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野:1943年向蔣介石鑄獻九鼎的流產與非議

鄧野:1943年向蔣介石鑄獻九鼎的流產與非議

鄧野:1943年向蔣介石鑄獻九鼎的流產與非議



九鼎是古代中國特有的器物,寓有神聖之意。有關九鼎的記載最早出自《史記》,據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繼之,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宋徽宗崇寧三年,也曾先後鑄九鼎。自宋徽宗之後,此項記載便淡出史籍,九鼎逐漸成為古老的歷史故事,僅僅在詞典上留下一個並不常用的名詞。

然而,時至公元1943年,在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這個早已絕跡的器物竟又一次現身。這一回鑄鼎的一方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幾個下屬黨部,而獻鼎的對象則是該黨總裁蔣介石。這個絕跡之物的重現,也使九鼎的故事跨越時空,從上古延續到近代,從禹延續到蔣。


1943年1月,在蔣介石的直接督導之下,中國與英美分別簽署平等新約,據此,存在於中國約百年的不平等條約被取消,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至少在形式上得到解除。廢除不平等條約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題之一,由於此舉具體經由蔣介石及其領導的國民黨完成,為此,官方的刻意宣傳與民間的自發情緒交匯在一起,在重慶掀起一輪對蔣個人歌功頌德的浪潮。


正是在這樣-個背景與氛圍之下,向蔣介石鑄獻九鼎的擬議被提出。擬議及操辦者,為組織部下屬大學黨部與工礦黨部,而出面牽頭的則是組織部長朱家驊(字騮先)。


鑄獻九鼎的消息傳出之後,蔣本人並不制止,等於默認,由此招來人們私下異議。3月22日,軍令部長徐永昌日記記載:"晚飯後王芸生、曹谷冰來......王、曹對委員長允准各大學鑄獻九鼎表示不應當,並雲鼎文為顧頡剛擬,鼎式為馬衡辦(此事全出人意料之外)。"王芸生時任《大公報》總編,曹谷冰則任該報董事,王、曹、徐三人的反應至少都不是正面的。

這九個鼎後來尚未對外展示即被封存,親眼見過其實物的並不多,時任組織部秘書的龐鏡塘記載:九鼎"經中央大學美術系和美術學院兩位教師畫出幾種圖樣,最後送朱家驊審定為圓形三足的一種,並決定用最好的銅合金鑄造成坯,然後飾以浮雕,花紋略仿三代彝器的舊圖案"。據稱:"九個鼎的形制大小和花紋完全相同,器高約30公分,重十幾市斤。"據前述王芸生所云,鼎式的設計出自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九鼎銘文全文如下:"於維總裁,允文允武,親仁善鄰,罔或予侮。我士我工,載欣載舞,獻此九鼎,寶於萬古。"幾句空話,形式大於內容。


當年10月30日,中國與美英蘇一道簽署《四國關於普遍安全之聯合宣言》,據此,中國的四強地位得到確認。年初,基於不平等條約的廢除,鑄鼎的擬議被提出,年末,隨著四強地位的確認,獻鼎的時機已然水到渠成。


11月3日,中央社報道:"全國工礦暨學校黨部鑄九鼎奉獻總裁致敬,聞於本月七日在某地舉行隆重奉獻典禮。""並悉奉獻九鼎籌備會恭請組織部朱部長家驊為主獻人云。"(《大公報》)


3月間徐永昌初聞此一消息,或許因為還只是一個傳聞,其反應僅僅是出人意料,但當此事被證實之後,11月6日,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聞明日各界將獻九鼎於蔣先生,此亦可紀之一也。""余向主努力求己,不重視向國際求體面,即個人亦然。今日獻九鼎,蔣先生應卻而不之卻,徒損其大,獻者不以德愛人,徒增國家之陋。"

