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李道純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

李道純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

李道純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



中和這一概念出自《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的中和概念,並不僅僅表示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情感,而且也蘊含著本體論的含義。這引發了後世儒家和道教學派有關心性學的深入探討。如唐代李翱、宋代的二程、呂大臨、南劍三先生、朱熹,明代的王陽明等儒家學者都將中和說同心性論有機的結合起來。而後期的道教全真派(龍門派道士尹志平)和金丹派南宗(李道純)的道門則從性命雙修的角度探討了中和問題。欲深入領會李道純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的思想精髓,對中和說的發展作一簡要的學術的回顧無疑是必要的。

唐代的李翱對於中和說所暗含的「性是未發」、「情是已發」命題作了引申和發揮,堪稱是宋明儒學心性論的先聲。他在《復性書》中強調「情由性而生,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與情是相輔相成的,性藏於內,故是未發,情形於外,故是已發。他所說的未發之中,不僅指至善的心性本體,而且指至誠的境界,昭然清明的本真狀態,這就開啟了宋明儒及道門詮釋中和學說的新思路,刺激了宋明儒道心性之學的發展。


二程對中和說亦有所闡發,基本上不出李翱「未發為性,已發為情」的框架,區別在於他們用「性理」凈化了李翱染有的「佛性」影子,主張持志養氣、誠敬涵養而非費思費慮以致中和。


程門後學的道南學派——南劍三先生(楊時、羅從彥、李侗)皆以《中庸》為孔門傳授心法,喜以默坐澄心、反觀喜怒哀樂未發氣象為相傳指訣。他們的已發未發見解較契於呂大臨的看法,而且注重於工夫的體認和道行的踐履。


按朱熹《中和舊說序》,其「中和說」歷經二次演變。一是「中和舊說」,亦稱丙戌之悟。如《發自有生》第四札,表明了丙戌之悟的最終立場:蓋通天下只是一個天機活物,流行發用,無間容息,據其已發者,而指其未發者,則已發者人心,而幾未發者皆其性也。亦無一物而不備矣,夫豈別有一物,拘於一時,限於一處而名之哉?即夫日用之不窮耳,此所以體用精粗動靜本來之洞然天一問,渾然全體,如川流不息,天運毫之間而鳶飛魚躍觸處朗然也。「29朱子以主敬為涵養工夫,以」心為已發,性為未發「為立說宗旨。朱子還借鑒了張載」心統性情「說及程子」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思想。由於心體流行是從寂然不動而感而遂通的過程,由渾然一性到性發為情的過程,由思慮未萌到思慮已萌的過程,心之未發和心之已發不可截為二節,而是體用一如的,渾然流徹的。但朱子主敬立中和新說,畢竟與《中庸》」至誠以立天下之大本「思想相異趣。

李道純有關「中和」問題的探討,既有宋儒的相關論點有重合之處,又有其獨自的特色。如他稱:「《禮記》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謂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謂天下之達道。誠能致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即子思所謂『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同一意。中也,和也,感受通之妙用也,應變之樞機也。《周易》生育、流行,一動一靜之全體也,予以所居之舍『中和』二字扁名,不亦宜乎哉!」李道純的中和說與朱熹「中和新說」有同有異,李道純將中看作是虛靈而靜覺地本然之體,以中統攝未發已發。致中和的工夫乃是靜動相須、體用一如的,不可截為二節。但朱熹是以敬字工夫來貫通未發已發,而李道純則主張重視未發時的靜定工夫,認為惟有如是動時方有主宰,這與道南學派的靜中體認未發工夫更相契些。


