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八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八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譯文】


孔子說:「武王、周公,他們是最孝的了吧!所謂的孝者,是善於繼承別人的志向,善於傳述別人的事迹的人。每年的春秋修理他們的祖廟,陳列宗廟祭器,擺設上他們的裳衣,薦獻時新的食物。宗廟的禮儀,是用以序列昭穆次序的。按爵位排序,用以辨別貴賤;按事功排序,用以辨別賢不肖;對眾人報酬為長上做事的下人,用以逮及卑賤的人;讓年長者坐上位,用以排列年齒。


站到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應有禮節,奏起那音樂,恭敬那所尊重的,敬愛那所親愛的,事俸死者如同事俸生者一樣,事俸亡者如同事俸生存的一樣,這是最高的孝了。

郊祭與社祭的禮節,用以事俸先帝,宗廟的祭禮,用以祭祀祖先。明白效、社這兩種祭禮以及禘與嘗的義理,治理國家就如同展示這手掌一樣容易了。」


【南師講述】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善述人之事者也」,父母祖先已經有家庭、文化、道德、功業的基礎的,做後代人能夠發揚而光大之,這個是孝子。但是我們看了幾千年以來,子孫能夠發揚父母的基業的,沒有幾個啊!別的還不說,就拿我們小的時候看到,我們家裡喜歡買書,不是現在的書哦,過去的印刷不容易,線裝古版的書。那書樓里,那真是啊,像我們出門,父母就講,「仗劍須交天下士,黃金須(多)買百城書」,喜歡買書來讀。那個書買到有時候一看啊,心裡涼了一半,有些書買到線裝很好,很好的圖章,一切講究,很大的字,「某某家裡藏書」,這是名家,「後代的子孫如果再窮賣了我的書啊,怎麼怎麼樣不孝!」照樣的賣出來!這是沒有辦法。就是深深感覺到,善述人之事,所謂「繼往開來,承先啟後」,創業是很難哦,守成同創業一樣的不容易做到哦!所以唐太宗、高宗有個名言:「創業難,守成也不易呀!」創業固然很難,能夠守成也不容易;守成而能發揚而光大之,所以孔子再三提到他兩個兄弟,武王、周公是了不起,這是大孝子。「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這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所以人家西方人講中國文化開始沒有宗教,他們忘記了、沒有研究過儒家這個「禮」,這個就是宗教儀式,實際上我們後世,魏晉以後佛教進入中國,乃至在南北朝到隋唐之間,道教的正式的成立,許多的禮儀,廟子許多的規矩,不管佛教的道教的還是都採用了中國《禮記》的精神,乃至許多的用具,所謂佛教叫做法器,有許多就是中國傳統禮儀祭祀用的法器。所謂「春秋」,這個不是講孔子著的那個第一部歷史《春秋》,是講春天、秋天,是春秋二季,就是我們現在清明的上墳、七月半的祭祖,這些都是春秋的祭祀來的。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在後世,像我們小時候看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不管你姓什麼,姓張的、姓周的,開了這個祠堂,每年祭祖的時候,那個就是另外一種禮了,不管你什麼地位、不管你什麼學問,到了祠堂裡頭平等、看輩分,你乃至看到一個種田人,看到一個殘廢的宗族裡的前輩,叫公公還是要向公公行禮;你官做得再大,到了祠堂里看到他,還要趕緊要行禮:「公公!公公!」那你的地位你一切都要擺下。你說我錢多,回到自己的宗族祠堂里耀武揚威,馬上看不起,會把你轟出去的,可以把你當場難堪的,這是中國的古禮,也就是中國的社會,所謂一個宗法的社會。他到了祖宗的廟堂裡頭、宗廟裡頭,「所以序昭穆也」,「昭穆」(是)兩個代號,左昭、右穆,就是大房、二房,譬如一個老祖宗生幾個兒子,老大老二,大房排在左手邊,二的、小的排在右手邊,左右的排列有它的程序,這個叫「昭穆」。


「序爵,所以辨貴賤也。」進了祠堂以後,那麼就看你這個宗族裡的子孫出去在社會上考的功名、做的事業、做的什麼,「所以辨貴賤也」,這個時候地位么看看,這個地位並不是因為你官做得大;要看你的成績。所以我們看宋朝後代的歷史,宋朝出來一個歷史上的奸臣叫秦檜,很多姓秦的人,到了元朝、明朝的時候說我不姓秦我不姓秦,這是覺得很害羞……


