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才辦了五年的 ICLR,為何被譽為「深度學習的頂級會議」?| ICLR 2017

才辦了五年的 ICLR,為何被譽為「深度學習的頂級會議」?| ICLR 2017

雷鋒網AI科技評論按:ICLR 2017 將於4月24-26日在法國土倫舉行,屆時雷鋒網AI科技評論的編輯們也將前往法國帶來一線報道。在這個深度學習會議舉辦之前,雷鋒網也將圍繞會議議程及論文介紹展開一系列的覆蓋和專題報道,敬請期待。

才辦了五年的 ICLR,為何被譽為「深度學習的頂級會議」?| ICLR 2017

ICLR,全稱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國際學習表徵會議),2013 年才剛剛成立了第一屆。這個一年一度的會議雖然今年才辦到第五屆,但已經被學術研究者們廣泛認可,被認為「深度學習的頂級會議」。

儘管彼時頂級的國際會議多如牛毛,像雷鋒網曾經覆蓋過的 AAAI、CVPR、ACL 及 NIPS 等會議,都是擁有多年歷史的老牌學術會議,它們也被 CCF 評選為一類會議。那麼為何 ICLR 還會「後來居上」,一躍成為深度學習炙手可熱的無冕之王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

首先,這個會議的來頭不小,由位列深度學習三大巨頭之二的 Yoshua Bengio 和 Yann LeCun 牽頭創辦。

Yoshua Bengio 是蒙特利爾大學教授,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他領導蒙特利爾大學的人工智慧實驗室(MILA)進行 AI 技術的學術研究。MILA 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之一,與谷歌也有著密切的合作。

而 Yann LeCun 就自不用提,同為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的他現任 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FAIR)院長、紐約大學教授。作為卷積神經網路之父,他為深度學習的發展和創新作出了重要貢獻。

至於創辦 ICLR 的原因何在,雷鋒網嘗試從 Bengio 和 LeCun 於 ICLR 第一屆官網所發布的公開信推測一二。

「眾所周知,數據的應用表徵對於機器學習的性能有著重要影響。表徵學習的迅猛發展也伴隨著不少問題,比如我們如何更好地從數據中學習更具含義及有效的表徵。我們對這個領域展開了探索,包括了深度學習、表徵學習、度量學習、核學習、組合模型、非常線性結構預測及非凸優化等問題。

儘管表徵學習對於機器學習及包括視覺、語音、音頻及 NLP 領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還缺乏一個場所,能夠讓學者們交流分享該領域所關心的話題。ICLR 的宗旨正是填補這一鴻溝。

從兩人的說法中,ICLR 希望能為深度學習提供一個專業化的交流平台。但實際上 ICLR 不同於其它國際會議,得到好評的真正原因,並不只是他們二位所自帶的名人光環,而在於它推行的 Open Review 評審制度。

Open Review 評審機制

目前的論文審核主要分為單盲 (single-blind review)、雙盲 (double-blind review) 及開放評審(open review)等多種形式。單盲評審的含義非常簡單,即評審知道作者的名字、學校等身份信息,但作者並不知道評審論文的人是誰;而雙盲評審則是雙方都不知曉彼此的身份信息。這兩種方式為較多學術會議及期刊評審論文的主要途徑。

單盲評審的優勢非常明顯,即評審處於匿名身份,可以讓評審免受壓力,但評審由於知道了論文的作者信息,則非常有可能產生刻板印象,產生不夠客觀的評審結果。比如,對於比較有名的學者,評審會對論文的質量產生預設。而雙盲評審則能夠大幅降低作者個人信息所帶來的附加效應,不過,評審也非常有可能從行文、主題中判斷作者的信息。

而 Open Review 則非常不同,根據規定,所有提交的論文都會公開姓名等信息,並且接受所有同行的評價及提問(open peer review),任何學者都可或匿名或實名地評價論文。而在公開評審結束後,論文作者也能夠對論文進行調整和修改。

ICLR 雖然並不一定是第一個採用 Open Review 進行論文評審的機構,但一定是做得最公開、影響範圍最大的一個會議。雖然 ICLR 開了公開透明的先河,但也有可能引來爭議及不必要的輿論討論,比如前段時間雷鋒網提及的 ICLR 最佳論文,就在 Open Review 上引來了公開討論。

目前 ICLR 的歷屆所有論文及評審討論的內容,都完整地保存在 OpenReview.net 上,它也是 ICLR 的官方投稿入口。OpenReview.net 是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學院 Andrew McCallum 為 ICLR 2013 牽頭創辦的一個公開評審系統,秉承公開同行評審、公開發表、公開來源、公開討論、公開引導、公開推薦、公開 API 及開源等八大原則,得到了 Facebook、Google、NSF 和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中心等機構的支持。此外,目前它也接受其它學術會議的論文投遞。

