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段關係的100種方法 | 有些話,適合爛在心裡
來源:TalentGuide(ID:TalentGuide),TalentGuide是中國領先的一站式青年人才成長社群。一起從「拒絕成長到成長,變成想要的模樣」。作者:脖子。本文經TalentGuide授權發布。
經驗
心理
觀點
技能
俗語說「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一句話能讓人如臨天堂,也能讓人如墮地獄。
話語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將在你身上產生一股深厚且持續的影響力。以至於此後,不論在什麼場合,那些打動過或刺痛過你的關鍵詞總是能夠精準地鑽進你的耳朵,直搗內心——回憶在腦中閃現,悲喜清晰可辨。
但是在生活中,許多關係的破裂,並不是因為一兩次的惡語相向,而是長期忍耐後的爆發。那些鑲嵌於細節中的、令人不舒服的表達,才是問題滋生的溫床。
語言是誤解的源頭。
有時候,那些看似有商有量、毫無攻擊性的話語反而會激起人們更大的怒火和反感。因為它背後存在的遐想空間太大了,足以讓人懷疑完了自我之後,再把身邊的每個人懷疑一遍。聽的人暗中不爽,說話的人也暗中委屈:「我又沒說你壞話,你不爽的點在哪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人際交往中,
我們說出的話明明不懷惡意,卻成為扎在別人心裡的一根刺
。
以下幾個原則,活學活用後可以用一百種方法給人添堵,大家謹慎踩雷。
無意識的否定
●
「幫我下樓拿個快遞吧,佔用你的時間了,謝謝。」
聽到這樣的請求,你可能會欣然答應,順帶回復「不用謝,小事而已,反正我正好閑著。」
●
「幫我下樓拿個快遞吧,反正你閑著也是閑著。」
那麼這樣的請求口吻呢?就算你答應了,心裡也多少帶著些不情願。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達,聽的人心情也不同
。
第二種表達就帶著一種無意識的否定,說話者的言語之間透露出一種霸道、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意味:
「幫忙」似乎是一種應盡的義務,而不是一種選擇。
因為閑著是一種錯,空閑的時間應該被充分利用,所以我有充分的理由使喚你。而聽者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客體,會感覺到自己的時間並沒有被尊重——
一個人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完全是他自己的事,
他有忙碌的權利,也有發獃的權利,空閑的時間一樣是具有價值的、值得被尊重的。
第二種表達還有無數種變體,許多人在工作中都是採用這種方式與人溝通的,最後他們會發現,似乎越來越少人願意對他們施以援手。
強烈的控制欲
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明明把一件事交給你做了,卻總是在各種細節上指手畫腳。
比如你們商量著一起去看電影,他會說「你來買票就好了
」
。當你打開購票app時,他勸你「這個app上買票總是貴幾塊錢,去另一個app上買吧。」
當你打開另一個app開始選擇場次,他提出建議「別買太早了,我覺得八點左右最好。」
等到你終於選定了場次和座位,他趕忙阻止你「哎等等,再往前坐一點吧,我怕太遠了效果不好。」
看似把這件事交給你做,但是整件事中推動全部過程、真正做出決定的一直是他。
下一次再聽到這個朋友說把事情「交給你了」的時候,你可能會想錘他。
在工作中,重視過程超過重視結果的領導也很常見。
一件任務布置給下屬,他們總是無法充分授權,經常性地對下屬的工作橫加干預,哪怕他們在該領域並不專業。
但他們就是對事情的過程和細節有著極強的掌控欲,在所有節點,都要求下屬提供詳細的工作彙報。
其實生活中許多事情和做數學題是同一個道理,
「
山頂只有一個,通往山頂的路卻有很多。
」。但細節控尤其關注事情的過程,他們堅信自己的方法才是一切問題的最優解,總是忍不住將事情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上引導。而事情真正的執行者只會感到極大的沮喪:喪失了對自己手中所有事物的控制感,一切彰顯個性的嘗試都會被「矯正」,想法和熱情漸漸被澆熄,也會失去責任感。
當你決定將一件事交給另一個人負責的時候,就應該給予足夠的信任和授權。
忍住「如果我不及時干預,這個世界就完了」這個念頭,在細節問題上多給執行者一些自主決定的空間。
含糊其辭
