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總第676期;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shufarumen關注。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經典語言,每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特別感動...


本節圖文來自田蘊章系列書法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150集:「《書譜》精要五」與「章」字。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節目,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繼續請到了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田蘊章教授,和我們一起探究孫過庭《書譜》當中的一些精要。


田老師,有這樣一段話,我想聽一下您的見解。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


這段話作何解釋呢?


田蘊章:剛才你念的這段,是孫過庭《書譜》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也是膾炙人口,應該說所有學過書法的人,都應該對這段比較熟悉。如果你要說,也可能有些人不熟悉,那麼他是個缺憾,對這段都應該有理解,非常精熟它,能解釋,能臨摹。有這個基礎,這是我們的要求,而這是個起碼的要求。


我首先告訴大家,現在我手裡拿的這本孫過庭《書譜》,這是影印件,原作非常有幸地它保存在了台灣台北故宮博物園,就是說仍然保留在人間。


孫過庭《書譜》是一個非常長非常長的一個手卷,非常長。後來我們南開大學的一位教授,就買到了它的複製本,這個複製本也非常地精良,打開之後,大約得有這麼數十米長,大概寬度比我們這個桌子寬度大小差不太多,字就要比這個大得多。後來還有其他的刻石本等等。

我們來解釋一下這段話,對於這段話,大家理解上有很多的不同,我們不妨再把它重點地看一下,就是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大家理解這段話的時候,就是說孫過庭在論述王羲之的書法,就是王羲之究竟怎麼好,他的字怎麼好。


主持人:好在哪裡。


田蘊章:他用了一連串的形容詞,來誇張來表現王羲之的書法。但是這些東西我跟大家說,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不可言傳你在這兒絮絮叨叨說什麼呢?我是告訴大家,你不能夠每一個字每一個字的死摳,這樣的話你就陷於一種機械的理解,機械以後,理解得就不準。就是有人,就是把這些個每一句話和每一個點畫跟書法的每一個部分,去對號入座,這是不好的。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因為一開頭,就看到是在說筆法,他說「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大家只知道,懸針是指的豎筆,帶尖的豎筆應該叫懸針,鈍收的應該叫它垂露,這個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因為開始就說了,「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因為談到點畫,所以大家就把後面的話,逐字地對號入座,這句話又說什麼,那句話說什麼,是這麼理解有問題。因為你這樣順序地往下理解下去,弄弄你就茫然,不知後面說的什麼。


我們來看,「懸針垂露之異」,應該就是說有懸針有垂露這之間的變化,後面他說「奔雷墜石之奇」,墜石大家很好理解,因為千金墜石,古代論書法說的就指的點,點點,如千金墜石,但是奔雷是什麼?是指的橫畫嗎?於是有人茫然,這個「奔雷墜石」,「墜石」可以理解,這個「奔雷」是指什麼?是指橫畫嗎?歐陽詢說橫畫如千里陣雲,千里陣雲跟奔雷有關係嗎?有這麼一個理解問題。


然後後邊更糊塗了,「鴻飛獸駭之資」,「鴻飛」是什麼?「獸駭」是什麼?但是從字面可以看得出來,「鴻鳥」嘛,飛起來,那是非常美麗的一個這麼一個姿態。


所以看到這個「資」的時候,大家注意看,就是「鴻飛獸駭之資」,這個「資」寫的「資格」的「資」,通假就是「姿態」的「姿」。那麼這個「獸駭」是說動物的驚起、憤起的時候,這麼一種這樣突然的這麼一個動作,那麼這又是指的哪個點畫呢?「鴻飛」又指的哪個點畫呢?這就不好解釋了。我們只能從意境上去理解它,不要一一地對號入座。

後面又說了,「鸞舞蛇驚之態」,這個「鸞舞」是什麼?有人解釋是不是,「鸞舞」是指的撇,「鴻飛」指的是捺,這麼瞎猜測沒有意義,只能是概念性地理解它,書法當中這些美妙的點畫和美妙的一個姿態。那麼「蛇驚」是不是指草書呢?因為古人論書法的時候談到,就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像飛鳥一樣,飛鳥從樹林里飛出來,那麼像蛇一樣鑽入草地,那麼迅速,曲曲彎彎的。


但是這只能去意會它,真正的對號入座,一一地加以對照,說哪一個點畫這是指什麼,這是指什麼,這就太死板。


然後他說「絕岸頹峰之勢」,這指的是什麼?也不好去具體說清楚。又說「臨危據槁之形」,有人理解了,「臨危據槁」,「槁」是枯木,是不是說寫的那個筆畫帶有干鋒,帶有白鋒的筆畫,像枯木一樣呢?有的說,既然說它是臨危,臨危的話一定是人在一個枯木,或者是一個要將要折斷的這麼一個干樹枝上站著,是不是一時要墜落下去,是這麼理解嗎?


