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萁相煎-血濺清廷九子奪嫡

豆萁相煎-血濺清廷九子奪嫡

只從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來,清朝在廣大遼闊的中國土地建立了近三百年,歷經了十二位帝王的更替,而這十一次的世代更迭,更激發了數位皇子對皇帝的野心,亦也顯露了人性的醜陋,形成不少手足傾軋的悲劇及豆萁相煎裡的奪嫡疑雲,進而成為後人廣泛傳頌的「傳奇」。

然,流傳於民間的街談巷語,使乏味無趣的「歷史」添上一抹神秘色彩,無意間便引出人們對此的巨大好奇心,在浩瀚漫長的中國史裡,編撰了無數扣人心弦的封建帝王小說,其中又以康熙雍正年間的「九王奪嫡」最為人所熟知。在看過多部與此相關的小說與電視劇後,發現歷史仍是一團謎雲,在清聖祖康熙二廢太子,並使皇太子之位長期懸空後,皇宮掀起一波空前絕後的腥風血雨,各皇子為披上龍袍而使盡心計,而這陰謀權術的最後勝利者,即是歷史上著稱的四皇子胤禛,但這場宮廷鬥爭,並未隨雍正登基而落幕,取而代之,是另一場兄弟報復的序幕……這段充斥的爾虞我詐的奪位過程,同樣也產生許多令人費解的謎題:康熙廢嗣之謎、雍正繼位之謎等,都成為我們想一一探討研究的主要重點。

一、諸皇子的黨派之分

黨派

皇太子黨

皇八子黨

皇長子黨

皇四子黨

代表人物 胤礽 胤禩 胤禔 胤禛 成員 無其他皇子 胤禟、胤峨、胤禵、胤禔(胤禔後期加入) 無其他皇子 胤祥、胤禮

皇十四子黨 胤禵 胤禩、胤禟、胤峨(皆為後期加入)

二、諸皇子間的性格

(一)皇長子胤禔

胤禔雖是長子,但是乃側室庶出,在立嫡以長觀念下未被冊封為太子。因年齡最長,在康熙身邊最久,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卻不滿身為長子卻非太子的胤禔,想盡辦法為了爭取皇位。常常慫恿胤礽做違反法紀的事,但萬萬沒想到,寵愛胤礽的康熙並沒有因此而罷黜其太子身分,反而徹查出胤禔使用厭勝之術陷害太子。此舉使得龍顏大怒,命胤禔永久幽禁,他便自此退出鬥爭行列。

(二)皇太子胤礽

其母親最受康熙寵愛,但在生下胤礽後即難產死亡。所謂母以子死,子以母貴。康熙對這個孩子格外關愛,特別親自對他進行教育。由此可見,康熙從胤礽小時就非常看重他,導致胤礽自認為身居長子位,而自視甚高且自命不凡。

太子放蕩不羈的個性,和種種有失皇子的誇張行徑,都不禁令朝廷百官擔憂。而四處的流言蜚語句句傳入康熙的耳裡,更深深傷痛了他的心。即便如此,對太子有著特別寵愛的康熙,還是經歷了兩次廢太子事件,才打消讓胤礽稱帝的念頭!

(三)皇三子胤祉

胤祉博學多才,成為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常編書以討康熙開心。在溫文爾雅的外表下,沒人發覺他內心潛在的野心。胤禔被控以法術陷害太子之情報,便是胤祉的詭計。但胤祉終究只熱衷於學術,且康熙也認定他並無治國之才幹。

(四)皇四子胤禎

胤禎便是後來繼承大統的雍正。康熙自幼給他的評語是喜怒不定,個性古怪難以捉摸。沒有人懂他心裡在策畫什麼,殊不知他已在盤算著下一步該怎麼走。而在廢除太子後,大家推舉八賢王為太子時。胤禎假裝不問時事,誠信佛教,縱情於藝農間,因此擁有天下第一閒人的封號。攻於心計的他知悉,按兵不動,靜默觀察,等待機會才是最佳選擇!因為重視兄 弟和睦的康熙皇帝,必會嚴懲爭奪意圖明顯的大臣、皇子們。他不僅懂的明哲保身,更在此時,暗中與年羹堯與隆科多交往,加強、擴大自己的勢力。其性剛毅,處事果斷的性格,便在康熙心中留下好印象了。

