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在曹操二十五個兒子當中,曹丕和曹植是同父同母的親親的兄弟倆。千百年來,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曹丕的文才遠在其弟曹植之下。曹丕說:「我得大哭幾聲!」哭吧,誰讓你自帶招黑體質呢。


01


南朝文學評論家鍾嶸著《詩品》,把曹丕排在中品,曹植則列上品。鍾嶸直言曹丕的詩「率皆鄙直如偶語」。哎呀,我說曹君,你寫的詩也太鄙俗樸素了,簡直就像兩個人平常講話一樣。你看看你弟弟,「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粲溢古今,卓爾不群」。好的不得了呀,若用人比,你弟弟就像周公孔聖;若用獸比,就如龍鳳;若用音樂比,就同琴瑟;若用絲織品比,就是最精美的刺繡。


山水派詩的鼻祖謝靈運稱曹植有「八斗之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清初詩壇盟主王漁陽譽曹植為「仙才」,漢魏以來兩千多年能和曹植並排站的唯有李白和蘇軾。


曹丕,你可服?

曹丕含淚道:「且不論文才高下,但不能捏造我逼曹植寫過《七步詩》,也不能誣陷我剽竊過曹植的詩文。」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02


《七步詩》僅為《世說新語》所錄,並未見於曹植詩集中,但卻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曹丕已被這黑鍋壓倒,黑鍋上鐫刻著「殘害同胞骨肉」幾個大字,下面留言無數:「呸,不是人!」「殘忍!」「陰險!」「小人!」「下流!」……


既然曹丕要謀曹植性命,乾脆就以曹植未能及時弔唁先父(《世說新語》載),給曹植帶上「大不孝」這麼硬的帽子,殺他便可,為什麼還要節外生枝,搞個七步詩?


真要害曹植,曹丕大可陰險地笑著說:「賢弟,限你七步之內作首七言詩,否則……(嘿嘿)」


我們所熟知的《七步詩》,是首五言詩。漢末魏初,五言詩成熟不久,是最流行的詩體。曹植善做五言詩,而七言詩是曹丕首創,曹植從未嘗試過。用七言詩為難曹植,豈不更能迫害曹植?


若不限詩體,曹植完全還可以作首三言詩:「燃豆萁,豆釜泣,同根生,煎何急。」


曹植說,完事。

曹丕說,後悔。


或者,曹丕再陰險些,「賢弟,限你一步之內作首七言詩,否則……(嘿嘿)」


漢魏時「六尺為一步」,六尺大概是一米四,七步則將近十米。曹丕有那麼傻嗎?讓十歲就已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出口成章,落筆生花的曹植悠悠地走十米之遠來做首詩,以決定曹植的生死?到底是讓他生,還是讓他生?


劉義慶,《世說新語》的作者。他是南朝(宋)文學家,在宋武帝劉裕的子侄諸王中,雖寡慾性簡,但擋不住他千尋瀑布似的才華。


本來就在殘酷的宗室殘殺中每日恓惶,劉裕一句「此吾家豐城也」(意即:我劉宋王朝就靠你了),嚇得他忙乞求外調,降官地方,終老一生。


從殘酷政治鬥爭中存活下來的劉義慶,更願意相信《七步詩》的真實性。而在《曹子建集》中,壓根未見過什麼《七步詩》。


曹丕說:「誣我剽竊曹植《臨渦賦》的事,還沒弄清楚呢!」


《臨渦賦》是曹丕作於建安十八年的一首賦,而坊間野史(《亳州四名》)卻記載,這首賦是曹丕無恥地剽竊曹植的。


當年,曹操帶著這兄弟倆到老家譙縣,拜祖墳,游渦河,命兄弟倆寫篇賦。曹丕在《臨渦賦》的序言中說,他當時是沿著渦河岸邊徐行,在樹蔭下徘徊,然後停馬,以鞭為筆書於地。


曹植的《臨渦賦》卻不見存世。

野史說,曹丕心思重,怕曹植才華過人,在父王面前露臉,影響他立儲地位。於是去曹植處,假意詢問:「小弟,你的賦做好了嗎?為兄的看看你寫的如何?」曹植拿給曹丕,曹丕觀後心裡暗服,卻故作意外地說:「哎呀,咱倆怎麼寫的一樣一樣的呢?真是親親的兄弟呀!」言畢,曹丕趕緊回屋,把曹植寫的賦抄了下來,呈遞父王。而曹植則為顧忌兄長顏面和念及親情,謊稱自己沒有寫賦。


