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作為女人,她堪稱賢妻良母,以濃烈的母愛養育著四個子女,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工作,她幾乎獨自承擔了全部家務。作為科學家,她帶領助手們克服重重困難,在科研崗位上做出了重大貢獻,許多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她便是我國著名生化藥理學家周廷沖院士的妻子黃翠芬。

1921年3月6日,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雙親早年曾跟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同盟會活動。在戰火紛飛的年月里,黃翠芬斷斷續續地完成了所有學業,以優異的成績從嶺南大學化學系畢業,是班裡僅有的兩名女學生之一。

1944年,剛邁出校園的黃翠芬懷著滿腔報國熱情,在重慶歌樂山中央衛生實驗院進行最初的微生物學研究,並結識了她後來的愛人周廷沖。為了尋找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兩名報國心切的熱血青年輾轉到了美國求學。雖身在異國他鄉,但黃翠芬無時無刻不關心著祖國的解放事業。當夫婦二人收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便毅然辭去工作,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歸國後,黃翠芬在山東醫學院建立了微生物學教研室,培訓醫學生,編寫醫藥書籍。氣性壞疽是當時一中非常嚴重的疾病,產氣莢膜桿菌a類毒素是幾種致病外毒素中尚未解決的科研難題,為了攻下它,黃翠芬採用體外定量檢測技術,用遺傳誘變技術選種,優化培養條件獲得高產,最終成功製成產氣莢膜桿菌a類毒素,並在此基礎上,歷時兩年多,與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和生物製品檢定所等三家單位共同研製了四聯創傷類毒素,解決了這一軍事醫學難題,為部隊的預防儲備工作作出了貢獻。

20世紀70年代,為了追蹤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黃翠芬成功創建了全軍第一個分子遺傳研究室。之後,黃翠芬在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道路上攻下了一個個科研難關。在她的帶領下成功地克隆及表達了乙型肝炎核心抗原,製成了診斷試劑盒,這是國內首先開發的用於臨床診斷的遺傳工程產品。她還完成了國家「七五」攻關項目「幼畜細菌腹瀉工程疫苗」的研製,獲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她在人類霍亂、大腸菌腹瀉的工程疫苗等研究中,也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

每日科學家:1921年,微生物、免疫及遺傳工程專家黃翠芬出生

在進行科研實踐的同時,黃翠芬還時刻關心著科研人才的培養,為此,她接收了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生,悉心教授,為國家帶出了一批生物技術領域的尖端人才。

2011年8月9日,黃翠芬因病去世。作為我軍唯一的夫妻院士,黃翠芬和周廷沖院士曾是國防戰線上一對最亮麗的「科學奇葩」、最耀眼的「雙子星座」。黃翠芬留下最後的願望,把自己和丈夫在上世紀80年代獲得的數十萬獎金拿出來,設立一個支持青年人的科研基金,讓她的孩子和更多關心科學的人們共同成為滋養花草的春泥。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采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科普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史上今日:1787年3月6日 德國物理學家夫琅和費誕生
史上今日:1989年3月5日 拯救臭氧層世界大會召開
每日科學家:1919年3月5日,熱能動力工程學家陳學俊出生
史上今日:1997年3月4日 柯林頓要求禁止克隆人
每日科學家:1925年 飼料與動物營養專家張子儀出生

TAG:新華網科普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日科學家:1931年,小麥遺傳育種專家李振聲誕生
史上今日:1995年3月14日 人類首次獲得恐龍的遺傳物質
108年前的今天,創造「基因」一詞的中國遺傳學泰斗談家楨出生
父母100%遺傳給孩子的11大特徵
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家格瑞稱人類可活1000歲
非遺傳人劉輝:大醫精誠——400多年中醫世家同春堂再寫傳奇
甘肅省今年將為17000例新生兒免費篩查多種遺傳代謝病
1884年的今天:奧地利現代遺傳學奠基人孟德爾因心臟病去世
2017年國慶中秋假期醫學遺傳中心諮詢門診開診安排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出生缺陷兒,遺傳諮詢師將成搶手職業!
2017年廣東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學術年會即將召開
2017全球生殖與遺傳高峰論壇在蘇城「預見未來」
孩子的身高遺傳因素佔70%~80%我們還有20%~30%地步
高三備考:2011-2017高考全國卷遺傳題特點總結
遺傳學研究表明:成吉思汗是1600萬人的祖先
2017年廣東省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學術年會順利閉幕!
預告丨2017浦江遺傳與分子診斷產學研論壇
從「死胡同」到綻放光彩——Cre-Lox神經遺傳技術的20年
7月31日課程:護膚理念之遺傳和皮膚自我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