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不知名和尚畫幅畫,被日本裁成五份,每份都被日本視作國寶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特別是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可以說體現在各個方面。尤其是日本國內很多被稱為國寶的文物,其實都跟中國有著莫大的淵源。
比如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幅畫的故事。日本人跟中國的收藏習慣不同,他們喜歡把一副長畫卷分為很多部分分開收藏。而小編說的這幅被日本人分成五個部分,分別由不同的美術館收藏,這幅畫就是《禪機圖短簡》,被日本人認定是國寶。《禪機圖短簡》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寒山拾得圖》、《丹霞燒佛圖》、《布袋圖》、《智常禪師圖》、《李渤參智圖》。
這幅畫的作者叫因陀羅,是一名元代末年的僧人。在這幅畫的題贊有這樣的記載,「佛慧凈辯圓通法寶大師壬梵因,宣授汴樑上方佑國大光教禪寺住持」。關於因陀羅的事迹在中國史籍上沒有記載,可以說說一個在當時沒有名氣的人。但是根據題贊,有人推測因陀羅很可能是元代汴樑上方佑國大光教禪寺的住持。
因陀羅尤其擅長畫達摩、丹霞、布袋、寒山、拾得等禪宗祖師或高僧等人物形象。由於墨色濃淡對比有致,畫面顯得活潑清新,在稚拙而樸質中透出明朗而秀致的韻味。在《禪機圖短簡》種,以《寒山拾得圖》這部分最被日本人稱讚。此畫為紙本、墨畫,在畫面最左邊,題有楚石梵琦的題贊,「寒山拾得兩頭陀,或賦新詩或唱歌。試問豐干何處去,無言無語笑呵呵。」
畫的內容描寫的是寒山與拾得兩位仙人席地坐於一株古樹下,背依石丘,相對談天說地,一副逍遙自在的樣子。畫中的寒山拾得蓬頭光腳笑顏,一人雙手相握,一人俟身向前。畫麵線條玲瓏,濃淡襯托有力。雖寥寥數筆,但傲笑自若的禪僧形象已躍然紙上,流露出一種超脫物累、大智若愚、狂放不羈的精神。
(註:佛教中,寒山被視為有德高僧,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拾得是普賢的化身。這兩人與彌陀化身的豐干,並稱為「三隱」或「三聖」。)
那麼《禪機圖短簡》怎麼就流落日本的呢?這要跟日本鎌倉時代日本人的一個習慣有關。日本從鎌倉時代開始就特別熱衷收藏中國唐宋元三個朝代的繪畫作品,這卷《禪機圖短簡》很可能就是那時候來到日本的。

※末代鄭親王后代,將電影廠告上法庭獲賠13億,結果依舊窮困潦倒
※日本有一座天皇陵,面積比秦始皇陵還要大,幾個世紀幾乎無人到過
※朱元璋生前已經料到:兒子會造孫子的反,留了一手讓朱棣吃盡苦頭
※中國有一座橋,被稱為天下第一橋,建成百年結果從沒出現質量問題
TAG:十三姨說歷史 |
※他的作品被帶到日本,成為日本國寶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取的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給取的
※日本的銀牌,中國的第四,美國的犯規,金牌被無視了
※中國人的日常被日本人畫成漫畫後……
※被日本奉為國寶的中國茶盞,中國卻幾乎一件沒有
※十年之前,這個日本人游遍全中國,感動了全日本!
※全球最長壽國不是日本 香港竟然排名第一
※菊花一緊,日本人畫的三國海報
※這6個隱藏在日本的「世界之最」,知道了才算日本通
※一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世界史上奇葩一幕:中國對日本的一場戰役,竟打得日本改了國名!
※日本人提議日本當中國的一個省,毛主席給出一個回答
※他是抗日英雄,投降日本成了賣國賊,後來被毛主席誇獎
※與中國結緣二十年,她為我們寫了一本有關日本匠人的書
※作為亞洲三個獨立的國家之一,日本為何最恨這個國家
※前段時間,有個日本人畫了一部中國史……
※日本電影的水準高於中國,這是一個原因
※日本艺术史上,他终日与女优厮混,终成一代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