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聽聽南懷瑾講《太極拳與道功》

聽聽南懷瑾講《太極拳與道功》

南懷瑾《太極拳與道功》節選



聽聽南懷瑾講《太極拳與道功》


摘要:


學太極拳最重要在「神」。即道家說的「精」「氣」「神」,所謂「煉精化炁,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極為重要。一般練太極拳不得要領的人,多沒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勢準確後,雙目應注視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無論為了強身或防衛退敵而練拳,不如此煉好精、氣、神,效果是不會顯著的。太極拳每一神態,都異常重要,姿勢準確,氣機配合,五空做到,精氣神自然揉合,這樣練去,必獲得它的益處。對於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導引。


世上最好之藥物,就是自己做氣功,中國道家所說的「氣」,一如今日科學所說的「能」,太極拳亦可視為「練氣」之功,久之可以練至「胎息」的境界,而普通人身體上下為兩截,相隔不通,呼吸僅及胸腔,久練之,漸漸可達丹田。


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由靜而達到靜坐、內功所證到之境界,動靜互相配合,則於身心的健康大有俾益。

練太極拳至後來的階段,應該走上內功的路才好。等到進入內功的境界,再體驗其姿勢,自然準確,可以隨心所欲不踰矩了。



聽聽南懷瑾講《太極拳與道功》



易經與太極拳


一般文人學土,因為體弱多病,而去練太極拳以強身,本來是很好很適當的事,奈何文人好事,又創立太極拳是來自易經的說法,牽扯到陰陽八卦上面去。太極拳到底與易經之配合如何?大家可任意去信從,但無多大實質的關係,如欲以手形分成陰陽,配合兩儀,即以手背為陽,手心為陰等等,似嫌理論空洞。「太極」的名稱,並末見載於易經本文,而這名稱的出現,至少也是宋朝以後的事,因為易經太極之說,是宋朝理學家所倡,唐以前沒有。而太極一名,最早為道家人士所提出,宋理學家便以太極假借作他們學說的根本依據,進而以陰陽、八卦闡揚他們的學說,故有「太極拳」的名稱,也應該是宋朝以後之事,這是不會有錯誤的。倘說張三丰創造了太極拳,並無不可,但將那些易經理論上之事,加之於太極拳則不免多餘。易原為群經之首,放諸四海皆準而彌綸天地之道,博大精深,永無止境,但若牽強,將精力虛擲在研究其與拳術的關係上,似有偏離武功實際之嫌。

高矮樁


太極拳尚有高樁矮樁之別,但練拳目的若在強身,則高、矮不必在意。反正筋骨做活動,終強過於不動,高矮任各人自便,不必強爭何者為優為劣。若執定高樁神,或矮樁妙,方可以長生不老,則古往練太極拳的人不知凡幾,到如今都已一坯黃土,還有什麼高樁、矮樁之爭呢?


由淺入深


總之,做任何學問都一樣,無論是:打坐、修道、學佛、參禪、做內功,先不必好高騖遠,侈談高深理論,成仙成佛都暫不必談,但修養到在世無病無痛,死時乾淨俐落,一不累己,二不累人,這已是不易,且慢奢望成仙作佛,學太極拳亦然,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實事求是,從基本上做起。


時 地

現在就韓振聲委員所提「道功」方面的事,來加以討論。很多人一清早就起床練太極拳,這在台灣也許是一件危險的事,我們知道中年以上之人,在台灣有四種難治之症: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症、關節炎。這四種病,在台很難根治,如果作易地療養,如至美國、日、韓氣候不同或可稱有助益。在台何以難治呢?試以拭擦銅器為例,在大陸拭擦一次,光亮耀眼,可維持二個月不變黯,然在台灣則拭擦的隔天,即開始黯淡。又曾經以洗油管的方法,問一汽車駕駛員,在台灣與在大陸有何不同?他說大不相同,在大陸用水一衝即可,在台則需鋼刷括洗,再三清除始可,他亦不明所以。實則,台灣寶島,一如大海中一葉扁舟,空氣中內含海水中蒸發的水氣,一如澡堂中瀰漫水氣濕度大,而又多鹽份。試想處在這樣的水汽中,早起練拳,練深呼吸,怎麼會更好呢?怎麼可以呢?在高山上海拔高處還可以,在平地沿海的地區行之,則未必健康延年,反而容易致病,真有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之感。這是我個人之看法以及經過種種實驗研究後的結論。


