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范恆山:東北經濟正在築底回升

范恆山:東北經濟正在築底回升

近幾年,有關東北經濟增速下滑、投資營商環境欠佳、人口人才流失等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這其中不乏客觀中肯的分析和建議,但也有一些是比較極端片面的觀點看法,存在一些誤解,這值得我們重視,東北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需要社會各界客觀辯證地去看待。

2014年是重要拐點

自2003年實施東北振興戰略至2013年的這10年間,東北三省經濟年均增長12.2%,高於東部地區平均水平,應該說東北振興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從2014年開始,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東北三省經濟發展遇到一些突出困難和挑戰,經濟增速回落,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問題都開始顯現。2014年,東北三省經濟增速位列全國後五位,最近兩年這一態勢也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東北經濟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直接原因是投資和工業增速出現明顯下滑。從投資看,過去10年,投資對東北三省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60%,成為拉動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拐點是2014年,隨著國內外需求都發生變化,東北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大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工業看,東北地區「原」字頭,「初」字型大小產業集中分布,佔比較高,工業「一柱擎天」和結構單一「二人轉」產業體系特徵明顯。一段時間以來遼寧省的裝備製造、石化、冶金、農產品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經濟比重將近80%,是東北工業的典型代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東北地區這種「重化」主導的工業體系,受經濟增速「換擋」影響比其他地區更劇烈。

最困難階段有望度過

東北經濟增速下滑的背後,實質上還是老工業基地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的綜合顯現。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地區市場化程度不夠,行政色彩仍然比較重,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全社會創業氛圍不濃,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政府直接配置資源、管理過多過細以及職能錯位、越位、缺位、不到位等問題,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還存在「等靠要」思想,「闖改創」勁頭相對不足。這些與東北地區進入計劃經濟最早、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時間最長等是有一定關係的。


這幾年,我每年都赴東北三省進行調研。總體來看,東北三省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圍繞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積極想辦法、出實招,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我們能夠感覺到,東北三省經濟正處於緩慢築底回升的過程中,經濟運行最困難的階段有望儘快度過,三省目前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2016年遼、吉、黑三省地區GDP增速分別為-2.5%、6.9%和6.1%。2017年前兩個月,三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6.9%、6.5%和1.0%。吉林省經濟增速正在逐步回升,主要經濟指標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有望在東北三省中率先實現企穩向好。黑龍江省經濟增速雖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大部分指標已經基本穩住;遼寧省受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強等各種長期問題和短期因素共同作用,經濟出現負增長,實現經濟正增長仍需付出艱苦努力。


外部條件向好,內功仍需苦練


政策環境上,當前促進東北發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目前國家關於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戰略部署力度大、措施實。僅2016年,除接連發布中發7號文件和國發62號文件外,還有20餘個部門牽頭出台和制定的具體政策舉措或工作方案。這些政策措施正抓緊實施,效果正逐步顯現。在市場環境方面,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企穩,在東北經濟佔比較大的石油、煤炭、鋼鐵等行業生產經營逐步回穩,為資源型和產業結構單一的城市緩解目前突出問題和財政收支矛盾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地方政府也真抓實幹、卧薪嘗膽,做了大量工作。


但當前東北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還是不容低估。一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不小困難,傳統產業如何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仍是個難題,一些企業負債較多、槓桿率較高,近期發生的個別債務違約事件對東北金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不容低估;二是投資結構失衡問題有待解決,需要增加製造業領域有效投資需求,加快培育內生髮展動力和經濟發展後勁;三是新舊動能轉換任務艱巨,傳統產業增長乏力,不少重點企業生產經營不夠景氣。新興產業規模小、比重低,短期內還不能彌補傳統行業下滑造成的缺口。


在當前制約東北發展的問題中,有兩個是廣受關注,一個是關於投資營商環境。「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雖不夠全面客觀,但在一個角度形象地反映了當前東北投資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確實,地方政府職能轉變有欠缺,主動服務意識不夠強,同時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部分領域仍然存在市場准入隱性壁壘。投資營商環境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新一輪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軟環境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核心關鍵是東北三省黨委和政府要切實發揮責任主體作用,下決心解決相關問題。

人才流失亟待扭轉


另一個焦點問題是人口人才流失。近幾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數量總體穩定,常住人口為1億多,但確實也存在少部分人口外遷。2010-2015年東北三省人口凈遷出24萬,並沒有加速流失的趨勢,但吸引留住人才的難度在不斷加大。這主要受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兩個方面因素影響。


從發展環境看,東北地區仍然存在「大政府、小市場」現象。受經濟下行影響,不少傳統優勢產業領域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和東部地區相比,收入待遇水平和職業發展機會有限。另外東北創新創業社會氛圍不強,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的社會化支撐體系發育不足,特別是金融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與發達地區存在明顯差距,對人才的激勵機制也不夠健全等等,也造成對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從生活環境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由解決溫飽問題逐步轉向更追求生活品質和幸福感,中高端人才要素的跨區域流動越來越倚重於區域的整體綜合競爭力和工作生活的綜合品質。人們在考慮收入水平的同時,也更加看重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交通生活便利性以及社會、文化、生態等軟環境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家反映,東北冬季寒冷時間長、室外絕對溫度低也逐漸成為一些人不選擇留在東北地區工作的一個重要因素,東北一些發展前景很好的高科技企業不得不在南方設置分支機構來吸引中高端人才。


對於這兩個問題,東北三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作為,去年以來均研究制定了本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實施意見,並針對性地出台引進中高端人才、改善人才環境的政策舉措。

東北地區資源、產業、科技、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同時區位條件優越,沿邊沿海優勢明顯,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老工業基地振興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作者是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由本報記者倪浩採訪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丁丹:鄉鎮應配備專業環保力量
印尼空軍慶祝建軍節 飛機「綉」完美圖案
埃及兩座教堂發生爆炸 造成近百人死傷
no zuo no die!面對駛來的動車,又有「聰明人」跳下站台!

TAG:環球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曾經東北地區的經濟中心,被稱為「關外上海」,現淪為四線城市
「壟斷」:日本控制下的東北經濟
半壁江山的南宋為什麼在經濟上是富國?
直擊東北經濟:大連按下經濟發展「快進鍵」 為東北振興添動力
海外晉商唱響山西好風光,促進山西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溫和回升
東北網友「浮生憶夢」論東三省經濟現狀:這才是東北本來的樣子!
韓媒:中巴經濟走廊核心公路開工 可繞過南海通向中東
經濟墊底的東北,為啥能成為網路直播重鎮?
廣東東大門城市,經濟地位很低!
不出重慶讀北大!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九龍坡建西南分院
將洛陽、邯鄲兩市併入陝西,為陝西發展旅遊經濟做馬前卒
中國終獲印度洋出海口!」中巴經濟走廊」年底貫通
外媒:中國為振興東北「絞盡腦汁」 準備新的經濟槓桿
日本戰敗後,蘇軍到底從東北掠奪了哪些財富,致使東北經濟倒退
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為什麼在經濟上依舊富可敵國?
中國「混得最差」的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狀況堪比中國東北!
漢武帝經營西域:只靠經濟?
別小看東北經濟開錯藥方 影響遠不止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