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藥典標準下,為何全國無可用之中藥?

藥典標準下,為何全國無可用之中藥?

4月21日,國家食葯監局發布了30家企業生產的33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的公告,其中還包括康美葯業和雲南白藥等知名葯企。而不合格的原因不再是什麼染色、假藥,而是某個品種含量指標不合格;甚至還有很多性狀(片型)不合格的!

小月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家食葯監局及各省葯監局工作激情是前所未有的高漲,關於飲片不合格公告幾乎是「暴風驟雨」式發布。全國大小飲片企業紛紛中槍,幾無倖免!

圖1:食葯監總局網站發布的中藥飲片不合格通告

到底是中藥飲片本身「積重難返」?還是我們的檢測標準體系出了問題呢?經過小月仔細梳理,發現還真不能全怪罪中藥飲片本身——以西醫思維確立的《藥典》評價標準,本身就有巨大漏洞和不合理之處。

一、藥典標準,屢屢引發中藥飲片品質「冤案」

1.1標準高到難以企及,導致絕大部分中藥檢測不合格

先說說含量指標:藥典標準檢測的按理來說應該是藥材「最低標準」了,但這些標準制定時,由於缺乏充分論證,某些放在臨床實踐中根本無法操作,查誰誰死。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炒紫蘇子,肉蓯蓉水分限度難達標;龜甲、鱉甲浸出物難合格;桃仁形態普遍不合格,甚至有亳州某大飲片廠負責人,只好拿著鮮桃到葯監部門現場吃完,砸開桃仁現場驗證,同樣無法符合藥典... 飲片企業都被逼到這個份上,還怎麼活?

圖2:桃仁統貨,難符合藥典標準(圖片來源於誠實通商家)

還有昆布、牡蠣、海藻、海螵蛸、蛤殼重金屬農殘能符合的極少;蓮子心、前胡、茜草、川貝母、覆盆子含量難合格… 難道這些藥材都要逐漸被剔除中藥界嗎?

1.2 中藥的天然屬性,根本不可能達到性狀完全一致

說性狀,中藥本就是動植物,形態千變萬化,誰能保證每一顆果實每一朵花都像西藥藥片那樣長得一模一樣?

在4月21號公布的33批次不合格飲片中,有22個都是由於菊花的性狀不合格。再翻翻藥典,在菊花的性狀一欄里,不僅規定了菊花必須是球形、扁球形還是碟形,還明確的寫了直徑要多少cm,花瓣要內卷還是外卷......,這是植物啊!我一個企業採購幾噸貨難道還要一顆一顆去看你花瓣內卷還是外卷嗎?

圖3:2016年11月,天地網專家劉紅衛在河南濟源考察懷菊產新情況

再說了,中藥材最大的特點就是質量不均一,同一批貨,企業自己取樣,檢測合格;食葯監局來取樣,檢測結果真的可能就不合格!不是檢測有問題,是大貨質量本身不均一,這是中草藥的天然屬性。

主管部門可能會說,你們不會像日本人那樣精挑細選嗎?拜託,一則別人出的什麼價位?二來,中藥就那麼有限的資源,大家都精挑細選,有那麼多貨源供應嗎?全國老百姓要是都吃原生態泰國香米,那一大半人都得餓死——在這方面,難道不考慮我國的現實國情和經濟發展水平嗎?

1.3 標準搞「唯成分論」,導致一些「好葯」變「劣葯」

這個「槽」,更得好好吐吐了!網上關於這個誤區的「槽點」俯拾皆是,如人蔘和人蔘葉、枯芩和條芩等,我們不妨以青翹、老翹的品質評價為案例:

顧名思義,青翹是連翹剛成熟時採收的,而老翹則是連翹徹底成熟果皮變為褐黃色、開裂後才採收的。懂醫的都知道,連翹極容易「傷胃」,小孩子服完「雙黃連口服液」後往往會因「胃寒」而胃口不佳。老翹因其受過霜殺,大大減弱其峻烈之性,從而在清熱敗毒同時避免過多傷及「胃氣」,故在傳統上基本以老翹為商品。這也正是中醫整體思維在中藥藥性上的充分體現——絕不幹「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的傻事。

圖4:果實初熟尚帶綠色時採收,蒸熟,晒乾,習稱「青翹」(圖片來源誠實通商家)

圖5:果實熟透後採收,晒乾,習稱「老翹」(圖片來源誠實通商家)

但尷尬在於:化學方法測定中,青翹各成份含量高,老翹含量偏低。而在藥典標準含量測定項目「連翹苷和連翹脂苷A」時,兩者卻又用的同一個標準。這就導致藥廠他不敢收老翹啊,收了成份不達標,藥效再好也不能用;而產地農民呢,更是受市場誤導,大多在行情好的時候搶青,誰也不願意把青翹熬成老翹。

結果就是,老翹在臨床中逐漸被青翹替代,即將退出歷史舞台。到底是中醫用錯了?還是標準制定者目光狹隘,根本就不理解中醫「陰陽平衡」的大原則呢?

二、問題的根源:用「西化」方法來管理中醫中藥

明代古籍《醫方捷徑》中說道:「濟世之道,莫先於醫,療病之功,莫行於葯。」 這話就是說,行醫救人是莫大的善事,而能否治好病,葯是核心要素。

而中醫治病是以傳統中醫為理論基礎,以望聞問切,八綱、臟腑辯證等為方法,然後辯證施治用藥。中醫中藥本不該分家的,二者互為支撐互相驗證。但現在一部《藥典》,完全脫離臨床實戰,把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藥材再一樣一樣的揪出來,以化學含量測定為核心告訴臨床怎麼用才對——不荒謬嗎?