(五)皇八子胤禩

母親良妃為辛者庫出身,身分卑賤,使胤禩從小在眾兄弟間不得貴重,頗受冷遇。但他自幼聰慧,且甚曉世故,從小養成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因此廣有善緣。譬如,跟隨八爺黨競爭皇位的九、十、十四爺,皆是從小玩在一起的哥兒們。

胤禩聰明能幹、品行端正,是人人口中的八賢王。更是康熙第一個受封為貝勒的皇子。還曾被署內務府總管事,這是很重要的職位,體現出康熙對其非同一般的信任與器重,但孩兒的野心都看在父皇心裡。當康熙想再次立胤礽為太子之際,朝中大臣卻紛紛聯名保奏胤禩為儲君。這點無疑是康熙的地雷,深深的懷疑胤禩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可憐的胤禩在歷經斃鷹事件後,皇位對他已是遙不可及了。

(六)皇九子胤禟

人稱毒蛇老九,耍耍小聰明,無大智慧,有點心思手段,但在眾阿哥中,未見大作為。投靠八阿哥陣型,對八阿哥言聽計從,忠心耿耿,和老十盡心盡力幫助他奪取皇位。

(七)皇十子胤峨

人稱草包老十,雖然出身不凡,但是才智與勤政度都屬平庸水準胸無城府。文墨不通,容易莽撞,喜好皆形於色,與其它阿哥相比,十阿哥沒有絕世才情,也沒有文韜武略,且個性單純、率真,常為阿哥們取笑對象。但唯獨八阿哥待他不薄,才對他說的話言聽計從。

(八)皇十三子胤祥

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一個最富才氣的皇子,卻對皇位毫無覬覦,甚至希望的是仗劍江湖的快意。他的多才,註定他的風流,而他對四皇子的兄弟之情,也註定他終生無法實現理想,只能拴在廟堂之上。他的一生,有癡情,但感情只是點綴,最為重要的,還是他對朋友對兄弟的生死與共.

(九)皇十四子胤禵

繼八阿哥之後,相傳比雍正更有可能即位的人選,同時也跟雍正為親兄弟,是由同一個母親所生。但胤禵和胤禎這對親兄弟的感情,卻不如胤禵和胤禩的感情那般情投意合,反而常是冷漠以對,感情並不深厚。而血氣方剛的胤禵,甚至在胤禩因奪嫡而被康熙所拿時,奮不顧身的捍衛從小一起長大的八阿哥。對胤禎明哲保身的行為嗤之以鼻。在此同時,康熙注意到了他這個十四皇子,真性情的他,沒有四阿哥的陰柔,也沒有八阿哥的城府。大清王朝,將由他來繼統嗎?

三、康熙大帝垂淚二廢太子

康熙剛剛親政,太皇太后孝莊就作主立了當時才兩歲的二阿哥為皇太子,胤礽由康熙親養於東宮,年幼之時,聖祖「親教以讀書,繼令大學士張英教之,又令熊賜履教以性理諸書,又令老成翰林官隨從,朝夕納誨,無不及人之處」從此處可以看出康熙對皇太子胤礽早年的確是文武雙全的好學青年,論武,他絕不亞於生長在塞外的祖先;論文,他精通滿漢文字,擅長詩詞歌賦。

胤礽長大之後,在外人眼中,由他繼承皇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因此引起眾多朝中大臣攀附太子,遂成了太子黨,太子的勢力在朝廷中一點一點的擴大,並且有意無意地透露出他想要早日繼承皇位的想法,使得康熙對胤礽更加戒備。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在親征噶爾丹時生了病,召了太子至行宮,但太子卻不見絲毫擔憂之色,康熙與胤礽之間的轉變就此開始。康熙四十七年八月,出塞行圍,十八皇子病重,皇帝親自回鑾看視,九月,十八皇子死,太子卻無哀傷之意,毫無弟兄友愛之情。胤礽面對康熙的斥責不但沒有反省,反而心懷嫉恨。行軍途中,每夜扒裂父皇所居的布城,鬼頭鬼腦的向內窺視。胤礽對平民百姓敲詐勒索,任意毆打,仗勢欺人,也早已激起了公憤。康熙對胤礽的行徑無比的氣憤,令隨行文武官員,及於塞外行宮,勒令太子跪下,一一數其狀,邊哭邊訴,甚至氣倒在地,皇帝懲辦了慫恿皇太子的官員,也廢了皇太子,將其囚禁在上駟院側。康熙帝弄清楚胤礽是被魘至狂後,立即召見胤礽,問其以前所作所為,胤礽竟全然不知,在康熙胤礽被魔所害後,及復立胤礽為太子。 太子是康熙的心頭肉,就像是從小細心呵護的小樹苗,期待它成長茁壯, 在他長歪的時候,盡力將他扶正,如同康熙對待太子,再一廢太子後,心中極 度不捨,常想著如何讓他復位,但是太子卻又再一次的讓康熙失望,犯了康熙 最忌諱的結黨營私,兒子該是父親最親近的人,怎麼會結合外人,設計、討陰 謀,在康熙尚未駕崩時,就急著策劃即位之事,而胤礽也不是初犯了,他的所 作所為都讓康熙痛心且失望,在絕望之際,做父親忍痛將這個孽子關進大牢, 沒想到,胤礽仍不悔改,偷偷的與太子黨派的人聯繫,想當皇帝的野心,令康 熙大怒,捨下一切感情,憤然的再次廢除太子,更懲罰了所有與結黨事件有關係的人,其實,胤礽犯的不只是結黨營私的罪,更是忤逆了父親,不遵循康熙 所重視的孝道,他的自私自利,令康熙傷透了心,經歷了二廢太子,康熙才澆 熄讓胤礽繼承大位的念頭。