宋儒之中和說主要是以儒家的學說為參照而發揮的,未發之中體基本是指一瑩然無私、廓然大公的道德本體或本心。李道純的中和觀,則企圖融會貫通儒道釋三教的基本理念,其所謂中的基本含義是種澄澈無念、超越善惡是非的本然境界。如他說:「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云:不思善,不思惡,恁么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易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中並非一個具體的時空概念,而意指著某種空寂無礙之狀態或心靈的主觀意境。儒道釋三教的」中「異曲同工。要達到這種中的神秘境界,就必須向中中作一番體認工夫:」中是儒宗,中是道本,中是禪機,這三教家風,中為捷徑,五常百行,中立根基。動止得中,執中不易,更向中中認細微。其中趣,向詞中剖露,慎勿狐疑。個中造化還知,卻不在當中及四維。這日用平常,由中運用,曲居服食,中里施為。透得此中,便明中體,中字元來物莫違。全中了,把中來劈破,方是男兒。」「道釋儒三教,名殊理不殊,參禪窮理,只要抱本返元,初解得一中造化。便使三元輻輳,宿疾普消除。」與宋儒一般所說的靜默中體認一體同仁氣象不同,李道純認為中體即內在而又超越的,故體認「中」的工夫,須是徹上徹下的,涵蓋天地,截斷眾流式的,以破除各種支離和分辨(劈破)。按他的話說:惟允執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動,危者安平,微者昭著,到此有妄之心復矣,無妄不二,洞見圓滿無缺的天地之心的精神境界。


在李道純看來,體中達中的工夫實際就是修性達命的工夫。他融會南北二宗丹法,在主張性命雙修的同時,強調修養次序應是先性後命:「夫性者,先天至神一靈之謂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氣之謂也。精與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見解智識,出於心也;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也;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則有往來。是知身心兩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無命不產,命無性不存。其名雖二,其理一也……修命者不明其性,寧逃劫運?見性者不知其命,末後何歸?仙師曰:煉金丹不達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萬劫英靈難入聖。……性命兼達,先持戒定慧而虛其心,後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則命基永固,心虛澄則性本圓明。性圓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無死無生。至於混成圓頓,直入無為,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也。雖然,卻不可謂性命本二,亦不可做一件說,本一而用二也。苟或執著偏枯,各立一門而入者,是不明性命者也。不明性命則支離為二矣。性命既不相守,又焉能登真躡境者哉!」


李道純認為,性命屬先天之靈氣,先天的靈氣化為後天之心身,心身所具的精神就是性命的根本。性命是體一而用二,不可分離的。達性修丹都是修行的第一要義,要使性命雙全,根本在於見得「玄關」,「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形體,或雲眉間,或雲臍輪,或雲兩腎中間……都皆非也,但著形體都不是,亦不可離此身向外尋求。諸丹經亦不主正在何處,此所以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玄關非可知之形體,而是人藉以修性修命的心性本體——中。體中達中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性命兼達、圓頓混成的境界。


李道純說:「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自見得玄關,一得求得,藥物火候三元八卦盡在其中矣……且難言之妙非玄關乎?且如釋氏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使人心神領意會,謂之不傳之妙,能知此理者則能一徹萬融也。」在性命雙修法門中,玄關是本體,見得玄關是工夫。玄關之體與玄關之用是貫通為一,並非二截。本體與工夫是不二的。見得玄關的工夫,實即「致中和」工夫,並非語言文字或具體感官所能把握的,而是通過徹悟和神會,返歸本覺心體的瑩徹無染的過程。李道純進一步指出玄關與虛、空、誠等範疇是同體的:「三教正傳,這蹊徑元來驀直問。老子機緘至虛靜極。釋氏性足從空里悟,仲尼理自誠中入。算始初立,教派分三,其源一。道玄關常應物,易幽微,須嘿識。那禪宗奧旨,真空至寂,刻刻兼持,無間斷。生生受用無休息,便歸要復命,體元虛,藏至密。」借用佛家用語,「中」與「玄關」二辭,如同真如和如來藏二辭,實是同體而異名。「中」是從性命雙修的因位上說的,而「玄關」當則主要是從煉金丹的果位上說的。所以李道純曾提到:「成仙捷徑在玄關一竅。」「默守其中,不偏不倚,玄關透不易,方能合聖功。」守中也罷,透玄關也罷,其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天地在己」、「天地悉皆歸」的「聖功」境界。從性命雙修法門看,透玄關所成就的聖功,既是種使身心合一,獲得極大滿足與愉悅的精神狀態(身心合一的最終形態是成仙),同時也是道門所孜孜以求的與天地萬物相往來的精神境界。聖功是身與心的雙重的自由,是人的真正的完成。