九鼎之鑄與獻,均緣自在國際上獲得"體面",徐的意思是不應過於看重這些表面現象。徐對九鼎的獻受兩方均表不滿,認為獻者不以德愛人,受者則應卻而不卻,結論:國家之陋。


11月7日,國民黨中央訓練團第28期舉行開學典禮,按照預定安排,獻鼎典禮一併舉行。不料事到臨頭,獻鼎忽遭蔣氏嚴拒,急令叫停。


關於拒獻的原因,蔣在當天日記中這樣解釋:中訓團開學典禮,"本擬准予同時舉行黨員獻鼎典禮,以志本黨取消不平等條約之永久紀念,惟見報載,該鼎耗費金錢二百萬元,為時一年有餘,且需用數人抬杠,殊甚駭異!今晨到黨訓班(按:指中訓團)時,正實習獻鼎典禮達二十分鐘之久,此種耗錢費時,無益於黨國抗戰與民生之事,在此戰危時困,軍民窮乏之際舉行,可謂無聊已極。乃令作罷,故僅舉行開學典禮而已,至對於為獻鼎而來之五百餘人,在開學致詞時,乘便訓導,並說明作罷之理由,使一般黨員亦能多得一層教訓,並使之務實而不尚虛文也。"


此一記載表明,獻鼎一事本已獲准,而蔣所以忽又拒獻,是因為得知耗錢費時,故而斥之為虛文無聊。總之,在最後一刻,蔣總算保持了一分清醒,沒有讓這個無聊之舉成為最終的事實。


拒獻的消息迅即傳開,再次引來人們私下熱議。任職於侍從室的唐縱在當天日記中寫道:"上午中訓團開學,組織部將舉行獻鼎典禮。委座以工料甚貴,典禮隆重,大怒。責備朱部長不是。此時前線將士浴血抗戰,何能如此耗費,作此無益之事。時賢多贊委座英明。"

此一記載可以這樣理解,既然時賢對於拒獻的反應是正面的,反過來,對於鑄獻的看法肯定是負面的。


唐縱僅僅記載了人們的一般反應,但是,此類"無聊"之舉為何能夠發生,唐並未深究。時任銓敘部次長的王子壯探討了這個問題。11月12日,王子壯在日記中對事情的經過記述如下:原擬中訓團開學典禮與獻鼎典禮一併舉行,但蔣"見鼎為正式之銅鼎,即召朱部長至主席休息室,高聲斥責不應如此。謂作事須有意義,符合時代潮流,而此舉既無意義,又未合潮流......殊為不當。旋出而行開學禮,言及黨員應知恥,則指獻鼎為不知恥,並聲言不用再獻,我接受各位的意思好了。此事予朱騮先部長以當面責斥於大庭廣眾之中,至使人難堪,故朱氏有不願干之表示。"


蔣對朱家驊的斥責及中訓團開學典禮講話,國民黨官方文獻未見收入,王子壯的記載可以聊補此一缺失。


那麼,發生此事的原因何在?王子壯這樣認為:"總裁以雄才大略,本不免英雄自喜之心,近年以總裁身旁至少諍言,且往往蒙蔽事實以飾非......獻鼎之動機實難逃此種責備。"所謂英雄自喜之心,指好大喜功,這是蔣自身的弱點,而另一原因則是蔣的身旁缺少諍言,鑄獻九鼎正是兩方面的原因互為作用的結果。

另外,關於獻鼎的具體經辦,王子壯認為責任並不全在朱家驊,蔣亦應負一定之責。王寫道:"朱氏之出此,事前曾有報告請示,獻鼎時則指定於訓練團開學之時,彼(按:指蔣)並未有何反對之表示,在簽呈上批一 閱 字。其意蓋謂 知道了 ,何以突然來此打擊?謂其心緒不好亦不應前後判若兩人......"此言意指蔣出爾反爾。


