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懷瑾老師:《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南懷瑾老師:《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南懷瑾老師:《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本文摘錄自 《易經雜說》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這一節里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說,三、知鬼神之情狀等三個重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人類幾千年來所追求的文化,幽明之構成,幽是看不見的一面,是陰面;人能看得見的,是光明面,是陽面。換言之,我們人類世界一切活動看得見。但人是哪裡來的,有沒有上帝、鬼、神?有沒有宇宙的主宰?這些看不見的一面沒有摸到,這是幽明的道理。後來我們中國文化發展到幽,就是代表陰間,死了到陰間去了,反正是看不見的,宇宙間很多看不見的事情還有兩面,對於看不見的一面,要讀《易經》才知道。

第二個問題,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究竟人的生命以及萬物的生命,原始從哪裡來?死又死到哪裡去了?這是人類文化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有沒有鬼神?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現在全世界有一些人瘋狂地研究靈魂學。目前是這三個大問題還沒有解決,未來的發展有待我們注意。


《易經》文化的起源,不是盲目的想像,是科學的,「仰以觀於天文」,也是孔子說的畫八卦,由觀察天文現象,不曉得經過多少萬億年,大家累積觀察及研究的經驗。「俯以察於地理」,看地文之理,地球的物理。如現在科學家認為地心有人類,神秘飛碟即來自地心。現代科學界的思想,的確承認另外有一個有生命的世界的存在,而且大家還在找尋這另一世界,這就是《易經》上的「地理」,不是學校課本中的地理,也不是我們古老的看風水的那個堪輿術的地理,而是地文之學,是科學。這就是說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易經》文化思想,不是亂來的,是科學的,所以知道了看得見的一面,也知道了看不見的一面。看不見的一面現在要檢查,根據《易經》的原則不需要檢查了,就知道幽明的原因,這個原則是什麼?在這裡沒有講給我們聽,孔子自己懂。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這個問題在理論上比較容易些。我們知道,生死是一個大問題。《論語》上提到過,莊子也說:「死生一大疑。」人類的問題,生與死是一個大問題。人為什麼生?生了為什麼活著?為什麼衰老?為什麼一定會死?人類是很可憐的,人生下來,讀書求學,學問到了最高處,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人的腦力、思想的功能,最發達的時候在五六十歲,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蘋果一樣,落地了,這也是《易經》終的法則:「原始反終」。世界各國對於生死問題,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離苦得樂。不但人類,凡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希望脫離痛苦而得到快樂。但是人類同一切生命得到快樂沒有?沒有得到,因為生了一定有死,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問題當成一個宗教。研究宗教哲學,每個宗教都承認死後還有生命,不過每個宗教都在為觀光旅館拉人。耶穌開個觀光旅館叫「天堂」,請人到天堂里來,招待周到,一切設備完全,價廉物美。佛教開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不過佛教本錢大,開的家數多,下地獄有地藏王菩薩在等著;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獄的,再生又有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萬一向東方去,又有東方藥師如來;它四面八方都準備好了,這個生意做得特別大。但不管如何?生死還是問題。而我們的文化,《論語》里記載子路曾經問起過,孔子答覆得很簡單:「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類的文化到今天不管發達到如何程度,生死問題仍沒有解決。中國人也有個結論,所謂「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館一樣,活一百歲,不過暫住一百年,沒有什麼可怕,活到最後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辦。人生就是這麼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在中國來講,就是「原始反終」。生命來了像早晨一樣都起來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他的開始,回去了又是回到那個地方,死沒有什麼可怕。「故知死生之說」,死生的道理就是這樣。以《易》來說,我們生下來就同乾卦一樣,一爻代表十年,六十年作階段,六爻一變,成為坤卦,坤再變又是陽爻開始,陽極陰生,陰極又陽生,那麼死了又有什麼可怕!在學理來講,對於生死問題,我們中國的文化最偉大了,不必要宗教的那一套。


這是講生死的現象,下面第三個問題來了,有沒有鬼神、靈魂的存在?這不是物質的,不是唯心亦不是唯物。外國人現在對靈魂的研究有一個名稱叫「超電磁波」,超越了現代物理科學的範圍,原子、電子、核子都不能了解它的,這就叫靈魂。在我們是認為有的,但它是「精氣為物」,心物一元的。什麼是精?什麼是氣?如何構成物質方面的東西?「遊魂為變」,物質以外,我們的身體是物,宇宙中這個物理世界都是物。可是唯物學家,共產哲學思想,認為世界一切唯物,還有另一半,他只認出了一面,沒有搞清楚。他們把精神,亦向唯物方面拉。西方哲學中有認為一切都是唯心的,也只認了一半。「一切唯心造」拿不出證據,科學講證據,可是「精氣為物」講物質的道理,「遊魂為變」講精神的道理,這幾句話又產生一個大問題了。這裡承認有鬼神,這個鬼神是心物一元的功能殘餘力量所形成,所以曉得鬼與神,鬼是鬼,神是神,以道德為標準分為兩種。何以知道鬼神的現象?孔子提出證明,鬼與神都有,可是我們的這位老師,他只告訴我們原則。《易經》有那麼大的學問,包羅萬象,至於怎麼樣有鬼神,他沒有講。他大概來不及寫稿子了,還是要我們自己去摸。

