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綜合醫院也要發展中醫科?路徑在這裡!

綜合醫院也要發展中醫科?路徑在這裡!

目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鋪開,取消藥品加成、兩票制、二次議價、薪酬改革等多項措施對醫院提出了「塑身」要求,在新一輪醫改大環境下,公立醫院囿於改革厲令,挑戰諸多,同期,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和政策上的傾斜,又給醫院發展提供了機遇和發展方向。

為什麼要在綜合醫院支持中醫學科發展?綜合醫院已有的中醫學科如何扭轉過去沒有「地位」的尷尬境地,正確的發展路徑怎麼建立,中醫人才怎麼培養,建立中醫學科,醫院收益如何提高……中醫學科作為綜合醫院整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在這一輪醫改中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關鍵機遇乘勢而上?帶著這些難解之困,眾多想發展中醫學科的綜合醫院管理者通過4月15日珠海啟動的「全國綜合醫院中醫推進工程」項目,紛紛確立了所屬地區推進中醫學科建設的計劃。

解決問題,機遇,平台、方法缺一不可。本著整合優質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豐富醫療服務的初衷,「全國綜合醫院中醫推進工程」同期召開的「綜合醫院中醫發展」論壇趁「熱」打鐵,8位專家及管理者向與會200多名省市級醫院管理者就新醫改環境下醫院面臨的挑戰及解決策略、方案等進行了現身說法及案例專題演講。

政策扶持,中醫事業迎發展機遇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桑濱生就《中醫藥法》的歷史沿革及國內外發展進程做了解讀。作為《中醫藥法》的全程參與者,桑濱生指出《中醫藥法》的實施,一方面將黨和國家的中醫藥方針政策法律化、制度化,以法律形式明確了中醫藥發展的基本方針、原則和制度;另一方面,保障中醫藥特色優勢,保護了中醫藥的繼承;第三,為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提供了保障機制;第四,鼓勵社會力量發展中醫藥,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格局,同時,統籌兼顧,可促進中醫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桑濱生介紹,《中醫藥法》還鼓勵中醫藥創新與中西醫結合,對公共衛生、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科研體系、養生保健、疾病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本著推動中醫事業發展決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原院長王玉來教授站在宏觀政策角度,從十八大以來「新環境」下的中醫發展需求,對河北、河南、江西、地區綜合醫院醫院中醫發展狀況及日本、韓國、香港、歐美等地中醫事業對比等方面做了中國特色醫學體系芻議報告。

1+1>2,中醫藥與綜合醫院「互助」發展

綜合性醫院是我國衛生事業的主力軍,匯聚了主要西醫資源以及全國相當的中醫從業者,且承擔著我國絕大部分的醫療保健任務。綜合醫院發展中醫事業,將優質資源集中,有利於提高綜合性醫院疾病防治水平,而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綜合性醫院改革加分。

全國綜合醫院中醫推進工程副主任關青偉介紹,發展中醫學科,在國家政策傾斜和鼓勵下具有現實意義,取消藥品加成(不含中藥飲片,仍然可以進行25%加成,並且不受30%葯佔比限制),發展中醫不受分級診療影響,這對於醫院來講,是發展中醫學科的動力所在。

另外,這次北京醫藥分開改革,大幅度提升醫事服務費,中醫診療手段服務費用以及中醫醫師服務費也有所提高,在這種環境下,醫院的管理者們應該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關青偉認為,綜合醫院具備科室多、支撐條件好、病源多、病種全等優點。在綜合醫院發展中醫學科,整合中、西醫優勢,形成中西醫結合的雙診療模式,加強板,補短板,讓患者有兩種診療手段,為醫院提供中、西兩種解決患者問題的辦法,延伸綜合醫院的綜合學科優勢,做大、做強醫院服務增量。