我卻相信這兄弟倆寫的《臨渦賦》,在內容上極其相似。


看看這兩句「欲濟河無梁」,「欲濟川無梁」。前句是曹丕《雜詩?慢慢秋夜長》中的一句;後句是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一句。前句作於曹丕未稱帝的建安年間,後句作於曹丕稱帝的第四年。


「秋風蕭瑟天氣涼」出現在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曹丕的《燕歌行?其一》中,作於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


「秋風發微涼」見於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作於黃初四年(公元224年)。哥哥用七言表情,弟弟用五言達意,遣詞造句何其相似。


「別日何易會何難」(曹丕《燕歌行?其二》),「別易會難」(曹植的《當來日大難》),這兩句又何其相似。若要曹丕用四言詩表達此意,「別易會難」定當脫口而出。


這些相似的詩句不存在誰抄襲誰的說法。


性格迥異、文風也迥異的親兄弟倆,就是會在某種場合下,某種情懷中,不由自主地用幾近相同的詞句表達內心的情感。


更何況寫《臨渦賦》時,兄弟倆採用的都是「楚辭體」,前面三個字,加一個「兮」字,後再綴三個字,構成一句。


面對高高綠樹,潺潺渦河,涼風乍起,水波蕩漾,倆兄弟太有可能都吟出「蔭高樹兮臨曲渦,微風起兮水增波」這樣的詩句來。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03


曹植在詩歌史上的影響力當然大於曹丕,而曹丕在詩歌形式上的探索和創新,在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貢獻,也是曹植不能媲美的。


那麼兄弟倆的文才,到底誰更勝一籌?我更傾向王夫之的觀點:挺曹丕。


王夫之,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對自先秦至清初兩千多年的文化遺產予以批判總結。或許王夫之身處傳統社會的末端,躬身自省,承上啟下,對傳統文化看得更清楚,對問題的理解更透徹。


在《姜齋詩話》中王夫之如是說:「曹子建之於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稱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論大抵如此。」即曹植和曹丕相比,曹植簡直就是凡人,而曹丕是神仙。兄弟倆的距離是仙凡之隔呀!


「曹子建鋪排整飾,立階級以賺人升堂,用此致諸趨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紙揮毫,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韻,以絕人攀躋,故人不樂從,反為所掩。」意思是曹植寫詩愛用對偶,辭藻華麗,喜鋪陳修飾,這些外在的東西別人都能看得到,學得會,就像曹植一步步上台階,你跟著他也很容易上的去。


而曹丕不在文字上進行外在的雕飾,他的感情是深藏的,越品越有味道。他還有一種敏銳的感受,這是一般人所沒有的。很少有人能達到曹丕這種高度,所以更多的人愛追隨曹植。


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其他因素,使得曹丕的詩文名氣遠遜於曹植。

曹丕是政治鬥爭中的勝利者,登九五之尊。國人雖多信奉「成王敗寇」,但人都有惻隱之心,同情弱者是普遍心理。甚至還有人嫉妒心作祟,恨人有,恨己無。


曹操最終放棄曹植做接班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植在性格上有一些不適合做承平之主的致命缺陷,如任情,放縱不羈。曹操只好忍痛割愛,兒呀,為父知曉你也有建功立業之雄心,但我還是原諒你這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去吧。


曹丕稱帝後,對曹植是孤立、監視,讓他頻繁的遷徙封地,在精神上,連同物質上,打擊他。


在貧瘠的封地上,曹植過著食野菜,披皮毛,饑寒備嘗,與禽獸無別的的日子(見曹植《遷都賦序》)。好容易熬到曹丕去世,侄子曹睿繼位,魏明帝曹睿秉承其父的一貫做法,繼續頻繁地遷徙封地,絕曹植回到政治中心的念想。


至不惑之年,那個才思敏捷,文采斐然,任情縱性又至死未能實現其抱負的翩翩公子離開了人世。死後,謚號「思」,「思」屬於中謚,不是好謚,也不算最壞。總之,到死也沒得到溫情的尊崇。「追悔前過曰思」,去,追悔生前的過錯去吧。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04


死了還不讓我安寧嗎?