四、康熙如何同時扮演帝王與父親的角色

自古代以來,皇帝一直是權力的最高象徵,如同天之驕子一般,凌駕於眾人之上,但處在這樣至高無上的地位時,勢必需付出一些代價,例如愛情,例如親情。

但是皇帝是不能休息的,更別說是與孩子們在樹下乘涼閒語的機會了!但清朝著名的聖王,康熙,卻是主張以孝為本的。

在他的心中,家庭之間的和樂是非常重要的,兄弟之間的心機與陰謀,他是不樂見的,他嚴格禁止了當時的皇子們私自結黨,為的就是不希望在他們身上看見任何一點爭奪皇位的野心,而歷史上著名的八賢王,胤禩,也是因為野心太大而使康熙對他產生戒備,終老不得其志,憂鬱而死的。

說說太子吧!當年孝誠皇后為了生下胤礽而難產死,而她又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妃子,而胤礽,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康熙的寵子,得到康熙無微不至的照顧。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他的確是一個好父親,可是對於一個君王來說,他不應該有偏袒之心的,這攸關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和樂,更是一個國家的盛衰關鍵。在康熙給了胤礽如此多的關愛後,胤礽卻因周圍的宦官,被環境所影響而淪為權力之囚,不僅傷了康熙的心也無意間激出手足之間的暗潮洶湧,讓皇位的鬥爭完完全全的浮上檯面,傷的不只是康熙為人父的苦心,更傷了一個身為上位者卻教育後代失敗的自尊。

在胤礽的教訓後,康熙更嚴厲禁止私下結黨,為的就是不想讓太子事件再度重演,而或許正也是康熙身為父親的最後一點要求。也許是已經心力交瘁,又或是被太子給傷透了心,康熙已不希望再看見有任何一點手足之間互相暗算的事件發生了。

在康熙發現了八皇子胤禩的野心後,也毫不留情的將他從皇位身邊推開。身為一個父親,他時而優柔寡斷卻有時太過冷酷無情。

「修身、治家、平天下」是我們常見的一句話,一個君主,如果連自己的家務事都無法處理好,那又有什麼能耐來管理一整個國家?皇位鬥爭問題一直是歷史以來君王所擔憂的,一波又一波的腥風血雨,輕而易舉就能夠把一個看似和樂的家庭在一夜之間全部摧毀掉。做為一個君王,做為一個父親,在這麼多事後,相信康熙眼淚是揮毫了不少,心也碎了很多次,但是不管多少的無奈,歷史卻是一再上演的。這說不定就是歷史上不變的考驗,考驗著每一代的賢主,怎麼在眾人希望的寄託以及背負一整個國家的責任之下,以最原始的父慈父嚴,維持一個家庭的圓滿以及和諧。

五、最後贏家-雍正

(一)蠢蠢欲動的阿哥們

清聖祖於康熙四十七年怒不可遏地廢東宮後,皇儲的空位無疑爲爾虞我詐的皇宮揭起一波高潮,蠢蠢欲動的皇子皆不願放棄這難得的好機會,逐漸顯露對皇位的渴望,但,深謀遠慮的康熙皇帝不僅將一切看在眼底更痛恨兒子間的結黨謀利。於廢太子之初康熙便挑明告誡諸皇子萬不得有爭儲之念,以史為鑑,以努爾哈赤(清太祖)時,長子褚英因履被諸弟告訐而被監禁而後處死一例,一再諄諄教誨諸皇子切莫捲入權力之爭。

