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傳統文化】清明節之前的「寒食節」,你還記得嗎?

【中國傳統文化】清明節之前的「寒食節」,你還記得嗎?




明日清明,大家都十分熟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而「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卻鮮有人知。對於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寒食節,是陌生的,甚至從來就沒聽說過。




寒食節到底是什麼?


顧名思義,寒食寒食,就是禁煙火,只吃冷食。寒食節的源頭是遠古時期人類對火的崇拜,但因為火往往給人帶來災害,所以人們認為火中有神靈,要祭祀,便有了禁火。




寒食節還是對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的緬懷。當時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復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歸隱綿山。文公焚山以求之相逼出山為官,子推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文公葬其屍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於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後相沿成俗。為了紀念這位忠臣義士,人們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隨著歲時節日的演變過程中,寒食靜靜地融入了清明。




節日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在清明節。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禁煙冷食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煙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 超然台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




拜掃祭祖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飲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






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為:「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寒食鞦韆


鞦韆原為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遊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為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鞦韆挂彩繩。」





寒食蹴球


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勛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十大之最 死後密葬在中國的寶藏驚了!
中國最頑強城市,蒙古鐵騎打了36年,日本打了7年,都沒打下來!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
縱死猶聞俠骨香:一代戰神霍去病死於傳染病?
為何秦朝一統僅15年便迅速滅亡?

TAG:國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傳說與由來!
我國的清明節有著怎樣的來歷?清明節文化簡介
《春秋》如何造就中國的「復仇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元宵節的由來
錢穆:文化之「化」與文明之「明」
揭秘《中國詩詞大會》如何成網紅,文化類節目的春天真的來了么?
《深夜食堂》被吐槽不考慮中國情況 但你真的了解中國的飯桌文化嗎?
《論語》之「問孝」:看古代當權者如何歪曲孝文化的
抹不去的春節傳統文化
【網路中國節】過端午節要厚植文化「獲得感」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幾個「為什麼」,你知道答案嗎?
過節只剩「吃」文化,民俗節日「精神坐標」如何堅守?
粽香深處的記憶-中國傳統文化端午節
龍鳳文化節:古老而又清新的中國風
麻將里的中國文化,你搓懂了嗎?
《西遊記》,最有文化的妖怪是誰?
中國錢幣的「最」文化,你知道哪些?
中國的美食文化你知道哪些?
君之羊談水滸【六】:《水滸傳》背後的思想文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