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治史」與講歷史故事不同,除了需要有歷史學的範式之外,更加需要埋頭髮現新史料,一如原歷史學家傅斯年所述,歷史學首先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


歷經漫長的等待,中國設計終於誕生了屬於自己的史料研究文獻,三年前《1949-1979中國工業設計珍藏檔案》一書面世,2017年一開年《中國現代設計觀念史》新書面世,彷彿是揭開了中國設計的面紗。前者是具有「考據」性質的設計案例研究,比較客觀,後者則是在前者的基礎上追溯其思想方法和實踐探索,兩本書均以發現中國設計發展的「細節問題」見長。據了解作者在動筆寫作前已經有十餘年的資料積累,特別可貴的是作者設有滿足其在文獻上的資料收集整理,更是基於「文獻、實物、影像」三位一體的「集成史料」而展開研究,所呈現的案例生動、有趣,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十分引人注目。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作者在2010年創辦了「中國工業設計博物館」,以收集1949年以來中國各時代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為宗旨,在博物館的資料庫中則是收藏著近100年來中國設計的影像、文字及相關實物,這為作者的寫作提供了獨一無二的優勢條件。


作者坦言,無論是創辦博物館還是寫作文獻都不是為了懷舊,而是期待中國設計能夠超越自我走向未來,而對自身發展歷史的梳理則是這種超越的起點。一如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所言:歷史發展並非是「過去——現在——未來」一種線性模式,而是三者的互動模式。換言之立足現在,遙望過去,可以預測未來。


作者認為:中國設計發展過程中,「圖案」並非唯一思想資源,雖然早期圖案教育對啟蒙設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伴隨著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程實踐和知識也應該作為中國設計發展的見證,更何況任何社會現象的產生、發展都不是孤立的。這個世界是一個整體,一個牽一絲動全局的系統。研究歷史當然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專業入手,而當這些時空(上下、左右、前後)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時,自然會讓人類這種不僅有五官、體感,還具有大腦、良知的靈魂覺悟,這個社會發展的動力還帶有本質的觀念顯現。這也可以證明意識對存在的能動力,時常還是巨大的。所以,解析歷史不能僅從某一支流朔源,還要梳理歷史長河流經的峽谷、高原、險灘、沼澤、三角洲,乃至大海海床的沉積物和地層剖面……

在《觀念史》一書中,作者深入地還描述了上世紀80年代中的「設計大討論」,我作為當時的親歷者力爭將「設計」的概念予以澄清。中國有工業卻缺少「工業化」,也就意味著工業制度、文化的缺位,歷經這個過程的中國設計在有力拚搏的同時也感受到這種要素缺位的痛苦,這也是作者經常與我討論的關於寫作中國設計史的意義,力爭發現刺激中國設計發展的各種要素及其組合可能,而不僅停留在設計技術範疇里討論如何推動中國設計的發展。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作者近年來一直就「設計的實踐智慧」進行著痛苦的思辯。在《觀眾史》一書中初步看到了其結果,他所說的「設計的實踐智慧」是指「非理性地組合各種要素,達到解決設計問題的目的」,與之形成互動的則是「設計的理論智慧」與「設計的技術與工藝」,他希望三者形成一種互動的關係,他通過追溯中國設計史上比較成功的案例來說明這一問題。書中將「事理學」放在「設計理論智慧」的範疇進行了充分的討論設立了專門的一小節,篇幅之長令人感嘆,著重闡述了理論自身的特徵,更加關注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其背後是作者對技術史、技術哲學方面問題的深入研究,另外還設計了部分科學哲學的內容,正如作者在結語中寫到的那樣,研究範式的改變會發現新的知識。而中國設計史研究更是期待著能夠從歷史發展的再梳理中發現有益於今日設計研究的「知識點」。


兩書的作者沈榆是一個辛勤的拓荒者,而中國設計史的研究無疑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看到他前一個10年研究的成功特別令人鼓舞,而後十年的計劃更加宏偉,意圖以(手)工藝、工程、工業三個視角為切入點完整地展現20世紀中國設計發展的全貌。中國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的設計實踐也在其偉大的變革中塑造著自身,期待中國的設計史論也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柳冠中:中國設計為何需要治史



《中國現代設計觀念史》

作者:沈 榆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燴設計 的精彩文章:

美式小清新,鄉村style!
吳奇隆的前妻家徒四壁,竟過得如此落魄?
室內綠色植物擺放風水的講究
這個山溝里的瓦房,明星們居然都爭著去
你「破」了嗎?楊冪劉雯告訴你,越破越時髦

TAG:燴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饒毅:中國為什麼需要「科學知識分子」
中俄簽訂蘇35軍事大單是兩家受益:中國需要技術俄羅斯需要資金
中國真需要強大海軍嗎?對比一戰德國的海上失敗教訓中國如何抉擇
中俄能源協議的背後:俄羅斯更需要中國
剪水鸌:中國為什麼需要大型航母
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鑄劍」精神
楊振寧談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選好發展方向,需要建立「傳統」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穩增長需要新思路
美國准駐華大使:中美不需要第二場朝鮮戰爭
曼荼羅是密教修行中需要繪製的傳統圖案 英國藝術家創作出的曼荼羅讓人讚歎
王富仁:說說我自己·中國需要魯迅
阿根廷與中國護衛艦失之交臂:需要時候才想起中國好
對待中醫需要新的思路
金裕貞終於出院?還需要集中靜養當中
專家:若俄放下面子需要中國反導系統 中國可以出售
日本「工匠精神」,中國真的需要嗎?
專訪楊振寧:中國發展最前沿基礎科學,需要慢慢建立「傳統」
撞球巨星奧沙利文懟特朗普:中國不需要你 美國應該學學中國
中國為什麼還需要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