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最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得了脊柱側彎並不可怕,大多數脊柱側彎是可治療的疾病,脊柱外科醫生努力的目標就是讓得了脊柱側彎的患者過上正常人或者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Q:怎樣發現我的孩子是不是有脊柱側彎呢?
A:父母發現孩子出生後背部有不正常毛髮或「小包」,應懷疑先天性脊柱側彎的可能,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小孩生長較別的兒童慢,或者上下半身發育不成比例,也應引起懷疑。在兒童開始行走時,如果發現雙肩不平或者雙下肢不等長、臀部兩側不對稱,應高度懷疑脊柱側彎,需及時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脊柱側彎,尤其是特發性脊柱側彎,經常在10至14歲之間的青少年中發現,因為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第二個生長高峰,脊柱生長得較快,原本輕微的脊柱側彎在這個時期加重也較快,所以家長對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應特別注意。
如果您發現孩子有如下徵象,要警惕他(她)是否患有脊柱側彎:一側肩膀比另一側高;女孩雙乳發育不對稱;一側後背隆起;腰部不對稱;一側臀部比另一側高等。此時可以給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檢查,如用手觸摸脊柱的棘突,觀察是否在一條直線上,或是讓孩子立正後向前彎腰,觀察後背是否對稱。如果經過簡單的檢查,您發現孩子有異常,應該立即到醫院去檢查。
Q:為什麼會發生脊柱側彎,是不是遺傳造成的?
A:脊柱側彎可以由幾十種病因引起,不同的側彎原因各不相同。臨床上80%左右是特發性脊柱側彎,其他還有先天性、神經肌肉源性(如腦癱等)、神經纖維瘤病合并脊柱側彎等。
特發性脊柱側彎是一種發病機理未明的脊柱畸形。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在某些特發性脊柱側彎患者的家族中存在著明顯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雖有不少資料證明遺傳因素在特發性脊柱側彎發生髮展中的作用,但對其具體遺傳模式和致病基因尚不明了。另外,學者還認為特發性脊柱側彎可能與激素影響、生長發育不對稱、結締組織發育異常、神經-平衡系統功能障礙、神經內分泌異常等因素有關。
先天性脊柱側彎也並不少見,僅次於特發性脊柱側彎,其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與妊娠期第4-7周時受到母體之內外環境變化刺激有關。
Q:發現孩子有脊柱側彎,是否需要治療呢?如果需要,該如何治療?
A:脊柱側彎會導致形體外觀異常,如雙肩不等高、胸廓一側塌陷及另一側隆起、骨盆傾斜等,給患者本人和父母帶來心理和精神上的壓力和創傷。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早年發生的脊柱側彎,尤其是合并胸椎前凸的畸形,會嚴重影響心肺的發育,引起心血管和肺功能的損害。嚴重的側彎還會造成脊髓和神經壓迫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甚至癱瘓。成年後,脊柱側彎患者的脊柱退變較正常人早而且嚴重,可導致椎管狹窄,引起疼痛、神經和脊髓受壓迫等。另外,脊柱的彎曲導致雙側肌力不平衡,兩側肌肉、韌帶、軟組織處於長期不對稱應力下可以誘發肌肉疲勞,腰痛等癥狀。
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早期發現病人,可以通過許多非手術療法控制側彎的發展。常見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理療、體操療法、石膏、支具等,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支具治療。
一般25度以內的特發性脊柱側彎,可先不予治療,進行嚴密觀察,如果每年加重超過5度,則應進行支具治療。首診30~40度的脊柱側彎,應立即進行支具治療,因為這一組病人60%以上會發展加重。超過40度的側彎,由於支具治療已無效果,通常需手術治療。
Q:什麼樣的脊柱側彎需要手術治療?
A:脊柱側彎在下列情況需要考慮手術治療:(1)胸彎超過40°、腰彎超過35°者;(2)支具治療不能控制,每年側彎加重大於5度者;(3)成人脊柱側彎,疼痛明顯或者有神經壓迫癥狀者。
由於脊柱側彎病因複雜,類型繁多,是否需要手術絕非簡單地依據患者年齡或側彎度數,還應考慮到畸形的類型、特點、節段、進展速度、患者骨齡發育及畸形對患者體態的影響程度等因素。
進展型的先天性脊柱側彎應早手術已成共識,因其隨年齡增長不僅畸形加重,且變得僵硬,難於矯治。但特發性脊柱側彎如在兒童期過早行後路矯正融合,可能會影響其脊柱生長發育,遠期很可能會出現畸形加重。另外,脊柱的平衡、手術對脊柱的生長和活動度的影響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每個脊柱側彎的患者都應該具體分析,採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Q:脊柱側彎手術能夠達到什麼效果,是否能讓孩子的脊柱和正常人一樣,不影響體形和功能?
