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畢飛宇的「刀功」是如何練成的

畢飛宇的「刀功」是如何練成的



畢飛宇的「刀功」是如何練成的




畢飛宇的「刀功」是如何練成的


我一直在想:這個「特級庖畢」的本事是怎樣練成的? 琢磨半天還是找不到「高大上」的描述與概括,於是又只好回到最土最實的話語:那就是老老實實地緊貼文本、走進文本,從作家的寫作入眼入手。


關於蒲松齡:「《促織》 是一部偉大的史詩,作者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才華足以和寫 《離騷》 的屈原和寫『三吏』的杜甫、寫 《紅樓夢》 的曹雪芹相比肩。我願意發誓,我這樣說是冷靜而剋制的」;


關於汪曾祺:「在汪曾祺這裡,『平白如話』通常是一個假象,他的作品有時候反而不好讀,尤其不好講」;

關於閱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好;但我也想強調,『億萬個』讀者同樣不可能有『億萬個』哈姆雷特」;


……


上述種種「奇談怪論」都是出自一個名叫畢飛宇的著名作家兼南京大學教授之口,之所以稱其為「奇談怪論」,蓋因為這些調調都不是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調;之所以要將奇談怪論四個字框上引號,蓋因為這傢伙說得的確有道理,至少他是實證的,雄辯的,要駁倒還沒那麼容易。


自打 《推拿》 面世迄今已近十年,畢飛宇沒再整出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卻「開」出了一門「小說課」,其講稿被人民文學出版社作為叢書「大家讀大家」之先鋒新近面世。「主課」十六個課時,涉及中外小說經典七部。坦率地說,這些「教案」先前分別傳播時也大都瀏覽過,雖時有拍案叫絕但更以為只是作家一時之心血來潮,而此次一氣「傾聽」下來著實從整體上備感欽佩。這套叢書的兩位學者主編丁帆和王堯先生在談到叢書設計的初衷時坦言「邀請當今人文大家 (包括著名作家) 深入淺出地解讀中外大家名作,目的就是想讓兩個『大家』來全力推動當下的『全民閱讀』」。如此事關國家文化戰略的高站位大視野我自然無能企及,本人之感欽佩只是因為飛宇「庖丁解牛」的本事實在是高。


莊子筆下「庖丁解牛」的故事其本質無非是在告訴人們: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我當然知道以這樣的解釋來評價飛宇的《小說課》 著實是低了俗了,但看到他對小說絕妙的解讀,「庖丁解牛」這四個字就禁不住地往腦子裡竄,姑且就算只是一種借用性的描述而絕非評價吧。

事實也的確如此,面對中外小說經典這個對象,其個性化複雜程度遠比一頭牛要複雜得多。也正因為此,飛宇的本事遂格外突顯,堪稱「特級庖畢」。我一直在想:這個「特級庖畢」的本事是怎樣練成的? 琢磨半天還是找不到「高大上」的描述與概括,於是又只好回到最土最實的話語:那就是老老實實地緊貼文本、走進文本,從作家的寫作入眼入手。


行文至此,有人一定會不以為然:這又算哪家子「獨門絕技」? 對畢飛宇來說未免太簡單了,更何況他自己就是一個優秀作家,自然對同行的寫作會多一分了解多一些敏感。


事實果真如此簡單? 這裡不妨抽出一份飛宇的教案學著用飛宇的辦法試著解剖一番看看結果如何? 為了這個教案具有最大的通識性,就選那則題為 《什麼是故鄉? ———讀魯迅先生的 〈故鄉〉》 為例吧。


關於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 《故鄉》,我想但凡受過初等教育的公民都會有那麼一點印象,我印象中自己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課堂上就沒間斷過對這部作品的學習,無非是課程名字從「語文」變成了「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讀」。然而,先生的 《故鄉》 在我接受的教育中留下的是怎樣的記憶呢? 我現在能回憶得起的就是作品通過對閏土和楊二嫂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人性的扭曲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及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不敢說我們曾經一次次聽過的這些就不對,只敢說當時的確不太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說? 但老師們又是從一段段的「段落大意」推論出這樣的「中心思想」,也有自己的邏輯,作為學生,強記下來死背下來就是了,無非考試再將這一套還給老師罷了。


