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傳承崑曲不能改雅為俗

傳承崑曲不能改雅為俗

傳承崑曲不能改雅為俗



傳承崑曲不能改雅為俗

張衛東


我們不應該把崑曲簡單地看成是舞台戲曲,而是當屬儒學高雅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崑曲在南北曲的基礎上發展成戲曲,從韻學、文學、音樂、表演的角度來講,它是一門在儒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立體藝術。它的根脈與儒學息息相關,儒學衰落就是崑曲衰亡之根。


在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來過了十幾年了,我們究竟繼承挖掘了多少遺產劇目,又為研究撰寫錄製了多少文稿以及音像製品呢?在目前這個文化動蕩、心浮氣躁的社會中,為培養崑曲後輩力量投入了多少精力?在振興崑曲而普及觀眾愛好者的同時,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崑曲的發展是不是還要沿著古人的腳步走下去。


傳承崑曲不妨重辦科班

目前,崑曲改革的現狀很嚴峻!


一向號稱改革專家,沖在崑曲改革前沿的人士,有不少紛紛做起保守的事情來,但只是自守一個自己理解的傳統而已。如今國家文藝團體全部面臨著體制改革,這勢必要影響當代崑曲界的從藝者們,而此時劇團的領導還會考慮繼承什麼崑曲遺產嗎?大多是都在考慮如何過好物質生活,憑藉著唱崑曲到國外演出外帶旅遊和購置洋貨。因此,我想要是把老崑曲傳下去一定要創辦科班,辦一個如同崑劇傳習所那樣的科班,傳下去就是發展了。在傳統的基礎上恢復挖掘古老傳奇,這就是我經常說的「復古也是一種創新」。


我們可以認真地研討協商,針對崑曲藝術我們不能再按照當代戲校教育模式傳承,一定要走古人傳留的科班式教育。把有耐心、有藝德、不求名、不愛利的崑曲人士團結起來,以復古的精神傳承老戲,繼承有傳授的地道好戲,使新一代崑曲工作者們多掌握技術。如果按照客觀規律,充實了數量也就自然提高了質量。在傳承資金方面要精打細算,不做與傳承無關的花哨事。團結鐵杆兒崑曲觀眾,與其相互交流學習。只要內外相合,自身藝術觀點相合,以招標的工作形式出現,職業崑曲團體的生存現狀就可以發生轉機。


儒學衰落是崑曲衰亡之根


八年前筆者在《讀書》雜誌所發表的言論就是我今天的話題,感悟前輩藝術家繼承傳統正是我們這個話題的延伸。崑曲演唱的雜劇、傳奇凝聚著儒家文化內涵,濃濃的書卷氣則相對於絕響的楚辭、詩經、漢賦、唐詩、宋詞,而南北曲卻是一門依然鮮活的文化奇觀,傳遞著中國古老文化。

我們不應該把崑曲簡單地看成是舞台戲曲,而是當屬儒學高雅藝術文化的一部分。崑曲在南北曲的基礎上發展成戲曲,從韻學、文學、音樂、表演的角度來講,它是一門在儒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立體藝術。它的根脈與儒學息息相關,儒學衰落就是崑曲衰亡之根!


這恰恰是因為有儒學支撐這層關係,崑曲傳留至今卻是久衰而未亡。衰,是在沒有古典文學基礎的階層里衰;未亡,則是在讀孔孟之書的人群圈子裡永恆。因此崑曲不像一般的民間戲曲,演唱絕活只存在民間藝人身上,演員去世後藝術就不存在了。


舊時崑曲的傳承,多以儒學為根本的讀書人為主流,再與一些音樂、表演者們共同維護沿襲。職業的崑曲戲班不存在,並不標誌著這門藝術的消亡,崑曲還會依然在讀書人中傳承。


崑曲不是戲曲 創作者系文人而非藝人


所謂戲曲則是由藝人們編撰,可以在舞台上自己創造唱腔的表演形式。所表現的多是民眾們喜聞樂見的內容,觀眾喜歡就是好戲,不受觀眾歡迎就被淘汰,還會有更新的聲腔表演出現,這就是真正的民間戲曲。

崑曲不是從來自某一劇種或由藝人創作而成,它的作者是元明以來那些能夠動筆寫戲、執筆撰文的文人們,他們都是有深厚儒學修養的人。那一時期作者多是世代書香的儒生,處於士大夫階層。當時的文人寫詩不足,填詞,填詞不足,度曲。所以會寫詩的人都是通音律的,會作畫的人都曉得五音六律。整個儒學文化的修養是一通百通,並不是割裂開來的「分專業」現象。崑曲就是在這種儒學基礎上,流傳於讀書人高精尖的圈子裡,吟唱介乎於詩詞之間,繼承了北金、南宋朝主流音樂文化的一門藝術。在演唱南北曲的這個基礎上,舞台藝人們拿來做表演。如果嚴格按照 「非遺」劃分,崑曲在舞台表演方面不過佔五分之一,而其它多數是在古典文學方面的成就。


