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深紫外線LED研究突破性進展:破紀錄、更高效環保!

深紫外線LED研究突破性進展:破紀錄、更高效環保!

導讀


目前,大多數的深紫外線燈都是基於水銀的,對於環境有害,並且體積龐大、效率低下。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設計了更小、更環保的「深紫外線LED燈」,且打破了日本團隊之前創造的,使用氮化鎵材料發出紫外光線最短波長(239納米)的記錄,將最短波長降至(232納米)。



深紫外線LED研究突破性進展:破紀錄、更高效環保!


研究團隊成員


(圖片來源:康奈爾大學)


紫外線

紫外線是一種電磁波,波長小於可見光,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紫外線來自太陽輻射。紫外線,是傷害性光線的一種,經由皮膚的吸收,會傷害DNA,當紫外線照射人體或生物體後,人體會發生生理變化。


不同波長的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不同。根據紫外線對生物作用,在醫療上把紫外線劃分為不同的波段:


黑斑紫外線(UV-A)在320~400納米波段;


紅斑紫外線或保健射線(UV-B)在280~320納米波段;


滅菌紫外線(UV-C)在200~320納米波段;

致臭氧紫外線(UV-D)在180~200納米波段。


UV-C


處於UV-C 區的紫外線波長短、能量高,可以有效殺滅有害生物。這種特殊形式的紫外線可以穿透病毒、細菌、黴菌和塵蟎的細胞膜,攻擊它們的DNA,並且殺滅它們。


丹麥醫生尼爾斯·呂貝里·芬森發現紫外線可以作為結核病的治療手段,並因此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從那時開始,使用UV-C 光線進行衛生處理,已經有超過100年歷史。


突破性創新

然而,目前大多數的深紫外線燈都是基於水銀的。它們對於環境有害,並且體積龐大、效率低下。由Huili (Grace) Xing 和 Debdeep Jena 領銜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和美國聖母大學的研究人員一起,在設計更小型、更環保的深外線燈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研究小組使用原子級控制的氮化鎵(GaN)單分子薄膜和氮化鋁(AlN)有源區,製造出一種LED,它能發出波長在232到270納米之間的深紫外線。


這種232納米的深紫外線,創造了人類使用氮化鎵作為發光材料,發出的光線波長最短的記錄。之前的記錄是239納米,由日本團隊創造。


論文《利用單層薄二進位GaN/AlN量子異質結構,分子外延生長的232-270納米的深紫外線LED》"MBE-grown 232-270 nm deep-UV LEDs using monolayer thin binary GaN/AlN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在線發表於《應用物理快報》雜誌上。

提升紫外線LED燈的效率


目前的紫外線LED所面臨的一項主要挑戰就是效率,可以從三個方面衡量:


「注入效率」,電子通過設備,進入有源區的比例。


「內量子效率」(IQE),有源區中所有電子產生光子或者紫外線的比例。


「光萃取效率」,有源區中產生出的光子的比例,這些光子可以從設備中萃取,並且實際上是有用的。


Islam 說:


「如果你在所有三個方面的效率都達到了50%,但是將所有這些疊加後,你將得到的效率是八分之一,所以你的效率實際上已經降到了12%。」


在深紫外線波段,以上這三個因素的效率都很低。但是,研究小組發現使用氮化鎵取代傳統的鋁氮化鎵,內量子效率和光萃取效率都會提高。


然而注入效率的提高,研究人員則是通過正級(電子)和負極(空穴)載體區域的極化感應摻雜方案來實現。研究小組在之前的研究中開發過這項技術。


未來展望


現在,研究小組已經證明了改進後的深紫外線LED,效率方面有所提升,他們下一個任務就是將它集成到設備內,未來有一天可以上市。


對於UV-C的用途,論文的領導作者、博士後研究員 SM (Moudud) Islam,評論:


「UV-C光線十分有用,它可以毀壞一些物種的DNA,這些物種會引起傳染病,污染水和空氣。」


深紫外線LED可以應用於食品保存、假幣檢測等領域。


未來的研究包括在其他類似的設備中,分別集成這項技術和現有的技術,進行對比。對此,Jena 說:


「在量化效率方面,我們很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組裝,並且作為產品來測試,並且嘗試使用現有技術的產品作為標準進行對比檢查。」


參考資料


【1】http://www.news.cornell.edu/stories/2017/03/group-blazes-path-efficient-eco-friendly-deep-ultraviolet-led


【2】S. M. Islam, Kevin Lee, Jai Verma, Vladimir Protasenko, Sergei Rouvimov, Shyam Bharadwaj, Huili (Grace) Xing, Debdeep Jena.MBE-grown 232–270?nm deep-UV LEDs using monolayer thin binary GaN/AlN quantum heterostructure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17; 110 (4): 041108 DOI: 10.1063/1.4975068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telligentThings 的精彩文章:

晶元製造技術最新突破:或將引發新一代計算機革命!
調頻後向散射技術:將日常物品變為無線電台!
全固態鋰電池:採用玻璃電解質,更安全高效耐用!
電子植物:科學家在玫瑰花內創建電線和超級電容!
三層石墨烯:有助於電子的波動性和磁特性研究!

TAG:IntelligentThings |

您可能感興趣

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研究進展
多篇亮點研究闡明HIV新葯研發突破性進展
硅基薄膜高速紫外日盲探測器件的新進展
北極星環保網:低溫SCR錳系脫硝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5mC RNA修飾突破性進展
科濟生物發布CAR-T安全開關突破性研究進展
中國高技術含量的航空發動機領域,獲得了突破性進展
RNA研究突破進展指引抗癌治療新方向
科學家對輻射分解進行研究 外星生命探索取得新進展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電化學相關技術跨上新台階 國內外研究成果進展
國內聚醚醚酮 FDM 3D列印技術的進展
高性能金屬零件激光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進展
CRISPR最新重大進展:基因編輯技術終於出現「停止鍵」!
Cell:我國科學家在減數分裂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岩溶碳匯穩定性研究新進展——岩溶區地表水體中存在RDOC
HIV功能性治癒最新研究進展公布!
TALE蛋白研究與應用獲新進展
殲10B新技術顛覆性進展驚艷美俄,進氣道風洞世界頂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