這裡說的精與氣是什麼?道家就偏重這方面,所以我常說,只有中國的道家有這個本事。研究世界文化,都只教大家死了不要怕,到一個觀光旅館——天堂、極樂世界去住。只有中國人想出這個辦法,可以活幾千年,就是神仙,就是這個生命可以活著修到長生不死。不管有沒有人曾經做到,但查查世界文化,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化敢於狂妄的叫出這個口號來,只有我們中華民族敢於這樣叫,人可以修到長生不死。而不是盲目地叫,所根據的道理,是我們這個生命,肉體的存在,靠有:精、氣、神三樣東西。即所謂的長生不死之葯,不是一般的藥物,道家所謂「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是《黃庭經》中的話,欲想祛病延年,無病無痛,達到長生不老,便需要服藥,這葯不靠外來,是自己身上有葯本有的——精、氣、神。什麼是神?譬如我們說「某人眼神很好」。眼神是個抽象名詞,是描述不出來的,現代醫學不承認的,所謂「元神」他們說是鬼話,只說體力很好,說是「力」。但科學家的說法也有問題,「力」又是什麼呢?是電子或原子?但是大家一聽科學名詞,就被唬住了。其實科學名詞最後還是站不住腳,答不出來。精也是答不出來的,普通以女性的卵子,男性的精蟲當作精。這裡所說的精,是又抽象又具體的,以現代的話來說,勉強的比方,精等於能,生命的能。譬如人在跌倒時,就原來跌倒的姿勢,在地上稍停一下,一點都不要動,靜一下以後慢慢起來,不會受傷,因為稍稍靜一下,生命的本能就恢復了,便不會受傷,否則本能沒有恢復,用力掙紮起來便會受傷。還有跌倒時用兩手撐地,也容易受傷,因為跌下去有那麼重的力量,欲想把它撐回來,正反兩種力量一相撞擊,這時就會受傷,聽其自然躺下去,反不易受傷,這就是身體生命本能的作用。至於「氣」,比方是電,過去氣字寫作「炁」。道家稱之為無火是氣,火代表陽,無火之炁,精與氣是一陰一陽,具體為陰,無體為陽,陰陽結合成物。那麼我們這個身體以外的生命能,只好借別家的學問來解釋,就是佛家對人的身體叫作正報。這個物質世界,如山河大地,乃至房屋桌椅等等物質,名為依報,附屬的意思。這方面學問,佛家精到得很,依報又分為動、植、礦等等,以現代科學名詞說即聲、光、電、化等等,是有生而無命的。如佛家的吃素是無葷,連大蒜、蔥等等刺激性的,產生荷爾蒙使性慾容易衝動的都是葷,都不吃。不吃肉是不殺生。佛學告訴我們,現代科學也證明,一切植物乃至泥土,是有生而無命。命是有靈性、有感情、有思想,有感覺。生命是生與命兩個東西的結合,精氣為物是生不是命。古人認為,這個離開了身體,就是死亡,而離了身體以後,就是遊魂、是神。人活著這東西叫做神,叫做靈魂,人死了這東西叫做遊魂,變成鬼。所以有鬼有神。「精氣為物」,鬼是物質的轉化,物理的轉變產生了東西,那個功能是鬼,如果靈魂的成分多,物質的成分少,則是神。體能健壯的人腦子思想一定比較差,而愛思想、智慧高的人,身體一定多病,心物兩方面不能平衡,所以知道鬼神的形狀。孔子所講的還是大原則。他所講的《易經》包含有那麼多東西,所以我們摸了半天《易經》,不要說通神,連鬼都通不了。


上面講了《易經》的學問,歸納出來,大概的三個重點,實際上如作詳細的分類還不止這三個重點,總結一句話,就是「彌綸天地之道」,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五經的得與失
劉雨虹老師:林中治與「禪學講座」
智慧人生:慎言,潔身
紀曉嵐因果故事:尼說倫理
文化歷史:古畫中的榻、桌、椅、凳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大原理
南懷瑾老師:宇宙事物的大原則
南懷瑾老師:宇宙一切法則,都在《易經》範圍中
史蒂芬霍金主要的物理思想—節選自《果殼中的宇宙》和《時間簡史》
我們生活的宇宙在黑洞里!物理學家提出新的宇宙奧秘的解決方案
《道德經》新一談:為什麼女人代表宇宙真理?
南懷瑾老師講述:宇宙之間人類所不能發現的奧秘!
南懷瑾老師:愛情是會變的,宇宙間沒有不變的事
荒唐臆想還是科學事實?物理學家眼中的「平行宇宙」
妙華法師詳述佛教宇宙觀:不讀《華嚴經》 你都不知道宇宙的浩瀚!
天文學愛好者的宇宙紋身
這個反物理學的怪圈是宇宙的中心?純屬胡扯
陳學雷:宇宙是唯一的嗎?
刘慈欣:科幻文学的核心是对科学、对未知、对宇宙的惊奇感
《逃出母宇宙》與王晉康老師的「核心科幻」論
《宇宙的第一縷星光》作者曉航專訪:科幻小說具有相當樸素的世界觀,以科學和幻想為方法論
易經是宇宙的法則
劉素雲老師:大家都知道,老法師講經說法這麼多年,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叫宇宙的一體觀
文明的故事,宇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