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的東西

愧疚感,是你生命中你最不需要的東西

↗↗↗回復「

500

」,

免費下載500本繪本






作者:周梵

(周梵公號 ID:xfhzf520 )




01


你最終極的需求是什麼?愛?




有一次我去北京城市廣播做節目嘉賓,那一期的主題是關於父母陪伴孩子過程中如何避免一些無意識的傷害,當討論起父母對孩子說得哪句話最傷人的時候,主持人冷不丁問了我一個問題,周梵老師你父母說過什麼話你覺得對你的傷害最大?這個問題一下子難倒我了,這麼多年的自我成長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把成長過程中認為的那些傷害釋放掉了,同樣的經歷現在再回想起來時不再有受傷的感覺了。所以當主持人問到這個問題時真找不到還感覺很受傷害的回憶,一通搜腸刮肚之後突然發現還有一絲殘留的心酸留下的痕迹,我對主持人說,嗯,還有一個,我想到了,就是我成年之後,甚至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媽對我說的一句話,當時還是挺讓我難受的。主持人非常好奇的問,是嗎?什麼話?




我說當時因為有些她認為很重要的事情我不願意聽她的話,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決定,然後我媽氣急之下說:

「算了,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以後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我說當時聽到之後心裡很傷感的,傷感之後還有很生氣,愧疚,被辜負,委屈,被冤枉等複雜的情緒。




結果主持人說:「哎呀,這話應該很多人都聽自己的父母說過吧。我自己就聽過。」




另一位主持人說不妨我們來跟我們現場的聽眾做個調查吧,看看多少人聽過自己的父母說過這樣的話。主持人現場噼里啪啦的敲擊鍵盤,通過直播間的電腦把內容發到節目的互動平台上,沒過一會很多聽眾就紛紛留言,幾乎有98%的聽眾都表示,他們都在不同的年紀聽自己的父母說過類似的話。




主持人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周梵老師,為什麼那麼多父母會喜歡對孩子說這句話?」




我回答「事實上,

這句話裡面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每個人除了接受直接語言信息之外還會接受後台語言,後台語言就是那些沒有直接表達,而是隱藏在字面意義背後的信息。」




在這句話中事實上表達了幾層意思






  • 「因為你的問題,所以我老了以後決定自己過;」



  • 「之所以我老了要自己過是因為你是靠不住的(這裡的靠不住=不孝,沒有擔當,不負責任,自私……);」



  • 「你是一個連生你養你的父母都覺得靠不住的人;」





  • 「所以歸根結底,你是個爛人




看似是一句自憐自哀的語句所傳遞的後台信息每一層都是對對方一種更強烈的指責和否定,所以會引發聽者很強烈的負面感受。然而說這話本人的終極動機並不是為了讓對方難受,

這話最核心的目的被自憐自哀,責備層層的掩蓋起來,讓聽者沒有辦法去感受到這個最深的訴求,這個訴求是:「那樣說只是想激將下你,我希望我們能相處的好一點,其實我很害怕孤單。」




歸根結底最終極的渴望就是——

我想要愛




但在中國,幾乎不會有人這麼表達,中國人有個習慣,

當一方期望生命中親密另一方給予自己更多愛的時候,通常會習慣用帶著道德譴責的角度來責備對方。試圖通過讓對方心生愧疚然後獲得想要的愛。

可他們不明白的是當你試圖讓對方感到愧疚的時候只會把對方推遠而已。




02


是補償還是愛?








