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主持人:最後一個議題,如何能夠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促進健康傳播。


顧曉波(春雨醫生內容運營部總監):我結合第一個問題,也講一下這個,如何打擊醫療類的謠言。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從一個比較小的角度講。我是來自春雨醫生,負責科普方面的內容,跟王老師一樣,也是一個科普記者。


第一個小的點,我觀察到的謠言,從新聞寫作來說,是一種華爾街類的寫法,比如紗布門,某個女生已經三天沒有吃飯,不能照顧他的小孩,不能照顧老人,然後又說一個月前她在哪做的手術,紗布留在身體裡面,從一個小的點往下扯,在用戶看起來很生動,很快代入裡面。


但是從醫生來講,是從醫生開始的,比如劉醫生是眼科的。我們編輯小王,最近出現了腎虧,去了哪幾家醫院沒治好,開始講這個問題,從傳播效果來講會更容易抓住用戶。不會一上來接觸一些醫學名詞,很快就會理解這個東西。這是其中一點。


另外一點,我們在做一檔節目,從另外一個角度打擊謠言。我們叫做快開槍。我們發現很多的老百姓,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你跟他講知識,講一些醫藥的元素或者一些病變是怎麼發生的,他不懂,尤其像媽媽那一輩,但是我用講道理的方式跟他講,他很明白。或者我跟他講這個,他前兩天跟一群兄弟姐妹出去玩,有一個推銷保健品的,這個東西能治糖尿病,他都沒問我這個東西行不行,他說很多小姐妹買了,他當時的想法就是,如果這個東西能治糖尿病,醫院為什麼給我開胰島素,給我開這個東西就好了。他從這個角度來講,馬上就了解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跟患者說的東西,包括很多患者對醫院醫生的不了解,醫生為什麼開這個葯,或者我為什麼找這個偏方,為什麼跳大神,前兩天做了一個節目,神棍為什麼能夠治好你的病,本來一些藥物裡面加了西藥,就能把糖尿病降下來,但是不會跟你說。你跟用戶講道理,講他能聽懂的話,甚至不需要把更多科學的東西、知識的東西揉在裡面,當然有更多科普的東西去講解知識這一塊。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春雨醫生內容運營部總監顧曉波



賈大成(北京急救中心醫生):我是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關於這個問題,我從三方面說。一個就是政府的監管力度得提高,監是監督,管是管理,其實應該加上制裁。剛才提到了公檢法,就是應該法制化,以人民的名義。


我想了很多,少說點兒。


第二個,媒體。醫院,醫生離不開媒體。無論是你幹了壞事也好,幹了好事也好,都離不開媒體。所以有的時候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如果都跟志安是的,劍峰似的,跟張洋似的,張洋受過醫生的傷害,但是仍然站在醫患所有人的立場上。


還有就是媒體,寫東西之前最好能找專家給看看,因為我幾乎每天接到文章讓我給改改看看,包括電影劇本、電視劇本我全改了,還有讓我跟著當顧問去,反正我也沒時間,我也沒答應。因為媒體不是學醫的,你懂傳媒那一行,但是你不是學醫的,有的時候會出醜。


第三個,從醫生的角度講,中國缺少醫學普及教育,當然我是概括地說,我平常經常說的是健康教育、急救教育、死亡教育,三大教育。咱們缺這個。所以醫生不但要看病,而且應該有一種情懷。傳播醫學知識,大家要了解醫學知識,可能相信謠言的機會就少了,因為缺這個,他才信的。


再一個,我舉倆例子,剛才我忘了誰提到了針刺,扎耳朵放血,無論是腦出血或者腦血栓,扎了耳朵馬上清醒,不留任何後遺症。猝死了,把襪子還得脫了,然後拿縫衣針扎十個腳趾,不等扎完了就醒了,作為專業人員不用詳細分析,一看就是胡說八道。我們去外地做分析的時候,我也曾經抨擊過這些胡說八道,都是微博上面的。所以醫生隊伍裡面需要阿寶這樣的、海誠這樣的、我這樣的、夜鷹這樣的,真跟他們干。