台灣的氣候,因為經緯度不同而受太陽之放射線強弱亦與大陸兩樣,因此在台灣習拳,就不需要太早起,深呼吸也不必太猛烈,除非氣功真練到家,可以不在乎這些,(因練好氣功的人,在呼吸時,全身毛孔能配合適應。)否則,用一般老方法在台灣作深呼吸,應該加以修正才好。這是我四十年觀察實驗所得,大致或許可以不差,尤其在台有習拳、或打坐、或練內功、或練氣功、或練太極拳,久了而得病的人,更要特別注意這點。


練 氣


其次,練太極拳有一方法問題,亦是一項事實,無論學道家或佛家打坐,曾經打坐過的人,就可體會到身體內有氣機。道家的理論,說人身為一小天地,這不是虛言,這就涉及到「練氣」。無論是印度之瑜伽,中國之道家氣功,皆以鼻練氣。世上最好之藥物,就是自己做氣功,而且鼻器官為自己所有,空氣也不必花錢去買,可惜的是,在千人之中有九百九十九人,對於練氣之功,不肯持之以恆去學,到了年邁力衰,百病叢生,也就真使人愛莫能助了。

任運自然


如果持之以恆,氣功練久了,就可知道使人健康長壽的,並不是對外界呼吸空氣的功效,乃是因此促動自身生命本能的動力,這好像是可燃之物不能自燃,還需要假借引火的東西或方法去點燃它,我們練氣功作呼吸亦是此理。中國道家所說的「氣」,一如今日科學所說的「能」,且還不是較低層次的「電」。以氣功的方法作練習,久而久之就自己會感受到氣機的發動,而且亦專一定之軌道可循,大家常常談論關於打通任督二脈的事,有的或者是受了一些小說上所渲染的影響,也跟著去做。其實任督脈不可用意去打通,應該在靜坐時,萬緣放下,將個人心中種種思想觀念越擺得開,越能通之於自然,這是所謂氣功修練的基本要點。一般靜坐打拳的人,多用觀念去通,結果是欲速而不達。有一個很好的譬喻,以車輪的轉動來比方氣機的轉動,如果把一個車輪離地架空起來,放鬆剎車,這時車輪不著於地,也不著於他物,只需輕輕一撥,即能靈活運轉,輕快無滯,倘使內用剎車掣住,外有磚物擋住,欲其轉動則非常之難。我們身體內的氣機時時都在運行,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尚未死亡之前,就本其軌道在運轉,可惜的是,大家因忙於外物的紛繁,不能精思反察於內,悟到這個原理。試看一個人於疲憊時,渴望歇息,一經休息,氣機即藉此循軌道而運行,疲勞盡去,精力恢復。打坐亦可看作是在半睡眠狀態,不醒不寐中,由此至少可了解到如此這種狀況,能減少生命力的耗損,而延長使用生命力的期限。亦即是得到延年益壽的效果,但並不是得之於外來的增添,而是原有本身內在的力量,獲得引力而生髮,循其軌道,行健自強不息的緣故。所以任督二脈的氣機,務使通暢無滯為第一要點。


