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核動力衛星系統:讓美國航母第一次感到威脅
為了滿足海軍遠洋作戰能力,1961年3月6日,蘇共中央命令第52試驗設計局研製「宇宙」系列偵察衛星,並由多顆衛星構成代號「神話」海洋太空偵察導航系統。
總設計師弗拉基米爾·切洛梅經過反覆論證,意識到太陽能電池板可能無法滿足衛星對電力的需求,於是他申請為衛星安裝核動力裝置,核裝置的研發同步展開。
(核動力衛星。網路圖)
為此第670設計局負責為衛星配備代號為「黃玉」的小型核反應堆作為供電裝置。這種核裝置由於是用於供電而被稱為「核電池」,由高性能半導體材料,如碲化鉍、碲化鉛、鍺硅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串聯起來組成,配有熱源(核裝置)和換能器,依靠在熱源和換能器之間形成溫差來發電。在結構上其最外層由合金製成,起保護電池和散熱的作用;次外層是輻射屏蔽層,防止輻射線泄漏;第三層是換能器,在這裡熱能被轉換成電能;最後是電池的心臟部分熱源,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這裡不斷地發生蛻變並放出熱量。
與傳統的太陽能電池陣和蓄電池聯合供電相比,空間堆的優勢主要包括:單位質量功率大、成本低;不依賴太陽能,不受塵埃、高溫和輻射等因素影響,環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強;體積小、重量輕,可有效減輕火箭推進系統負荷,增加航天器有效負荷和可靠性
1970年10 月3日,首顆核動力衛星發射升空,但僅過了110分鐘,因「黃玉」溫度過高,核裝置脫離衛星進入「自毀」軌道,好在備用太陽能電池運行良好,仍能工作。接下來,蘇聯連續發射多顆衛星,儘管中途出現過衛星墜海和提前報廢,但在1973年8月,「神話」系統還是組網成功。
1975年5月,蘇聯海軍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步進行代號「海洋-75」的實兵演習,「神話」系統出手不凡,證明它不僅具有海上偵察能力,且具有目標指示功能,能夠引導反艦導彈攻擊美國航母。三年後,更多的核動力衛星和太陽能衛星投入工作。


※美軍海外作戰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
※「血滴子」是什麼?是否真的存在過?
※歷史上那位皇帝被稱為蟋蟀皇帝?
※名字很霸氣的皇后是誰?
TAG:歷史小助手 |
※為找到美國航母蘇聯使了吃奶得勁:用核動力衛星監視美軍一舉一動
※美國為何不怕中國航母:一大問題制約中國航母戰力
※美國海軍現役主力航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中國致力反衛星:美國感嘆幾十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美國航母頭頂突現中國偵察衛星 中國這張底牌終曝光
※巡航導彈武器系統——空中的「獵鷹」,美國航母的噩夢
※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希望中國海軍進一步參與國際合作
※中國靶場衛星新圖亮相,精確打擊美國航母能力曝光
※美國核潛艇全天候戰備巡航:中國才巡一天就有人罵爹
※僅次於美國的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反潛體系
※美上將:美國雙航母震懾東亞 希望某國讀懂信號
※中國曝光一海上「巨獸」!排水量遠超美國核動力航母
※好消息!中國加速國產海上核電站:重型核動力航母性能直追美國
※美國為什麼懼怕中國陸地核潛艇?可瞬間讓美衛星全抓瞎令國人振奮
※絕對霸氣 中國航天用實際行動給了美國沉重一擊
※中國核導彈列車機動性驚人,美國衛星難以捕獲其蹤影
※世界現役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動力系統讓美國都羨慕!
※組圖:美國里根號航母在中國周邊巡航
※美軍航母巡航南海很氣憤?中國軍艦也抵近偵察過美國
※美國對華武器禁運多次羞辱中國:逼中國成世界第二軍工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