A:脊柱側彎的手術目的是:防止畸形進展;恢復脊柱平衡;儘可能的矯正畸形;盡量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動節段;防止神經損害。
病人和家屬最大的期望通常是外觀的改善,背部扁平,不再隆起。採用當前的手術技術,醫生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大部分患者都會較為滿意的出院。但是這一切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同時脊柱外科醫生要考慮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患者總體平衡、骨盆水平、步態調節、防止神經損害等。
脊柱側彎一般不能得到 100 %的糾正,因為手術還要考慮患者脊柱和脊髓的耐受性,過分的矯正會導致神經損害甚至癱瘓。不同年齡、不同度數以及病因的側彎矯正度都有不同,一般的特發性脊柱側彎其矯正率通常可達到60~80 %。
由於側彎手術要融合側彎的脊柱,因此,側彎術後脊柱的活動度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人脊柱的活動度主要集中在腰段,尤其是下腰段,脊柱外科醫生在制定手術方案時會充分考慮這一點,而且大部分患者會保留至少 1-2個節段,所以脊柱總體的活動度還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留。
Q:脊柱側彎手術創傷大嗎?
A:脊柱側彎的手術總的來說創傷還是比較大的,具體與病人病情、手術方案、內固定種類、醫生的經驗和手術技巧等因素都有關係,根據這些情況的不同而不一樣。
現代外科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手術的微創化,即盡量減少手術創傷以達到治癒的目的,各種內窺鏡的出現即為代表。但是要根據病情需要,不能盲目追求小切口。儘管有些手術併發症的出現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一個素質高的有經驗的醫生,應該做到能預防大部分併發症,對少數不可避免的併發症心中有數,術中注意預防,術後嚴密觀察,一旦發現,立即採取果斷措施,將其造成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Q:脊柱側彎矯正手術前後,家屬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A:患者術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憂慮、恐懼心理,擔心手術能否成功,術後能否達到正常的體形。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家屬應該在手術前後配合醫護人員,留心注意事項,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認識,消除緊張、恐懼心理,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和配合手術治療。
手術前應做好積極準備,以適應術後的變化,協助醫護人員耐心向患者講明術前訓練的重要性,如練習卧床大小便,以適應術後卧床期間順利排便。訓練呼吸功能,術前1周開始加強呼吸鍛煉,每天定時做深呼吸運動或吹氣球,以增加肺活量和通氣量。
手術後的護理注意事項:患者術畢返病室搬動上床時,人力要足夠,動作要一致,使患者脊柱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嚴防脊柱扭曲,影響治療效果。因手術創傷大,出血量多,患者易發生血容量不足而致休克。術後24h必須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吸氧。術後平卧4~6h,壓迫傷口止血。注意傷口有無滲血及引流液的量及性質。
當然,這些觀察與記錄應該由護士進行,不過作為家屬應該心中有數。術後前3天還要注意觀察雙下肢感覺及活動情況,並牽引尿管觀察患者尿道括約肌功能。術後拔除尿管後應觀察排尿是否正常。如雙下肢有嚴重活動障礙、麻木感及排尿困難立即報告醫生。
術後1~2天一般禁食,靠靜脈補液維持營養。術後第3天如無噁心、嘔吐,開始進食流質或半流飲食,少食多餐,逐漸增加食量,應加強營養,多食蛋白質、維生素豐富食物,注意預防便秘。如噁心,嘔吐頻繁,應警惕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術後一般4-5天可扶患者坐起,佩戴支具保護後可下地活動,指導患者多做四肢活動,避免做軀體側屈、扭轉、彎腰等動作。活動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疲勞。出院後繼續支具保護3月左右。


※關於木瓜,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錯了才知道
※骨頭的故事,你知道嗎?
※中國歷史,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愛過你,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海賊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關於五線菩提,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
※旁邊的那隻,眯著眼睛,說成天就知道賣萌,不幹正事
※畫說冷知識:那些你絕逼不知道的事
※水果冶病秘方,這些你的知道
※有些事,是該讓你知道了!
※歷史的另一面 五大奸臣干過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事!
※聯顱雙胞胎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嗎?
※中秋節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膀胱癌患者應該了解的一個問題,你知道嗎?
※你一定要知道,地震前的這些奇怪的事情!
※多囊備孕,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赌你不知道:关于万圣节的这些事
※關於煉丹這些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