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R+行業還是行業+VR?高調背後仍需警惕隱憂

VR+行業還是行業+VR?高調背後仍需警惕隱憂

VR+行業還是行業+VR?高調背後仍需警惕隱憂

迄今為止,2017年的各種大會聊得最多的莫過於VR+行業。

內容提供商、解決方案提供方都在大談特談VR+行業的積極意義和美好前景。HTC這樣的大公司高調進軍B端,再加上媒體順勢而為的集中報道以及部分企業現身說法,造成了VR+行業熱火朝天的現狀。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和VRZINC交流,「我們做B端怎麼樣?」此類問題屢見不鮮。

生存是初創企業的第一要務,如果B端合作能夠帶來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走下去,當然是件好事。此外雖說是B端合作,在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最終內容還是要傳達給各行業的消費者,在行業普及上還能做出一定的貢獻。

當然,如果具體到教育、家裝、醫療等各個行業,好處和前景能夠說上一大堆,筆者這裡就不再贅述。面對可能到來的市場機遇,我們在欣喜之餘依舊需要警惕,VR+行業現在真的已經如此美好了么?

VR+行業還是行業+VR?繞不過的營銷目的

除了政府,建築家裝、教育、汽車、快消品之類的不少企業都在嘗試和VR技術結合,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公司。

現在B端的合作,VR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到底是誰為主?在VRZINC看來,行業+VR的說法更符合目前現狀。傳統行業出於營銷、吸引客戶的目的加入VR或AR技術的嘗試,且處於主導地位。比如餐飲+VR是餐飲店加入VR的元素,而不是在VR的環境中開個擬真的餐飲店(技術達不到)。

新技術能夠帶來新的變革,也是小公司以小博大的機會。然而目前大部分企業即使嘗試VR,對其也是一知半解,並不是非常了解目前VR技術能夠實現怎樣的效果。嘗試新技術,給目標用戶新的體驗,這種帶有營銷目的的需求也就導致了想接B端業務的團隊除了技術,對於廣告創意包括商務等的人才都需要。

用不恰當的描述,此刻扮演的角色類似懂VR技術的營銷內容外包團隊。

既然是為了營銷,如何來衡量效果?轉化率。

然而目前只有少部分快消品、工業設計或做VR電商企業能夠把轉化率和效率的提升放在嘴邊,而其它大部分廠商只能從好處、前景上來說服B端客戶。

實際效果與美好未來的差距

缺乏足夠的事實說服力,是目前VR+行業存在問題。

以VR家裝為例,對於用戶來說,可以立體地看到裝修的風格、家居擺放,甚至可以考慮變換多個風格、多套家居,隨意轉化風格、空間關係等。還有就是選購家居時,用戶可以帶上VR眼鏡,實現720度環視無死角的3D效果,有了VR等同於提前把傢具搬回家中進行模擬擺放,減少購買到不滿意家居產品的概率。

然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VR技術的普及和硬體的完滿解決以及有豐富內容的前提下。大家口中的美好前景與實際能實現的效果差別較大,不夠真實的內容、眩暈、定位存在的瑕疵。現在的VR技術能夠給傳統行業帶來的好處有幾成?

切莫變成「撈一票」

行業+VR的火熱讓筆者聯想到了之前同樣被熱炒的線下店,兩者有相似之處。

原本依靠洗流量的線下店急需提高顧客回頭率,同理當這波對VR感興趣的企業被掃過一輪之後,如果沒能達成應有的效果或是用戶失去新鮮感,接下來的B端之路又該怎麼走?

企業的「回頭率」同樣取決於VR技術的發展和實際能夠實現的效果,當下的火熱如果成為一波流而並非可持續發展,也只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做法,反而給消費者留下VR不過如此的負面印象。

VR+行業還是行業+VR?高調背後仍需警惕隱憂

拿什麼說服消費者?

最後和大家聊聊行業+VR中呼聲較高的VR教育。如果說其他行業可以用轉化率來衡量VR技術使用的效果,對於教育而言,很難用數字來體現其作用。

教育市場的蛋糕非常大。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共識。

根據歐洲教育科技組織Edtech Europe《2016教育科技趨勢報告(2016 Edtech Trends)》,目前全球教育開支超過 5 萬億美元,是軟體產業的8倍,是媒體娛樂產業的 3 倍。全球教育支出預計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高於全球GDP年增長的4%),到2020年達到8.1萬億美金。

巨大的市場潛力讓無數人看到了機遇,微軟、谷歌、三星、Facebook、HTC、百度這些巨頭還有國內黑晶科技、微視酷、哆唯等創業公司都拿出了具體行動。

然而這些團隊設計的課程是否有足夠的效果,如何說服學校、說服家長掏腰包呢?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國情決定了消費者們更看重教育對考試或者說技能的掌握能否產生足夠的幫助。

然而現階段的VR教育是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背書來打動消費者的,尤其是大家對於教育額外看重的情況下。更何況學習是個長時間的過程,甚至VR設備長期使用對於孩童視力究竟有多大影響也尚無定論。

目前很多國內VR教育內容都是以更強沉浸感、增強學生興趣愛好為主要優勢,這也就決定了VR之於學校很可能是類似興趣公開課一般的存在,然而這塊蛋糕相對來說並不大。無法說服家長們從而打開應試教育的市場,現在的VR教育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行業+VR的火熱幫助一部分企業獲得資金,這是好事。但更多我們要理性看待機遇背後存在隱憂,前景和現實究竟差多少?胸懷希望、腳踏實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RZINC 的精彩文章:

AR技術運用新例:機艙檢測節省50%時間
VR無線技術公司Nitero被AMD收購
後浪推不動前浪?開發者應理性看待Steam平台
Oculus公布觸覺反饋新專利 外觀神似VR手套

TAG:VRZINC |

您可能感興趣

思考:CDN行業發展的隱憂?
E3遊戲展會浮現VR發展過程中的隱憂
蘋果財報背後的歡喜和隱憂:iPhone 中國市場頹勢難止,收入多元局面初現
AMD自曝隱憂:Zen架構巨額投入恐難以完全收回
iPhone或是蘋果最大隱憂
iPad「迴光返照」 大中華區「拖後腿」 蘋果新業報下的隱憂
Google 被罰仍大賺,財報隱憂不在歐盟
丸美IPO捲土重來:經銷商模式的隱憂依然存在
從iPhone8與iPhoneX發布 看中國手游市場的隱憂
風口下的「狼人殺」:遊戲行業知識產權新隱憂
OPEC 確定減產油價反跌,專家:內部分配不均釀隱憂
快遞行業連續三年世界第一,快速發展的背後仍有隱憂
手機企業Q2財報:有喜也有愁 喜愁背後有何隱憂?
海瀾之家現「高庫存」隱憂 服裝業商業模式改革值得深思
中國共享單車企業陷「苦戰」:競爭激烈難盈利 管理存隱憂
A股大變盤一觸即發:防火防盜防「跳水」,持續高位盤整現隱憂!
嗶哩嗶哩影業為何被無情甩賣,暴露經濟模式背後的隱憂
市場強勢收中陽,但卻存調整隱憂,要注意!
全面屏手機混戰:標準不一誰說了算 產能和生態存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