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下談民主,《民主是個有條件的好東西》
什麼是民主?換一個提問方式:民主是什麼?或問民主的定義是什麼?這也許是人們思考民主問題時首先應當弄清楚的一件事,似不能信口開河。不同的人使用「民主」一詞時,當含有共同或共通的東西,那就是民主的共性,表達這個共性的文字就是民主的定義。
《民主是個有條件的好東西》
漆畹生著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7年3月出版
定價:69.80元
推薦理由
《民主是個有條件的好東西》以社會科學普及的形式,試行論證人們要獲得這個「好東西」是有條件的,並據理駁斥了當代「中國無民主論」。本書緊扣習總講話,深懷馬克思的民主理念,銘記前人民主實踐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提出了當下社會主義下民主存在和發展所必須的一些條件,希望有益於民主建設的實踐。
何謂「民主」
時至今日,一切關心人類歷史命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人都把民主一詞當作褒義詞來看待,歷史上對它有多種界說。例如,在古希臘雅典的奴隸制社會裡,在提修斯(約公元前8世紀—前7世紀)和梭倫(約公元前639—前559年)先後進行的兩次改革的基礎上,克里斯梯尼於公元前509年又進行了一次社會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奴隸主民主制。那個時代的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前429年)對此總結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制度,是因為政權在多數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當然,大家都知道,伯里克利說的「多數公民」只佔雅典境內總人口(約40萬人)的1/10。
當時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前430年)在其所著《歷史》一書中,首次把雅典的政治制度稱為民主政治。「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民主概念」(李鐵映,《論民主》,2001年),雖然此前幾近萬年的氏族部落社會裡早已有了「自然長成的民主制」(恩格斯,1884年3月—5月),但未能留下反映這一類社會實踐的相關概念之文字記載。後人可根據人類學研究資料(如「活化石」)對我們祖先在「國家」被發明出來(恩格斯,1884年3月—5月)之前廣泛的民主實踐加以確認。
在中華文明史上,雖然其大量文化積存中不乏「民主性的精華」(毛澤東,1940年1月),而且在古籍《尚書》一書中有「民主」一詞(「簡代夏作民主」),後者之含義卻主要是勸說明主清官的,好似「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一類的統治箴言,同近代、現代及當代進步人士所理解的民主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後,剝削階級掌控了「那脫離了人民的、可以用來和人民對抗的公共權力」(恩格斯,1884年3月—5月),從而可以用國家暴力機器來鎮壓其人口占社會總人口大多數的勞動者階級。自此奴隸主作主、君主、神主、帝主、王主、官主、皇主、霸主等一堆專制主義怪物取代了氏族社會中的民主,持時長達約5000年之久。
當人類中的絕大多數個體即廣大勞動者(包括奴隸、農奴、黑奴、勞動婦女等)熬過了大約4600年(試以公元前3100年的埃及美尼斯王的王朝建立為起點計算)的非人的苦難歲月之後,迎來了「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恩格斯,1873—1883年),在思想與文化上表現為公元1500年前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和1760年前後的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孕育並誕生了以下兩個推動人們解放思想、指導人們的偉大革命實踐、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偉大宣言。
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中,在有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的56位代表參加的費城大陸會議上,於1776年7月2日大家簽名通過了傑弗遜(1743—1826年)起草的《獨立宣言》。