面對某些亟待確認的問題,有些人就是不給你明確的答覆。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另有打算,可能是因為他們自身猶豫不決的性格,也可能是因為客觀環境導致他們沒法給出明確的回復。
制定旅遊計劃時,就經常碰到這樣的事情。
當你與朋友商討出行時間,準備買機票、訂酒店時,對方卻遲遲不做決定,總是說過幾天再決定出行日期。
於是拖著拖著,已經錯過購買機票的最佳時機了。
有些時候,含糊其辭是帶著一種「
責任最小化
」
的目的。對方不給出明確的答覆,很可能是希望由你做出最終決定。又或者,對方內心其實對這件事帶著一種抵觸的情緒,而這正是他們消極反抗的一種體現。
更惱人的是,
常常使用模糊化表達的人是有著「出爾反爾」的善變性格的
,為了便於日後更改主意,他們才使用了這種表達方法。在工作中,有人會碰到這樣的上司:
交給你一份工作,當你詢問deadline時,他會說:你先做吧,到時候我會找你要的」,而就是不給出明確的時間點。
又或者一些方向性的問題,他也同樣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回答。
當你加班加點地做出來之後,他很可能說:「我沒說過現在就要啊,你應該優先去做那些重要的工作。」或者「你做出來的跟我想要的完全不同,重做一份,明天發回給我。」
與這樣的人溝通,我們會因為置身於他們所創造出來的不確定性,而陷入極大的焦慮。
可預見性的計劃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模糊與不確定的行事風格則會讓身邊的人充滿緊張感。
當你實在不能給出明確答覆的時候,不妨設計一套備選方案,敲定做出關鍵決定的時間節點,這樣不僅能推動事情更順利地進行,也能減輕對方的焦慮感。
自我中心
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想法一直被否定。但是與一類人溝通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想法一直在被打壓。
「很喜歡XXX,他是我唯一的偶像。」
「你竟然喜歡XXX?他的扒皮貼沒看過嗎?據說他這個人不怎麼樣。」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通常將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我」的視角是評判一切的核心。他們總是嘗試著用自己的經驗來打敗你。
他們與人對話不像是在溝通,更像是在辯論,佔據上風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彼此相交的區域註定只有一小部分。因此一個人永遠也別想用自己的三觀徹底打敗另一個人,使不同的兩個世界完全重合。
而如果縮小自己,對新事物更加開放,放下對不同觀點的攻擊欲,就能看見更大的世界。
有些人的快樂從征服別人的過程中獲得。
但是溝通的意義不在於征服,而是給彼此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一個陌生新奇的世界。
推薦閱讀
關注「
職場實用心理學
」,回複數字108
,查看4月3篇熱門文章
1、《誰的職場,不是從打雜開始的!》
2、《一個女生25歲到30歲的這幾年》
3、《一個人不自信的根源是什麼?(深度解讀)》


※每一個女人都要記住這6件事!(實用乾貨)
※「大」字加一筆,你最先想到什麼字?解析你的性格
※1小時學會多肉植物的養護方法,讓你的家和辦公室顏值爆表!
TAG:職場實用心理學 |
※10個毀掉好照片的錯誤操作,你中幾個?
※4個月練出的馬甲線10天就毀掉,是怎樣一種心碎?
※「20年,我暴打8000個小三」:在爛事上糾纏,毀掉的何止自己
※120斤肥肉是怎樣毀掉一個人的?
※10個毀掉好照片的錯誤操作
※100枚就能毀掉一個國家,美國卻造上千枚,只因這個目的沒達到
※心理學家:有一種方法,可以徹底毀掉一個人
※10個毀掉好照片的常見操作
※這 10 個常見的錯誤,在一點點毀掉你的跑步
※90後的集體回憶:那些被外掛毀掉的遊戲,有多少是你玩過的?
※毀掉一個孩子,僅需7步!80%的父母都在做
※從王者到「一坨屎」,磨鍊一副好身材需要10年,然而毀掉它只需4個月
※45歲的男人說,因為一段過去的感情,毀掉了我20年的婚姻
※心理學:想要毀掉一個人,這個方法最有效!
※心理學家:徹底毀掉一個人,一共有三種方法
※中國一個被自己毀掉的景區:一桶泡麵60元,現在根本沒有人敢去!
※不瞞你說:你的肝,都是被這4個壞習慣,還有這3種食物給「毀掉」的
※毀掉整個世界需要多久?美隊100年,雷神2年,他只要一個念頭
※刺激戰場:無法得到,就徹底毀掉?100%毀掉護甲方法,長見識了!
※一顆小結石,毀掉了27歲小伙的腎!原因是他忽視了1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