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家規》一書出版,快來看看陳廷敬的家規是什麼

《中國家規》一書出版,快來看看陳廷敬的家規是什麼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路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家規》一書出版

■李軍雷

近日,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路中心組織編寫的《中國家規》一書正式出版,在全國公開發行。全書講述了50個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規家風故事,起於春秋時期孔子,止於晚清梁啟超,包括楊震、王羲之、范仲淹等歷史人物,以及浙江鄭義門、山西喬家大院、皇城相府、福建客家等知名族群,通過講述歷史上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家風家教故事,展現中國家規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現代的傳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這五十個人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皇城相府的主人——一代名相陳廷敬。讓我們走近陳廷敬,了解一下他為什麼會說出「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這句流傳後世的著名家規。

皇城相府。

康熙稱讚他是「極齊全的老大人」

皇城相府御書樓,有一匾一聯,是清代康熙皇帝親筆所提。

「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如此高度的評價,如此規格的榮耀,是怎樣出現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裡的?

這,要從一個人和一個家族說起。

御書樓所在的皇城村位於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清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

陳廷敬一生為官五十餘載,擔任過左都御史和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及文淵閣大學士,是《康熙字典》總纂官,更是康熙皇帝頗為倚重的股肱大臣,對康熙朝的文治武功及康乾盛世的形成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陳廷敬為人「老成寬大」「恪慎清勤」「慎守無過」,康熙帝稱讚他是「極齊全的老大人」,對他的處事為官、人品道德和清廉作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去世後,贈謚號曰「文貞」。

在那樣一個年代,陳廷敬是如何做到恪盡職守、潔身自好的呢?

明代中期,陳氏二祖陳林以煤鐵起家,歷經數代積累,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經商網路遍及東南亞和俄羅斯,是晉商澤潞商幫的早期代表。

有強大的經濟後盾做支撐,陳氏家族開始供子弟讀書以考取功名。明清兩代,陳家一共出了九位進士,其中有六位翰林,有大小官員三十八位,成為清代北方文化大家族。

陳家的興旺當從陳家三世祖陳秀編撰的《陳氏家訓》說起。

山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晉城文史專家柏扶疏介紹:陳秀生活於明弘治年間,少時聰慧,卻因不喜八股文,考場屢屢失利。他能詩文,後經推薦,被選為陝西省西鄉縣典史,還曾代理城固知縣。陳秀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後來他辭官回家,當地百姓為他立了生祠表示紀念。因為在外任職,陳秀擔心兒子因為缺乏管教而整天出入於歌樓酒館,沉迷於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努力讀書,於是,自西鄉縣寫了教子詩詞寄給他,後來就成為陳氏家族的家訓。

「廉」字成為陳家後人遵守的戒律

陳氏家訓實際上就是三首詩、三首詞。看似簡單,但包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卻十分深刻。涉及到讀書、做人、交友、持家、做官等方方面面,涵蓋了「勤、儉、學、善、廉」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樸素道理。

陳秀的教子詩對陳氏後人產生了很大影響,成為陳氏後人居家立身之本。

其裔孫陳昌言說:「每捧讀之,奚啻義方訓,允為子若孫守身家良謨也。」陳廷敬也說:「迄今予家食醇厚和平之福者,實肇於此也。」

「勤、儉、學、善、廉」五字箴言中,一再得以體現的是一個「廉」字。

「詩書勤講讀,財利少貪求。」

「清勤爺自守,孝友在兒為。」

「享濁富徇利亡身,懷私心違天害理。」

「修職業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

雖為小吏,但是,在從政的過程中,陳秀深刻認識到了權力的雙面性,如果不能控制貪慾,必會走上貪腐的道路,禍害百姓,遺臭萬年!所以,他教導後人,「修職業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也就是說,「做事業要像宋代的鐵面御史趙一樣忠於職守;不貪財要像宋代的翰林學士王禹偁那樣拒絕賄賂。」