我想這些個只能是理解而已,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不要非得把它具體形象化。


「或重若崩雲」,「崩雲」當然大家知道,這是氣勢,也是有誇張形容。那「輕如蟬翼」也是一個形容詞,像蟬,蟬我們指的就是這個知了,或者是北方說叫知了,也就是實際上就是說,說這種蟬的話,還是文言術語上都是用這種蟬。說像它的翅膀那麼薄,那麼透明。那麼可能就是說,在這時候也可能說是用干鋒寫出來的,非常薄嗎?墨薄嘛。但是也可以理解為,就是在迅速當中,墨在紙上,這個輕滑而過,就有這種可能。


那麼說的是「重若崩雲,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拿筆引導,在筆運行當中,像這個泉水流動一樣,那麼自然,那麼流暢。「頓之則山安」,每到收筆的時候,或者點點,或者收筆,這種頓住的時候,像山一樣的穩重。我們只能理解到這裡,再要去深層地理解,你就會把自己搞糊塗了。


我們形容一個美女,說她就是什麼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沉魚落雁是什麼樣子,甚至閉月羞花是什麼樣子?說這個「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又是什麼樣子?千嬌百媚,萬種風流,什麼柳葉眉杏核眼,你要具體說,就長個柳葉眉的眼眉,就長一個杏核的眼睛,那個真美嗎?就只能去理。


主持人:那叫臆想中。


田蘊章:概念,概念上,這麼一個認識就可以了。但是呢,它在概念當中,它在抽象當中,你又感到孫過庭講得很具體,所以他的筆法高妙就在這裡。又讓人一再地玩味,咀嚼再三,而你又得不出一個所以然的一個結論來。文學的這個裡邊的蘊含的這種美,真是讓我們品味再三的。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然後他說的「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我們小時候都念「qiànqiàn乎」,現在可能標準的念xiān,一聲。「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像這個初二、初三的那個月亮一樣,彎彎細細的,在天涯那邊剛剛露出來,那真是美。但是有人就理解,說這是指的鉤,寫字挑的那個鉤,因為什麼呢?


因為不管說什麼王羲之的書法也好,有人評價歐陽詢,說是「鐵畫銀鉤」,鐵畫當然非常有力量,筆畫,銀鉤是什麼?有人說就是挑的那個鉤,像月亮一樣那麼美。但這麼理解,也是有一點牽強附會,這裡「初月之出天涯」,是不是指的鉤法呢?也不一定,但是它說它這種美妙,應該從廣義來理解它。


後邊他又說了,「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這個「落落乎」就是非常大度、大氣的,就是非常消散的,這麼一個樣子。像天上的星斗一樣,分列在河漢之上。這有可能大家理解是這是說章法,章法有人說書法像梅花一樣,有人說像雪花一樣,漫天飛雪,有大片有小片的,落在地方就都是梅花瓣了,所以出來之後,大小不一,參差不齊,而感到是這個亂石撲街,這種感覺非常美,看著沒有秩序,實際上又是有秩序的。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這方面理解,但是也不可以一味地去鑽牛角尖。


但是他這是形容這個詞句非常美妙,就是還是剛才我們說形容美女,「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比花的時候,說花都不如她,為什麼?她能說話,她有語言。說「比玉玉生香」,玉都不能比她,玉沒有味道,她是美玉,而且還帶有香味的美玉。所以用這些語言,儘管說我們一個個對號就感覺死板,然而我們卻理解到,真是無可附加地那種美。


他在講述這段話也是這樣,我們真的一個字一個字地摳的話,理解都理解不進去,然而大家都記得這些話,美妙,真是美極了,然而我們在書法上追求是這種意境。我們雖然不一一地去把每一個點畫跟它的這個文字去對號,但是我們卻感覺到他每一句話說得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到了後邊,他就開始更具體化了,具體化他說了,他說「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經典語言,每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特別感動,甚至是衝動。我在想孫過庭太偉大了,只有用這種語言,真的書法語言來說書法之妙。