臨床診治中西醫並重

在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幾年中,甘肅在全省絕大多數縣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立中醫管理科和中醫科,住院部設立不低於總床位數5%的中醫病房。同時大力倡導中醫藥參與西醫臨床科室,使綜合醫院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保健服務需求。甘肅省衛計委副巡視員安平介紹,為將綜合醫院中醫從輔助醫學扶正為與西醫同樣地位的主體醫學,甘肅確立全面推廣公立醫院「315」改革模式及中西醫結合的綜合臨床路徑。

以天壇醫院腦病中西醫臨床實踐為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中醫科主任樊永平現身說法,天壇醫院在總結腦病理論過程中,充分利用醫院神經科學的優勢以及中醫優勢,通過中西醫結合方式,用科研為中醫腦病臨床提供證據建立健全中西醫結合臨床神經病學專業臨床和實驗基地。並依託醫院優勢,衷中參西,傳承創新,走出了綜合醫院中醫腦病發展特色。

師承培養、多元診療手段並舉

傳承老帶青、師帶徒的中醫隊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西醫人員對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並納入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管理。中醫科護理人員外出培訓,學習先進的中醫護理技術及中醫服務理念。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邱嘉旋介紹,醫院通過採取師承方式,選派優秀臨床醫生向江西名老中醫學習,選派中醫科5位醫師、二位護師前往北京協和醫院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進修培訓相關專業,實現了老、中、輕三個年齡梯隊的良性循環,不僅壯大了中醫藥人才隊伍,而且提高了中醫藥診療和護理水平。

邱嘉旋介紹,組建中、西醫醫師團隊,搭建中西醫結合特色的腫瘤、腦病、肛腸等專業中心,建立名老中醫全院會診機制制度,通過西醫住院醫療+名老中醫會診、查房方式滿足住院患者需求及醫療診治需要。

為加強中醫醫療質量和安全考核,醫院還制定了中醫臨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病房體現中醫治療率 ≥70%,甲級病案率 ≥90%,中醫專科門診 ≥3 個,中醫、西醫科室間會診、轉診制度執行率 ≥50%,中醫三級醫生查房率 ≥ 80%等一系列標準。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呂玉波認為,首先,要構建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的機制,促進人才成長,通過「分配機制」促中醫運用,把中醫藥的使用情況,特別是中醫藥療效的評價等作為考核科室的重要指標;在績效分配方案中提高中醫特色治療項目的權重。在「人事晉陞」層面,重視中醫職稱晉陞,採用優先評價機制。如要求主治和副高在晉陞高一級職稱時,必須有半年以上跟師學習中醫的經歷,必須通過指定的經典和方劑背誦考試。

其次,圍繞病種和臨床關鍵問題,挖掘整理祖國醫學寶庫中的精華,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

第三,以「 臨床路徑 」 為抓手、推動中醫診療方案的優化和運用。每一個重點病種,通過回顧性研究、文獻研究、比較研究、專家共識等,形成目前解決臨床問題的最好的中醫思路和方法,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

最後,探索中醫藥在急危重症領域的優勢,糾正中醫等於「慢郎中」的偏見。

論壇上,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社長范吉平還就醫院管理者的職業化做了管理學問的主題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科發展需要綜合醫院的參與
中醫健康管理師:基層醫療的發展之路
中醫師承:民間中醫,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剛需
鄭大一附院陳改云:營養科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作用與發展
中醫科研發展思路:借鑒屠呦呦科研模式
中醫文化的命運:展望 中醫的未來發展之路
給「純中醫」一條發展之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點促進中醫藥信息化發展
深度:《中醫藥法》後的中醫發展路
中醫藥行業大咖縱論浙江中醫藥發展
中醫藥法釋義 中醫藥學校教育如何發展
武漢正威中醫門診部為你講述中醫舌診的發展
讓生命「站起來」——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康復醫學科發展側記
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創新分析
中國中醫事業發展存在重大誤區!
解決民間中醫問題,促進中醫事業長久發展
歐洲中醫藥發展促進中心亮相京服會
美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合金可能為後代太陽能電池鋪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中國古代醫院不能持久發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