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後下地走路越早,恢復就越快?醫生告訴你答案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心腦血管疾病已經越來越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一類疾病,腦卒中就是其中一種。腦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腦部供血障礙導致的疾病,病死率和致殘率都極高。這類患者即使經過治療痊癒,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因此康復治療非常重要。關於腦卒中的康復治療,有哪些誤區需要患者和家屬注意的呢?
誤區1:患者已有藥物治療,只要時間長就能自動恢復,不需要康復治療
出現這個誤區的原因是沒有把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區分開。簡單地說,如果治療後完全恢復正常人的狀態,基本不需要康復治療;而治療後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比如腦卒中最常見的偏癱,才需要康復治療。
根據專家調查發現,腦卒中偏癱的步行恢復率,在康復治療組的病人比神經科治療組病人的恢復效果更好,可見腦卒中的後遺症不能單靠藥物,有條件的患者應該儘早在醫院安排康復治療,才有希望儘快恢復健康狀態。
誤區2:腦卒中患者偏癱後只要被動地接受康復治療就可以
早期的偏癱患者由於意識尚未完全恢復,肢體無法自行移動,需要家屬協助患肢進行適當運動,因此,早期的被動運動可以減少皮膚、肌肉和骨骼的廢用性萎縮。
但是主動的運動才是促使患者更快恢復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因為主動運動可以活躍中樞神經系統,調動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運作,儘早地開始主動康復訓練,並制定個體化的訓練計劃,才可以讓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復生理功能。
所以被動的訓練是不能代替主動訓練的,患者在療程的中後期應該主動、積極地配合康復訓練計劃,完成各項康復訓練,才有利於身體更快恢復。
誤區3:腦卒中後下地走路越早,恢復就會越快
是否可以下地走路,是衡量康復治療效果的關鍵指標,也是患者和家屬最迫切的心愿。但是步行的訓練並不是越早越好。
在臨床中經常看見一些家屬拖著或者架著患者行走,這樣做是不正確的,同時也是十分危險的,這樣會導致患者的膝關節和髖關節受到損傷,還容易導致異位骨化,一旦出現這些情況,糾正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因此,總體上看,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應該循序漸進,不能夠急於求成。如果患者在未完成負重、平衡、下肢分離等動作時,不能提前進入步行訓練,免得造成一系列併發症。只有當患肢可以單獨支撐全身的重量,有較好的平衡能力,可以自行屈髖和屈膝時,才可以進入步行的訓練中。


※男人這一處腫大,當心不中用!老中青三代全都中招!
※脫髮星人必看!照著這5步做,治好了我的脫髮!
※這種東西吃一勺勝過半斤魚,一瓶鈣!備孕選它就對了
※如果你的胃病屬於這種,就不要跟家人圍桌吃飯了!
※食慾差,不要怕!這5招讓你吃嘛嘛香
TAG:39健康網 |
※醫生告訴你:飯後做到「6不急」,否則……
※生孩子越快越好?北大醫院醫生告訴你:急產有多可怕!
※醫生告訴你:飯後做到「6不急」,否則………
※產後腰痛怎麼辦?醫生告訴你!
※寶寶剛出生就聽不聲音!知道原因後!醫生恨不得痛打父母!
※醉漢酒後襲擊醫生,沒想到醫生敢還手!居然還輸了!
※矯正越早越好?聽聽醫生怎麼說吧
※快生了?婦產科醫生告訴你:進產房前你最該做的那些事兒
※【緊急】早上起床竟突然瞎了!最近醫生連續遇到好幾例,原因都是它!
※產後剛做完月子,肚子卻又慢慢變大,檢查後連醫生都嚇愣了
※孕媽問醫生胎兒糞便去哪了,得知答案後險些昏倒
※一直都避孕可突然就懷上了,醫生得知原委後說:荒唐
※醫生告訴你:飯後別著急做這幾件事
※男孩一直不敢開嘴說話,最後連醫生都感到極為驚訝!
※「我忽然頭痛,然後醫生告訴我,我得了腦癌!」
※女子做試管嬰兒後不敢走路,說出的理由讓醫生哭笑不得
※熊貓不吃不喝突然就暈倒了,快速診治後連醫生都被它的病整懵了!
※產後第一天必須知道的幾件事!醫生都沒空告訴你
※他看到右腳無故像氣球那樣腫大後馬上就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很快就查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