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讀抗戰 七七事變中29軍為何表現不佳

重讀抗戰 七七事變中29軍為何表現不佳


重讀抗戰 七七事變中29軍為何表現不佳



日軍恰恰利用宋哲元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時機,一方面向關內運兵,一方面吃掉分散在丰台、廊坊的駐軍。

宋哲元的選擇讓29軍有力無處使


7月15日,何應欽電宋哲元,告知:"日軍計劃先消滅南苑我軍,望切注意。"而與此同時,天津的宋哲元,卻在忙著接待新上任的日本華北住屯軍司令香月清司中將。


7月16日,日本陸軍省擬訂了新的《事變解決方案》,經日本內閣會議通過後下達給"中國駐屯軍"司令部,其內容為:


一、以7月19日為限,履行協定,最低限度做到:

(1)宋哲元正式道歉。


(2)作為處罰負責人,免除馮治安師長職務。


(3)中國軍隊撤出八寶山附近。


(4)在11日的解決條件上要求改由宋哲元簽字。


二、中國方面如不在上述期限內履行日方要求則停止當地談判,並對29軍實行武力討伐。為此,欺滿後將調動國內部隊,派往華北。

v當夜11時,蔣介石密電宋哲元、秦德純,稱:"綜觀現在情勢,日方決以全力威脅地方簽訂此約為第一目的。但日方所欲者,若僅止於所傳數點,則其大動干戈可為毫無意識。推其用意,簽定協定為第一步,俟大軍到集後,再提政治條件,其嚴酷恐將甚於去年所謂"四原則"、"八要領"。觀於日外次崛內告我楊代辦"已簽地方協定為局部解決之基礎"一語,並足證明,此基礎之外另有文章也。務希兄等特別注意於此,今事決非如此已了。只要吾兄等能堅持到底,則成敗利鈍,中正願獨負其責也。"


蔣介石句句言中,可宋哲元等卻深信"和談"就能解決問題,張自忠代表宋哲元答覆橋本群:18日由宋出面道歉;二三日內處分責任者營長;對將來的保證,待宋回到北平後實行;北平市內由宋哲元的直屬衛隊駐紮。以上各項除罷免排日要人外都寫入文件。


何應欽7月17日電告宋哲元等:"日本大舉出兵,準備攻佔北平,望勿為政治談判所誤,應作軍事準備,於北平、南苑、宛平集結兵力,構築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計。"


同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講話,"至於戰爭既開之後,則因為我們是弱國,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便只有拚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抗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明確發出了堅決抗日的宣言。

話音剛落,蔣就得到了宋哲元派張自忠與日本談判的消息,蔣介石馬上令何應欽給宋哲元打電話,點明"日本大舉出兵,準備攻佔北平,望勿為政治談判所誤,應作軍事準備,於北平、南苑、宛平集結兵力,構築工事,作持久抵抗之計。"


但這個電話,宋哲元居然沒有接。


豫,我便藉此機會,說服宋哲元堅決抗戰。我向他說,現在已到民族存亡關頭,不戰將成千古的民族罪人,戰而不勝雖敗猶榮。"


宋哲元的猶豫,從根本上說,還是想保住29軍的獨立王國,這一點,張克俠說得很清楚:"他(宋哲元)和他的一些主要將領及部分政府官員深恐戰爭打下去,冀察平津地盤丟掉,個人的既得利益喪失。"

7月18日,蔣介石再電宋哲元:"倭寇不重信義,勿受其欺。"


然而,宋哲元全然不顧,於18日下午1時到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弔唁"於兩天前病死的田代皖一郎,並會晤了繼任者香月清司中將,以表示敬意和問候的婉轉形式進行道歉。據何基灃等人回憶,宋哲元回來以後,曾對人表示:"和香月見面,談得很好,和平解決已無問題。"


宋哲元在天津逗留了一個星期,認真誠懇地與日本人談判,到7月19日,依據7月11日在天津訂立的條件,中方代表張自忠、張允榮等與日方代表橋本群,終於達成了協議,其核心內容是:


