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錯了的趕緊改過來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錯了的趕緊改過來

在大部分的記憶里,這個龐大的群體以父親、兄長、朋友的身份進入我們的生活,他們善良、質樸、溫順、謙和,同時,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中他們卻呈現出另一副面貌:偏執、敏感、古怪、暴戾,他們分布在我們這個社會的各個角落,在菜場、在棋牌室、在公園、在公交站,有他們各自的故事、體驗和心境,這些角落中藏著一個我們不曾了解的老人世界……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錯了的趕緊改過來


我們真的不了解老人

1、為啥老人變得執拗

老人的執拗不是一時的,他們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為何年老了,卻開始執拗起來了呢?

一方面,許多老年人看似不愁吃不愁穿,但精神生活不如意。在子女面前的執拗、倔強,甚至偏執,都是因為在情感上對子女不滿意。為人子女平時只顧從物質上予以關照,卻很少考慮老人的精神生活。

還有一些老人的執拗,來源於對過去生活習慣的守舊。很多老人是苦過來的,他們曾經在艱難的物質條件下撫養孩子,所以即使現在生活很好,他們也很難改變習慣了幾十年的生活方式。

還有些老人是思維的不更新,比如他們照看孫輩時,還是自己當年撫養子女的那一套,總認為「我就是這麼把你帶大的,怎麼就不可以這樣帶孫子」。老人忘記了,這已經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別人的子女,另外現在的生活環境,早已不是當時貧乏年代的背景。

以父母權威性自居。雖然老人老了,但在他們眼裡,子女永遠是自己的孩子,長期以來在子女面前的父母威嚴感,仍然不能丟。「我是你父母,你還得聽我的」,這讓很多也已經為人父母的子女,感到彆扭。

另一方面,老人執拗,還有子女的責任。我們常常把兒童和老人「物化」,即他們不會被當作獨立思考的人,他們常常會被「安排」。一味的打著「我這都是為你好」的旗號要對方聽話,其實是一種粗暴的干預,最後只會讓老人情緒更加堅定。

2、四口之家 老人才是那個 「局外人」

情緒關鍵詞:猜忌、敏感、多疑

這是李姐第N次冒出回老家的念頭。兩年前,李姐離開了生活了幾十年的江西老家,跟著兒子來到北京。在和這座城市磨合兩年之後,孤獨感依然沒有遠去。出門,是現代都市的外來者;回家,又成了這個「三口之家」的旁觀者。

上周,為了小孫子要不要上補習班的問題,李姐和兒媳婦大幹了一架,儘管最終還是向兒媳婦妥協了,但李姐在心理上卻過不去。「她骨子裡就是嫌棄,覺得我在家礙眼。」這周末,因為咳嗽嚴重,李姐到醫院檢查,接連查出了腎結石和子宮脫垂。身體,就像和情緒達成了統一戰線,也許壓抑無法排解,就只能通過身體作為窗口來發泄。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錯了的趕緊改過來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曾通過電話熱線對全國其他城市的老人心理狀況做過統計。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市社區老年人抑鬱情緒問題的檢出率為39.86%。

北京西城區平安醫院心理科主任鄭曉星說,她身邊不乏這類和兒女住在一起,但依舊感到「被邊緣」的老人,家人「失陪」成了一種常態。

「人老了之後,會很在意別人,尤其是家人,對自己的看法,擔心被忽視,被輕視,更擔心自己成為家人的麻煩和負累,因此心理上會容易變得敏感、不安,有時,因為沒有受到家人應有的關注,被忽視的感受甚至更強於孤獨,一種空谷投石卻沒有迴音的寂寞。」

事實上,對老人太過憐憫,謹小慎微地揣度老人用意,也是一種變相的歧視。「其實,很多老人的需求和年輕人沒有什麼差別,比如尊嚴感、獲得感。」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馮喜良教授說。

老人的心理平衡有3個支撐點:社會角色、摯愛親人和生理健康。

社會角色會在退休後逐漸隱退,這時,生理健康和摯愛親人對老人而言,至關重要。無論是健康,還是親人關愛出現問題,都可能會讓老人陷入情緒的低谷。老人們不奢求名車豪宅和花不完的鈔票,這些永遠不能充實老人內心的空虛。老人們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日夜守候孤獨,煎熬生活。他們想要的,是子女能夠陪自己談談天說話。