這樣的公開評審制度在雙盲或單盲的學術會議環境下可謂一股清流,迅速吸引了學界的注意。

大牛背書的 ICLR

那麼大家對 ICLR 的風評如何?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在 Quora 上看到不少人對 ICLR 的評價,發現幾個特點:

首先,ICLR 經常與幾個名聲在外的大會相提並論,比如在這個提問中指出:「對於 ML&NLP 的低年級博士生,第一次在像 ICML/ACL/NIPS/ICLR?NAACL 等頂級會議中發表論文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還有「像 NIPS/ICML/ICLR/AAAI 等會議是如何篩選論文的?」這樣的問題,可以看出提問者對於 ICLR 還是非常看重的。

其次,Bengio 等大牛也在一些深度學習的回答中巧妙地植入了 ICLR 的「軟廣」,比如在 2014 年一個題為「深度學習近年有哪些活躍的研究領域?」中,Bengio 就回答道:

「我建議你看看 ICLR 2013 和 2014 的論文,可能會帶給你一些啟發。……」

約翰霍普金斯計算機科學教授 Jason Eisner 也提及,「我受邀在 ICLR/NIPS 和 ICML 做了 workshop 報道。」

LeCun 在一個題為「2016 年你讀過的最有趣的論文是什麼?」的問題中,他說:「我不想選那些什麼最佳論文,但我會看看 ICLR 2016 的論文。」隨後丟出了一個 ICLR 2016 的入選論文列表。

大牛們在 Quora 上的背書和關注,同樣也會藉助名人效應引起更多讀者的關注和了解,而這樣的循環往複,又能吸引優質論文的產出和評選,加上合理評審機制的學術氛圍,也能形成正向的反饋。因此,也有不少巨頭或大公司研究院紛紛向 ICLR 投遞論文,形成了良性循環。

以谷歌為例,在 ICLR 舉辦第一屆時,谷歌投遞了 10 篇論文,2014 年投遞了 9 篇,2016 年也只是不溫不火的 11 篇論文,而今年這個數字達到了 88 篇(包括與其它機構合作的論文)。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組委會成員也不遺餘力地支持 ICLR,LeCun 今年一口氣向 ICLR2017 投遞了五篇論文,而更猛的是 Yoshua Bengio,他投遞了 16 篇論文。

回望 ICLR 的短短五年,在名人效應、合理機制及大牛背書的幫助下,ICLR一躍成為最為炙手可熱的學術會議。有意思的是,第一屆 ICLR 可能由於規模較小,當時是和 AISTATS 2013(第 16 屆國際人工智慧及統計會議)一同合辦的,殊不知 ICLR 在短短五年間迅速成為深度學習領域無人不知的頂級會議,當真是今非昔比呀。雷鋒網也將帶來更多關於 ICLR 2017 的新聞,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ACL的四個NLP深度學習趨勢(一):語言結構和辭彙嵌入
360副總裁顏水成教授:深度學習的研發目標及1×1的卷積的功能 | CCF-GAIR 2017
攜手高通深度定製ISP!OPPO宣布R11首發驍龍660
至尊超神,猛禽來襲!華碩ROG STRIX X299-E GAMING主板深度賞析
「AI TOP 10」微軟任命鄒作基為中國區COO;深度學習值35個亞馬遜;Facebook吸引中國人才是首要任務
「TFBOYS」「分享」170323 深度剖析:Nike為什麼選擇王俊凱?
十核之美:Intel Core i9-7900X深度評測
小米6深度使用評測——全世界第一款10nm CPU
深度:一篇文講完FENTY PUMA by RIHANNA!
NVIDIA發布新一代JetPack 3.1 SDK,滿足大型深度學習模型需求
OPPO 205深度評測!
「ICML教程」深度強化學習,決策與控制(117 PPT)
推薦 | CVPR2017關於如何解釋深度學習模型的講座(附視頻與PPT)
IBM推出雲深度學習圖形晶元Tesla P100 GPU加速器
深度學習集體瓶頸,產業化加速時代CV研究出路在哪裡?| CVPR 2017
GMIS 2017 朱軍:貝葉斯深度學習的GPU 庫-珠算
IPAG MBA深度了解之七-金融
Nature深度好文:女神告訴你,CIRSPR讓CAR-T繼續「開車」!
魅族PRO7深度評測:中國iPhone第7代,比蘋果更懂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