"徹底彈壓共產黨的策動;對雙方合作不適宜的職員,冀察方面主動予以罷免;在冀察範圍內,對其它各方面設置的機關中有排日色彩的職員予以取締;撤去在冀察的藍衣社等排日團體;取締排日言論及排日的宣傳機關、以及學生、群眾的排日運動;取締冀察所屬各部隊、各學校的排日教育及排日運動;撤去在北平城內的37師,由冀察主動實行之。"


這個文件,史稱"香月細目"。


19日晨7時30分,認為一切問題已經談妥解決的宋哲元乘坐日本人為他安排的專車,心滿意足地回到了北平。


7月20日,宋哲元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本人向主和平,凡事以國家為前提。此次盧溝橋事件之發生,決非中日兩大民族之所願,蓋可斷言。甚盼中日兩大民族,彼此互讓,彼此互信,彼此推誠,促東亞之和平,造人類之幸福。哲元對此事件之處理,求合理合法之解決。請大家勿信謠言,勿受挑撥,國家大事,只有靜聽國家解決。"


周永業回憶:"7月中旬,宋哲元回到北平,下命令拆除所有的防禦工事,城裡的各處用沙袋堆成的臨時設備也均行拆除,意思是為時局和平創造條件。"同時,對全國各地送來的物資和勞軍捐獻,宋哲元居然因局勢已經"平息",通電錶示"謝絕"。


然而,宋哲元沒有預料到的是,就在他與香月清司會面的當天,日本華北駐屯軍已經在北平丰台為香月建立了"前進指揮所",準備發動進攻了。


此後的情形,正如張克俠在回憶錄中說的:"日軍恰恰利用宋哲元與他們討價還價的時機,一方面向關內運兵,一方面吃掉分散在丰台、廊坊的駐軍。眼看大好時機喪失,成旅的駐軍被葬送,我實在痛心極了。為挽救危勢,我感到二十九軍軍部仍在南苑,處於敵我雙方的中間地帶,已失去指揮作戰的作用。因此再三向宋提出,將軍隊按作戰要求重新部署,把軍部移至便於指揮、便於作戰的地位。但是宋哲元深怕引起日本人懷疑我方準備打仗,一直不允許軍隊調動和軍部轉移。"


20日晨5時,宋哲元又命令第37師向西苑集結,準備向保定撤退;位於八寶山附近的冀北保安部隊一部,待第37師集結完畢後,殿後撤退。


日本對此並不領情,參謀本部召開部長會議認為:"以外交談判終究不能解決事變,為使平津地方安定,現在必須決定使用武力。"從20日下午3時到21日,日軍大舉進攻,連續炮擊宛平城。


此時,日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和第20師團已分別完成在高麗營、懷柔、天津、唐山、山海關等地的集結。日軍提出要吉星文團由永定河西岸撤退。面對日軍的進逼,宋哲元依舊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他召集各師師長開會,要他們不要對日軍採取敵對行動。馮治安在會上說:"只要日軍開槍,就不能不還擊。"宋指責說:"現在不是議論開槍先後問題,而是必須服從我的命令。"


21日,盧溝橋、龍王廟一帶陣地開始由保安隊接替。23日晚,參謀次長熊斌從保定到達北平,向宋哲元傳達了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決心抗戰的立場,並強調中央大軍北上為增援29軍,如果能和平解決,也可為29軍助威。經熊斌一說,宋表態:和戰均聽命中央,如主戰,則因29軍尚未集結,須有相當時間之拖延,以便集結兵力,並請中央亦作相當準備。


日方資料記載說:"根據7月19日在天津簽定的協定,第29軍在日軍的嚴格監視和督促下,雖然緩慢但還是開始履行了。抗日意識最強烈的第37師一部,自22日以後開始從北平移駐涿州方面,但看起來這不過是表面的敷衍,想求得暫時的穩定。到24日,以車輛不足為籍口,不僅不撤退剩下的一部,反而把第132師的部隊開進北平。更開始沿平漢線向北平附近增兵。"


何要等這麼久,宋稱:"眼下天氣太熱,等涼快點再辦。"翌日,廊坊就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廊坊被日軍佔領,平津間的交通被切斷。