一般都知道須打通任督二脈,但何以又不易打通呢?原因有多種,但大多數是因在打拳打坐時,腦海中存一欲打通任督二脈的念頭。此一念頭,就無異是掣動身內氣機的剎車,使氣機停滯於內,或又因外緣的紛擾,使停滯於外,既住於內,又住於外,必知其阻礙澀滯,故亦有打拳、打坐、練氣功,致紅光滿面者。大家特別注意,要知道這種紅光滿面,並不是好現象,很可能是氣血上滯,容易患腦充血而致命,莫錯以此為是無疾而終,而外行地誤會稱譽之為「有道之士」。其實真正氣機通了,非紅光滿面,中國人是黃皮膚,應是黃光滿面才對,但非黃膽病之黃,這也要分別清楚。


因人施法


僅以練氣為例,同樣是以鼻孔呼吸,但仔細分析下來,其方法有三百九十幾種之多,印度的瑜伽練氣有多種方法,究竟是用鼻或用口、吸時是否縮小腹等等,當因人而異。所有方法可以說都對,只是學的人各有稟賦,而應該重擇慎用,像年青健全的人與體衰病弱的人,其鍛煉的方法固應不同,如果用錯了,反而會縮短壽命。這是應當深切了解及遵守的,學佛或學道,都應一律視為禁戒,如道家有的講究守竅功夫,所謂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就宜依各人自己體質而行,不可盲練,假使高血壓者去守上丹田,或守兩眉間的一竅,那麼就將促其早日「歸天」,又婦女如果守下丹田,久之則易釀成血崩等病害。故所有法門皆應因人施設,不可一概而論,這是基本原則!!!


氣機行道


其次,我們人類的軀體,大約可以在概念上分為上下兩截的結構,橫膈膜位於中間,以作上下的分隔,道家畫神仙,往往身背葫蘆、即象徵有上下兩部。譬喻人身的氣機分為上下兩截,道家稱陰陽。印度瑜伽又有上行天、下行天、中行天、左行天、右行天等五種行天。以中國陰陽學說看來,則相當為五行,又分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中央滕蛇勾陳,種種玄論,無非引證人體氣機之流行有五個道路。


死理學


說了半天,或有人問:「氣機究為何物?人身上究竟有無氣機?」有些精通西方現代醫學的醫生朋友曾來研究,現代西方醫學不信佛道丹田之說,他們據依西方解剖學上的知識,並未在人體解剖上見到丹田這一物質器官,因而否認有丹田的存在。西方科學實證方法自有其求真求實的獨到之處,但科學隨時在進步,也隨時在推翻以前的結論,我們亦不可隨便認定他們實驗的結論都是對的。現在的中國人,有一種時髦病,就是「科學迷信」或可稱作「迷信科學」,這種迷信有時比任何事物都難破除。我們應該知道,西方科學的解剖、是以死人為施行手術的對象,而「丹田」這個東西,要在人生命活著時,才會有氣機作用,人一旦死亡以後,即失去此作用。所以他們所謂之生理學,客觀看來,實在只能稱「死」理學而已,但許多人,心甘情願,寧可相信科學唯物的、暫時的推論而不相信有功能可見的丹田,豈不是迷信科學。


活解求穴


況且中國在古代已有解剖,而且是解剖活人。有史跡可考的漢王莽,就曾集全國太醫、尚方以及巧屠共同活解死囚,在當時已能探知人身三百多穴道。人體三百六十餘穴中,僅有一、二十個穴道尚未能確定,那也是因為當時這些醫師,對於這種慘狀,目不忍睹而未竟功、後來到元初,宰相耶律楚材是個博通道家、佛家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種學問的人,他曾經在戰場上將垂死的人,作氣脈的研究,而將三百六十四穴全部確定,乃依據所得的結果鑄成穴道銅人二座,將穴道表現在銅人身上,詳細備至。該二銅人經歷代傳至民國時,僅餘一個,我曾在自流井看到過,東瀛日本曾有相當研究,近年台灣也已有仿製。


