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融年少時搶著赴死使他聞名於世,他七歲女兒死前的話更讓人動容

孔融年少時搶著赴死使他聞名於世,他七歲女兒死前的話更讓人動容



孔融年少時搶著赴死使他聞名於世,他七歲女兒死前的話更讓人動容



孔融自小善詩文,不愧聖人廿世孫。

剛正不阿抨弊政,曹操大怒滅其門。


孔融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人物,而對於他的了解,很多人只停留在小學課本上的「孔融讓梨」,就跟很多人對司馬光的了解停留在「司馬光砸缸」這件事上一樣。


但大家要知道,這些小孩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流傳,其實是因為他們長大後有偉大的成就。


一個小孩兒讓梨的事,在當時的社會是引不起那麼廣范地關注的。再說了,這個故事第一次出現是在《世說新語》當中,已經到南北朝時代了,很有可能是當時社會為了宣傳正確的價值觀而把這樣的故事附會到名人身上的,真不真實還另說呢。

但孔融在有生之時,確實已經名滿天下了,使他出名的事件是這樣一件事。


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士,名叫張儉,漢桓帝時期,張儉曾上書彈劾了大宦官侯覽及其家屬,使侯覽對他懷恨在心。在黨錮事件中,侯覽誣陷張儉,使朝廷下令捉拿他,於是張儉開始了流亡的生活。這件事在譚嗣同的詩中也提到過,「望門投止思張儉」。


張儉與孔融的哥哥孔褒是好朋友,一天,張儉就逃到了孔家來躲避。當時孔褒不在,孔融就收留了張儉。


後來這件事被人揭發,張儉逃走,而孔褒、孔融兄弟倆卻入了獄。當司法部門進行審訊時,孔融說:「是我收留窩藏了張儉,要是我哥哥在,他肯定不會收留的,所以是我有罪。」


而哥哥孔褒卻說:「張儉來投靠的人是我,又不是我弟弟,所以罪該歸我。」

當官吏尋問他們的母親時,母親又說到:「是我沒管教好孩子,我應當承擔責任,有罪歸我。」


地方官無法判決,還向朝廷進行了請示,最終朝廷是定了哥哥孔褒的罪,孔褒被殺。


孔家一門爭先赴死的事,使孔融聞名於世。


後來孔融出仕作官,為人剛正不阿,多次譏諷侮慢曹操。他的過激言論和影響力,也使曹操感到了不滿與不安。公元208年,曹操終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等罪名將孔融處死,並誅其全家。


孔融有一個七歲的女兒,臨刑前她對哥哥說:「死後能夠見到父母,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嗎?」聞者無不為之悲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讀春秋 的精彩文章:

此人與諸葛亮一同受劉備白帝城託孤,後來被諸葛亮貶為平民
張春華性格兇悍,她看待柏夫人就如呂后看待戚夫人,但結局卻不同
此人由蜀降魏,曹丕封他作侯,劉備善待其蜀中家人,為何有此待遇
有曹沖在,曹丕就當不上皇帝了,曹沖的死另有故事
在三國時期,遼東有一割據勢力周旋於魏吳之間,歷經三世近五十年

TAG:寶讀春秋 |

您可能感興趣

兩位失敗刺客,一人赴死名垂千古,一人沒死遺臭萬年
他敢釋放400「死囚」回家團圓,一個月後來赴死的人一個不少
他不負天下只負卿,赴死前寫給她的訣別信,成了百年來最感人的情書
有個奇女子,一出生就獲皇帝寵愛,為了兒子上位竟甘願赴死
父親失蹤的第二十年:得知他還活著,母親卻決意赴死
一代名妓,不输男儿身,为国赴死第一人
他是三國時期最悲壯的神童,父親被殺後他說了一句話,便慷慨赴死
直擊爭先恐後「赴死」的日本人,臉上的笑容很滿足
史上最值得敬佩的太監:為了國家社稷,冒死進諫慈禧,18歲時從容赴死
這個外國人孤身赴死炸死日軍大將 讓中國人欽佩不已
史上最令人敬佩的太監:為了百姓,冒死進諫慈禧,18歲從容赴死
從容赴死的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死後不到一個月其前女友就另尋新歡
三國中能捨生取義的九個男人,敢於赴死,他們才是真正的勇士!
動漫末日時:已經決定赴死的少女,威廉的技巧讓她燃起生的希望
他們以身赴死,經脈寸斷,只為讓女友看起來更「逼真」
「爭相赴死」的日本人,臉上都帶著滿足的笑容,太奇怪了
她是最美女兵,面對日軍的刺刀,她微笑赴死的照片讓後人淚流滿面
此女子為見情郎最後一面,甘願赴死化身比翼鳥,給後人留下個成語
她是中國最美抗日女英雄,24歲遭日軍集體欺凌殺害,從容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