我想起在我的課程里一個學員C的故事,她本來有一個很幸福的婚姻,直到發現她的丈夫出軌,那段時間她感覺痛不欲生,兩個人都對彼此還有很深的感情,經歷了很痛苦焦灼的一個階段,丈夫徹底離開外遇重新把身心都放回家庭,她反覆思量最後決定原諒丈夫,不離婚,倆人繼續好好過。但事情並沒有這麼輕易的解決。倆個人的關係也起伏反覆。




經過出軌事件之後,只要倆人吵架的比較厲害時,C就會把當時自己知道丈夫出軌時自己是多麼的心碎多麼痛苦說一次,告訴他是多麼殘忍的傷害了自己,每到這時C的丈夫就閉嘴沉默。




甚至後來C的丈夫為C做了很多事,經常起早床下樓去買早餐回來,又或者會時不時買禮物回來給她,而且平時跟她說話時都賠著小心。但C說,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的這些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如果以前他做這些我會很感動很幸福,這到底是為什麼?周梵老師。




我告訴C,因為你的先生雖然做的這些行為看起來很像愛,但其實你是有感覺的,

他是出於內心的罪惡感在補償你,而不是來自於從心裡自然流動出來的愛。

而事實上,這種罪惡感是你不斷強化出來的。你就像個法官一般,不斷的審判他的罪,他在家裡就像個罪人,試問有那個罪犯敢和審判他的法官靠近呢?




最終你的目的達到了,對方覺得對不起你,他可能會加倍對你好,但是那種好讓人感覺總有種莫名其妙的悲涼感,因為

終究得到的只是補償而不是愛。補償的時候親密的感覺就離開了。

甚至有時候當罪惡感太沉重時,我們會無法面對,最終逃離那個帶給我們愧疚感的人。




愧疚感和親密感在關係中你只能選一個,這兩種感覺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這種審判別人的習慣很多人都有,這來自於我們成長過程中養育者對待我們的方式,整個社會文化不斷對我們的催眠,我們審判家人,審判自己,審判陌生人,所以你常常會聽到大街上有人會對素不相識的人指指點點「那孩子真沒家教」,

「哪有這樣當父母的」好像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套世界真理的標準可以去評判別人。




而最要命的是這種審判不僅會碾壓別人還會常常碾壓自己,事實上,越熱衷於讓別人愧疚的人也越習慣讓自己愧疚。




幾年前我父親罹患胃癌最後的那段時間,已經不能吃任何固體食物了,那時候我只能每天早上去買杯豆漿給他喝,有時我看著消瘦的父親喝豆漿的樣子時心裡非常的酸楚難過,我想為什麼爸爸身體好的時候我沒有經常帶他去吃好吃的,而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只是給他杯豆漿,我覺得我不是個好女兒,我做的太糟了。我越想越難過越想越愧疚,甚至工作的時候想到這些會一個人哭起來。而那段時間我還住在父母家,我的工作越來越忙,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後來我發現我是在逃避見到我父親,因為見到他就會勾起我的愧疚感和無力感,而回家的時間越少我就變得更愧疚,就這樣惡性循環,那段時間我的狀態糟糕透了。




直到在一個課程中我得到了啟發,我意識到愧疚對我和我父親的關係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像一堵厚厚的牆一般把我們隔離的很遠。而我的父親也不希望我對他有任何的愧疚,我並不需要帶著這樣的感覺生活,那只是小我刷存在感的把戲而已。愧疚除了會降低自己的能量之外沒有任何意義。我開始放下那些愧疚的感覺,

看到在每個時刻都做了我能做的最好的選擇

。而我只需要看到我還可以做哪些更好的選擇並持續的讓自己變得更好就足矣。當我放下內在的愧疚重新面對父親時,我面對他時不再有壓力,我原諒了自己,也原諒了沒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生病的父親,最後的那段時光我們變得親密而真實。我也很慶幸我能以這樣的狀態陪伴他。




03


讓對方感覺到羞恥感就會讓對方反省自己?








同樣的,在我的課程中,我會花很重要的一個版塊來轉化曾經遺留在學員心靈深處的罪疚感,有些是成年之後不斷被自我和他人反覆強化出來的,而很多是在很早就打下烙印了,也許是幾歲,也許是十幾歲。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








  • 「我們每次吵架都是因為你不聽話」



  • 「我為你操心操的頭髮都白了」



  • 「要不是因為你我也不會留在這個地方」



  • ……




這些話都會在曾經小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印記,當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內心就會有個聲音響起「是不是都是因為我不好,這樣的事情才會發生。」