氣機天然


人身氣機,乃自然之流通,一如地下水亦有必然之水路,每一水路各自形成一軌道。試將一杯水,傾倒在桌面,即可見到這水向四下散流,而水的流向自會循一定的路線,人身內的氣路亦是一樣的,各有軌道,各有自己的路線,我們不必用自己意念去另闢道路。中國醫經中曾講到過十四經,習靜坐而坐久後有所成的人自能體會得到,果真已通經脈之人,不必使用意念去駕御,他的氣機會自然流行,於十四經絡自行流注。有時在不知不覺間,氣機自己起了動靜功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在氣機的動象中,發現太極拳的原理。太極拳動的原理,亦即自身中十四經脈氣機動的原理,且循其軌道運行。故太極拳亦可視為「練氣」之功,久之可以練至「胎息」的境界,而普通人身體上下為兩截,相隔不通,呼吸僅及胸腔,久練之,漸漸可達丹田。


生命力之衰


中國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論,都會談到人類關於「死」的問題,無論男女,每一人的死亡,都是自腳部開始,道家深明此理,故訓練「息息歸踵」,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釋「踵」為足心的「湧泉穴」。試觀嬰兒躺在床上自玩,經常是活動他的雙腳,而雙手反而很少活動,後來漸漸長大,仍然愛跑、愛跳,雙腳好動,中年後一變,卻愛坐喜靜,反而討厭年少好動的人,殊不知他半身活力已消減,下身等於半死狀態了,所以倦於活動。再看老年人,坐時更喜將兩腿蹺起高放在桌上,才覺舒服,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兩腳易冷,老態呈現出來了,若老年人能腳底發燙,腳下有力,則是長壽的徵兆。又看胎兒的呼吸用臍,丹田在動,嬰兒呼吸雖用口鼻,而丹田仍還自然在動。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動無力而靜止,改變位置,上縮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後一口氣不續,鳴乎哀哉---就此報銷。可見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漸往上,逐步衰竭。我們做氣機功夫或練太極拳功夫,要「氣沉丹田」,使氣機暢運無滯為要,這是健康之道。然而應該用何法下手,則須看各人的資質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姿勢務准


現在再轉入本題—「太極拳與道功」。但須再聲明我不是國術家,對拳腳一項,已根本擱棄,日常亦惟靜養打坐而已。現在僅就往昔所得的體驗,作一概述。練太極拳,姿勢很重要,若姿勢不準,則效果不顯著,對強身如此,對防身亦然。但倘使外家拳姿勢練得好,學少林拳亦一定準,若從二十歲左右開始練拳,則對「高樁」「矮樁」不必太專,越專越吃力,受不了如許苦楚。回憶當年練拳時,對於每一個姿勢,一擺即半小時至二小時,且用一面大鏡,照著矯正身形,身形正確後,再配合氣機來練。太極拳有楊家、陳家、吳家等等,達七八家之多,無論練那一家的拳法,姿勢務求正確,太極道理,渾身各部都在畫一個圓圈。譬如有一姿勢出手,自足跟沿膝蓋,達肩膀到手腕直至指端,每一關節都在活動,輕微地畫圈,勢正圈圓,配合人體生理方面的自然形態,自必事半功倍。


一般楊家太極拳,流行最盛。因為當年在北京學習太極拳的人,多半是朝廷中的王公大臣,所謂士大夫階級,自然這些人都已屆中年人以上,一如今日許多上了年紀的人,覺體衰之可怕,為了強身健骨,增進健康而鍛煉身體,就學太極拳,如此輕摸慢轉活動筋骨而已。於是在練時,便隨興之所至,做得大致形似,即自以為可以了,後世不明白這種情形,對於姿勢的務求正確這一要項跟著都忽略掉了。


五 空


其次,學太極要五空,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初練時固然必須費神記憶,但練久後則熟能生巧,自可以練來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空自然,體內生理機能,就自然發動。


再要手空-----兩手心空松,太極拳出手姿勢,無論陰手陽手,必要像挾有一個皮球在手中一樣,手指亦需在動,手必須要空。


其次要腳空---兩腳心要空松,南方拳如前所說,是為了方便在船上作戰,非比在北方平原的馬上功夫。試此地球作一船,人受載於其上受搖動,必足跟與前掌之間拱起,足心空出,則足心的湧泉穴不受阻塞,氣機自易流出。以上為五空的道理。