當代文化學者余秋雨曾有文章說:「崑曲是中國戲曲最高典範!」其實,表面上似乎很準確,但實際上卻是一句不懂舞台表演的外行話!作為一個崑曲演員我很尊重歷史,中國戲曲的最高典範應該是京劇!從根子上講京劇是藝人創造出來的,在舞台上逐漸發展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舞台藝術,它已經是做到無體不備、容納性強的綜合性戲曲。京劇的文辭是白話風格,多是粗通文墨的藝人或新文人們依照演員的天賦打造劇本,與崑曲演唱准文人們創作的雜劇、傳奇題材決然不同。


崑曲傳到現在發展了六七百年,撰寫雜劇、傳奇的作者不計其數,有著錄的名作家就有幾百位,可是卻沒有多少自成一派的藝術家,更沒有多少文字記錄下他們的名姓,即便是《錄鬼簿》也不能算是唱崑曲的藝人。這說明崑曲的主流締造者都是儒學文人,崑曲的音樂文化的起源則是介乎於詩詞小令之間,編撰雜劇、傳奇的作者本身就是音樂家,他們對於填詞的曲牌性格、調式都非常熟悉,所以才能形成這一時期劇本起承轉合的完整體系。


新編崑曲註定加快古典崑曲衰亡

目前的劇團創作是這樣:由不熟悉古文的編劇寫劇本,請學習民樂的搞作曲,用話劇的舞台美術和服裝造型,由學話劇導演的或是話劇導演來做導演,因不懂舞台表演還要請老演員做技術顧問。


崑曲的雜劇、傳奇作者本身就是從文辭到音樂,每個科介等細微之處的關目都是一人擔綱創作。然後不過是由曲師依照曲牌來度曲,使得唱腔先在曲台清唱傳播,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整合後才到舞台上呈現。


中國音樂也如同文學,都是積澱的文化,是把古人傳下來的音樂符號,用筆錄或口傳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後再借用這些調子移宮換商作出來。搬到舞台上的多是用裁減法,年久之後選擇幾齣最經典的選段來表演的就是「折子戲」。


崑曲不是戲,就是因為它有幾個重要的特點:第一,文以載道,在古典文學的圈裡發展。第二,曲譜傳承,不能隨意更改曲牌格律唱腔。第三,言傳身教,傳承一些舞台表演劇目。


還有很多很多的識古之人、好古之人、風雅之人,通詩詞善音律的這些人,愛戴這門傳統藝術,使之唱崑曲如同經懺一般,甚至搞些復古創作,填寫辭令清唱等,所以說儒學就是它的靈根所在。


現在新編崑曲只是在音樂方面吸收一些舊腔而已,故事編排、文辭對仗毫無古典美可言。改編後的傳統劇目情節支離破碎得令人作嘔,什麼豪華版、印象版、青春版等光怪陸離的旅遊風格作品忽略了經典的文學性。


中國文體改變成白話已經近兩百年,也是儒學逐漸衰落的兩百年。崑曲隨著儒學的衰落而衰亡是自然規律,我們不能違背文體改變的自然常規去看待崑曲。所以,欣賞崑曲應該按照古人的文言規律才是常理,新編崑曲註定會加快古典崑曲的衰亡速度,如果要想把崑曲改雅為俗那才是一件最可怕的事。


呼籲成立崑曲科班!


以其他劇種成年演員招聘充實崑劇團註定會亡曲滅劇!成立科班學員必須是當地籍貫。一個地域流派的保護必須靠本地資源才能維持,總結半個多世紀以來傳承路線的彎路,學習早先的崑劇傳習所精神,這才是無愧於崑曲遺產的美好將來。


在傳承階段就要走向市場,面對任何市場都不要放過,這樣是賠小錢賺大利。要講誠信,把握住所有的崑曲市場,不要因小利而把自己生存的靈根忘掉。整個科班都是群星制度,將來的演員能做到南北不擋、文武全才。


(原載《北京青年報》「文藝評論」專欄2014年3月2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正典 的精彩文章:

漢字的簡化與規範——從太平天國的簡化字說起
趙所生│詞語辨析
知識人往何處去
人間萬感幽單——說吳夢窗(上)
龔鵬程重寫中國文學史答記者問

TAG:國學正典 |

您可能感興趣

「埋兒奉母」宣傳牆,傳承文化不能亂塗鴉
《火影忍者》鳴人影分身禁術BUG:能傳承疲勞不能傳承時間?
古法傳承,鍥而不捨才能鑄就大器!
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離不開人的作用,不是哪部法律法規所能完成
傳統節氣還能否跟上氣候變化?要傳承也要發展
書法只能是「傳承+自己」 陰文金
傳承與創新,綠城能做的可以更多
禮儀傳承不能忘.必須懂得的中國老規矩
財富,不僅靠創造,更要靠管理和傳承
許江:中國傳統文化僅靠傳承還不夠
退而不休,致力傳承傳統文化的跤術泰斗李寶如
寧可失傳不可誤傳:隱秘傳承的修鍊文化
不忘傳統文化,傳承吳地精粹團隊
《不要叫我匠人》將播 趙普嘆傳統手藝傳承難
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髓,文化傳承任重而道遠,你豈能不知?
「弘揚傳統,傳承經典」吟誦比賽
不忘初心,專心致力於戲曲傳承和傳播,獲得群眾好評和點贊
「紅樓夢音樂會」遇冷,傳承不能只向「錢」看
下功夫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