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唯一戰勝曹操的戰役,背後大功臣
鑒於漢中地區對四川的重要性,劉備在這次戰役中投入了除荊州關羽兵團以外的所有主力。所有在四川的將領和主要謀臣也基本自始至終參加了整個戰役。
法正在戰略戰術等方面對劉備的幫助非常大,連曹操也認為:「吾固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甚至連突擊夏侯淵的時機確定也出自法正。
從公元217年冬到219年5月,劉備為爭奪漢中,與曹軍展開了全力以赴的作戰。經過一年多的苦戰,終於迫使曹操自漢中撤兵,劉備全部佔有了漢中地區。
劉備一生中多次直接與曹操作戰,總是遭到失敗。這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與曹操的作戰,劉備不僅沒有被曹操打敗,還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其中的經驗值得好好總結。
有人可能會認為,赤壁戰役劉備不是已經戰勝了曹操嗎?實際上,劉備雖然參加了赤壁戰役,但是只是跟隨周瑜,即沒有投入作戰部隊,也沒有任何計謀貢獻,所以赤壁戰役只是周瑜以及孫權軍的勝利。劉備只是赤壁戰役勝利的直接受益者。
一、 漢中地區的重要性
漢中地區的重要性,對於魏、蜀兩方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
漢中地區位於秦嶺和大巴山脈所圍成的盆地之中。北面隔險峻的秦嶺山脈與魏國的關中地區相連,南面隔大巴山脈與四川盆地相通,是從關中進入四川的最重要通道。
由於秦嶺比大巴山脈更為險峻,因此,對於四川的守衛者來說,以秦嶺一線作為對北方的防禦線比以大巴山作為防禦線在戰略和戰術上都要好很多。
所以法正論述漢中的重要性時說:「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楊洪向諸葛亮強調漢中之重要時也認為:「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
相對來說,漢中對於北方來說,並不是關係生死的地區。北方以秦嶺作為防禦線比以大巴山明顯要優越。只有在北方要進攻四川時,漢中才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本次戰役的結果也證明了以上的觀點。劉備為了整個四川根據地的生死存亡問題,動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銳部隊和優秀將領、謀士,全力爭奪漢中地區長達一年半之久。反觀北方的曹操,不僅增援漢中的行動慢慢吞吞,最後乾脆沒有經過什麼作戰就放棄了對漢中的爭奪。
曹操的放棄漢中,就等於暫時放棄了進軍四川、消滅劉備集團的想法。
二、 雙方的參戰兵力
曹操軍——分兩個階段投入兵力
第一階段:曹操到達漢中前(217年冬到219年1月)。
參戰將領有:
夏侯淵、張郃、徐晃、曹洪、曹真、趙咨、郭淮、
兵力不詳,估計2。5~3萬人。
第二階段:曹操到達漢中(219年2月)後到戰役結束。
曹操以及中央機動兵團,人數不詳,估計2~3萬人。參戰總兵力5~6萬左右。
當時曹操手下最有名的五員大將,張遼、樂進在東線合肥,于禁在南線荊州,漢中則有張郃、徐晃;而曹操的親族將領中,東線有夏侯惇,南線有曹仁,漢中有夏侯淵和曹洪、曹真,說明曹操在漢中還是投入了相當多的主力精銳部隊。
劉備軍——分兩個階段投入兵力
第一階段:劉備從成都增兵前。
參戰將領有:
劉備、法正、張飛、馬超、黃忠、魏延、趙雲、陳式、高詳、吳蘭、雷銅、任夔、劉封。
兵力不詳,估計4~5萬人,即所有劉備從荊州帶來的主力和部分投降的劉璋軍。
第二階段:劉備從成都增兵後。
增加兵力不詳,估計為留守成都的劉璋投降軍新整編部隊2~3萬人。參戰總兵力6~8萬左右。
三、 戰役經過
本次戰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劉備軍全面進攻,曹軍積極防禦,劉備的進攻全面受挫;
第二階段——劉備軍增加兵力,展開重點進攻,大敗曹軍於定軍山;
第三階段——曹操主力到達漢中,劉備堅守不戰,曹軍進攻不利,全面撤軍。
第一階段:217年冬到218年底
劉備接受法正的建議,集中主力爭奪漢中。其部署為:
劉備率法正、黃忠、魏延、趙雲、高詳、劉封等將進攻夏侯淵軍據守的進入漢中之要隘陽平關,以期奪占陽平關將曹軍驅除出漢中地區;
張飛、馬超、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進攻武都郡(下辯一帶),既可切斷曹軍從隴右地區向漢中增援兵力和糧草的通道,又保證劉備主力的側翼安全;
曹軍以夏侯淵軍主力據守陽平關,張郃軍守廣石,確保漢中門戶的安全;以曹洪、曹真軍抵抗張飛的部隊,確保陽平關側翼和西路糧道的安全;以徐晃軍機動防禦馬鳴閣至陽平一帶,保障陽平關側後之安全。