王子壯探討了獻鼎的成因,較之唐縱那樣的一般性記錄有所深入,但王並未抓住問題的核心,此即獻鼎的性質。徐永昌提出了這個問題。11月18日,徐在日記中這樣表示:"蔣先生在中訓團卻朱騮先等所獻九鼎,此事關係太大。"為何關係太大?徐繼續寫道:"民四初聞籌安會之名詞,以為袁總統會將赫然震怒......不意其漸至於自謀之。張勳復辟前,余亦以為斷不會再有此胡塗事,卒至龍旗通衢,方覺果有此笑話出現。九鼎固微,然獻者之心至危。"徐稱蔣之拒獻大快人意,結論:"誰曰我中華民國未進步。"


在這裡,徐把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與鑄獻九鼎聯繫起來,作為同一類問題一併提出,從而抓住了問題的實質與核心。向蔣個人鑄獻九鼎,其實質並不在於耗錢費時,也不在於虛文無聊,而在於它是一項封建性質的活動。正因為徐的視角擺在這裡,因此,徐把蔣之拒獻視為國家的進步。


圍繞九鼎而引出的爭議,蔣是其一,朱家驊是其二,而第三個遭物議的則是九鼎銘文的作者之一,時任中央大學教授的顧頡剛。


關於撰寫九鼎銘文一事顧氏後來予以否認。此事本身並不複雜,只需做一個簡單的清理。1943年1月11日,顧頡剛日記記載:"中英、中美另訂新約,廢除百年來之不平等條約,是抗戰以來第一可喜事也。"這是背景。1月28日顧又記載:大學黨部與工礦黨部欲向蔣獻九鼎,"而以鼎銘屬予,因就(劉)起釪所草,加以改竄"。


劉起釪當時是中央大學的學生。這就是說,撰寫九鼎銘文這件事由顧接下,再由顧交劉起釪起草,最後經顧"加以改竄"而上交。所謂改竄,既是修改也是定稿。整個過程的確由顧經辦,因此本文稱顧為作者之一,這個定位應當可以成立。但由於顧的名氣大,當時人們只知顧頡剛而不知劉起釪。


中共建國之後,這件事一度被視為顧的政治污點,對此,顧曾這樣自辯:大學黨部等決議向蔣獻鼎:"因為我在中大,所以由中大的同學邀我撰鼎銘,適有歷史系學生劉起釪曾作文言文,我交給他做了......我把劉君所擬的送去,說明不是我做的,但過幾天報紙上登出來,仍寫了我的名字,這是他們要引我的名以為重的意思。"這個記述,完全迴避了"加以改竄"的事實。


顧氏繼續寫道:"哪知隔了六年,忽然舊事重提,說我獻鼎。我哪裡來的鑄鼎的工料錢......當時國共合作尚未決裂,共產黨尚喊 擁護蔣委員長"的口號,而廢除不平等條約也未始不是共產黨該慶幸的事,這鼎即使是我做也並不在今天犯罪。"


顧之自辯歸結為兩點:其一,銘文出自劉起釪;其二,中共當時亦擁蔣。的確,在抗戰時期說幾句蔣的好話並不為過,中共甚至說過這樣的話:"中國共產黨認為:全國軍民必須一致擁護蔣委員長領導抗戰,中國共產黨承認,蔣委員長不僅是抗戰的領導者,而且是戰後新中國建設的領導者。"中共的此一說法,此一承認,較之"我士我工,載欣載舞"幾句空話,肯定可以為顧做更為有力的政治開脫。


顧氏對九鼎銘文的下推(劉起釪)與上掛(中共),無非是政治壓力下的無奈的反應,問題在於:這些其實都不是事情的核心。顧頡剛曾親身經歷五四洗禮,但卻回過頭來參預這種與五四精神完全背離的活動,這才是問題的實質,也是引起當時的知識界側目的原因。


1943年12月18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在重慶造訪俞大維與陳寅恪,竺記載:"寅恪對騮先等發起獻九鼎,顧頡剛為九鼎作銘驚怪不止。謂頡剛不信歷史上有禹,而竟信有九鼎。"