年紀很大了,都要正座,年紀輕的要跟年紀大的進來,敬老尊賢,「此序齒也」,齒就代表年齡。兩種:馬是大一歲長一顆牙齒,人是大一點掉一顆牙齒,人越老么牙齒掉光。那個馬,所以講我們看中國文學有一句話「馬齒徒增」,年齡啊講年齡老了,文學上有個形容詞:「馬齒徒增」,說年齡啊冤枉活得很大,學問道德沒有成功,叫「馬齒徒增」。馬是長大一歲,馬是幾歲了?這個馬有幾年了?就把它嘴巴張開看,有幾顆牙齒了。所以齒就代表年齡。「燕毛,所以序齒也,」並不是把你嘴張開說數一下你有二十顆,他有三十顆牙齒,就要坐上位,不是這個意思啊!這是代表年齡,「序齒」。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這個民族的孝道,也就是禮貌,拿現在講就是社會的次序,生活的次序。「禮」者,就是生活的次序,社會的次序、家庭的次序,也就是生活的藝術。所以「踐其位,行其禮」,到了宗廟、祠堂,每個人位置不同,站的不同。我輩份,年紀大;輩份矮,低,年紀真的很,請上座,站到前面,排位找找上座。各人站自己的本位,有他的次序。「行其禮」,各人的禮貌不同,譬如到了多少年齡了,禮貌有時候要跪拜,年齡八九十了上宗廟,可以免掉跪拜,因為年紀實在太大了,怕身體不好,也許一跪拜跪下來,爬不起來那就糟糕了。「奏其樂」,有一定的樂。進來什麼音樂,祭禮完了什麼音樂,各有次序規定。所以在宗廟裡頭,「敬其所尊」,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禮儀,我們照古書上的文字講,現在發揮出來都是變更,但是這個精神變更不了,尊重所尊重的人。「愛其所親」,人有沒有私呢?有私的。就是我自己的兄弟,那比較就親一點了,那些伯伯叔叔的兒子也是兄弟,比較有時候生疏一點,稍有一點距離,這個感情、人性感情自然的。所以「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也是各憑自由,這就叫做自由了。這個自由並不限制你,這個並不是說不是禮,那麼親近一點比較了解,他當然感情深一點,各有各的感情的範圍。


但是中國的古禮,所謂「事死如事生」,對父母祖宗儘管是死了的,當祭祀拜拜的時候,那個精神的嚴肅,就要當他活在前面。所以,也等於我們到教堂裡頭,上廟子拜菩薩,敬神,或者上基督教堂拜上帝,也是「事死如事生」,這種精神,就像他活在前面。「事亡如事存」,死了的人,祭祀的時候在觀念裡頭並沒有當他死的啊!就是當活著在前面,這樣誠敬的精神,所以享其鬼神。「孝之至也」,這種禮儀的制定,生活規範的制定,本來中國傳統就有的,到了周公手裡把他規定成明文,變成一個次序,變成文字。他說這是孝道到達了,人的情感發生、發揮到了最高點;然後,由遵守家庭的孝道的祭禮,發揮到國家大典代表全民、代表全國的大禮,代表國家。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祖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總結論引用孔子當時在世的時候,孔子是魯國人。魯國的諸侯,拿現在後世隨便講就是魯國的皇帝、這個領袖叫魯哀公,我們曉得,這個哀公啊、什麼公啊,哀王啊,漢朝有哀帝啊,皇帝啊什麼帝啊,這個也是禮,中國文化,看歷史一翻,你把皇帝帳薄一翻,這個皇帝叫什麼帝、什麼帝曉得了。武帝、文帝很了不起,什麼明帝、宣帝那更好了,了不起。文啊、宣啊都是好,所以孔子稱為「文宣王」。這個叫「謚法」。中國古代的古禮,做官的人乃至當皇帝,一生的好壞,死了一個字就**給你定下來,這個是什麼人。所謂哀帝就是夠悲哀的啦!所以你看漢朝那個最後亡國的皇帝,被曹操逼宮逼掉的——漢獻帝,奉獻出去了,那就是獻帝,哈!那你要看了這個你就懂中國歷史了。所以以前,我們的歷史,中國古人讀書人、知識分子,到最後來做事做官,還有一個心理負擔很重,不要給自己後代子孫丟人,不要給自己在歷史上丟人,這個責任感放在他的觀念裡頭很重!不像現在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管你的,老子現在活得好就對了。這是現在人。所以講中國文化,他生命活著要瞻前顧後——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代。

您可能感興趣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四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二十六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 二十一
綠城拳館國學堂二十九期
綠城拳館國學堂二十七期
家長國學堂|經典文化|論語|八佾24
家長國學堂|古詩文化|初夏絕句
家長國學堂|對聯文化|大佛書生
金陵國學堂公益讀經班要上江蘇電視台了
令岩國學堂——心海拾貝思維邏輯
國學堂丨正能量美文:《知識的力量》
珍貴老照片!不同時期的中國學堂
國學堂又一批學員 順利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