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清末到民國,天津是中國北方演藝娛樂業的中心城市。電影最早傳入天津是1906年,權仙茶園開始放映電影,美國商人從外洋運來膠片,每三天更換一次新片。30年代,天津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參與到電影製作中。為天津華北電影公司翻譯字幕的鐘石根、費穆、賀孟斧、馮紫墀四人組成電影小團體,常聚在一起研究電影的拍攝手法,琢磨攝影機機位,分析電影的情節設置和藝術風格。

華北電影公司遷往上海,鍾石根、費穆、賀孟斧先後去了上海發展,費穆成為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導演。只有馮紫墀一人留在天津。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海河岸邊的商船)

馮紫墀(1901—1980)出生於一個世居天津的大戶人家。明萬曆年間,馮大才從金陵到天津做官,舉家遷居,住在天津老城西北角。馮家在天津的第七代馮尚權是天津最早的糧食批發商。到了1900年,馮家已開設了十家糧店,又開了敦昌、敦義兩家銀號。

馮紫墀是那種又乖又聰明的孩子,一切聽從家裡安排。他從南開中學一直念到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後,在河北省立一中(今天津三中)當教師。但是他有一顆文藝的心——中學時就是南開新劇團的活躍分子,不甘心一輩子做中學教師,於是辭職考入華北電影公司。

電影小團體雖然解散,但馮紫墀仍一直與電影圈和費穆等人保持著密切聯繫。費穆導演,阮玲玉、金焰等人主演的電影《城市之夜》,編劇就是賀孟斧和馮紫墀。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馮紫墀編劇電影《城市之夜》)

三四十年代,天津的曲藝演出市場達到巔峰,電影票房收入與大鼓、相聲、評書的市場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一直經營電影院的馮紫墀,也在謀求進入曲藝圈的機會。

當時天祥、泰康、勸業場三家商場構成了天津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三家商場都有演曲藝的茶園,周圍幾百米內還有「春和」「新中央」「光明社」「明星」「新新」「皇宮」等戲園,競爭非常激烈。

位於梨棧與天增里之間的泰康商場三樓有一座小劇場,名為「歌舞樓」。這座劇場在競爭夾縫中難以為繼,只好尋找新的下家。馮紫墀聞訊後找上門來,雙方很快談妥:承租期五年,馮紫墀每月付給泰康商場120塊大洋租金,「歌舞樓」更名為「小梨園」。馮紫墀又拉來兩個合作夥伴——王桂森、辛德貴,三人共同經營。

當時戲園常常處於一種混亂狀態,所謂「三行」——手巾把、糖果案子、茶房——把戲園擾得烏煙瘴氣。這種方式雖然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便利,但一方面導致劇場內環境混亂,影響演員表演;另一方面有些強迫觀眾消費,令人反感。馮紫墀決定廢除「三行」,在劇場內專設小賣部賣糖果、瓜子、水果,為觀眾代存衣帽,並免費為觀眾提供茶水。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天祥市場)

馮紫墀還對「小梨園」的硬體做了較大改造,舞台改為封閉式、觀眾席改為皮革座椅。園內設500個座位,前排6個包廂,票價前排每位2角,每個包廂2元。舊劇場沒有對號入座的規矩,觀眾誰來得早誰佔好座。「小梨園」仿照電影院的做法實行對號入座,節目進行時觀眾不得隨意走動,遲到的觀眾要待節目換場時才能入場。

那時候曲藝行業的從業人員一般都出身於貧民家庭,文化水平較低。馮紫墀生於富貴之家,南開大學畢業,確實給曲藝行業帶來了一股新觀念。如果說,曲藝雜耍從撂地到茶園是一次質變;那麼馮紫墀的創新,則大大提高了曲藝舞台的文明程度。再加上「小梨園」地處法租界,治安好於南市,觀眾層集中在知識階層及中產階級,看白戲的人也少,馮紫墀自己的朋友們——銀行經理、洋行買辦、官二代富、二代也都來捧場,「小梨園」將曲藝推上了好幾個檔次。

