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懷孕期間出現任何的出血現象,都可能是某種癥狀的警訊之一,因此,李木生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毛士鵬奉勸所有孕媽咪,每次懷孕可能面臨的狀況都不一樣,孕期只要有出血癥狀務必就診確認原因,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態,以免影響到腹中胎兒及孕媽咪的身體健康。


分辨出血癥狀


懷孕期間,孕媽咪的所有心思都在胎兒身上,因此只要發現出血,就必須就診確認原因,毛士鵬醫師認為,雖然不能小題大作,但絕對不能輕忽任何異常狀況,孕媽咪如果就診確認沒事或僅是輕微狀況,下次同樣情況發生,就能夠不需要太緊張,但務必謹記一個原則「只要有出血就是有問題」,千萬不能疏忽。

.顏色:孕期出血可區分為三種顏色,首先鮮紅色屬於最急迫的狀態,第一時間直接流血出來,且血液流量容易較大;咖啡色相較於紅色,屬於緩慢性出血,流速較慢,血液由於先流到陰道與分泌物混合,因此變成咖啡色;粉紅色則是少量出血後流至陰道與分泌物一起流出,也屬於緩慢性出血的一種,但孕期出血通常不會是粉紅色,粉紅色出血原因多半為子宮頸糜爛、息肉或發炎,但仍必須經由醫師確診。


.原因:出血原因可分成兩部分,分別是構造與功能的問題。前者,可能有胎盤著床位置過低、子宮頸發炎、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必須透過超音波以及內診才能確認出血原因;後者則與高齡產婦或卵巢功能差的孕媽咪,體內黃體素不足,導致胚胎與子宮內膜無法緊密結合有關。


.治療:根據出血原因,醫師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舉例來說,若是子宮肌瘤,為加強穩定度要增加黃體素,有子宮頸糜爛或息肉,則必須拿掉息肉或用藥讓發炎癥狀減輕。


改善孕期出血方式

毛士鵬醫師針對可能導致孕期出血的狀況,詳加解釋原因、可能發生的時間點及改善出血的方式,讓孕媽咪參考。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1.受精卵著床不穩


受精卵著床後的穩定度,通常是看胚胎與子宮的結合問題,但是無從證實是否為受精卵著床不穩導致出血,因此會先等到排除其他可能造成出血的問題,才會將出血原因歸納為受精卵著床不穩,而這通常都是懷孕初期發現,醫師會先開立黃體素,而份量多寡必須看血液的量,如果是急性出血,就要先注射黃體素,但若出血量少,代表胚胎穩定度暫時沒問題,就會開立口服的黃體素。

2.胚胎異常自然淘汰


毛士鵬醫師強調,在確定胚胎異常自然淘汰前,務必要有多次超音波比較。若孕媽咪月經周期不準,這周去看診胚胎為1公分應該先確定懷孕,並用超音波確定為子宮內懷孕,等到過1周再看仍然維持原樣,或是超過2周以上卻仍未發現心跳,就可能為胚胎異常,通常需連續幾周的看診比較過後才能夠確診。而若確定是不好的胚胎,唯一的治療就只有中止妊娠。


3.黃體素不足


黃體素是人體原有的激素,但懷孕後體內的黃體素會急速上升,通常一般女性,平日體內黃體素的濃度小於2ng/ml,等到排卵前後及懷孕初期,黃體素濃度就會上升到5~10ng/ml。因為黃體素是讓胚胎能維持於子宮內著床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當體內黃體素不足時,就有可能會出血,此時應該請醫師開立黃體素補充。


4.葡萄胎

葡萄胎屬於胎兒染色體異常的一種,發生機率較低,主要是指懷孕組織在子宮內出現非正常發育,初期會有嚴重嘔吐癥狀,陰道則有很多暗紅色分泌物,且與相同懷孕周數的媽媽相比,腹部顯得比較大;雖然超音波可以看出葡萄胎,但必須要用病理切片化驗後才能確診。


5.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意即受精卵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最常見是跑到輸卵管、卵巢、腹腔、子宮頸等位置,受精卵會在錯誤位置繼續分裂生長,對孕婦的危險性高,因此必須立即中止妊娠,若不中止甚至會影響到孕婦的性命;著床位置錯誤可能會有陰道不正常出血,甚至孕婦腹部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因此若有不正常出血及疼痛,務必儘速就醫檢查。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6.子宮頸閉鎖不全


等到懷胎足月後,子宮頸會慢慢張開準備生產,也就是俗稱的「開幾指?」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由於子宮頸緊閉的能力很差,通常在孕期16~22周會出現無痛性的子宮頸變薄與子宮頸口擴張,導致胎膜破裂,通常會伴隨著出血,當下醫師必須立刻做子宮頸環扎術,這手術是類似製作一束口袋將子宮頸口收緊;盡量等到胎兒足月,再準備解開即可,如需剖腹產,則可等到寶寶安全出生後再施行。若第一胎曾經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情形,第二胎在12~16周期間,就必須要先進行子宮頸環扎術,避免有狀況發生,並盡量減少走路、運動、長時間站立,讓肚子緊縮情況減低,減少子宮頻繁收縮。