一代一代耕讀傳家,一代一代耳濡目染,「廉」之一字,成為陳家後人做人為官者必須遵守的戒律。

陳廷敬的伯父陳昌言是崇禎甲戌(1634)科進士。初授樂亭知縣,為政清廉,政績突出。後升為御史,他仗義執言,多次彈劾貪官,從不迴避。

陳廷敬進入仕途之後,更是得到了父母耳提面命的教育。

柏扶疏介紹,陳廷敬進入仕途後,他父母經常告誡他不能有貪心。康熙元年(1662年),陳廷敬回家探親,這時他還是翰林院的一個小官,他的父親陳昌期了解了他為官的情況後說:「你能夠保持廉潔正派的品格,對我來講是最難得的回報。」

康熙四年(1665年),陳廷敬回京赴任的時候,母親張氏為他治理行裝,對他說:「你的一切花銷,家裡都會想辦法幫你解決,千萬不敢貪國家的便宜。」「慎毋愛官家一錢。」

父親的話對陳廷敬來說是表揚,母親的話對陳廷敬來說是鞭策。自此,陳廷敬把父母的話牢牢記在心中,每想到父母的教誨,往往會失聲痛哭。到了晚年,他檢點自己一生,清廉自守,果然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於是他寫詩道:

「不負當年過庭語,先公曾許是清官。」

在擔任左都御史期間,陳廷敬向朝廷奏呈《勸廉貴先以儉祛弊務絕其源》的奏章,強調「貪廉者,治理之大關;奢儉者,貪廉之根袛。欲教以廉、當先使儉」。提出通過朝廷立法、重新嚴格制定衣冠服飾輿馬乘車,器用婚配喪葬等禮制與辦法,使人心尚儉,以挽日益頹敗之風。康熙帝予以肯定,並詔令全國。

陳廷敬為官期間,始終保持清廉的本色。他有個別號,叫「半飽居士」,是他的門人對他私下的稱呼,「半飽」表明陳廷敬知足,從不貪得的謹慎之心,他深知一個人胃口過大,貪得無厭,必為天理不容,必然會得到自取滅亡的下場。

陳廷敬不僅深得康熙皇帝的褒獎,也受到同僚的讚譽。同朝大學士李光地說他「慎守無過,後輩亦難到。」揚州八怪之一的文學家金農在陳廷敬去世後十五年,仰慕陳廷敬的清德餘風,寫詩讚曰:「獨持清德道彌尊,半飽遺風在菜根。」

告誡子孫「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

陳廷敬不僅自己潔身自好,還特別注重教育家人後輩保持清廉之風。

他教導兒子陳壯履說:「更得一言牢記取,養心寡慾是良規。」要求兒子清心寡欲,克己自守。他的次子陳豫朋在關隴間做地方官達六七年之久,頗有政績,清名遠揚。他在豫朋回京之日,高興地寫詩勉勵道:「敝裘羸馬霜天路,賴汝清名到處傳。」

在他執掌內閣期間,其弟陳廷弼官任廣東糧驛巡道,被人蔘訐為貪黷。遇到這樣的事,陳廷敬大權在握,不難擺平,但陳廷敬聞訊後,根本未考慮也不考慮如何為其弟開脫,而是日夜驚恐,感慨萬端,寫詩告誡子孫:

豈因寶玉厭饑寒,愁病如予那自寬?