除說明無立長子胤禔為太子的念頭外,爾後胤禔因野心太過暴露而被終身監禁,康熙更於張明德一案中驚覺皇八子胤禩黨羽之廣闊,不僅擁有多位兄弟,如:胤禔,胤唐,胤禵的支持,多位朝中大臣也多次奏章皇上讚譽皇八子-「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此時的胤禩必定對皇儲之位信心滿滿,然,在議儲會上雖有數位大臣皆推舉八阿哥,康熙卻對「所舉皆同」產生疑慮,斥責並反駁了此項決定。由此事件可看出:其一,康熙對皇子結黨十分防備及謹慎,其二,皇八子的才能出眾及黨羽眾多,看似為皇儲之爭的優勢,但卻相反地成了失敗的重要關鍵。對於胤禩的鋒芒畢露,康熙不但無升任何器重之念,反而對胤禩更加防備及不安。虎視眈眈的皇八子胤禩似乎離皇儲之位越趨遙遠……。

(二)坐虎觀山鬥的四阿哥

相對於胤禩操之過急、過於矯揉造作的表現,皇四子胤禛沉著穩重的隔岸觀火漸漸於這場權力之爭脫穎而出,當諸皇子正如火如荼地奔向龍椅時,胤禎只是按兵不動,甚至獨自一人以旁觀者的角度看著這場不會有結局的宮廷鬥爭。他過人的理性並非源於他對皇位的清心寡慾,或許胤禛這樣的冷靜,來自於從小的自卑,對於出身不高的生母烏雅氏而感到自卑,相較於太子胤礽從小即集寵溺與尊敬於一身,非平庸卻也不出類拔萃的四皇子,先天不良而後天失調,自然無法在朝廷中得到崇高的地位,他自己也深知這點,這也造就他的小心謹慎及超人的耐心與毅力。在這場爭儲之戰中,逐漸年邁的康熙皇帝似也疲累了,此時胤禛的「不結黨」和「誠孝」似也爲這位父親找回對自己兒子的信心。如前面所述,胤禛從小就有著與其他皇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作法,凡事都小心翼翼的他,當然沒有什麼豐功偉業,雖他自詡為「天下第一閑人」,表面上什麼都事不關己,沉迷釋教道教,看似為難得清心寡欲的皇子,但胤禛真如此「不結黨」和「誠孝」嗎? 在康熙垂淚廢太子後,身心俱疲,身體情況每況愈下,當諸皇子還汲汲營營於權利時,胤禛注意到父親此時需要關心的心情,於康熙臥病在床時,努力扮演兒子「誠孝」的角色,頻頻請安,時常到父親寢宮噓寒問暖,只問父親身體狀況,完全不提朝廷政事,看似是件小事,但看在重視「孝」的康熙眼裡,即成了日後繼承大統的重要考量。而胤禛的精明更表現於他不同於眾兄弟的培植黨羽手段,滴水不漏的行蹤、不著痕跡的接觸,無人知曉他的如意算盤,因此康熙以為四阿哥仁孝可嘉、無黨無偏,與諸兄弟能友好相處;野心勃勃的眾皇子們也認為他無心問鼎,根本不將它放在眼底;朝廷官員們也是這位庸親王維富貴閑人罷了!或許這樣的局面正式胤禛所樂見的:相較於胤禔、胤禩、胤礽而言,完全不受矚目的他,受益獨多呢!

(三)胤禛以「黑馬」之姿勝出

然而,於這場皇位之爭的耀眼新星還有另一人呢!正是胤禛胞弟胤禵,於康熙晚年,十四阿哥胤禵的地位蒸蒸日上,更在康熙五十七年被拔擢為王,任「撫遠大將軍」之要職,此時,朝廷上下幾乎無人懷疑胤禵正是康熙的理想繼位人選。 但偏偏歷史開了眾人一個大玩笑,原已勝券在握的十四阿哥,竟然連父親的最後一面都未見到,卻還在邊疆守護著這早已變天的清朝。而雍親王以「黑馬」之姿勝出也引發了眾說紛紜的「篡位說」:

1、 康熙晚年,疾病纏身,雖對於這千古大帝的去世也是意料之中的

事,然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時,回到「暢春園」養病,病情突然惡

化,並於凌晨驟逝,康熙過世時身旁的大臣只有隆科多,是否康熙真的

口諭傳位四阿哥胤禛?

