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這個皇帝為何終身執意不立皇后?
在古代,男性想著走入仕途,報效朝廷,女性則想著,要是有機會坐上那皇后的寶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情。天下只有一個皇帝、一個皇后,可見皇帝、皇后位置多麼重要,想要成為皇后,還要徵得一些人同意,例如,皇帝,但是,在唐朝,卻有這樣一個皇帝,執意不立皇后,這是怎麼回事呢?
皇帝不立皇后,不算是什麼新鮮事。歷朝歷代皇帝中,特別是一些開國皇帝、亡國之君、短命天子、荒淫帝王,還有一些諸如殤帝、廢帝、少帝、沖帝、哀帝之類的倒霉皇帝,生前沒立皇后或者沒來得及立皇后的不乏其人。單說唐朝,高祖李淵、殤帝李重茂、代宗李豫、哀帝李柷等人,或出於情感隱衷,或因為命運多舛,均沒有立皇后。
唐憲宗李純是歷史上第一個不設皇后的皇帝。郭氏是李純的嫡妻,李純繼位以後,並不冊封郭氏為皇后,只封他為貴妃。終其一朝,也一直沒有立過皇后。
憲宗為什麼不立皇后呢?《新唐書》是這樣記載的:「八年,群臣三請立為後,帝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艷,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憲宗在後宮寵幸的嬪妃非常多,恐怕立了郭氏為皇后後,她會幹涉自己,讓自己不能夠想愛誰就愛誰,所以不立。
遵照祖制,唐憲宗初登大寶後,應當冊立正妻郭氏為皇后,而唐憲宗卻並未那樣做,只是將郭氏封為貴妃。除了沒立皇后,唐憲宗執政前期,勵精圖治,忙於國事,連皇太子也沒有空暇立。直到元和四年(808),在大臣李絳等人的強烈建議下,唐憲宗才將最喜愛的長子李寧立為皇太子。兩年後,李寧病死。元和七年(812)七月,唐憲宗又立李恆為皇太子,郭氏本應「母以子貴」,水到渠成地入主中宮,但唐憲宗仍沒有將她立為皇后的意思。
唐憲宗很注重吸取歷史教訓,在他看來,之前的幾位唐朝皇后,諸如高宗的武皇后、中宗的韋皇后、肅宗的張皇后,她們要麼牽制皇帝,覬覦皇權,要麼黨同伐異,拉攏山頭,要麼假傳聖旨,攪亂宮廷,都以皇后的高貴身份干預朝政,都讓丈夫一籌莫展,忍氣吞聲。唐憲宗不立郭氏為皇后,就能避免郭氏將來像武后、韋後、張後那樣為所欲為。郭氏的貴妃地位比其他妃嬪高出一大截,她雖然掌攝六宮,形同皇后,但終究不是皇后。
唐憲宗不立皇后,不光是沖著郭氏來的,其他宮嬪同樣沒份。終其一生,唐憲宗除了將郭氏封為貴妃,將紀氏封為美人,將杜氏封為秋妃,其他甚至生有皇子皇女的宮嬪一概沒有得到封號。從唐太宗有三十五個孩子,封嬪妃十二人;唐玄宗有五十九個孩子,封嬪妃二十三人;唐憲宗有三十八個孩子,封嬪妃僅三人的史料記載來看,唐憲宗的確是在有意壓制后妃。只要沒有名號,這些宮嬪就沒有機會幹預朝政,就不會肆意興風作浪。
憲宗雖然在皇后問題上有此深沉的考慮,但是他終究沒有徹底解決藩鎮割據的問題。他所做的削藩,不過只是把作亂的藩鎮打壓下去了,並沒有形成限制藩鎮發展做大的措施,所以藩鎮問題此後依然屢禁不止。
而另一個詭異的事情是,郭貴妃雖然沒當過皇后,但是憲宗去世,憲宗與郭貴妃的兒子穆宗登位後,卻把他母親尊為太后,而且此後在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均為太皇太后,可以說享盡尊貴。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實用的歷史知識,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吧~


※郭沫若執意要挖開這個帝王陵,卻無意中替皇帝洗刷了冤情
※一代皇帝朱元璋為何不畏眾人的反對,執意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呢?
※為什麼朱元璋執意傳帝位給朱允炆,卻不立朱棣為皇帝
※宋仁宗為什麼執意要廢郭皇后?
※雍正王朝:雍正帝為何執意要殺李紱?赦免旨意背後也藏著大玄機!
※慈禧為何執意要立「載」字輩的光緒為帝,而不敢立「溥」字輩?
※唐玄宗如此寵幸她,卻執意不封她為皇后,有何難言之隱?
※明宣宗為何執意要廢除自己的原配妻子胡皇后?
※袁紹為何執意不聽取沮授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個原因
※掘曹操墓者千古抓瞎,丞相為何執意薄葬?
※朱元璋為何要執意處死女婿歐陽倫,馬皇后求情也沒用?
※「三武一宗滅佛」,他們都不是昏君,為何卻執意要滅佛?
※北魏孝文帝為何執意遷都?他使用了一個策略才獲得成功
※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
※朝鮮王妃執意將表妹嫁給袁世凱,可袁世凱一死她就做了這件事
※皇帝執意傳位給養子,大臣困惑不解,毛主席一語中的:流氓皇帝
※關羽死後,劉備為報仇執意伐吳,不是帝王之舉,你怎麼看?
※南宋理宗趙昀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執意立自己的痴傻侄兒為太子?
※明清兩朝為何都不顧惜國運執意要保全朝鮮?朝鮮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李治為何執意要立武則天為後?背後竟然隱藏著一個大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