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每天為您更新全國及廈門本地創業故事、心得、商業模式,企業管理、戰略、行銷等企業家!


日本就有這麼一家只有一坪(約3.3平方米)的點心店,年銷售額居然高達3億日元(約2387萬元人民幣)。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這家名叫小竹的點心店位於東京吉祥寺商業街,只出售羊羹和最中兩種點心。


小店的羊羹每天限量150個,每人限購5個,為了買到這種夢幻羊羹,許多人早上四五點就來排隊,要是趕上節假日,甚至有人半夜1點就來排隊,這種排隊的情況居然持續了40多年。


羊羹隨禪宗傳至日本,由於僧人不吃肉,就用紅豆與麵粉或葛粉混合後蒸制,製作方法很簡單,把紅小豆煮熟、碾碎,再和砂糖和瓊脂混合熬煮,然後冷卻成型即可。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這家店從來沒做過廣告,也沒接受過採訪,店面小而樸素,門前也沒有停車場,但店門前排了四十年的隊,年銷售額3億日元,實在讓人驚嘆。


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店家把製作羊羹這樣的事當作畢生的事業,用心去體會,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做到極致,幾近於道。


日本是一個崇尚道的國家,各行各業做到極致都可入道,比如花道,香道,茶道,道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精神。

這家點心店的店主稻垣女士跟隨父親學習羊羹的製作,她有五個兄弟姐妹,別人都受不了她力求完美的父親在製作羊羹中的苛刻。


學習的過程中,不知做了多少羊羹,但每次父親品嘗後都說不行,直接丟進垃圾箱。


然後她再不斷學習和改進,慢慢就能吃出為什麼每一天有細微的差異,有時候是因為火候,有時是因為清洗小豆的方法,這樣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嘗試,才最終做出完美的羊羹。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稻垣女士培養三個外甥做羊羹時,年青人經常說,這次和以前的溫度不一樣了。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稻垣女士說,因為四季氣候有微妙的變化,煮紅小豆的溫度就是隨當天氣溫而變化的,味道會因溫度和濕度的微妙不同而有所變化,所以必須用身體感受溫度的細微變化。


這也就不難理解3平米的小店為什麼能年銷售3億日元,為什麼店門口每天四點就有人排隊,持續了40多年。


為什麼限量150個羊羹呢,這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飢餓營銷,而是對品質的追求。

稻垣女士這樣解釋,一鍋3公斤的紅小豆,做50個羊羹,紅小豆超過3公斤,就做不出那麼好的味道了,每天做三鍋要花十個半小時,已經是極限了,所以一天只能賣150個羊羹。


客人們希望能保證口味,因此能理解他們一天限量150個的原因,出於對小竹點心店的喜愛,許多客人自發成立了「小竹會」,相約一起排隊,並提出一些建議。


比如每人每天限購5個的建議就是由顧客們提出的,如果不限制,一個人一下全部買走了,後面的人就買不到了。


這就是現在許多互聯網企業都說的社群模式啊,有這麼一群忠實的顧客,自發組成社群,給企業提建議,幫企業宣傳,生意怎麼可能不好。


更讓人尊敬的是,這家店還承擔起社會責任,他們10%的員工是殘障者,點心中飽含著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照和溫情,這也是一種獨特的味道吧。


「匠人精神」成就日本製造


日本推崇「匠人精神」,尊重匠人的傳統展現在各行各業,對待工作不懈不怠、嚴謹和認真,不僅帶來經濟收入的富足和穩定;也使人從工作的細節中,體會工作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這一「匠人精神」也形日本人做事的兩個重要特徵,對工作的高度忠實和把工作做到極致當人的精神展現在日本的現實,轉化成物質財富時,不僅支撐著戰後的日本將不同產業的觸角伸向全球,創造出經濟奇蹟;也極大的提升了日本國民的自信、自豪和自尊。因此有人說,戰敗的日本能從一片廢墟中重建,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得益於傳統的「匠人精神」。


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僅是日本社會走向繁榮的重要支撐,也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沉澱。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間國寶」認定製度。政府在全國不定期的選拔認定「人間國寶」,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由國家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


匠人文化的本質,只是二個詞:一是敬業、一是認真。更重要的是當匠人文化被全社會所承認,敬業和認真這二個詞,被整個日本社會接受和發揚。它們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會的「常識」。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賺3億!