7.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等於受精卵著床位置較低,胎盤蓋到子宮頸口,正常胎盤位置離子宮頸口越遠越好,因為著床會較穩定,但通常要到24~28周時,才能確認是否會前置胎盤。另外,由於前置胎盤接近子宮頸口,容易一不注意就使胎盤血管破損引發出血,且子宮下段收縮能力差,若造成胎盤剝落將難以止血,容易造成產後大出血,影響孕婦安全,因此平時應盡量多休息,隨時注意胎動,若有狀況應及早就醫。


8.子宮頸糜爛


懷孕初期及後期都有可能發生「子宮頸糜爛」,所以若初期已經發現,就要及早治療,而糜爛一詞,時常造成孕婦恐慌,毛士鵬醫師解釋,子宮頸原本是平滑的表面,但陰道發現細菌時,子宮頸的腺體會聚集保護子宮頸,免於外部細菌進入,而此一現象會造成子宮頸內口出現類似向外翻出的情形,因此子宮頸糜爛也是內子宮頸外翻的意思,屬於一種良性的生理變化,但外翻的結果會導致容易出血,或是加上孕媽咪走路摩擦、太累、站久、扛重物都可能會有出血情形,治療方式可採取藥物或局部塞劑。


9.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功能必須等到12~13周後才能健全,因此在這之前的出血,不能視為胎盤早期剝離,應視為流產;而胎盤早期剝離是在胎兒出生前,胎盤就全部或部分從子宮壁剝離下來,因為腹中胎兒全靠胎盤來獲取母體的養分,是胎兒與母體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角色,若是在尚未產出就出現剝離,寶寶一下子失去養分,很有可能在短時間死亡,且剝離時常沒有預兆和跡象,可能突然發生而造成大出血。


至於前置胎盤與胎盤早期剝離的差異,乃在於前者是因胎盤位置低而造成出血,此種出血較不會痛;但後者是胎盤從子宮上直接脫落,因此痛感會十分明顯。為避免此情況發生,建議平常避免勞累與腹部過度用力或撞擊,以降低出血的機率。


10.痔瘡


若懷孕前就有痔瘡,懷孕後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若專指懷孕期間的痔瘡,至少要到24~25周以後才有可能變嚴重,甚至出血。因為懷孕初期胎兒較小,不足以壓迫到肛門影響血液迴流。假使孕期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使糞便水分不足、過硬,就會容易有痔瘡,不過孕期痔瘡多半屬於暫時性痔瘡,不建議以手術處理,等到生產完畢,痔瘡多半都會逐漸變小。


11.泌尿道感染


隨著子宮逐漸脹大推移到腹腔,壓迫到膀胱及輸尿管,阻礙尿液的流通,膀胱也更容易被細菌感染,使泌尿道感染,癥狀包括小便時會有灼熱、脹痛,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血尿,但泌尿道感染有時癥狀來得又急又快,孕婦無法自行區分是泌尿道或陰道出血,所以必須就醫檢查,如果確認是泌尿道感染,就要儘速以藥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流產後處理


若確定已經流產,最重要的是先行確認是否有任何殘留物,因此醫師會做超音波檢查,毛士鵬醫師建議,流產後至少經過2~3次的月經周期後再懷孕為佳,而在等待下次懷孕前,盡量維持身體狀況及良好受孕環境,多補充葉酸及B群,有助於提升懷孕質量;另外,一旦有因黃體素不足而流產的經驗,下次若確認子宮內懷孕後,也可直接使用黃體素,雖然給予黃體素無法促成質量差的胚胎變成良好的胚胎,但只要是好的胚胎,黃體素能夠協助鞏固胚胎著床。



孕期出血的11大可能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活健康 的精彩文章:

體外射精不會懷孕?醫:懷孕率高達百分之75
一天狂睡二十小時還是累原來是癌疲憊
如何和孩子談性?專家:要教導自我保護
女人長得Man 原來是額頭外型惹的禍

TAG:優活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是「胰腺炎」?產生的10個原因?6種早期跡象,可能造成的4種併發症
胃潰瘍的早期癥狀,這4個原因可能會引起胃潰瘍
女人過了38歲,身體出現這2大「變化」!可能是要「提早絕經」了
空腹血糖高,可能與這4個原因有關,很容易避開
40歲是女人卵巢的「生死關」,身體出現這3個癥狀,卵巢可能早衰
產後出血,可能與這3個因素有關,早了解早預防
「糖尿病」早期,身體可能會發出這4個信號,自測一下你的還好嗎
孕期有這4個現象,可能胎寶出生後愛哭鬧!
備孕期間遲遲懷不上小寶寶,可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大S第三胎未能成功娩出,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
CR929:我可能會比預期的要胖一些!
宮崎駿大師決定復出,並出新作品,可能在2019年上映!
孕期出現胎停的現象越來越多,可能與這些原因有關,准媽要避免
身體4個部位出現「情況」,血管可能已經堵塞衰老!45歲後,2種食材要多吃
臉上長痘痘,可能是這4大原因,3招即可解決啊
18周的孕媽媽感受不到寶寶的胎動,別著急,可能是3個原因造成的
身體有3種特徵,可能血糖很高了!30歲後,3件事最好少做
接好孕,如果身體出現這3個變化,說明艱難備孕期可能要結束了!
女人30歲後容易發胖,如果沒有這4個壞習慣,你可能在慢慢變瘦
不論男女,過了50歲,還能做到「三要兩不要」,最少也可能活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