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獻忠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禍的嗎?

「張獻忠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禍的嗎?


撰文| 魯壹(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


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證實了「張獻忠江口沉銀」說,而「張獻忠屠蜀」,卻聚訟紛紜。


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獻忠先生認為,清朝大部分史籍關於張獻忠屠蜀的記載都有所誇張,甚至將南明軍隊、清軍以及地方武裝對四川人民的屠殺也「嫁禍」於張獻忠,其目的在於為了轉移清政權的合法性危機,在掩蓋清軍對川民屠殺的同時,將征討張獻忠說成是替天行道。[1]


張獻忠的觀點並不新鮮,學界早已有之[2],但此時重提舊說仍吸引不少眼球。筆者以為,張先生的說法不確,「張獻忠屠蜀」並不是清朝嫁禍,而是實有其事。


▎一些史籍對「張獻忠屠蜀」的確有誇張之處,但並不妨害「屠蜀」事實的完整性

清初以降,有關張獻忠屠蜀的史籍汗牛充棟,必須承認,部分史籍記載「張獻忠屠蜀」確有失真之處。


比如,張獻忠將四川人都殺光了,不合史實,如果屬實,那麼清軍入關之後不用花十多年時間和南明軍隊在四川進行艱苦的拉鋸戰。



「張獻忠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禍的嗎?



任乃強著《張獻忠屠蜀記》


張獻忠入川的時間僅有三年,實際控制區域僅在川西,屠殺政策不可能殃及全川。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張獻忠屠蜀」是被清朝嫁禍的。


眾多史籍中,清朝官方文獻僅有《明史》記載了「張獻忠屠蜀」:


「獻忠黃面長身,人號黃虎。性狡譎,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3]


該記載肯定有所誇張,當時四川總人口都沒有六萬萬。但要注意的是,《明史》乾隆年間才正式刊行,此前就有許多事關張獻忠的「私人野史」出版。

如沈荀蔚所著《蜀難敘略》,作者父親是晚明成都府華陽縣知縣,張獻忠攻陷成都時,因誓死抵抗而被殺害,當時沈荀蔚只有七歲,奔波流亡二十多年後重回故里,寫下了這部血淚史。「載筆傷心,一字一淚,其間滄桑塗炭之情狀,誠有絕無僅有者耳。耳目所及,舉不敢遺,以備省覽。」[4]此外,諸如傅迪吉所著《五馬先生紀年》[5]等作品,也是作者親歷「張獻忠屠蜀」的回憶錄。


這些私人著作都是親歷者的歷史記憶,都記載了張獻忠屠蜀的殘忍史實。隨著著作的傳播,個人歷史記憶可能會影響到大眾的集體歷史記憶,所以,民間傳說[6]中的張獻忠亦是一個屠殺者的形象,但也都是對那段恐怖歷史的記憶,這些不可能是為了迎合清朝嫁禍、幫助建構政權合法性而作。


再者,只有當官方歷史書寫與個人歷史記憶、集體歷史記憶並不吻合之時,才有可能存在官方篡改歷史的嫌疑。在這些林林總總較為相似的「張獻忠屠蜀」記憶中,成書較晚的官修正史又何須故意嫁禍張獻忠?


▎就連受張獻忠優待的傳教士也記載了恐怖殺戮,「屠蜀」說不可能子虛烏有


退一萬步講,就算現在看到的親歷者恐怖的歷史回憶,有迎合清朝嫁禍張獻忠的政治目的,但當時的親歷者、來華的傳教士,也有類似記載,就更沒法解釋為「建構政權合法性」而「嫁禍」說了。


這兩位傳教士是義大利耶穌會士利類思(Ludovicus Buglio)、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Gabriel Magallaens)。


崇禎十年,利類思來華,先後在江南和北京傳教,崇禎十五年起入川傳教,安文思與他同行。



「張獻忠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禍的嗎?



《聖教入川記》

張獻忠攻陷成都前,他們逃入山中,不久為張獻忠的軍隊所獲,不過,他們不僅沒有被殺,反而得到張獻忠賞識,令其製作天文儀器。順治三年,張獻忠在西充被清軍射殺,二人被擒獲,隨軍輾轉到了北京。


從崇禎十五年入川,到順治四年出川,他們在四川住了五年時間,還在張獻忠軍中呆了兩年,與其有過較多接觸。後來,安文思根據他和利類思在川經歷寫成《張獻忠記》。原書為外文,流傳極少。民國時法國傳教士古洛東(Gourdon)將其改寫成中文,名為《聖教入川記》。


如果說清朝官方和地方士紳寫的「張獻忠屠蜀」可能為政權服務,將四川人口減少的鍋甩給張獻忠。這本由傳教士用外文所寫的著作,就完全沒有必要抹黑張獻忠,更何況作者本人還受到張獻忠的優待。因此,《聖教入川記》中史料的可靠性非常高。


在傳教士的「異域之眼」中,張獻忠「待人無恆,時而愛之,時而惡之,百姓官吏,多死非命。」與其他漢文史籍中對張獻忠喜怒無常、狡譎嗜殺性格的記載如出一轍。後來,張獻忠又因離川入陝受阻,「深惡川人,以為漢中及各處之敗皆由川人使之,故大加殺戮,已殺去川人十四萬之多,似將川省變為曠野,無人居住。」