他說是寫出來的,是人為的,但是給你的感覺,它「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不是你的傻力氣,那胳膊粗,說我胳膊粗,我有力量就能寫出來,你寫不出來。他那裡邊表現的那種力度,表現的那種神妙,同大自然一樣的美妙。所以大家真正理解書法,就是這個東西。


今天的人們,過於強調它的藝術性,於是就製作。講什麼創作,我正在創作,我正在是怎麼樣構思。你一這樣做,你就失去了自然之妙有。你是在力用,用力量想解決這個問題,實際是做不到的。孫過庭在一千多年前,就這樣精闢地說到,「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真是不得了的語言。所以這段話我們得牢牢記住,這是座右銘,這是經典語言。


後邊他說了,他說「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他說王羲之的字,有智有巧,智巧兼優。今天於是人們,又對這個巧字走向另外一種極端的理解,只要一談到誰的書法寫得很巧,於是有人說,那傅山講過了,「寧拙毋巧」嘛。


主持人:寧拙毋巧。


田蘊章:這跟孫過庭這句話就發生衝突了,實際上還是得巧。我們所說傅山提到的那個「寧拙毋巧」,實際上指的大巧。真正拙笨、拙劣的書法,任何人都討厭,而是拙中見巧,最後還得落實在巧上。如果它不巧,是一個笨蛋,是一個蠢豬,你說這個字有什麼可看的,是不是?


主持人:失去了美感。


田蘊章:對了,但是我們所說的,不要故意地賣弄那種小的技巧,故意賣弄,看我巧不巧,賣弄就不好。因為他說的是「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這當然是一種巧妙,故而他說王羲之的字「智巧兼優」,智慧和技巧都達到極限。「智巧兼優,心手雙暢」,心和手都是一樣的流暢,有的時候是心旺於手,手旺於筆。


在這種過程當中,你還談到什麼創作?就是信筆拈來,皆到妙處。就是他絕對沒有意識說,我要怎麼怎麼把它寫好,我要寫完字之後,要有什麼預期的效果,沒有。畫里可以講究,畫可以講究胸有成竹,在我沒畫之前,我想畫竹子,胸有成竹,心裡已經有了這麼一基本的圖像了。


寫字不能這樣,寫字如果還沒寫之前,腦子提前想出來,字哪個大,哪一個小,哪一個是斜哪個是正,哪個疏哪個散,那就壞了。所以孫過庭《書譜》他講到的是這樣,他做到的是這樣,我們來看一看孫過庭《書譜》寫的這些字,真是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我們把他論述王羲之的書法這個精妙程度,移贈給孫過庭,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未完待續,接下來講解示範「谷」字楷行草技法 】


說明:本系列書法講座,已獲田蘊章先生首肯。


我們標註「原創」標籤僅針對於文字、動圖,並已設置為「可轉載」。


原講座視頻歸版權方所有。


講座視頻




孫過庭論書法之美,太經典了——書譜精要(5)



文字編輯/彭澎


動圖製作/大彬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的起筆之法,值得我們學習
歐陽詢和虞世南:書法誰更強?
董其昌:書到自然可通禪

TAG:書法入門 |

您可能感興趣

孫過庭為什麼強調書法之妍美?——書譜精要(2)
孫過庭才是學習書法好榜樣!——書譜精要(6)
論書法的意境美~讀成公綏的《隸書體》
寓雄奇於淡遠之中:曾國藩的書論和書法
歷代書論書目,書法中的葵花寶典
書法、《書法清口》與書學討論會
趙孟頫的行書《論虞世南書法》
書聖王羲之書寫的被歷代書法愛好者膜拜的小楷書法,黃庭經
歷任韓國前總統漢字書法欣賞:楷書書法、隸書書法
書法箴言:梁同書《頻羅庵論書》
書論|王蘧常:沈寐叟先師書法論提要
曠世墨寶之懷素《論書帖》書法欣賞
此楷書書法作品可與歐陽詢、陸柬之的書法媲美!
王獻之書法水平很高,為何卻備受批評?——書譜精要(4)
中國書法五體,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書法傳統,行書、楷書形成最晚!
書法五要 精髓
論書評字:徐渭論書法以及其作品大賞
學習書法應知道的《書寫之法 》
乾隆皇帝書《心經》,僅僅是書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