薑、菟絲子、女貞子各10g,龍骨、牡蠣各30g,炙黃芪、枸杞子、制何首烏各15g,炙甘草6g,大棗6枚。

7劑,每天1劑,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溫服。

6月15日二診:頭昏目眩及眼部發涼感減輕,效不更方,繼服7劑。

6月22日三診:脫髮處已見新髮長出,已無眼部發涼感,惟咽干、頭昏目眩輕,舌淡紅、苔微黃,脈緩。此乃陽復有餘之象。

守上方去黃芪,桂枝減至6g,龍骨、牡蠣減至15g,加旱蓮草、桑椹子各10g,繼續守方加減治療1月後,諸症消失,脫髮處毛髮全部長出。隨訪3月無複發。

按:脫髮多責之於氣血不足,肝腎虧虛。本例患者反覆脫髮2年,伴頭昏目眩、眼部發涼、腰酸痛、失眠等症,乃風邪侵襲足太陽之脈而入目及頭,致陰陽兩虛,肝腎不足,毛髮失養。

與《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中桂枝加龍骨牡蠣湯證相合:「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本病雖為脫髮,辨證緊扣眼部發涼之兼症,結合舌脈,除肝腎不足、陰陽俱虛外,與太陽經感邪相關。故以桂枝湯袪太陽風邪,調陰陽,和營衛;龍骨、牡蠣潛鎮攝納,使陰平陽秘;炙黃芪補氣昇陽;菟絲子平補肝腎;女貞子、枸杞子、制何首烏補益肝陰,有陰中求陽之意。諸葯合用,共奏調和陰陽、補益肝腎之功效,葯中病機而獲效。



另外,若因勞傷過度,氣血雙虛,症見頭髮漸脫,伴頭目眩暈,心悸氣短,腰酸乏力,舌苔薄白,脈虛細無力。治宜薯蕷丸益氣健脾,緩中補虛。

若濕痰內阻,症見散在脫髮,伴腹脹嘔惡,頭目眩暈,口淡不渴,食欲不振,大便不爽,體形較胖,月經愆期、帶下量多清稀。治宜半夏厚朴湯健脾化痰、行氣除濕。

若肝脾不和,樞機不利,症見發脫較快,頭暈乏力,脅脹少食,溏結不調,心煩口苦,時時泛惡或嘈雜,舌質淡胖,苔薄白,脈弦緩或細。治宜小柴胡湯升清降濁,斡旋樞機。

若瘀血內停,症見脫髮伴面色晦暗,肌膚乏潤,口乾不欲飲,脅腹隱痛,煩躁易怒,失眠健忘,大便不暢,月經愆期,經色瘀暗血塊,苔薄,舌暗或有瘀斑,脈沉澀或細。治宜桂枝茯苓丸以消瘀破結、溫通血脈。

註:引自 《大同醫專學報》1995年第1期。《四川中醫》2012年第12期。《山西中醫》2008年第8期。《新中醫》2006年第1期。


推薦關註:全新大家中醫3.2,推出【工作室】功能,幫您樹立個人口碑,積累優質患者,打造屬於自己的中醫工作室,助您實現「半日臨證半日讀書」的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中醫 的精彩文章:

李培生:理中湯之主證 、 方義與臨床應用(推薦)
為什麼選用吳茱萸湯治頭痛?
魏長春:辨舌經驗談
疑難怪症治靠辨證:味覺障礙、頜下腺結石的診治
異病同治: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頭痛、蕁麻疹、無汗症

TAG:大家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經方治療鼻炎醫案
經方治療胎漏醫案二則
胡老經方醫案心解
經方治療口乾渴
經方辨治脫髮
中醫治痛經方法多
劉渡舟經方辨治失眠八法
中醫妙方:外治痛經方法!
黃煌與經方治癌
李可老中醫運用經方古法,治療免疫系統病及代謝病!
經方大師胡希恕——治療冠心病的經驗
黃煌經方醫案 - 慢性咽炎
運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的思路與方法
《黃仕沛經方醫話》經方分治頻發室早與高脂血症
中醫治療痛經方法有哪些?推薦4個方法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芍藥甘草湯治療腳抽筋
劉渡舟經方醫案-急性黃疸型肝炎
精少不育症的經方治療
鄭啟仲教授運用經方治療小兒咳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