我認為雖然康熙過世時身旁的大臣只有隆科多,而隆科多又剛好是胤禛 的黨羽,不免讓人懷疑它的真假,但其實在上述康熙與胤禛相處的過程 中,就能隱約找到一些端倪。

2、 康熙是否有傳位遺詔?且雍正是否竄改遺詔以繼皇帝位?

對於康熙是否有傳位遺詔,我始終認為無文書遺詔的存在,且若真的存 在,對於雍正竄改遺詔的說法,也有著許多疑點足以推翻:

(1)清代的重要詔書,需要同時書寫滿、漢兩種文體,雖漢字的「四

子胤禛」與「十四子胤禎」極為相似,但兩人滿文的書寫方式

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認為此種說法並不合理。

(2)一代大朝的聖旨也無法隨手竄改,根據清制,在各阿哥的名字

前須加入「皇」一字,「傳位皇十四子胤禎」也就不可能被竄

改為「傳位於皇四子胤禛」。

若以家人的角度看康熙,那他確為一位慈父,但極無奈的是,康熙同時也是位握有繼承人選決定權的清朝帝王,或許每一位專制君王的心裡,都住著孤獨的靈魂,時常因即將到來的危機提心吊膽,除了防範大臣的謀權外,我想最悲哀的莫過於做父親的竟還需防備自己的兒子們。康熙不像歷代帝王渴望著長生不死,他並不諱言死,卻於二廢太子後極諱言立太子之事,或許康熙心裡因胤礽所留下的陰影,造成他的這般猶豫和害怕,但此舉只是讓皇子們心裡都燃起一線希望,為了皇位互相殘殺,不禁讓人想起曹植的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令人不勝唏噓阿!姑且以「假如我是康熙」的想法來說,若制定一套使朝廷上下皆能信服的繼承製度,也就無太子位虛懸多年的窘境,更沒有如此殘忍的人間悲劇發生,也許就無所謂的「雍正篡位說」。

又就「雍正篡位說」來說,先不論真假,有人批評篡位即是種不道德的行為,甚至與強盜無兩樣,但,他若以治世為目標,以創立大清王朝盛世為目的,雍正即是位良君,更可說他是位英雄呢!

然而,人們常說「時間一去不復返」,時光逝去就無法重來,而「歷史」即是時間留下的痕跡,歷史無法假設也無法重來,既然這些不幸已成了歷史的遺憾,那身為後世的我們看歷史,當拋棄個人情緒,不妨以「假如我是……」的觀點思考,更能深刻的思考及參與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揭秘大清奇案之雍正暴崩背後的驚人事實和江湖傳說
中國古代十大悲情傳奇
揭秘玄武門之變的驚天陰謀,議李建成奪嫡之爭失敗的原因
揭秘乾隆皇帝與海寧陳家的那些事兒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夢回一九零六:清廷的刀把子迷思
奴才政治家:庚子之變中的清廷「軟柿子」榮祿
她是清朝最霸氣的女海盜,西方軍隊聞風喪膽,清廷封為「御姐」
清廷皇宮裡的互相傷害,皇妃慘遭褫衣廷杖,連死的理由都那麼離奇
抗清女英雄,叛逆女性成神明、最後被清廷處裸刑、凌遲三百刀
清廷殘殺太平軍戰俘:剖腹剝皮凌遲摘心,剁肉醬啖其肉,滅絕人性
史跡明察:壓垮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彭家珍捨身炸良弼
鄭成功手下的「抗清三公」、「台灣三傑」,兩位為何投降了清廷?
八國聯軍侵華,清廷以光緒名義向十一國宣戰,懸賞士兵捕殺洋人,洋婦洋孩明碼標價
金田起義時,清廷三萬大軍為何被幾千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
清廷如何解決八旗子弟的教育問題?
清廷把真太子當假太子殺,南明卻把假太子當真太子用
歷史上的韋小寶,原型為康熙御前侍衛,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團體
張獻忠養子:明亡後寧死不投降,兩戰斬殺清廷兩位王爺!
晚清鐵路困局:鐵路成壓死清廷的最後一根稻草
打下大清半壁江山的吳三桂,清廷還真沒有虧待他!
崇禎皇帝倖存寵妃和愛女,落到清軍手上,清廷的做法讓她們意外
清廷上駟院負責給皇帝養御馬,馴馬手段中隱藏著清朝滅亡的大秘密
清廷都說算了,為何吳三桂還要勒死永曆帝挫骨揚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