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技獨角獸不願上市,市場將形成寡頭壟斷

科技獨角獸不願上市,市場將形成寡頭壟斷

科技獨角獸不願上市,市場將形成寡頭壟斷



科技市場早已由美國企業拿下主導權,但今非昔比的是,美國網路巨擎不再熱衷公開上市,今天美國上市企業只剩 3,671 家,幾乎比 10 年少一半,這不是股票市場萎縮,事實上上市公司市值從 20 年前占 GDP 的 105% 成長到 136%,股市已被少數的老企業主導,年輕公司卻敬而遠之

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報導,現在一家上市公司平均生命周期為 18 年,比 20 年前多 6 年,且價值高 4 倍,2000 年前 20 年平均一年有 300 家企業上市,2000 年後只有 100 家,許多高估值的新創公司包括汽車共享公司 Lyft,與 Pinterest 都不願意上市。


為何會有這個現象,在瑞士信貸工作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書的 Michael Mauboussin 形容是IPO 市場的乾旱現象,雖然美國企業總數維持穩定,但發布股份的意願減半,擔心繁文縟節與嚴格的監管法規是原因之一,許多創業者認為私人市場比較能推動長期策略


至於渴求資金的企業,越來越不需要砸錢在建廠,以及購買設備,因為現在企業多半屬於科技密集產業,換言之,私人市場在提供資金運作上也越來越成熟,許多主流基金經理人都已投資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


尤其是成立 10 年但仍未上市的租屋共享網站 Airbnb,亞馬遜 1997 年上市時成立僅 3 年,Airbnb 不上市也能從私有市場募集到數十億美元,且有 26 個外部投資人,今年營運利潤將高達 4.5 億美元,去年秋天員工售出價值達 2 億美元的股票,公司根本不需要上市也不缺錢

此外,成熟公司退出股票市場的案例越來越多,大約三分之一的出發點是非自願的,其餘是因為被收購,有些公司被私募股權基金收購,但大多數公司被其他公司通常是上市公司接管。幾十年的反壟斷執法意味大多數產業越來越集中,老闆和顧問經常認為,收購是資本主義變得更具競爭力的證據,事實上,這是相反的證據,變成少數大公司控制大部分經濟利益


上市公司減少,破壞股東民主的概念,譬如 40 年前美國退休基金可以透過投資標準普爾 500 指數完全參與經濟,或是投資風險投資基金共享新創公司成果,但現在退休基金只能大量投資私人公司和不透明的標的,然後給銀行家和顧問高額費用,一般沒有管道的美國人更無法在經濟活躍期,直接參与經濟利益。


獨角獸不需要符合上市公司的會計和揭露標準,因此對這些公司做適當監管的代價很高,譬如血液檢測公司 Theranos 造假,以及 Uber 近期發生的一連串醜聞都是代價。


不過,年輕公司上不上市完全取決於其所有者,一些科技巨頭包括 Tesla 的老闆 Elon Musk,亞馬遜的 Jeff Bezos 等人長期以來精通上市企業經營的藝術,Bezos 曾經透露一旦企業上市就必須強大才能生存下去,而要維持強大會是一件麻煩事


報導認為,上市公司數量持續下滑將是壞消息,這將是經濟寡頭壟斷的一個癥狀,長期來看會對經濟產生衝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科技新報 的精彩文章:

把發熱的伺服器放進「水」里冷卻,這是阿里NASA公布的黑科技
勝者杞人憂天?馬云:未來 30 年世界只會更痛苦
逆天!人工智慧開 F-16 戰機跟人類一起出任務!
Elon Musk 最大膽的投資,將研發電腦與人腦融合技術
來,孫區長,蘋果和中國航天告訴你什麼叫胸懷宇宙

TAG:TechNews科技新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趣頭條,下沉市場獨角獸養成記
獨角獸概念獨舞兩地市場
「獨角獸」引爆一級市場資本狂歡!大機構成實力擔當
藝人經紀將成為熱門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需求無限
科技巨頭是否會「綁架」市場?
動漫店連鎖展望,二線城市成最火熱市場
出行市場第三次大戰:形成壟斷就可以高枕無憂?
天災人禍不斷,特斯拉成市場最大空頭
市場翻拍成癮,觀眾消化不良
未來澳洲房產市場投資趨勢,勢必形成的三足鼎立之勢
能「刷臉」之所不能!步態識別技術市場前景可期
鉬鐵市場逐步「休市」,成交冷清
中國市場需求不斷攀升,「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為何有機奶粉會越炒越熱,營銷噓頭還是市場趨勢?
市場要聞-獨角獸概念
市場八二分化,市場風格是否轉變?
一枝獨秀─蘋果壟斷智能手錶市場
開源不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一種市場策略
別怪背景亂,菜市場也能拍出人像大片!
噢,好吧,電影院變成了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