由著名演員馬特.達蒙編劇主演的經典的電影《心靈捕手》就是談一個關於罪惡感如何影響一個人生命軌跡的故事。馬特.達蒙飾演的威爾是一個問題少年,同時也是一名數學天才,他成天四處閑逛打架滋事。後來一位數學教授為了幫助他找到人生方向,不要浪費自己的天賦,專程請來心理專家尚恩給他做心理諮詢,在整個諮詢的過程中威爾充滿了抗拒,進展緩慢。劇中最大的一個轉折,威爾真正開始發生改變的那一幕發生在心理專家尚恩的辦公室,威爾在半催眠中說出了自己小時候被性侵的經歷:




尚恩看著威爾說「這不是你的錯」


威爾帶著玩世不恭的笑容說「我知道」,


尚恩靠近他,盯著他的眼睛說「看著我,這不是你的錯」,


威爾繼續說「是啊,我知道」


尚恩靠的更近「不,你不知道,這不是你的錯」


尚恩不斷靠近威爾看著威爾的眼睛重複這句話「這不是你的錯」,




終於威爾再也隱藏不了內心的感受,哭出聲來,尚恩抱住他,混世魔王威爾在他懷裡哭的像個孩子。那一刻尚恩才真正幫助威爾釋放掉隱藏在他心裡多年的罪惡感。也是這樣威爾終於不再用自甘墮落和逃避來懲罰自己,開始決定重新勇敢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人生。這是一部很好的關於心靈療愈的電影,我非常推薦大家去看看。




在中國,無論是父母對孩子,還是對伴侶或者其他人,人們總以為如果讓對方感覺到羞恥感會讓對方反省自己,進而讓對方變得更好,大家稱其為「激將法」,事實上這完全不符合心理學的運作原理,

自我改變是需要力量的,每一次改變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掉原來舊有的習性,而罪惡感是最快扼殺力量感的東西。

越去評判或譴責他人事實上就越剝奪了對方改變的力量。




這也是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和沒有達成公司目標的員工溝通時最常說的話,「Im not to judge you,im to help you.」(我不是來評判你的,我是來支持你的)因為德魯克非常清楚,當對方感受到被評判到時候,改變的力量就喪失了。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明白,當你想要讓一個人變的更好時最不要做的就是讓他有罪疚感,只要支持TA陪伴TA就是最強大的力量。最重要的是,這個人也包括你自己。








作者:

周梵

,身心靈成長導師,資深關係教練,影響了數千家庭。時而清醒時而混沌自以為聰明的人。微信公眾號:

周梵 (ID:xfhzf520)

,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免費資料


免費下載500本故事繪本


今晚,陪孩子讀繪本



長按掃描關注,回複數字

500

即可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ID: satirxinli


專註你的婚姻和孩子教育
每天分享最深刻的心理情感文章


主編在這,等你呢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或添加公眾號ID:xuexinlp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如何跟喜歡的人搭訕?只需四招
3-6歲孩子教育的核心問題,家長看這一篇就夠了!
小孩子的惡到底有多可怕!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不要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煩惱
我們需要的智慧,確實是最無用的東西,可是不能丟
需要注意,孕媽媽不能吃的東西全在這
我師父說:信心需要培養,不是憑感覺,也不是靠天生
愛情中最需要自由的竟然是他們!
生活何需要別人羨慕,只要能做自己就是最好
性夢不需要有負疚感,它是健康的標誌
我需要是你的愛,不是謊言的欺騙!
我們最需要的
難道你們的生活中只需要兩性用品嗎!我們還有這麼多好東西啊!
愛情中最忌諱的是什麼?你我都需要知道
戀愛中的你,需要知道這些才能更好
最難過的不是需要時你不在身邊,而是
你的人生好得很,根本不需要誰來拯救
「有時候最吸引你的,可能是你最需要遠離的」
我大概也不是那麼需要愛情了
孩子,我是不是有病?需要學習別的媽媽,對你多一些······
你或許不需要這些東西,但只要擁有它們你寧願做擺設也心甘情願
豁達的人總是選擇自己最需要的東西,簡單快樂才是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