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索: 康熙天天寫字為何還要寫錯字 是有何用意

探索: 康熙天天寫字為何還要寫錯字 是有何用意

這一天,康熙帝打開一份奏摺,是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718年1月11日)巡撫李發甲所寫,奏報湖南秋收豐裕、十二月初四至初八瑞雪盈尺等。對於此類奏摺,康熙帝一般都寫「知道了」三個字。可不知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竟然寫成了「知道子」。他也沒有多看一眼,就將硃筆批過的奏摺裝回了套封。

李發甲乃至今天的讀者看到「知道子」三個字,第一反應,肯定是——呵,筆誤。的確,康熙帝在奏摺上所寫的「知道了」,至少一千三百次以上,只有這一次寫錯了。這是筆誤無疑。

「奏摺(折)」亦是康熙帝硃批的常用字,但有兩次寫成了「奏習」。這也是筆誤嗎?

晒晒硃批上的「筆誤」

仔細翻看康熙帝的硃批,會發現有不少錯別字。康熙帝是用繁體字書寫,以下除個別情況,只用簡化字,達意即可:

「張雲翰有幾各(個)兒子?」/「不打(搭)浮橋,從盧溝橋回鸞(鑾)」/「不暗(諳)節氣」/「總兵關(官)朕即補去」/「浙江米價自濺(漸)平和」/「近京各處察礦沙(砂)原是有的」/「事關錢量(糧)」/「近夾(來)惟恐雨多了」/「若不關蜜(密)事無防(妨)」/「不可速(疏)忽」/「人心不服,讓(嚷)到京中」,等等。

康熙帝硃批中的這種錯別字,主要有兩種情況(劃分不是絕對的):

一是同聲而錯。如將節氣的「處暑」寫作「出暑」;「封疆大吏」寫作「風疆大吏」;「滿洲」寫成「滿州」;「以後」寫成「已後」;「除根」寫成「出根」;「猶恐失調」寫成「猶恐矢調」;「皆無憑據」寫成「皆無平據」;「難以憑信」寫作「難以評信」;「治法甚好」,寫成「知法甚好」;「爾災非淺矣」寫成「爾災非潛矣」;「白蓮教」寫作「白廉教」;「沙漠」寫成「少漠」,等等。

二是形近而錯。如「口外」寫成「四外」;「米價 (價)」寫成「米賈」;「部費都免了」寫成「部費都兔了」;將「兔脫」寫成「兒(兒)脫」;宛大二縣 (縣)寫成「宛大二 懸 (懸);地名的」漳泉「寫成」章泉「;」夏「與」 憂(憂)「不分;」左手「寫成」在手「;」風俗不醇「寫成」風俗不惇「,等等。

以上種種,似乎難以用」筆誤「一概而言。康熙帝在奏摺上寫錯別字,已不是新話題。古往今來,除了不會寫字的人之外,人人都會寫錯字(包括筆誤)。那康熙帝的錯別字有什麼值得深思之處嗎?

勤奮習字 四處留名

北京故宮現在保存有順治帝習字時的冊頁,就如同今天兒童的描紅一樣,時間約是順治十三年(1656年)秋到順治十五年夏,也就是順治十九歲到二十一歲之間,這表明此時順治帝練習漢字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康熙帝也是此等水平的話,出現上面的那些錯別字,倒真是情有可原。那麼康熙帝的實際情況怎樣呢?

康熙帝自己說:」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凡古名人之墨跡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性之所好。「這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五十歲時所說的一段話,推算起來,康熙帝十來歲即開始練字了。

他還說:」朕自幼嗜書法,凡見古人墨跡,必臨一過,所臨之條幅手卷將及萬餘。賞賜人者不下數千。天下有名廟宇禪林,無一處無朕御書匾額,約計其數,亦有千餘。「

康熙帝賞賜題匾有那麼多嗎?是自吹自擂吧?——還真不是。據入值南書房的查慎行記述,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1702年12月26日),康熙帝在乾清宮,一次就發御書一千四百二十七幅,以備頒賜。四十四年八月,查慎行在避暑山莊看了記載有頒賜時間的帶編號冊簿,康熙帝所寫」大而匾額、堂幅,小而捲軸、斗方、冊頁,以及紙扇「,已不下三萬號。查慎行感慨:」自古帝王宸翰,未有若是之多者。「

康熙帝寫字之早,之勤,之多,足堪稱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現在保存的漢文奏摺基本上都是康熙四十年以後的,換言之以上列舉的那些錯別字,大多也是在此之後寫的。我們不禁好奇:天天寫字的康熙帝,為什麼還會寫這麼多錯別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指導青少年會寫字,寫好字,想寫字
你是寫字,還是畫符
如果當你老了,還能想這樣寫寫字,那就是幸福!
今天我不想寫字
為什麼要寫字看完就知道
寫字,沒有「鋒」你如何「瘋」?
收復紅孩兒觀音為何要在悟空手裡寫字?寫的什麼字?
你可知趙孟頫寫字多麼拼,你卻天天偷懶?
憑什麼送你字,寫字也有成本!
你寫字,我寫你
用左手寫字的古人,你要吐嘈還是點贊呢?
為什麼有人拚命臨帖,卻還是個寫字匠?霍春陽這樣說……
硯丨不寫字,你也要供養一塊!
為何不能好好寫字?這些字誰能認出來算你狠
連字都不認識,怎麼能好好寫字?
如何做好寫字樓租賃,需要這五步!
寫字不好看,你得這樣練!
蔣維松:有的「書法」簡直就是流氓字,看字就知道寫字人的嘴臉
寫字還是磨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