217年冬,劉備軍開始自成都向漢中進兵,張飛部進軍下辯。
218年春,張飛部到達下辯,與曹洪軍相持。張飛分兵,揚言要出擊曹洪軍的後路,被曹真等人識破,結果前軍吳蘭等部被曹洪軍集中兵力擊破,雷銅、任夔戰死,吳蘭逃到少數民族部落後被殺。張飛看到損失較大,有利地形已經被曹軍佔領,估計無法再發動進攻,就撤出了武都地區。張飛軍總共約2萬人,此次作戰估計損失5千以上,大將3員。
同期,劉備的主力與夏侯淵、張郃軍一直相持在陽平關一帶,劉備屢攻不下,損失也不小。
218年7月,劉備派陳式軍攻擊馬鳴閣道,希望切斷陽平北面道路,從側後方威脅陽平。結果遭到徐晃軍的打擊,損失慘重,許多士兵因山路狹窄而落入山澗。
這時,劉備的奪取漢中之計劃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主力仰攻陽平不下,側翼迂迴的兩路部隊均遭到失敗,曹軍已經威脅到其主力的側翼安全了,而且兵力也損失很大(前後相加估計1~1。5萬左右)。只好緊急徵調成都的留守部隊到漢中前線。
第二階段:219年1月
諸葛亮及時將成都的部隊集中後全部派往漢中,緩解了劉備的危急形勢。
219年1月,劉備放棄進攻陽平,渡過漢水,向定軍山一帶機動,希望以此調動夏侯淵軍離開堅固陣地,在運動中尋找戰機。夏侯淵果然中計,與張郃率軍也渡過漢水,在定軍山紮下大營。
劉備採用聲東擊西戰術,先猛攻張郃軍防守的東面,夏侯淵惟恐張郃兵少抵擋不住,就分兵一半增援。接著劉備火燒夏侯淵防守的西面外圍,趁夏侯淵出營救火,放鬆警戒的時機,突然派黃忠從山上發起突擊,一舉斬殺夏侯淵,並擊敗其殘餘部隊,益州刺史趙顒也同時陣亡。
張郃軍守不住定軍山大營,只好退過漢水紮營,並收攏散兵。夏侯淵的司馬郭淮等臨時推舉張郃統一指揮剩餘的部隊。
劉備軍準備渡過漢水繼續攻擊張郃軍。張郃準備沿河阻擊。這時郭淮建議:沿河阻擊是示弱的表現,應把部隊向後移動,讓劉備軍渡河,待其半渡而擊之。張郃採納了這個建議。劉備看到曹軍的部署擔心渡河有危險,於是放棄了渡河追擊的企圖。張郃於是率軍退回陽平繼續堅守。
曹操得到夏侯淵陣亡,曹軍損失很大,情況危急的消息後,命令曹真火速增援陽平。曹真到達後,指揮徐晃軍反擊劉備派出的高詳軍,獲得勝利,暫時穩定了戰場形勢。
第三階段:219年2月~5月
219年2月,得到夏侯淵戰敗的消息,曹操急忙從長安趕到陽平一帶,準備與劉備的主力展開決戰。曹操是在218年7月開始自鄴出發的,於當年9月到達長安。由於10月發生了宛城守將侯音叛變事件,加之當時漢中局勢比較平穩,曹操於是留在長安觀察局勢發展,再決定進一步的行動(比如可能要增援宛城的平叛作戰)。由於219年1月夏侯淵的陣亡,曹操馬上率軍進入漢中。
219年3~5月,劉備依靠大巴山的險要地形,堅守不出,曹操進攻又沒有效果,而曹軍的運輸線因過於漫長,還經常遭到劉備軍的偷襲,後勤得不到保障,最後曹操決定將所有部隊撤離漢中。
同時(或在此前)撤出的還有漢中的人民8萬多人和武都郡的少數民族5萬餘戶。


※金庸小說武功秘籍排名,第一名很多人沒聽過
※金庸小說十大未解之謎,為金庸迷解開疑惑
TAG:腦洞探索觀 |
※劉備與曹操交手唯一大勝一次戰役,但卻導致劉備功敗垂成
※趙雲生平最後一戰,也是唯一一場以以失敗結束的戰役
※常勝將軍粟裕唯一慘敗的一場戰役
※劉備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為何是曹操的一場失敗的正義戰役?
※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台兒庄戰役,戰士們浴血奮戰,最後這個漢奸竟成了最大的功臣!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的戰術到底是對是錯?粟裕戰後一身冷汗
※洛陽保衛戰,抗戰後期的一場慘烈戰役
※為何一戰最慘烈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而不是索姆河戰役
※二戰法軍戰鬥力當真很弱?這場戰役結束後,德軍列隊向戰俘敬禮
※二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林彪一生的十大經典戰役
※對韓信重要的三大戰役,井陘之戰展現才能,垓下之戰大勝項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役之一,蘇捷什卡戰役
※解放戰爭規模最大的城市攻堅戰,為取得戰役勝利,用身體擋子彈
※高盧戰爭:戰役的背景是如何的?誰是這場戰役的贏家?
※讓美軍膽寒!此戰是朝鮮戰場最慘烈的戰役,一戰扭轉朝鮮戰場大局
※他被譽為華野勇將,三大戰役的揭幕戰由他打響,後又立赫赫戰功
※世界上歷史最短的戰役,一頓飯的功夫,戰爭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