張獻忠疑心很重,總覺得有人通敵。離開成都之時,張獻忠以百姓等已暗通敵人,勾引大隊入川,下令剿洗全城,不留一人。安文思在成都東門上,親眼見無辜百姓男女被殺,呼號之聲,慘絕心目,血流成渠。安氏心如刀割,卻又欲救不能。[7]


考慮到張獻忠一直處於流動作戰,並未將四川視為大本營,所以在離開四川時實行焦土政策的可能性極大。


綜合以上,「張獻忠屠蜀」,絕非子虛烏有。


▎「張獻忠屠蜀」被清朝嫁禍的觀點,自民國以來就存在,建國後又因特殊背景得到發揚


終清之世,沒有史家質疑「張獻忠屠蜀」。到清季民初,孫中山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明末清初滿漢矛盾被喚醒,民族主義者眼中,作為滿清對立面的張獻忠形象與此前的屠殺者迥然不同。


首次提出張獻忠屠蜀是被清朝嫁禍的是蕭一山,其在《清代通史》中寫到:

「滿漢兵丁所殺,殆不下於獻賊……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事,到處行之,而川人真靡有孑遺矣。清人紀載胥以此歸之獻忠,殆成王敗寇之公例,其實未必然耳。」[8]


而在左翼學者眼中,張獻忠不僅是滿清統治者的對立面,也是地主階級的對立面。郭沫若曾說:


「四川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遇到過一次很大的屠殺,相傳為張獻忠剿殺四川。四川人愛說:『張獻忠剿四川,殺得雞犬不留。』這雖然不免有些誇大,但在當時,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相互屠殺的數量一定不小。」[9]



「張獻忠屠蜀」真的是被清朝嫁禍的嗎?



張獻忠家廟中的張獻忠像。


建國之後,學界關於農民戰爭的研究都致力於塑造農民起義領袖光輝的形象。此時若再提「張獻忠屠蜀」,顯然政治不正確。


就連明清史專家謝國楨先生也認為,張獻忠「並沒有殺多少人,所殺的不過是地主階級而已」。[10]


改革開放後,學界逐漸走出階級史學,曾佔據主導地位的史學「五朵金花」風光不在,農民戰爭研究作為「五朵金花」之一也漸漸無人問津。


但此前關於「張獻忠屠蜀」的討論基本達成共識,即張獻忠確實有屠殺行為,但並沒有史籍記載的那樣誇張,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長期戰亂,包括張獻忠、南明、清軍、吳三桂之間的戰爭。清朝史籍中記載「張獻忠屠蜀」是地主階級的反動宣傳,用當下時髦的話講,是為了建構清朝政權的合法性。

張獻忠先生的說法或為上述觀點的餘緒。


▎參考文獻


[1]張獻忠:《「張獻忠屠蜀」與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構》,《中國史研究動態》2016年第5期。[2] 胡昭曦:《張獻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廣填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3]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卷三百九《流賊》,中華書局1974年,第7976頁。[4][清]沈荀蔚:《蜀難敘略》,收入繆文遠主編:《中國西南文獻叢書》第88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413-414頁。[5][清]傅迪吉:《五馬先生紀年》,收入《聖教入川記》書中,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9-139頁。[6]張武德、張洪流編選:《四川張獻忠傳說選》,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7][法]古洛東:《聖教入川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5-27頁。[8]蕭一山:《清代通史》第一冊,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45頁。[9]郭沫若:《少年時代》,《沫若文集》第六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9頁。[10]謝國楨:《農民起義與張獻忠》,《歷史教學》1952年第2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史觀 的精彩文章:

明軍如何對付進擊中的「倭寇」?
清朝「京津冀一體化」是不合史實的想當然
袁崇煥不死清兵難入關?
為何說乾隆帝不是「敗家子」?
二十歲的光緒帝為什麼要學英語?

TAG:清史觀 |

您可能感興趣

張獻忠真的屠川了嗎?這項考古證明,張獻忠是受了一些冤枉的
張獻忠屠川是清朝編造的嗎?
張獻忠還是滿清?到底誰才是屠四川的真兇?
張獻忠真的屠川了嗎?他為什麼要屠川呢?
張獻忠屠川:是確有其事,還是做了滿清的替罪羊?
張獻忠四路屠蜀是真是假?他真的既殺士兵又殺妻女,用血糧喂馬?
真的是張獻忠殺光四川人嗎?來看看當時的人是怎麼記載的
歷史上的張獻忠屠四川?到底是真相還是謠言?
張獻忠PK李自成,誰才是真正的明朝大屠夫?
殺人王張獻忠寶藏出土,「江口沉銀」的傳說原來是真的!
張獻忠屠盡四川人說,可謂清朝最無恥的栽贓陷害
蜀中「四大美女」是誰?她們為啥寧死不做張獻忠的皇后皇妃?
張居正的子孫在面對張獻忠和清軍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殺人大魔王張獻忠怎麼死的?有墓地嗎?
曾經風光無限的張獻忠大西政權,如何被清朝攻滅的?
污污的張獻忠,你不知道的秘密!
寧死荒外不降清!張獻忠的養子,竟成南明的柱石
最新出土的張獻忠寶藏能證明其屠過四川?簡直是一派胡言!
土皇帝張獻忠,既有錢又能打,敗就敗在清軍的新式武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