但如何體中達中,如何透玄關,如何合聖功?李道純將之歸為「煉虛」工夫。玄關之體即是中體,中體即虛體。透玄關即致中和,致中和即致至虛。「夫金丹者,虛無為體,清靜為用。無上至真之妙道也。」具體說來,「道本至虛,虛無生氣……以虛養心,心所以靜;以虛養氣,氣所以運;……虛者天下之大本也。……虛為實體,實為虛用,虛實相通,去來無礙……虛極又虛元氣凝,靜之又靜陽復來」要透玄關,落實到具體的修行法門,李道純認為「外葯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內葯可以超越,可以出入有無。」「外葯是地仙之道,內葯是水仙之道,二葯全天仙之道。」「外葯了命,內葯了性。」「內葯乃煉神之要,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內葯先天至精,虛無空熙,不壞元神。」李道純的內外葯思想明顯是繼承了南宗陳楠有關「三品丹法」的說法。煉內外葯的過程就是一個性命雙修和返歸虛體或中體的過程。李道純還將傳統煉丹法分為「傍門九品」(邪道、外道、傍門)、「漸法三乘」(安葯、養命、延生)和最上一乘。在他看來,傍門之品不值一提,而漸法三乘者實近於煉精化氣,鍊氣還神和煉神還虛三階段,是適應中下根器者的修行。而最上一乘屬頓法,為上智根器者用之。其法「至真之妙道也。以太虛為鼎,清靜為丹基,無為為丹母,性命為鉛汞,定慧為水火,窒慾懲忿為水火交,性情合一為金木並,洗心滌慮為沐浴,存誠定意為固濟,戒定慧為三要,中為玄關,明心為應驗,見性為凝結,三元混一為聖胎,性命打成一片為丹成,身外有身為脫胎,打破虛空為了當。此最上一乘之妙,至士可以行之,功滿德隆,直超圓頓,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頓法修鍊以性兼命,契性了命,是最上乘的煉虛或守中、達中的工夫。在修丹方法上,李道純明顯吸納了禪宗的頓漸成佛方法。


總體而言,同宋明儒的中和說比較而言,李道純中和說的最大特色在於,他不僅是用一「中」字統攝儒道釋三教在理想境界體認上的紛紜,而且是用一「中」字,圓融了道門南北二宗有關性命之修孰先孰後,孰輕孰重之爭執。這種「中」字丹法,以其統合三教,整合道門的博大而圓頓的性格,獨成一家之言,對後世內丹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明代尹真人高弟著有《性命圭旨》,清黃元吉撰有《道德經注》、《道門語要》、《樂育堂語錄》等,都大倡李道純的中派丹法。全真龍門派閔小艮撰有《古書隱樓藏書》及《金蓋心燈》等,傳「中黃直透」工夫,亦可歸為中派的丹法。李道純力主三教合一,以中和為本,融釋南北宗之丹法並給予創造性的發揮,不愧為宋元道門中一代宗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先命後性的內丹成仙說
丹道採藥經驗談
道家養生內煉諸家舉要
凈諸業障的辦法
假借觀想火球修鍊丹田內氣的修鍊方法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
性學專家李銀河:這才是中國最出色的女人
指著市長鼻子怒吼的血性學者、絕代美女林徽因
中國第一性學家李銀河:這才是成年人都想要的性和愛
中國性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共同呼籲:男性慢病防控別忽視ED !
如何學習韓語:看韓劇、看韓國電影實踐性學習韓語
李銀河:一個性學工作者!
賀來︱現代性學科建制的突破與馬克思哲學的存在方式
「烏頭宰相」魏裔介的「復性學說」,體現了明末清初的哪些社會特徵?
巴西盲人女性學習化妝技巧:提升技能和自尊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寫《性史》的人——「性學博士」張競生
山東大學給留學生找健康異性學伴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
從政治語言個性學看學科交叉研究
概念的異質性學說剖析
英國各地的學校都在削減創意性學科
「烏頭宰相」魏裔介的「復性學說」,體現了明末清初哪些社會特徵?
女性學佛成就比男性慢?
為了長壽,男性可以向女性學習哪些技能
【讀後感】性學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