記住老人要的不是憐憫

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就會在有損自尊的行為面前有所約束,以維護自己的榮譽和尊嚴,這有利於老年人延長獨立生活能力,減少對他人的依賴;當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老年會表現出憤怒,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產生自卑感。使老年人自我封閉、自我孤立、自我退縮,減少社會交往。嚴重的自卑感甚至誘發老年人自我否定。

人在進入老年後身體、生理都在變化,且往往不能被自己及時察覺,人也不能夠很快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老年人的自我信念相應地在自尊和自卑間擺動,很容易出現心理調適跟不上身體、現實變化的情況,往往更多地以過去習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來行事,就會給人一種固執和刻板的印象,從而忽視了老年人為適應變化所做的努力,給老年人的適應帶來困擾和挫折。

什麼是真正的孝順?錯了的趕緊改過來

理解身處變化中的老年人的心態,既要看到在變化中老年人身心的堅持,同時更要看到老年人調適的努力。給老年人更多的耐心和關愛,而不是急躁地以固執和食古不化等刻板印象來看待老年人。更不能以救濟人的心態去幫助和憐憫老人。這種心態不僅不會幫到老年人,還會阻礙老年人做出自我調整。對周圍的老年人,無論健康還是體弱多病,無論和善還是性格古怪,儘可能地做到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


留意這些小事讓父母生活得更好

1.日常行為及活動

在這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相比較之前,他們在生活作息、人際交往方面有沒有什麼變化?例如,他們是不是仍然維持之前的生活節奏和作息?是不是對於日常的交往(包括是他們之前喜歡參加的活動)失去了興趣?

2.擔心

相比較過去,是否父母親變得凡事都特別擔心?

3.藥物

父母親是否最近開始吃一些新的,或者是特殊的藥物?或者改變吃藥的劑量?因為大多數人年紀大的時候會出現健康問題,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有一些慢性病(例如,高血壓、關節炎、糖尿病等等)。而治療慢性病的藥物普遍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side effects),例如有些會導致呼吸方面的問題,不規則心跳等等,這些也會導致他們對健康狀況開始擔憂。

4.心情

焦慮和抑鬱通常是伴隨在一起出現的。因此,容易哭泣、或者對之前喜歡的事情失去興趣都可能是早期抑鬱的一些徵兆。

以上的這些改變看起來是小事,但卻是一些值得留意的信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父母主要在哪一些方面感到焦慮以及焦慮的原因。作為子女可以在可能的範圍之內可以多和他們交談,提出一些具體的幫助和建議。其實很多老年人就是不願意去說,什麼都憋在心裡,最後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導致心理疾病了。所以主動關心他們,留意他們日常行為和生活變化很重要。

此外,家人的陪伴、互動也對心情的改善有明顯的作用。老年人容易得心理疾病很多時候是因為孤獨,缺少陪伴。所以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哪怕只是日常的問候都能夠給他們帶來心理慰藉。在此,還想多啰嗦幾句,對於彼此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來講,規律性的問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一個星期給他們打 2 次電話,主動和他們聊聊最近的生活等等。此外,也可以多帶他們參加戶外運動,多安排一些家庭活動,使他們能夠更加融入到家庭和社會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9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男子長了白髮不在意,卻不知是這個病
六歲男童遭父親虐待 皮膚淤青該如何處理
2017年03月07日17時健康醫療要聞回顧

TAG:99健康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真正的失望?
正因為沒想清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有了後來的我們
真正的愛該是什麼?
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你遇到了嗎?
你曾因跑步錯過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為什麼被咬的總是我?」 不想被蚊子咬的,趕緊來看看
真正的愛不是什麼?
好不容易賺了一些錢,結果卻被偷走……活著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緊急離碼頭」?這回終於看懂了
什麼是家?什麼是夫妻?說的真的很好(都轉瘋了)
真正的緣,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好好的怎麼會突然頭暈,然後幾秒又過來了,這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好好的曾經,變成了後來?
抑鬱,除了心好累,還會給你帶來什麼?
楊貴妃為什麼沒有一個子嗣,她真的是得到了真愛嗎?
霍思燕這件裙子是不能彎腰的,想知道為什麼的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為什麼夫妻在一起久了,會覺得越過越沒意思?
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活在當下嗎?
什麼是成熟?看完你就徹底懂了
這是什麼神展開!然而我看進去還陷入純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