憔悴不堪清鏡照,龍鍾留與萬人看。

囊如脫葉風前盡,枕伴棲烏夜未安。

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

陳廷敬第十八代孫陳丙應說:「『憑寄吾宗諸子姓,清貧耐得始求官』,這實際上是我們陳氏家規的提煉和升華,也是陳廷敬一生的真實寫照。」

陳廷敬之後,陳家的兒孫輩又有六人考中進士,雖然官職不夠顯赫,但是,在廉潔從政上無一犯錯,保全了陳家「清貧耐得始求官」的家規。

五百年風雨滄桑,世事變遷,陳氏家訓卻一直流傳下來,教育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陳氏後人。

陳廷敬第二十三代孫陳超說:「從我記事起,父母會要求我背陳氏家訓,這根本不是我想學的兒歌、古詩詞,就覺得特別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覺得陳氏家訓在我的成長中,對我如何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幫助,也理解了父母和祖先的苦心。」

三晉大地,表裡山河。

山西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其中不乏清正廉潔的傑出人士。陳廷敬生於斯而長於斯,對這些以清德被世人所稱道的鄉賢十分敬佩,他曾寫有《六公贊》的詩作,為鄉賢大唱讚歌,為自己樹立榜樣。六公中,就有被稱作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在於成龍去世後,陳廷敬為他寫了一萬多字的傳記,成為後人研究于成龍的重要史料。

于成龍與陳廷敬,清朝山西籍官員廉潔奉公的「雙子星座」,其光芒,至今仍閃耀在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陳氏家訓

三首訓詩

才憶兒時便起愁,

愁兒不把放心收。

肯離家舍來官舍,

料出歌樓入酒樓。

未得綵衣承膝下,

且將綠蟻展眉頭。

天涯誰念虛甘旨,

顧我於今鬢已秋。

百歲光陰易擲梭,

痴兒莫得等閑過。

起家紹業由勤儉,

處事交人貴緩和。

酒飲三杯須用止,

書攻萬卷未為多。

我今欲著燈窗力,

鬢點秋霜奈老何?

我去從王事,空庭兒獨留。

詩書勤講讀,財利少貪求。

濁酒休酣飲,閑街莫浪遊。

肯能依此語,可免汝爺憂。

三首訓詞

爺今系宦途,兒獨營家計。

清勤爺自守,孝友在兒為。

爺事兒知,濁富非吾志,寧懷一念私!

享濁富徇利亡身,懷私心違天害理。

修職業要如清獻,不貪財欲比元之。

爺傳命,兒須記:

友於劣弟,孝事慈闈。

少銜曲糵,多讀書詩。

好好將舍宇修葺,謹謹把門戶支持。

交幾個勝己友相近相親,

覓幾文本分錢休慳休侈,

說幾句讜直言無詭無隨,

親戚鄰里人情來往休教廢。

學謙和,拘廉恥,

心正身修家更齊,便是佳兒。

我於今血氣衰,兒得先思義。

年紀老,謀生懶用機。

縱有金書,不把吾兒遺。

你想為人時,謹依;

要成家時,努力!

若你指望爺錢,兒也,誤了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別光說你是書法家,寫幅楷書來看看?
搬新家的風俗規矩!你快來看看
看看王羲之故里走出來的書法家張清石的字,怎麼樣?
中國各省份簡稱的來源,看看你的家鄉怎麼來的?
中國各省市的「看家菜」,看看你家鄉的是哪道?
想學好書法,回家看看這些書
韓國有家圖書館,設計師都想去看看
快來看看中國楷書委員會的楷書
一家日本酒店讓中韓網友瞬間和好 !進來看看韓國人是怎樣花式誇中國人的!
中國十大地方美食排行榜出來了,快來看看有你家鄉的嗎?
中國10大姓氏,看看書法家怎麼寫的
中國各省市首富一覽表,看看你家鄉的是誰?
原來中國是這麼形成的 趕緊來看看你家在哪裡?
原來中國是這麼形成的,趕緊來看看你家在哪裡?
看看,這才是真正的書法家!
給你看看不一樣的文斯莫克家族,超和諧的一家人,最後一圖笑了
買了一幅《武松打虎》,據說是唐伯虎真跡,大家幫我看看
誰是江湖書畫家?看看他們怎麼說!
一位美國媽媽給兒子定的手機使用家規,值得中國爸媽看看!
看看大書法家如何寫「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