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與自己親密相處

與自己親密相處

佛教徒是決心與自己親密相處的人。


親密相處有兩層含義:


一是誠實地覺察自己身、語、意的所有活動,

二是柔和地對待自己。


誠實地覺察自己


如實觀察往往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狹隘、冷漠、混亂,我們本以為自己各方面都不錯,現在卻發現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這大概是許多佛教愛好者,信佛多年仍不肯開始真正修行的原因。

直面自己的缺點,遠不像談玄說妙、做做表面佛事那樣,可以滿足虛榮心、帶來成就感。


念處法門是訓練覺察力的傳統方法,就是把身體、感受、心念及至一切現象作為覺察的對象,由近而遠、由粗大到微細不斷去觀察了知。


所有這類訓練都旨在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我們將能更準確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一念一行和周圍的變化。


我們的覺知將逐漸回歸現象、事物的真實狀態。


—節選自∣《三聯生活周刊》第52期

不過,另一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覺察的結果使他們非常沮喪,他們下決心要弄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狹隘、冷漠、混亂。


苛責讓他們失去幽默感,變得越來越酸澀,對自己、對他人及周圍的一切都感到厭惡。

與自己親密相處



柔和地對待自己

不往內觀照,無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懷溫柔,修行便只剩下受苦。


慈、悲、喜、舍都是從內心的溫柔中生起的。


我們常說要有慈悲心,可是慈悲不僅是針對他人,也針對自己,並且首先是針對自己。


缺少對自己的慈悲,很難真正對他人慈悲。

在開放的心中懷著敬意看待自己當下的體驗,尊重自己的洞見,不否認自己的缺點和過失,也不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失去內心的莊嚴。


即使面對自己的狹隘、冷漠、混亂,依然不忘記知足和感恩。


做到這點對修行人來說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只有不放棄自己,才會不放棄他人;


只有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才會願意去體念他人的感受;


只有相信自己覺悟的潛力,才會相信他人覺悟的潛力,並因此走上大乘菩薩道。

與自己親密相處



訂閱本刊:


查找公眾帳號:namobud


或者關注本刊新浪微博:@六度佛學周刊


以往連載可以查看歷史消息


或者將您的問題直接提交給微信,我們會儘快給予解答,隨喜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學周刊 的精彩文章:

每日慧語-修行,是不斷與自我習慣較量的過程
每日慧語-呵護人生的七味良藥
陳坤:佛是我的呼吸不可或缺,學佛未必是苦行僧
星雲大師:藥師法門最為殊勝
每日慧語-沒人可以躲得開是非

TAG:佛學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的親密,是懂得和自己相處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親密瞬間
夫妻之間相處更加親密的建議
親密不和諧,和諧不親密
處女精益求精,雙魚相處親密
如何和孩子親密相處——說說我和孩子親密的那些事!
高清實拍女同性戀私密生活照,她們也親吻,很是親密
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培養和孩子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
情侶相處久了絕對會暴露出來的超噁心親密行為
來自腸道的親密朋友
妻子與父親關係親密,是不舍分別,還是有特殊感情?
性親密和愛
世界上最獨特的印度猴子,與人類親密無間和睦相處!
親密關係中,你最容易忽視的真相
情侶間真正的親密
傳錯相自爆戀情?律喜與敏煥親密合照曝光
親子關係過於親密,小心戀父戀母情結泛濫!
親密關係中,沒有秘密才是真的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