最初「小梨園」以張壽臣、陶湘如的相聲攢底,但賣座不高。馮紫墀重金邀來當時最火的京韻大鼓藝人劉寶全,粉絲立即趨之若鶩,後又有白雲鵬、金萬昌、榮劍塵、石慧儒、喬清秀、花四寶、王佩臣等一流的鼓書藝人,以及評書名家陳士和、姜存瑞,相聲名家張壽臣、陶湘如、小蘑菇、趙佩茹、馬三立等人加盟「小梨園」。當時「小彩舞」在中原公司(今天津百貨大樓)的「中原遊藝場」嶄露頭角,馮紫墀發現後立即將她高薪挖來,「小彩舞」果然不負眾望,破了「小梨園」的票房紀錄。

「小梨園」風生水起,藝人們都以上「小梨園」演出為榮。靠經營電影公司起家的祁化民看到這個商機,也將近在咫尺的天祥商場「天祥舞台」包了下來,改名「大觀園」,也是專演曲藝,競爭矛頭直指「小梨園」。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老天津曲藝演出)

「大觀園」比「小梨園」規模大、座位多,「天祥」又挨著勸業場,客流大、觀眾也多,可是開業半年,票房卻明顯低於「小梨園」。祁化民想了個辦法,聘請天津演藝界的「大拿」、人稱「王十二」的王新槐來「大觀園」擔任經理。王十二黑白通吃,上任後發揮威力,把「小梨園」的名角全挖了過來,包括劉寶全、小彩舞、張壽臣,「大觀園」立時火了。

「大觀園」買賣雖火,可是大腕太多,出場費太高,等到月底一算賬竟然賠錢。「大觀園」只能拖欠大腕的包銀,時間一長,能走的腕,都不伺候了,王十二也無奈,「大觀園」陷入困局。

支撐不住的祁化民找馮紫墀談判,馮紫墀以8000塊大洋盤下「大觀園」,改名為「大觀園方記」,與「小梨園」統一調配演員,優勢互補,這樣一來,演員心順氣高,演出密度增大,觀眾各取所需,兩家園子比著上座,愈發火爆。

到了40年代初,天津大混混袁文會控制了慶雲戲院,把小彩舞、小蘑菇、馬三立等一大批名角挖走,不許他們到別的園子演出。觀眾倒無所謂,只要看角兒,在哪看都一樣,「小梨園」「大觀園」的上座率大不如前。

南開大學商學系畢業生做戲園老闆,終於還是鬥不過土混混袁文會

(老天津的電影院)

馮紫墀惹不起袁文會,經營「小梨園」「大觀園」也賺了一大筆錢,乾脆又回到電影業,也算繼續自己的最初的夢想。他與盧根(英籍華人)、劉琦投資組建了平安影業公司,承租平安、光明兩家影院。著名影星周旋、嚴華夫婦來天津旅行結婚,特意拜訪馮紫墀,被光明電影院挽留一周,每日電影開演前加唱流行歌曲《四季歌》,轟動津城。抗戰勝利後,馮紫墀組建勵華影藝社,與北平電影廠聯合拍攝了由謝添、白光、董淑敏等主演的影片《十三號凶宅》。(文:何玉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民國三大高手之一,又是直隸軍務督辦,霸佔京劇名伶「美艷親王」
苗阜王聲說相聲火遍全國,尋根「陝派相聲」卻發現竟然起源於天津
李鴻章把直隸總督署從保定遷到天津,袁世凱在天津建「河北新區」
馬三立最後一位徒弟,與姜昆搭檔,說相聲捧哏沒人比得了他
仙劍小說鼻祖寫出《蜀山劍俠傳》成大IP流傳百年,也是大吃主兒

TAG:天津往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失聯浙大女畢業生系他殺 嫌疑人已被抓獲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如何更好進入職場?(一)
如果我是畢業生代表 我會在台上這麼說
應屆畢業生,你還想擠破腦袋去500強外企嗎?
清華畢業生髮明「空氣洗手」:可節約90%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