26日午後,香月對宋哲元發出最後通牒。通牒要求:37師於27日午前自盧溝橋、八寶山撤至長辛店;28日午前自北平西苑撤至永定河以西;如不按上述實行,即認為貴軍無誠意,我軍將不得不採取單獨行動。


下午2時,廣安門事件爆發,試圖誠如北平的日軍被分為兩截。廊坊、廣安門的戰鬥進一步刺激了宋哲元,宋於當天發表"自衛守土"的通電,並在下午和晚間三次致電何應欽和蔣介石,報告平津緊張局勢,請求增援。蔣介石於晚9時複電宋哲元:"甲、北平城防立即準備開戰,切勿疏失。乙、宛平城防立即恢復戒備。此地點重要,應死守勿失。丙、兄本人立即到保定指揮,切勿再在北平停留片刻。丁、決心大戰,照中昨電對滄保與滄石各線從速部署。"


本日,蔣介石電正在倫敦以"祝賀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名義購買軍火的孔祥熙:"大戰已開始,和平絕望。"


7月27日,蔣介石再次致電宋哲元:"請兄靜鎮謹守,穩打三日,則倭氛受挫,我軍乃易為力。務望嚴令各部,加深壕溝,固守勿退。中央必星夜兼程,全力增援也。"這回宋哲元態度較積極,回電蔣介石:"北平為華北重鎮,人心所系,大勢所關。現在已成四面皆敵之形勢。通縣於今晨三時起,亦正在激戰中。職受國家人民付託之重,已決心固守北平,以安人心,而作士氣,決不敢稍有畏避也。"


但實際上,此時的宋哲元心中真正所想,還是與日和談。27日下午,國民政府軍委會政訓處長劉健群奉命赴北平勸說宋哲元轉移到保定,在他的勸說下,宋哲元吐露了自己內心真正在意的地方。雙方有這樣對話,劉:"蔣先生要你去保定,做出不畏戰的姿態,也許由中央應付,還有一線的希望。若果你老在北平,作焦頭爛額的應付,太軟了只有屈服,屈服的結果是必然一戰;太強硬了,便只有一戰,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蔣先生的用意和苦心,宋先生你明白了嗎?"宋很興奮地說:"健群兄,你今天來說的,才是合乎人情的真話。他們都對我說是蔣先生要我去保定,準備一戰,不要我和日本人來往,所以我真是聽得不耐煩。"


直到此時,宋心中想的還是和日本人談。直到次日,日軍大舉進攻南苑和張自忠"逼宮",宋的迷夢才真正破滅。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聞一覽 的精彩文章:

重讀抗戰 誰該為抗戰南京的慘劇負責?
重讀抗戰 抗戰期間上戰場的大學生是少數
20多晝夜的炮火激戰:國軍全殲四千餘敵軍,日軍輸得最慘的一次
1943年,製造南京大屠殺的日軍部隊,終於被中國軍隊殲滅

TAG:潮聞一覽 |

您可能感興趣

重讀抗戰 誰該為抗戰南京的慘劇負責?
重讀抗戰:抗戰日軍傷亡數字
重讀抗戰史:華北事變中《何梅協定》究竟存不存在?
重讀抗戰 抗戰最偉大的省 河南
重讀抗戰 抗戰期間上戰場的大學生是少數
重讀抗戰 日本國民為何戰敗時仍支持侵略
【舊文重讀】為什麼說脫毛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鬥爭
既近又遠——重讀宋朝
【舊文重讀】妖嬈的果酸
重讀二戰歷史,看中國大國復興之必然
重讀盛唐華美詩篇,看當今中國領跑世界
【舊文重讀】如何堅持一件事(比如減肥)
重讀三國︱疾疫、戰爭與士人武將
【舊文重讀】抗衰老——維A醇到底多長時間會起效
重讀三國︱曹操殺了多少名士
20年後重讀《哈利波特》發現的40件小事
今日百萬中醫人重讀經典,挑戰中醫智庫
【舊文重讀】衰老、自制力和九十五分的護膚
重讀三國︱威震華北的公孫瓚為何敗給了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