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銅印符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曹」字的上、下部分在古文字中的不同寫法


古今文字中「曹」字的不同寫法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曹休墓銅印章篆體陰文

曹操高陵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文物研究


「黃綾袍錦領袖」石牌


一、銅印符與黃綾袍錦領袖


按照曹操《終令》的規定,其壽陵「因高為墓,不封不樹」。諸書所云「因高為基」,「基」應為「墓」字。「不封不樹」,即「墓而不墳」,且不樹墓碑。漢魏之際,正是喪葬習俗由地上墓碑到地下墓誌的一個轉變時期,曹操陵墓內不可能有墓志銘。曹操臨葬前,曹丕曾作《哀策》,但西高穴大墓內並沒有發現《哀策》。如果說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墓,那麼墓內必然會有關於曹操的直接證據。西高穴大墓中有兩件文物應該值得重視,但在先前的研究中似乎被忽略了,這就是「銅印符」與「黃綾袍錦領袖」石牌。


「銅印符」實際上是銅印章,應當是墓主人姓氏、身份的標誌物。這枚銅印上刻有一符號,其形狀似一古篆「曹」字。從字形結構上看,「曹」字由上下兩部分構成,其上半部即為二「東」字重疊合寫,其寫法是將兩個「東」字的兩橫連接為一橫,兩個「曰」簡寫為一,再用兩豎將橫與「曰」穿插一起。再一種寫法也是能夠成立的,即將兩「東」字的兩豎合為一豎,如「銅印符」中的篆體字形寫法。「曹」字的下半部為「口」,或為「曰」。「曹」字的上、下部分在古文字中各有不同的寫法。


「曹」字字源本是兩個並列的「東」,「也就是二重,代表兩個耕作的人,加口,是說兩個人有口舌爭吵,這就是訴訟中原被告兩造的造字。口變甘變曰,二東合并以成曹。」(約齋《字源》,上海書店1986年版,第214頁)《說文解字》、《爾雅》釋「曹」曰:「獄之兩曹也。在廷東,從東東,治事者;從曰。徐鍇曰:以言詞治獄也,故從曰。」在古今文字中,「曹」字的書寫也有多種字形。

西高穴大墓出土的銅印符上的「曹」字,與普通的寫法不同。2010年5月洛陽邙山曹休墓被發掘,在墓葬後室北側出土一枚2厘米見方的銅印章,刻有篆體陰文「曹休」二字,「曹」字上半部為並列兩個「東」,下半部為「曰」。


「曹」字的寫法顯然與西高穴大墓銅印符上的「曹」字不同。曹休卒於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九月,相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僅8年余,同時代同一曹姓而書寫不同,這該如何解釋呢?曹操為魏國開國之祖,天下一「曹」,其書寫當不同於其他族人,由此顯示只有曹操一人的個性特徵。這恰似後來唐朝武則天為自己的名造一「曌」字一樣,以顯示其至高無上而唯一的尊貴。曹休的銅印章有姓有名,而曹操的銅印符有姓無名,這是因為自西周以來帝王名諱禮制歷代沿承,曹操的印符不可能像曹休的印章一樣刻有姓名,曹魏避「操」名,所以僅有一「曹」字。假如西高穴大墓中真的出現刻有「曹操」字眼的印章,那麼,這一印章一定是假的,這座大墓是否為曹操墓就更值得懷疑了。


「曹」字銅印符與「曹休」印章均出土於墓的後室,稍有不同的是前者在後室後部偏南側,後者在北側。從出土位置看,銅印的放置地點當在墓主人身旁。據考古報告《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刊《考古》2010年第8期),「在後室後部發現六個石葬具痕迹,推測應有石棺床一具,其上放置木棺」,這應當是安葬曹操的原始位置。然「在前室靠近甬道處發現一頭骨,經鑒定為男性,年齡60歲左右」。若此頭蓋骨為曹操的話,當是被擾亂移動至此。同樣,大墓後室發現的兩具女性骨骼也非其原始位置。


除「銅印符」外,「黃綾袍錦領袖」石牌也是一件不可忽視的物證。這枚石牌說明西高穴大墓隨葬品中有一件綴飾錦領袖的黃綾袍。「黃綾袍錦領袖」必然是墓主人所專有,是代表其官品的朝服。漢代皇帝依春、夏、秋、冬四時,換穿青、朱、黃(夏末)、白、黑五種清一色(又叫正色)的袍服,而諸王所用袍服不能與皇帝相同,除了紋采不同外,還須在領、袖上有上下等級的差別,故綴飾不同顏色的錦繡。錦為尊貴者所享有的特權之物。古人嘗用五色指代東南西北中,中為黃,故以黃為尊。曹操曾「擬古皮弁裁縑帛以為帢,以色別其貴賤」魏以得土統,色尚黃,「朝廷畿內以黃龍幡」(錢儀吉:《三國會要》卷12),純一色的黃綾袍只有皇帝才能擁有,「黃綾袍錦領袖」必是尊貴王公所專用。漢代依據不同的顏色和紋采建立君臣服章制度,使官僚等級有了明確的標誌,此不僅反映在朝服上,還表現在祭祀、巡遊等活動中的服飾穿戴上。同樣的官服,為了顯示其品級的差別,則在袍服的領和袖上相應作些不同的緣飾。由此形成上下、貴賤、尊卑的官僚等級服制。