前幾天,我說我好長時間沒罵髒話了,這回真憋不住了,京罵又出來了。網上河南周口市的淮陽縣駕校有一個女的突然倒地上了,有一個是ICU的醫生,又說是護士的,上去就做心肺復甦,那是一個活人,胳膊還在動呢,還說話呢,他還沒完沒了的。我沒瞎說吧,這個東西整個是一個鬧劇。如果老百姓不懂,我前兩天同時也給杭州的一個交警點贊,有一個過馬路的婦女突然倒地猝死了,那個交警上去騎著她身上就上去了,這樣按著容易骨折,他的操作極不規範,但是我依然點贊,為什麼,治病救人,做錯了不如不做,唯有心肺復甦,不做肯定死,做了就可能活。她是一個心跳驟停的人,你那個ICU的人,人家就這樣,你還給人家做。這是最起碼的知識,你不是心內科的醫生,不是急診的,任何一個醫生,你連死人活人都分不清,還當什麼醫生。所以我就爆了粗口了,當然也有罵我的,也有教訓我的。

更可怕的是,謠言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它居然有那麼多人信,比如說針刺那個,居然有好多人跟我說,說這個太簡單了,比你那個心肺復甦簡單多了,拿一個針收藏了。還有更可怕的,很多出自醫生之口,這個扎針就是醫生說的,最早是新浪微博上,網名叫傳統中醫隨安堂。還有河南有一個主任醫師,是認證的,也是說了這一套。


所以得監管,一個是得打擊,另外一個是媒體別起鬨跟著說錯的,得說對的,還有一個是醫生自身得提高,包括咱們哥倆都一樣,必須得有情懷,你肯定有情懷,我得跟你學。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北京急救中心醫生賈大成



胡遠東(醫學博士):我叫胡遠東,我這半年給較真寫過九次稿子,我就說這個題目,傳播真相有什麼障礙,我想可能作為作者來說,可能有一個大家比較不太容易注意到的障礙,我們很多想傳播真相的人臉皮不夠厚。


主持人:為什麼這麼講?


胡遠東:我給您舉一個例子,去年12月份霧霾大家最關心的時候,有一個謠言網上傳得挺多的,叫做每年吸入328500毫克的霧霾,吸到你的肺裡面,十年也有5斤了,身體增重就是5斤了。我就從霧霾不會吸死人,而是改變肺泡的問題,寫了一篇文章。第二天騰訊的平台上寫了一些文章,我就給大家舉幾條評論:「洗地專家」「作者都傻了」「5毛」「不知道多少錢」。因為我本身是搞臨床的,我就看看霧霾到底本身有多大的危害,我就查了一兩百篇的英文文獻,把裡面價值比較高的淘出來,然後寫了一篇文章,霧霾危害到底有多大,乾脆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


這個一發出來,評論的風向就變了,「難得現在有這麼敢說真話的專家了」。我就感覺有的時候網友的評論是情緒化的,不管他站在什麼立場也好,可能當時他的評論聽起來會比較不堪入耳,但是我當時看到第一篇文章的評論的時候,我也挺受打擊的,因為我之前在知乎上,很多老師知道,你看到的評論不過癮,直接把它拉黑就可以了。但是在騰訊上沒有這個許可權,這個文章20多萬的閱讀量,居然只有一千多個人讀了以後,還能有這個情緒罵我,還是有19萬9千多的人看了以後能夠想一想。


我覺得我們很多的科普作者,各個平台上的科普作者,知道的,我認識的,很多他們開始有這種熱情傳播真相的時候,但是很快就被一些負面評論給擊倒了,所以我覺得可能在克服這種障礙的時候,真的要臉皮夠厚。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醫學博士 主治醫生胡遠東



主持人:你第二篇文章,我猜肯定說的在某種角度來講,他們認為是壞消息,你怎麼避免你這個臉皮厚我明白,我不怕別人的負面評價。但是假如說這個真相持續性的壞消息,並不是傳播對象期望的好消息的時候,怎麼處理這個關係呢?


嘉賓:醫學的倫理學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患者的知情權,當然這個的爭議也很多。但是作為一個醫學的工作者,我們始終認為,公眾是有知道真相的權利的。我們不能夠選擇性的報道給他們我們所要知道的東西,甚至於我想較真這個平台做下去,其實它的成功在哪裡,不是某一個作者說出來的,將來大家就都認同它的話,或者較真這個平台上發出來的東西,大家就都認為是真的。而是我們給公眾一種意識,提升自己辯證看待一個問題的能力,能夠全面搜集信息,能夠客觀地作出自己判斷的一個能力,這才是一個所謂的闢謠或者較真所要達到的目的。


