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名家論太極:對太極拳纏絲勁的實質看法

名家論太極:對太極拳纏絲勁的實質看法



名家論太極:對太極拳纏絲勁的實質看法



我讀了6月1日體育報所載徐致一先生寫的《略談太極拳的纏絲勁問題》一文,非常感興趣。謹提出個人對纏絲勁實質的看法,作為學術性的討論。

首先,我認為關於太極拳的纏絲勁問題,是否為陳式獨特風格,或為各式所共有,不在於某人練習某式拳法之年份多少、有無拳論為據。而應首先認清纏法、螺旋、纏絲勁究竟是什麼?它對生理方面是有利有害?對技術方面是否符合力學?能起什麼作用?更應當研究它是否符合太極拳運動的原理,以為論斷。如果符合以上條件,雖然舊式所無,亦應添上。如果違反以上條件,雖然舊式所有,也要簡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才是發掘文化遺產,而又加以推陳出新的科學態度。


,我是學過吳式太極拳後,又學陳式拳的。由於練太極拳,醫好了多年的神經衰弱、失眠遺精、消化不良等症,所以對此拳深感興趣。遇到各式太極拳譜,都要買來閱讀研究。一貫認為各家所傳,雖然形式不同,風格各異,但都有其共同的原理、規律。我們應當全面研究。採取眾長,充實自己。近些年來,我還接觸了一些形意、八卦和各種長拳的先進者,觀摩他們的套路,研究他們的理論,或從實驗中交流些經驗,並進一步地體驗了一下勞動生活,因而逐漸認識到不但各式太極拳有共同的基本規律,一切拳法,也同樣符合這一規律,甚至連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動作,也離不開這一規律。這就是物理學中的力學規律。不明這個科學道理,不承認這個規律,不僅是不明拳法,而且也正是說明了對勞動生活沒有體驗。



名家論太極:對太極拳纏絲勁的實質看法


「纏法」、「螺旋」、」纏絲勁」究竟是什麼東西?按照我的膚淺體會,認為陳鑫所說「太極拳,纏法也,應當解釋為纏法是練太極拳的基本規律。而纏法的運動形式是螺旋推進的。通過螺旋運動形式的反覆鍛煉,才能練出纏絲勁來(也就是陳式拳所謂綳勁)。因此,可以理解,纏法是總名,螺旋是運動形式,而纏絲勁是由著熟而懂。並且獲得的『勁』」。


這種纏法是人類的本能,一個沒練過拳的人,站在那裡,只要腰向右轉,右腿必然向右外轉,而成順纏,左腿也必然同時向右里轉,而咸逆纏(腰向左轉則腿的纏法與此相反)。如果用手去刷洗一個豎立著的盆子邊沿,以右手從右下方開始向左時,必然手心漸漸向上轉,轉到左上斜角,就必然會轉成手心向外、再從左上斜角回到右下方的起點,而成為一個整圈子。但起點的方向,如果是從左下方向右時,必然手心漸向下轉,轉到右下斜角,就必然會轉咸手心向上,再從右下斜角回到左上方的起點,而成為一個整圈子(用左手則恰恰與此相反)。「這是不學而能的。太極拳的螺旋運動也是這個道理。不過是經陳鑫特別提出來,「一誤破的」為學者明確指出鍛煉的關鍵。


螺旋運動和生理方面的關係,據我理解,它可以使每個關節,每個經絡,甚至每個纖維束,都由於旋轉絞拉,而得到「一動無有不動」的作用。又由於人體的經絡,分為手三陰三陽和足三陰三陽,各有其起止點及循環路線。而拳法中的螺旋運動也有順有逆。順著經絡的旋轉是瀉法,逆著經絡旋轉的是補法,所以通過練拳的補瀉,可以起到醫療和保健的良好作用。至於從拳理、技術方面來講,任何肢體,任何著式,必須通過螺旋的曲率半徑變化,才能「有陰有陽』,「有開有合」,「有虛有實」,」有剛有柔」,而作到」陰不寓陽,陽不寓陰』,「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以「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取得「走化」和「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等妙用。我們仔細研究太極圖的形狀和意義,可以推測出它是渾圓的,不是平圓的。陰陽魚的分界線,就表明了它的螺旋運動。這是古人所謂仰觀於天,俯察於地,取法於大自然的公轉、自轉運動現象,結合人類的本能,而得出的規律。武術實驗者又把它運用到拳法中來,而名之曰「纏法」,它是完全符合現實的,也是完全符合科學的。


我對於「運勁如抽絲」的意義,認為抽和纏的動作當然不同。它這句話僅為了說明運勁時的要求,主要圓勻而綿綿不斷(但不單純表示柔緩)。凡是見過繅絲的人,都會知道纏絲的軸和蠶繭,轉的多麼圓、快而又非常均勻,當旋轉飛快的時候絲並不斷。只有任何一方發生障礙把絲扯直了,才會斷頭。武禹襄提出「運勁如抽絲」 給學者初步指出運勁的方法,是完全正確的。陳鑫晚於武禹襄,又提出「纏」字,而且提出「螺旋」來,進一步說明了運勁時如何抽法和練出什麼勁(纏絲勁)來,可以說對太極拳是又一重要貢獻。我認為提出「纏絲法——螺旋——纏絲勁」不但和「運勁如抽絲」不矛盾,反而更鮮明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我們再看長拳中所流傳的精華著法——擒拿,也保持著「大纏絲」、「小纏絲」,足以證明它在各種拳法中的重要性和共同性了。