「匠人」在日文中寫成「職人」。作為匠人最典型的氣質,是對自己的手藝,擁有一種近似於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日本匠人對於自己的手藝要求苛刻,並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職人」中,有豆腐師父、三味線師父、藍染師父、居酒屋老闆娘、玩具店師父等等傳統藝匠,舊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與技藝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過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


對於如何使手藝達到熟練精巧,他們有著超乎尋常甚至可以說近於神經質的藝術般的追求。他們對自己每一個產品、作品都力求盡善盡美,並以自己的優秀作品而自豪和驕傲。對自己的工作不負責任,任憑質量不好的產品流通到市面上,會被看成是匠人之恥。


「匠人精神」注入日本製造業,給日本製造帶來巨大名聲和利益。事實上,成就「Made in Japan」的理念、技術和做法並非高深莫測,而是極其樸素:始終堅持的消費者立場,腳踏實地的調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鑽研。


筆者曾參觀過多家日本的製造工廠,對日本工人認真、細緻的「匠人精神」深有感觸,稍有瑕疵的商品,絕對無法下線。日本的普通學前和學校教育,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對技術鑽研的興趣。


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在社會中較高的地位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原因之一。在日本,藍領工人甚至超過白領工人的收入,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這也使藍領工人有著不斷鑽研的動力。擁有傳統手工藝技術的非物質文化傳人,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尊重,而且經常見諸媒體。


日本富士電視台開設有著名的藍領技術對抗節目《矛盾》,展示各種技術工人的精湛技藝,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技術實力,更延續了日本人代代流傳的「匠人意識」。


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看上去缺乏首創力,在創新上不佔優勢,但日本人擅長拿來主義。仔細觀察,幾乎所有的產品,等它拿到專利後,會在改良和細節上下功夫,以期在商場上戰勝對手。實際上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日本都達到目的了。像醬油、拉麵、圍棋等,雖然發源於中國,卻以日本產品及日語發音知名於歐美,這值得中國人反思。


日本人對於產品的較真還體現在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嚴格監督和嚴厲懲處上。一個企業一旦被發現製造假貨、劣貨,頓時會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門話題,企業形象會大打折扣,嚴重的甚至會身敗名裂,破產關門。造假帶來的嚴重後果,促使企業必須精益求精,嚴把質量關。


在我國國內,目前由於市場監管不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時發生。由華人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就指出,中國不是缺乏技術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的問題,缺的是讓這些人發揮聰明才智的機制。在市場經濟、自由、公正競爭的機制下,只要消費者、政府及企業合力形成一種讓假冒偽劣無處藏身的氛圍,中國製造業的局面就會大為改觀。


實際上,很多在日本銷售的商品,甚至是被中國遊客大為追捧的馬桶蓋,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但是由於按照日本標準和技術要求,質量依然是過硬的,被消費者慧眼識珠,不辭辛勞地從日本帶回。這說明中國製造能力沒有問題,只要具有「匠人意識」,善於從細處發現消費者需求,勤於鑽研,完全可以開發和生產出更受歡迎、更合消費者胃口的產品。


投稿/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企業家 的精彩文章:

TAG:廈門企業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家3平米的日本小店,靠什麼一年銷售超3億!
一年吃800碗拉麵的日本牛人,最愛這10家九州拉麵店!
日本3平米小店年賺2300萬人民幣,只因做對一件事
這個才34人的日本小作坊,為何年收10億?
一個年收入5萬日元的日本妹子是如何做到每月揮霍100萬的?
日本牛郎為什麼一個月能賺4萬美元?
日本每平米賣800萬到底是什麼樣的?
日本一個83歲妓/女站街60年,所有人都看哭了……
中國只有5家百年企業,日本卻有2萬家,為什麼?
看這個日本小哥如何把米飯做成潮牌,年收15億
日本一串葡萄拍出7.3萬,為什麼這麼貴?
这间13平米、开了70年的旧书店,因为93岁店主坚持做一件事,成为日本最浪漫的地方
日本最貴水果店:180年只開11家店,1個西瓜賣4萬
日本86歲老人花50年煮的這碗飯,充滿神奇魅力!
日本 435 家書店的店員,選出了過去一年的日本小說十佳
馬雲在日本消費1500萬買了這個?
在日本,34人的小「作坊」,為何能年收10億?
因為不注意,日本一年有200多人是這麼死的!
這個日本設計大神,造了2000平米的房子,卻沒有一堵牆
34人的日本小作坊,為何能年收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