複次,學太極拳最重要在「神」。即道家說的「精」「氣」「神」,所謂「煉精化炁,鍊氣化神,煉神還虛」極為重要。一般練太極拳不得要領的人,多沒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勢準確後,雙目應注視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無論為了強身或防衛退敵而練拳,不如此煉好精、氣、神,效果是不會顯著的。太極拳每一神態,都異常重要,姿勢準確,氣機配合,五空做到,精氣神自然揉合,這樣練去,必獲得它的益處。對於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導引,導引則心不易空,且道家的真正導引,亦並非如此解說的。


氣何所之


或問呼吸進入後,是否應注入丹田,或灌至某處。這一點在前面已經用車輪加剎的譬喻說過,氣機剎住,反而不能到達。現在再作一個有趣的譬喻:試想人體皮囊,就像一個氣球,我們將空氣灌入氣囊後,要讓他停住在囊中的某一點不動,試問可以做得到嗎?行得通嗎?只要如以前所說的要點去練習,一切合度,那麼氣從鼻腔進入後,自然運行灌注全身,豈有停住丹田之理?且亦停留不住,所以不要妄立名辭,妄加解釋。當年老師教導時只說出氣可用口呼出,在呼出時嘴唇撮起,如吹簫的樣子比較好,進氣時閉口用鼻孔吸入,至於氣至何處,可以不問。因會自然全身灌注,人身每一部份,每一細胞需要氣,沒氣就死亡。所以氣無法停留丹田,而此所謂停在丹田間又有何好處呢?大家不妨再參參看!


人到了中年以上,即不再練少林拳,而轉做達摩功,改修靜坐,這亦是必然的事。至於內功,宜採用道家或佛家的方法,姑且不談,反正都走此靜坐的大路,倘使到了四十歲以上,還踢踢蹦蹦,久了或者反而發生弊病。眾生是可悲的,當人類思想力最充沛的時候是在五十餘歲左右,這時也就是思想智慧達到最高峰的時節,(體力充沛則在四十多歲。)可是一如蘋果在樹,剛一成熟,即刻自然落地,走向下坡路了。所以佛家看眾生是可悲的,生命無常短暫。不分東方人或西方人,於內功、醫藥,用盡方法想把生命拉長,多活幾年,到頭來亦是枉然。永遠長生不死,實不可能。但能活時健康快樂,臨去時乾淨俐落,已是了了人生一大快事。你說是嗎?


韓振聲委員曾提到中西拳術比較的問題,依據統計,西方運動家,能活七十歲的,寥寥無幾、他們到了六十多歲大都非死不可,足見激烈運動之不宜。而中國拳術家多半能享壽八、九十歲。這其中,亦還有更細微的進一步分別;比如學少林拳而能享年百歲者就很少,除非他在中年後改學靜坐,而放棄拳術。另外有一種學太極拳者亦配合習靜坐、至於改練靜坐功夫後,對於拳功是否會全廢呢?答案是「非但絲毫不會因此荒廢,拳術反而因此更有進境」,所拋開的,只是技擊之術。而身內氣質之變化,使一身更加柔化,皮膚更加細嫩,病痛也逐漸消失,甚而身上多處像嬰兒一般,一切自然而然。太極拳之原理,曾見於楊家太極拳某著作中,引用老子話:「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近乎如此。所以練太極拳至後來的階段,應該走上內功的路才好。等到進入內功的境界,再體驗其姿勢,自然準確,可以隨心所欲不踰矩了。


處處太極


偶然看到時下一般年青人練太極拳,對於掤、擠、按,任一動作,比如「棚」,看他們連「掤」的圓都未掤好,這是不對的。譬如這一姿勢是太極,第二姿勢進入時將手拉開,恰為一圓,既不扁亦不方,一路行去,要在在是圓,連綿不絕才是。