練太極拳盤架子,等於學文化者之認字、讀課文。推手等於練習運用所認的宇,摹仿課文來編造句子。字義講的清楚,運用才能恰當,所以在盤架子時,就應當明確講解、體會某一式中的某些動作,是掤、捋、擠、按……。應當用什麼形式、方法鍛煉,在什麼情況下來運用它,用時能起什麼作用。古人曾說「練拳時無人若有人」,.就是說明雖然盤空架子,也應從中要求明白自己的著法,而且還要從想像中體會出所假設對手的著法。一切著法瞭然於心,再加以苦練,才可以稱為「著熟」,著熟之後,能懂得自己的勁,同時也體會到對方的著法,然後通過推手,才能更進一步懂得雙方的勁(方向和時間的變化配合)。總起來說,就是要求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既要練出纏絲勁,又要懂得怎樣運用這種勁,方可稱為「懂勁」。所以盤架子和推手原是一系列的用功程序,是不能孤立的。但徐文中說「抽絲動作的作用,主要是在於養成手上不妄動剛勁習慣」,「它和用法上所說的勁,並不是同樣的性質」這樣說來……


徐老自謂「練了幾十年的吳式太極拳,一直就沒有練過帶螺旋形的纏絲勁」。我認為任何式太極拳都有螺旋形的纏絲勁,徐老說的「旋腕轉膀」即是螺旋形纏絲勁的實質,因為形式無論如何變化,太極拳總歸是太極拳,不過是或由大圈而小圈,由小圈而無圈。或由小圈而大圈,由大圈而無圈,練法不同,而螺旋形的規律是一致的,我們看吳孟俠等所著《九訣八十一式太極拳)譜,有「力在驚彈走螺旋」之句。又有一「亂環訣」,據說是牛連元得自楊班侯者。可證楊式原始練法,還保持著陳式的基本規律。如以各式太極拳的形式因時因人制宜而有所變化,就把它分別對立起來,說成是「不同類型的拳」,成為各一宗派,不但不符合事實,更有標榜門戶之嫌了。


上海出版的(怎樣練習簡化太極拳)一書,在理論方面吸取了各式優點(也包括吳式理論)。採取了陳鑫的理論,提出纏絲勁來豐富簡化拳,也可以說是用原始的運動形式,使它古為今用。假使我們用科學實驗分析研究,認為纏絲勁還不是違反太極拳原理的,而是太極拳共同特點,那麼,添上這一點,使初學者由不懂纏絲勁,而懂了纏絲勁,為將來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應該是件好事。只要學者具有科學常識(螺旋也是力學之一),決不會「無所適從」或「迷惑」了。


我由學吳式拳又改學陳式拳之初,連陳發科師也沒特別提出螺旋纏絲勁來。但吳式拳的一切動作,腰襠手足全有旋轉,所以改練陳式架子,並未因陳式之有螺旋、纏絲勁而感覺奇異和困難。後來讀陳鑫所著拳譜,才知道這就是「纏法」,因此練了三十多年,一貫認為吳之所有,即陳之所有」,不過步法變化確有區別而已。深盼徐老將個人所理解的「纏法、螺旋、纏絲勁」究竟是什麼,認為它有哪些地方不合科學原理,而對健康、技術各方面究竟有哪些傷害?為什麼吳式在研究用法時,力戒用纏法(按吳氏拳如果在盤架子時,沒有這種東西,則用時自然也不可出現這種東西,為什麼還要力戒)去制勝對方(如果纏法不合力學,當然也不可能制勝對方)詳細講解一下,使我們明白明白。我的太極拳水平很淺,看法更不一定正確,虛心與前輩和爰好者共同作學術性的研究,敬希徐老和太極拳爰好者多多賜教。



名家論太極:對太極拳纏絲勁的實質看法


(轉載文,謝謝作者辛苦之作,不便處立即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中國太極拳 PK 西方自由搏擊,誰能贏?
初學太極分清流派很重要 各大派別幫你區別開來
太極女師孫建雲口中重要的三體式步驟 值得一學
簡述養生太極不可缺少的要領 這些你都做到了嗎
太極推手如何發放致遠 經驗之談 交流學習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應用當中的一句古老說法「里開外合」解析!太極宗師金仁霖論太極拳的練法分享
大道太極-實戰大家張志俊論太極拳「節節分家」!
靜心慢練是活樁,論太極拳的虛實!
田兆麟論太極拳 太極拳詳解——原理
論太極論命法
孫存周論太極拳的內勁與發力
論太極拳全身之一內勁
討論太極拳,不能離開「形、意、氣」
馬雲怒懟圍棋人機戰沒意義 從論太極到說AI他的見地總是在雲端
一龍拒絕評論太極拳師被打事件,發文疑似暗諷徐曉冬
國學大師胡樸安論太極拳
論太極拳之一生二、二合一、三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