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竇啟玲所說:「現行藥典對中藥飲片的檢測標準,完全按照西藥的化學成份及含量等做為質量標準來要求,而且標準非常嚴格,導致絕大部分中藥檢測不合格,照此下去,中藥將逐漸萎縮」。

圖6:全國政協委員竇啟玲(圖據網路)

國家想振興中醫藥的心情可以理解,從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出台,各管理機構的頻繁抽檢、飛檢,這大家都能看得出來。但實際上呢,很多做法卻是在將中醫藥推向「西化」的路,甚至出現大量「中藥盲目西用」導致的臨床醫療事故悲劇。

前些年,從雙黃連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再到現在的魚腥草注射液,都因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而引起大眾關注,甚至被停用,原因是什麼呢——小月覺得這就是把中藥當西藥用,自食苦果!

就拿魚腥草來說,魚腥草本身有48種化學物質,那究竟是哪一種物質起著抗菌消炎的效果卻不清楚。老祖宗用這個葯是口服,你卻要用來往人的血管里打;中醫把魚腥草是用作治熱病,你卻往寒性病患者身上用藥。出了問題,又賴在中藥身上!

圖7:入葯的魚腥草(圖片來源誠實通商家)

還有何首烏和黃精的肝腎毒性危機,老祖宗本來就沒讓你直接入葯,而是要經過「九蒸九制」才可使用。但現在只檢測「蒽醌」等化學成分,而不嚴格的監控炮製過程,結果何首烏和黃精這些自古「補益肝腎」的「仙草」,反倒成了「損害肝腎」的「殺人葯」!

三、標準要建立,但必須基於中醫臨床實踐和理論

中藥是什麼?中藥中藥,自然是中醫使用的葯。中醫與中藥本應是一個整體,而一部《中國藥典》標準,卻用西藥的測評方法把中藥圈在了條條框框之中,不出問題才怪!

以往,我們說中醫藥就要走「現代化」和全球接軌。但只有接西方之「軌」才是接軌嗎?西醫就像是鐵路之軌,中醫是公路之軌,二者本來就是在不同維度下評價和看待問題,最終「殊途同歸」回到臨床療效上來。中藥西藥、中醫西醫,可以相互驗證和借鑒,但一定要有各自獨立發展空間和評價體系,要發展中醫,就必須建立在中醫思維之上,而不能以西醫思維的指揮棒來指導中醫。

不可否認,現在中藥飲片行業確實存在造假、摻假、染色、增重、熏硫亦或黃曲霉超標的安全性問題,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也影響中醫藥事業發展。這些方面,恰恰是國家葯監部門該去明確,該去標準化,該去嚴加管控的地帶。

圖8:某地查出含硫的中藥材被集中銷毀

而對於什麼樣的藥材,什麼樣的飲片,如何炮製才療效更優,國家大可不必插手過多,不妨交由臨床醫生自己把握和探索——中醫中藥,本來就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用生活實踐摸索出來的。

即使要把中藥飲片標準化,也應摸索出一套適合中醫藥特色的標準,而不是像現在一樣照搬西藥標準,用一套西藥管理辦法來管理中藥。也許制定新的,符合中醫藥特色的標準模式不容易,還需長時間探索;但至少現階段,特別針對目前我們已經發現藥典標準存在問題的藥材品種,我們應該想辦法去糾正,去修訂。刪除不合理,沒意義的指標;降低根本無法達標的限度要求;在質量檢測中,儘可能以種源和性狀為核心,輔助含量指標來評價。

望國家葯監部門和藥典制訂部門,能真正傾聽一下來自一線的聲音,傾聽一下中醫臨床的聲音——畢竟,中藥主要是拿給中醫用的!而不是拿給專家報課題、實驗室編數據用的!

(中藥材天地網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煎煮中藥到底洗不洗 中藥必須要了解的幾個事項
中藥進入美國要經過這麼多程序,出國之路何其艱難
煎煮中藥必須要了解的幾個事項
感冒高熱血象高,中藥一帖就退燒?!
藥師說葯:多沙唑嗪是中藥還是西藥?

TAG:中藥 |

您可能感興趣

推動中藥「走出去」?全國人大代表肖偉:搶佔中藥標準制訂話語權
全國政協禮堂最新掛上的這枚「名片」,背後有何淵源?
全國最有毒的食物都有什麼呢?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不能聲稱「防病治病」!
全國公認:最不好用的四種洗面奶,雅詩蘭黛貴還不好用!你還在用嗎?
七雄爭霸中,經濟最強的齊國,為何沒有統一全國?
詹姆斯:無話可說,剩下的全國直播應該全取消
全國歷史上四大未解之謎,傳說中的雙魚玉佩是否真的存在?
吃遍全國美食,最流連忘返的還是它
全國叛亂四起,康熙帝玄燁是如何應對的呢?
宋徽宗為何下令在全國禁止殺狗?
「何炅」在節目中無意的一句話,火遍全國,網友:很現實!
七雄爭霸的過程中,經濟最強的齊國,為何沒有統一全國?
美國隱身轟炸機威力巨大,一旦出動,便是覆滅全國的危險
火遍全國的暗黑食物,不用排隊也能自己做
這葯全國藥店都有,卻能致使腎臟衰竭!
全面解析百香果,看它憑什麼風靡全國!
一曲《丁香花》讓他紅遍全國,如今的唐磊又過得怎樣呢?
秦滅六國,攻打趙國才是最難的,幾乎傾全國之力滅之,網友:居然不是楚國!
古代一鄰國真無恥,為了抱住古代中國的大腿,竟下令全國禁止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