如前所述,根據《史記》記載,九鼎為禹所鑄,而顧頡剛最為著名的學術論點之一,就是否定禹之存在,此即人們通常所說:禹是一條蟲。既然禹不存在,那麼,就邏輯而論,由禹所鑄的九鼎當然也不存在,因此陳寅恪表示不解:顧頡剛不信有禹,卻信有九鼎。


但是,真正引起陳寅恪"驚怪不止"的,並非禹與九鼎之間的邏輯關係,而是獻鼎所表現的與時代精神的背離。接下來竺可楨記載:陳寅格"作詩嘲之雲: 滄海生還又見春,豈知春與日俱新。讀書漸已師秦吏,鉗市終須避楚人。九鼎銘詞爭頌德,百年粗糲總傷貧。周妻何肉尤吾累,大患分明有此身。"


陳詩所指與所嘲,正是問題的核心與實質。


既然被蔣拒絕,鑄獻九鼎也就沒有成為最終的事實。本文所以把這個半途而止的問題提出,因為在這個問題上體現了一種較為典型的不對稱的精神現象。


不平等條約的取消至少在形式上解除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地位,這肯定是歷史的一個進步。然而,向蔣個人鑄獻九鼎,則又是一種封建性質至少是半封建性質的擬議,這肯定是歷史的一個退步。以封建或者半封建的方式,紀念半殖民地的解除,等於以退步紀念進步。一句話,以一種反時代的精神風貌,而面向時代的前行。本來,從理論上講,進步與退步兩者似乎互不相容,然而在實踐上卻可以被人們合為一體。既是不對稱的,又是可以平衡的,此即鑄獻九鼎所留下的一個可供思考的問題。


最後,那個期待"寶於萬古"的九鼎去向何方?據龐鏡塘記載:遭蔣拒獻之後,"朱家驊即刻派人把這九個鼎送交中央圖書館暫行代為保管,以後便不知下落了"。看來,其命運與夏禹、武曌、趙佶所鑄之物,大體相同,都被吞沒於歷史的瀚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竺可楨:陽曆與陰曆的合理化
周赧王與「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西周武公
陳傳海、楊自然:1942和1943年的河南嚴重災荒
魏源、曾國藩、黃興和近代中國軍事變革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流產的毛蔣會晤:1942—1943年國共關係再考察(八)
流產的毛蔣會晤:1942—1943年國共關係再考察(五)
流產的毛蔣會晤:1942—1943年國共關係再考察(二)
3次流產、1616次注射 女同志4年拼生寶寶「針筒照」 惹哭網友
流產、離異43歲的她喜提26歲肌肉小野獸!
54歲國民黨上將娶17歲嬌妻,為生兒子,懷孕16次流產10次
他娶3妻生4子,讓劉雪華流產不育,今66歲與小16歲女友相戀
12艘潛艇2年服役,3000億大搞擴軍!核航母卻不幸流產
越南物流產業年均增速達14%至16%
32歲劉詩詩台北產子,「白考兒」今晚流產跳海
深耕物流產業 20 年的翟學魂,與他眼中的「產業互聯網」|IF19
10年流產11次,竟和老公的職業有關
孕中被男友拋棄流產,40歲與大13歲丈夫閃婚,今60歲還單身
販毒殺人、流產致死……他們的12歲疼哭70000人
7年為導演流產兩次,傷心嫁16年男閨蜜,如今坐擁8億豪宅
因中國一票否決,美巨頭3000億生意流產,需付135億違約金
英國媽媽10年流產18次 第19次懷孕成功生下小兒子
大9歲丈夫很紅,10年婚姻,流產兩次,今45歲素顏美如少女
400名北約士兵神秘死亡,海灣孕婦頻繁流產?美國人乾的!
經歷2次流產、分手、破產 張衛健、張茜相依相伴恩愛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