它吸收了歐洲啟蒙運動中形成的先進思想,例如天賦人權思想、政治契約思想等,並在曆數因英王喬治三世之背信棄義而造成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種種苦難之後宣示,當地人民有起來造反的權利和義務。宣言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相信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馬克思稱這一宣言為人類文明史上的「第一個人權宣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6卷,第20頁)。《獨立宣言》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了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而進行民族獨立戰爭並取得勝利的旗幟,因而列寧指出:「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1918年8月20日)。《獨立宣言》的思想反過來對歐洲(如法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如拉丁美洲)的人民革命及民族獨立運動產生了廣泛影響。
第二個宣言是在法國大革命中由該國國民議會於1789年8月20日—26日通過的《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馬克思指出,以這一宣言為旗幟的法國大革命「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1848年12月15日)。《人權宣言》共有17條,位居首位的第1條宣示「人人生而自由,權利平等」。
這兩個宣言的精神成了200多年來的「新時代的信條」(米什萊,19世紀歷史學家),即資本主義時代的信條,力圖「消滅專制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市儈主義」等「資產階級的敵人」(馬克思,1848年12月15日),衝破中世紀的精神牢籠,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解放思想」(鄧小平,1978年12月13日),加上自然科技進步、世界市場形成和工業革命,從而為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在北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都是實際上領導運動的階級」,其他階級那時「還沒有與資產階級不同的任何單獨的利益」,也「還沒有組成為一些獨立發展的階級或一個階級的幾個部分」(馬克思,1848年12月15日);兩個宣言的起草人是資產者,行文中也反映了他們和利益訴求(如《人權宣言》第2條宣示的私有財產權利)。
但是,就這兩個宣言誕生前後的全球人文歷史背景而言,它們出現於這樣一個空前變革的時代:「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他們幾乎全都處在時代運動中,在實際鬥爭中生活著和活動著,站在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進行鬥爭,一些人用舌和筆,一些人用劍,一些人則兩者並用」,使「教會的精神獨裁被摧毀了」(恩格斯,1873—1883年),把世俗的政治專制者送上了斷頭台,以科學的理性之光碟機散了中世紀的十分愚昧的黑暗……他們提出了進步人類中共有的美好理念,反映了占社會人口大多數的勞動者美好嚮往,留下了大量可供後來的革命階級揚棄的寶貴思想材料……總之,「給現代資產階級統治打下基礎的人物,決不受資產階級的局限」(恩格斯,1873—1883年),巨人們主觀上並不局限於占社會人口極少數人的個人私心與階級私利,而是懷有巨大的關乎人類前途與命運的宏觀思考與終極關懷,雖然客觀上受制於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係性質,現實的變革態勢並不能如其所願。
文章摘自《民主是個有條件的好東西》,已獲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林少華:拷問歷史和暴力,村上成為了日本知識分子的靈魂擔當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請你記住這些人的名字!
※秦曉鷹:最具歷史感的我們,並不一定是成熟的民族
※全球民族主義復興,根源可追溯到18世紀……
※段鋼:一座城市的文化治理,從城市精神開始
TAG:社會科學報 |
※西方民主是陰謀的民主、暴力的民主
※高人總結:西方民主是一種假民主,其實背後都是為了利益!
※精英民主、大眾民主到民粹化民主-論西方民主的民粹化趨向
※蔡英文談民主 台名嘴痛批:民進黨哪有什麼民主
※以民主燈塔自詡的法國,是怎樣被民主給玩死的?
※揭秘:東北民主聯軍,麾下十二個縱隊司令員都有誰!
※揭秘:東北民主聯軍,麾下十二個縱隊司令員都有誰
※東北民主聯軍的主要首長都是誰
※美國:從「完全民主」降級到「有缺陷的民主」
※將自由民主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美國對中東的民主化改造戰略
※俄媒:中國民主是為人民服務的民主
※中東君主國家個個富得流油,而民主國家為何反而窮困潦倒?
※民進黨連刺「民主心臟」兩刀 台灣的民主還能活命嗎?
※大轉變:美式民主的出路在何方?
※台灣陷入民主困境,幸運的是還有這個選項
※王鵬:投票民主的民粹宿命,兩者只是一線之隔
※信仰民主的賴清德,如何反被民主所玩弄?
※國民政府是如何在民眾之間宣傳三民主義的呢?
※全民主播潮的時代,這些套路你還不知道嗎
※民主?韓國的公主太子們,一怒之下其他人便得跪下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