太極拳講究「移步」,所謂舉步輕如靈貓搏鼠,踏足重如泰山,陰陽虛實要分明,且步伐移時腳亦在動,而腳的姿勢亦是太極,若欲配合易經之理,處處一太極,移形換步,都能自自然然地太極化了。


腰的運動


太極拳主要的重點,還有腰的運動,即注重身體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講任督兩脈是人體的主要生命腺,尤以督脈為陽,自後腦腦下垂體區延伸,到下頸項部位,開始分支散為二支經脈於脊椎兩側,至腰下尾閭又合而為一,至會陰復再分支,行於兩足,下達足底,故練拳的人,久久練至兩腿足筋越練越柔,則自然長壽,一般人年紀越老,因體內石灰質增加,膠質減少,經絡萎縮,兩腿愈來愈捲縮,走路老態龍鍾,連頭頸都沒有彈性,倦態畢露。練拳的人,則鍛煉筋骨,使之柔韌,隱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漸知酸痛,而漸復正常。練拳打坐能知覺腰酸背痛,亦是好現象的開始,以後即恢復自然,萎縮的筋脈亦拉長,每拉長一分,即有年輕一歲左右之妙用,當然這是假說的數字。總之,這時的練拳靜坐乃利用本身的潛在能量,使其發揮,而成為一種靜定功夫充沛含藏之方法。


動中求靜


太極拳系求靜,非求動,更實際的說,是於動中求靜,現在再作進一步說明,凡人在靜時,心內思想反而繁亂,此是大家所曾體認過的,一般人最怕寂寞,因為思想無所寄託,老年人最怕孤獨,感到人生沒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對於學儒、學佛、學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種享受,故能甘於寂寞,樂於清靜。這是對靜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數修養高深的人能達到此種境界。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凈寂寞中發動,老子說:「萬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是一切靜坐參禪的入靜境界,然此靜的境界,得來不易。武術是人體在運動,不過雖是外動而內心反易得靜,以此求靜境,也同樣得到殊途同歸的妙用,利用這個動靜相應的道理而發明武術。凡人身體在勞動時,思緒反而不會紊亂,亦即有所寄託,若體不活動,無所事事,呆然不動,則反比死還難受,要不胡思妄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閑居為不善。」足見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關聯互動影響的作用。


太極拳之原理也是如此,打太極拳是在動,由動中的體力勞動,進而漸漸達到內心清凈的境界。所以我經常以孟子的話來譬喻拳術的道理。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學拳的人,無論南宗北派,都在勞其筋骨,靜坐、練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業之人,則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而同歸。現在我們倘若能從勞其筋骨入門,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凈,近乎道矣!


總之,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由靜而達到靜坐、內功所證到之境界,動靜互相配合,則於身心的健康大有俾益,這是必然而無可否認的。 -------- 完



聽聽南懷瑾講《太極拳與道功》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不便處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荒誕的韓國歷史教科書,孔子、屈原、北京和太極拳都是他們的
清代兩隻怪獸是皇太極的寵物,誰也說不清是什麼,現存於瀋陽故宮
打太極拳,用音樂伴奏到底好不好?
「氣」乃內家拳物質基礎 也是太極拳的核心物質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講《論語》中推己及人的智慧
南懷瑾講論語: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南懷瑾講論語:孔子的學術思想真正要講的是什麼?
南懷瑾講論語: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南懷瑾講論語:真正的大勇,一定有智有仁
南懷瑾講述先天一炁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八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四
南懷瑾講論語:我本無心求富貴,誰知富貴迫人來
南懷瑾講論語:不在愁中即病中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二十六
人性的基本問題-南懷瑾講論語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 二十一
南懷瑾講論語:每代歷史有每代歷史的精神
南懷瑾講論語:作學問、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則
南懷瑾講女性養生道理:如何防止婦科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