主持人:謝謝!最後一位,時間不早了。


林溪聲(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很榮幸能夠參與這次沙龍活動,有兩個收穫。第一個收穫,聽了這麼多的專家發言,包括台下的互動,我覺得對我的啟發,雖然我不是專業研究健康傳播或者是醫療或者是公共政策的研究者,但是收穫還是蠻大。


第二個,見到了王老師,見到了本尊。


今天最後一個發言,因為今天的落點是在健康傳播上,因為我是一個傳播新聞教育的工作者,我想說,歸根結底醫療健康信息的傳播,它最終還要依賴整個社會的媒介素養的提升,媒介素養的提升其實有很多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最淺層的層面就是能夠了解和判斷媒介信息的價值和意義。比如有一些新聞一出來的時候,如果我們具備這種基本的媒介素養就可以斷定它是假新聞,類似於像縫肛門的這種,如果我們有基本的媒介素養,其實就可以在搖籃當中消滅掉這種謠言。


第二種,能夠創造和傳播信息。創造和傳播信息,過去是被媒體壟斷的。現在自媒體平台的繁榮給我們創造和傳播信息提供了很多捷徑,包括今天的自媒體聯盟的成立,其實就說明,包括即使是沒有自媒體平台,一些公眾賬號也好、博客也好,也能夠創造和傳播信息,創造什麼樣的信息這就是一個問題了,我們平台的這種便利並不意味著給我們提供謠言的便利,我們是要傳播正能量,是要傳播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信息。這還是第二個層面。

第三個層面,人能夠在媒介當中,在產品當中發展自己,比如今天我覺得自媒體很多的賬號,他們真人來到現場,我能夠看到他們在這種傳播當中其實是履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發展了自己的專業,這就是在傳播當中發展了自己,這就是一種比較高的,具備比較高的媒介素養。



胡遠東:消除醫療衛生類謠言,科普作者「臉皮要厚」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林溪聲



傳播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教育。所謂從源頭上堵住醫療衛生類的謠言,面對比較專業性的知識,教育也很重要。國家當前健康傳播發展的態勢還是比較好的,比如一些傳播類或者新聞學的博士會到公共健康專業去做學習,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專項,醫學院的學生也到傳播專業或者教育類去學習。


第二個,專業媒體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能靠一兩個人的振臂一呼,靠情懷支撐,而是要靠專業支撐,這種專業就有很多層面,包括新聞的素養、職業道德的素養等等。我想這是一個很系統的工程。


這是我的一點感想和收穫。


主持人:謝謝!時間已經超過了20多分鐘了,非常感謝今天大家能夠參與到論壇過程中,今天的論壇到現在就結束了,下次較真論壇再見,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較真 的精彩文章:

高雪峰:開放媒體時代的謠言實戰
空氣凈化器避坑指南:洋品牌一定好?貴的一定好?
「愛迪生救媽媽」故事是杜撰的嗎?真相不完全是這樣
較真方法論:打假也要知己知彼,謠言是如何生產和傳播的
較真方法論:反疫苗的害人謠言你信了嗎?三招避開洗腦式造謠

TAG:騰訊較真 |

您可能感興趣

騰愛醫生攜張羽醫生解答婦科疑問 破除健康謠言
顏江瑛:用科學和法律武器讓食品藥品謠言無處遁形
耶魯證明「紅酒抗癌」?來看看科學研究是怎麼傳成謠言的
網路謠言太猖狂!院士親上陣,科學知識專治謠言
張征醫生:破解乳腺的駭人謠言—乳腺纖維腺瘤
女孩如何遠離婦科病,遠離癌症?這些謠言要搞清楚
你被醫療養生謠言忽悠過嗎?
綠色能護眼?真理還是謠言
為什麼朋友圈健康類謠言泛濫?
關於風濕骨痛,看南方醫科大學主任粉碎8大謠言!
視頻謠言大行其道 科普之路任重道遠
兒科醫生媽媽信箱:關於囟門的謠言和真相
健康養生:小心「肝」的謠言
經常化妝對皮膚不好!悉尼皮膚科專家表示這都是謠言!化妝防癌還抗衰老!
「小黃車傳艾滋病」?謠言!都是謠言!
微信謠言常見「健康養生」「食品安全」
網傳他汀類藥物加快衰老進程?謠言止於智者,心血管患者切勿輕信
聖女果紫薯彩椒都是轉基因食品?謠言!
天貓生鮮攜手院士、養殖業者,用科學打擊食品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