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便、看舌頭可判斷濕氣重不重,祛濕方法也簡單
中醫有句古話叫:濕邪是百病之源。中醫認為現代人很多慢性病的發生,都歸因於濕邪侵體。濕邪會阻滯陽氣的運行,使血流不暢、肌肉酸疼等。那麼怎麼知道自身是不是濕邪重呢?看舌頭,看大便!
判斷濕邪重不重:看舌頭
對著鏡子伸出舌頭好好觀察,看舌苔顏色,如果表現出很白或者很黃,而且比較厚,則說明痰濕重。同時注意觀察舌邊是否有舌頭壓迫過的痕迹,即是人們常說的舌邊齒、齒痕舌,這也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判斷濕邪重不重:看大便
上完廁所後,觀察下大便,是否有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等情況。如果你每次上完廁所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掉,則表明就是濕氣重。亦可觀察手紙,痰濕重的人,總要擦幾次才能擦乾淨。
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還是不成形的大便,那說明體內濕氣重已經很重很重了,濕氣的黏膩性讓大便停留在腸胃,久而久之,糞毒入血,百病蜂起!
看舌頭以及觀察大便是最直接的判斷濕氣重的方式,此外,晨起感覺頭暈腦脹、總是睡不夠沒精神、肥胖、口淡、乏力以及婦女小便混濁、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都屬於濕氣重的常見表現。
關於祛濕方,很多人都只知道紅豆薏仁,但是相信不少人喝過後都有感覺濕氣並沒有消除,反而加重了,這是因為理解過了方子。祛濕方最早見於《黃帝內經》,根據醫書記載,赤小豆和薏苡仁具有祛濕利水的效果。然後這裡的赤小豆也不等於紅豆,而且人們後來也發現,光祛濕沒有用,祛濕的同時要健脾效果才好。
脾主化濕利水,脾虛則濕滯留體內,加重痰濕;而祛濕不健脾,則治標不治本,濕氣得不到運化,還會滯留體內。因此,最科學的祛濕方是健脾和祛濕雙管齊下,介紹一個比較管用的方子:槐米薏仁茶。
配方:芡實10g、薏苡仁10g、赤小豆10g、馬齒莧5g、淡竹葉3g、槐米3g。(可根據口味添加少許綠茶)
做法:薏苡仁稍微炒至金黃,祛除寒性;赤小豆和芡實,提前浸泡開;備好材料,一起下鍋熬煮45分鐘,取茶水飲用,每天2~3次,建議餐後飲用。有條件可選袋泡茶,方便衛生(適合懶人)。
功效:薏苡仁和赤小豆祛濕利水;芡實和槐米健脾利濕;馬齒莧和淡竹葉清熱利尿;此方可健脾祛濕,清熱排毒,堅持飲用能清除體內痰濕。


※體內濕氣重,精神差,每天喝一點,濕氣會有所改善?
※體內濕氣太重老生病怎麼辦?60歲老中醫教一招,排出濕氣更健康
※體內濕氣太重老生病怎麼辦?老中醫教一招,排出濕氣更健康
※吃這物兩個月身上濕氣祛光光
※三月里濕氣比較重,多吃這幾款鹼性食物,可以預防體內濕氣
TAG:濕氣 |
※判斷濕氣重,看這個比看舌苔更靠譜
※舌頭有這些癥狀,可以判斷濕氣重!教你2招快速排「濕」
※怎樣判斷濕氣重?比薏米祛濕邪好一百倍的寶,輕鬆橫掃體內毒素
※小編分享:判斷濕氣從這幾個方面,濕氣這個偏方解決?
※怎麼判斷濕熱體質?中醫治療濕熱體質的方法
※寒露:賞菊登高話桑麻,滋陰補肺斷濕氣
※名醫運用藥對治療痛風及痛風性腎病(五)典型病案,診斷濕熱痹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