且看畢飛宇如何解剖 《故鄉》 ———

同樣也是一種遞進式的解讀,但絕不是「段落大意」式的遞進而是選取了五個部位由大及小地逐一落刀。第一刀飛宇石破天驚地用了一個「冷」字總括魯迅先生短篇小說集 《吶喊》 ———自然也包括 《故鄉》 乃至先生的總體特徵:「冷是魯迅先生的一個關鍵詞」。「是冷構成了魯迅先生的辨別度。他很冷,很陰,還硬,像冰,充滿了剛氣」,但魯迅的冷又是「克制」的。第二刀飛宇則將先生的小說拉進了象徵主義的範疇,「《故鄉》 是一篇面向中華民族發言的小說,它必須是『中國』,只能是『中國』」,「《故鄉》 是象徵主義的,正如 《吶喊》 是象徵主義一樣」。「魯迅和卡夫卡像,但魯迅和卡夫卡又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這裡:卡夫卡在意是人類性,而魯迅在意則是民族性」。第三刀飛宇用「圓規」二字指向楊二嫂,實則是魯迅作品所一直撻伐的國民性之一「流氓性」。第四刀劍指 《故鄉》 中的另一位主角閏土,看上去魯迅寫閏土是「抒情的和詩意的,這一點在魯迅的小說里極其罕見」,但骨子裡先生則是從閏土「分明地叫到:老爺」,完成了魯迅作品對國民性之二「奴隸性」的鞭撻,這件事魯迅「一刻也沒有放棄,甚至做得更多……」。最後一刀飛宇刺向了 《故鄉》 中的幾個物件———「碗碟、香爐和燭台」,並以此盛讚魯迅先生小說結束時的力量,「就在『沒有小說』的地方,魯迅來了一個回頭望月,通過回望,他補強了小說中那個時代的兩位主人公,也就是『故鄉』的兩類人:強勢的、聰明的、做穩了奴隸的流氓;迂納的、愚笨的、沒有做穩奴隸的奴才。」


限於本人能力及本文字數,以上五刀的概括與描述絕對遠不及飛宇「課件」本身之精到,但即便是從這樣蹩腳的概括中,也並不妨礙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畢飛宇對 《故鄉》 的解剖絕對不同於我們以往印象中的那個 《故鄉》,刀刀見血,目光之冷獨、刀功之精準好生了得。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畢飛宇的這身功夫是如何練成的? 思來想去,其實哪一點也都算不上絕技,無非還是讀書人應該具備的那些基本功:其一,老老實實地貼近作品立足文本。別看飛宇在這裡口若懸河,但我們之所以折服是因為他的基本依據無不實實在在地出自 《故鄉》 乃至魯迅這個文本本身;其二,老老實實地從作家寫作的時代出發。我注意到,在整部 《小說課》 中,不僅是對 《故鄉》 的解剖,飛宇不止一次地提醒讀者別忘了作家是在什麼時代寫作的這部作品。這樣一個時間點的定位對準確解剖作品其實十分重要,一方面保證了它的精準一方面又不至於胡「穿越」。第三,老老實實但又是扎紮實實地對待某一部經典,飛宇坦言「我每年只讀有限的幾本書,慢慢地讀,盡我的可能把它讀透」。正是這樣的閱讀,在 《小說課》 中,我們不時看到飛宇會經常同時解剖著兩部作品或兩位作家,通過比較他們之間的異同來闡發自己的見解。


上述三個老老實實就是地道的老實,無非也就是讀書人理應具備的那些基本功。我之所以還要在這裡不厭其煩地絮叨一番,實在也是有感於現在學界與文界的諸多不老實,看上去也是口若懸河,看上去也是亢奮雄辯,但就是感覺飄感覺飆,要麼看不到依據,要麼胡亂穿越,要麼張冠李戴,這樣的為文和研究對象並無多少關係,與其說是研究與解讀,不如說是炫技與自戀,還是少一點好。為何只期望少一點而非絕跡,因為做不到,炫技與自戀者永遠都會存在,只是多寡不同而已。(文/潘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報 的精彩文章:

契訶夫喜劇的現代版衍化:《百年酒館》的創作溯源
遲子建:為何批評家喜歡在「女作家」的「女」字上做文章?
與朱自清同寓倫敦的日子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
比得兔:以兒童文學的幻想致敬莎士比亞

TAG:文匯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懸肘是如何練成的?
「實力演技」,呂珍九是如何練成?
天然「人妖」是如何練成的
C羅的肌肉是如何練成的!
C羅的肌肉是如何練成的?!
清朝最大馬屁精是如何練成的?
影響力是如何練成的?
C羅的肌肉是如何練成的
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然而他們的武藝是如何練成的?
如何把貓訓練成豬
帥炸了的《神奇女俠》,是如何練成的?
如何練成像金剛狼一樣的鯊魚線!
李小龍的蝙蝠背怎麼練成的?
你知道一隻工作犬是如何訓練成的嗎?
女神是如何練成的?跟著練起來吧
戰爭中的飛刀絕技是怎樣練成的
李小龍驚人的「背部聖誕樹」,究竟是怎樣練成的?
贏家是如何練成的
海賊王:獄卒獸是如何練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