千百年來,有多少知識分子懷才不遇,曹植的遭遇讓他們涕淚漣漣,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靠近曹植,曹丕也在不知不覺中招了「黑粉」。

中國知識分子多信奉「詩窮而必功」。飽暖如何?只能思淫慾呀。而文人越是窮困,越是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因為「不平則鳴」,現實世界在物質上精神上困頓你,不公平的生活遭際折磨你,你的思想情感便抑制不住的要噴發。文學創作的動力恰恰來自你經歷的「不平」。


我們都熟悉這一段: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若以此來衡量二曹兄弟,連遭遷徙,衣食不繼的曹植,其詩文定是勝過位尊九五的曹丕。


可是,就是有那麼些人,生活優渥,富貴顯達,一生順暢,依然能成為一流的文學藝術創作者。


他們天生圓融而平靜,細膩又理性,順達的生活不是他們文學藝術創作的桎梏,而是化作錦上添花。


再者,你看看上文羅列的都是誰呀?周文王,孔聖人,屈夫子……他們不是一般人!

杜甫說「文章憎命達」,趙翼說「國家不幸詩家幸」,可是古之聖賢也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節榮辱不知的芸芸眾生們,早就紛紛倒在那點吃食上了!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05


曹植的詩文名氣更是因「半為當年洛神賦」而曝光率大增。


《洛神賦》此名是魏明帝曹睿所改,本名為《感鄄賦》。鄄,音同倦。是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曹植被封為鄄城王,就封國,途經洛水時所作。


後人附會文中的洛神為曹丕的甄妃,演繹出曹植與甄妃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來。才子美人之間沒有點什麼,怎麼對得起世人的想像力?


曹植也因此博得了更多世人的同情,他的詩文才氣也一併看漲。


時代不同,美學標準不同,各人所立角度不同,都會對文學藝術作品的品評形成不同的觀點。


可是,千古之下,對美的衡量總有共同的節點。

二曹兄弟早已塵歸塵,土歸土。


借著春日,願把三分春色中的兩分流水送與曹丕,一分塵土贈與曹植。


流水也罷,塵土也好,讀古人詩文,惟願我們心靈不老。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張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大明亡南明滅,此人寧死不降面對數萬清兵舉家自焚
古代軍隊只認虎符不認人,那有兵權不是能隨意造反嗎
此人有何才能,五百壯士為其殉葬,曹操孔明敬其三分
「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嗎?拿這塊牌的死亡率有多高?
此人在千鈞一髮時挽救了漢朝,卻為何被逼絕食而死?

TAG:歷史品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揭秘 :「七步成詩」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悲情雞湯
「卧薪嘗膽」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勵志雞湯
「卧薪嘗膽」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勵志雞湯!
揭秘「卧薪嘗膽」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勵志雞湯
「王八蛋」這個詞居然被誤讀了近千年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老話已被誤讀兩千年
把秦朝的滅亡歸結於暴政,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謬論
把秦朝的滅亡僅歸結於暴政,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謬論
她曾跟孔子見過一面,結果被世人誤讀千年,成了放浪的女人
千年誤讀:最初竟指男人細腰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糾結,被誤讀了三百多年!
八個被誤讀的名言警句
被誤讀了千年的「紅杏出牆」
揭秘:把秦朝的滅亡僅歸結於暴政,一個被人為誤讀千年的謬論
被誤讀了千年的「紅杏出牆
被誤讀千年的5句著名古詩詞,你知道嗎?
誤讀情商,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毒藥
他被誤讀了六百年:新解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