由漢代的禮服制度推測:「黃綾袍錦領袖」當為墓主人所擁有,擁有「黃綾袍錦領袖」的墓主人必是一位尊貴王公。那麼,這位尊貴王公又是誰呢?西高穴大墓中出土有兩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眼的石牌,「魏武王」是出土文字中唯一的一個人的名號,只有他才能有資格穿用這件「黃綾袍錦領袖」,由此推定墓主人應為曹操。有學者假設曹操有可能將自己「格虎大戟」、「格虎短矛」送給別人。但他絕不可能將自己的「黃綾袍錦領袖」官服送人。「黃綾袍錦領袖」石牌與「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石牌出土於同一墓內,說明石牌所記隨葬品都是墓主人生前所擁有。墓主人即魏武王曹操,西高穴大墓即為曹操高陵。


二、西高穴大墓形制與曹魏宮室制度


曹操去世後,靈柩曾停放在鄴宮文昌殿,並由文昌殿起程,安厝於鄴城西岡高陵。曹丕《哀策》云:「棄此宮庭,陟彼山阿。」曹植《誄》曰高陵「窈窕玄宇,三光不晰」。高陵玄宇與鄴宮文昌殿雖有地下地上之別與陰陽之隔,但貫通曹操生前死後,二者在建築制度與形制上應是相通的。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鄴城,並定鼎於此,在以後的十五六年內,對鄴城及宮室作了系統的規劃設計與建設,形成了規整的宮城制度。宮城取象北極紫微垣,位於鄴城北部。以北極星為一端點,設一南北中軸線,這一中軸線南北貫通宮城與郭城,外朝(前朝、大朝)主建築文昌殿位於中軸線北部之上,中朝(內朝)、日朝、後宮及西苑等均圍繞文昌殿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布置。文昌殿居中,東有中朝主殿聽政殿,西有西苑。聽政殿東又建有東閣,曹操出征,太子曹丕以國之儲副,曾在東閣處理留守事務,東閣具有日朝(治朝)的功用。鄴宮建築布局與設計出自曹操,而且他又用同樣的思想理念對自己的壽陵作了規制。如果將西高穴大墓與曹魏鄴宮作一比較,可以發現二者在形制與制度上頗有相似之處:第一,布局規整,講究對稱。西高穴大墓平面呈「甲」字形,陵墓布局也有一條中軸線,其前、後室均布置在中軸線上,兩旁側室左右對稱;第二,鄴宮文昌殿、聽政殿建築最為崇高,其次是東閣,構成外朝、中朝、日朝三大主建築。西高穴大墓前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0米。」「後室為四角攢頂,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墓頂距墓底高6.50米。」「前室北側室南北長1.83米、東西寬2.79米、墓頂距墓底高4.7米,四角攢尖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陽縣文化局:《河南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刊於《考古》2010年第8期)前室、後室和前室左(北)側室與文昌殿、聽政殿、東閣的職能劃分頗相類似,當是曹操設計的外朝、中朝與日朝之所。這三室下方上圓,四角攢頂,象天法地,顯示著墓主人地位的崇高,也與曹植《誄》所描述的「窈窕玄宇」相一致。曹操生前一貫主張「事死如事生」,敬神如神在,所以用同樣的禮制思想規劃鄴都宮室和壽陵。


西高穴大墓與鄴宮也有不一致的地方,鄴宮坐北朝南,而大墓則坐西朝東。其實,漢代是中國古代宮室建築制度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即由先秦以西為尊轉變為以北為上。這一時期坐西朝東與坐北朝南兩種朝向並存,為承前啟後過渡時期的現象;其次,曹操高陵在選址、朝向上,一方面受周圍地理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鄴城的因素。因為鄴城為其「王業本基」,狐死首丘,高陵坐西朝東亦符合常理;再次,「曹」字本由兩個「東」字並寫而成,曹操又是靠收編青州黃巾軍發跡的,在他的詩賦奏令中多有描述東方、東海、日出等情景,對「東方」情有獨鍾,其將自己的壽陵設計為坐西朝東,符合他生前崇拜東方的心理。


再者,鄴宮由於受鄴城東西長、南北窄的局限,文昌殿、聽政殿、東堂由西向東排列,這與鄴城西北隅金鳳、銅雀、冰井等三台的建築一樣,與道家的「三山」建築思想頗相類似。西高穴大墓前室相當於大朝(外朝),後室類似於中朝,前室左側室如日朝,其布局較鄴宮更加整齊劃一,左右對稱更加嚴格。以後魏明帝在東漢洛陽南宮的基址上建太極殿,太極殿左右兩側又建東、西堂,這種東、西堂的建築思想與制度與西高穴大墓極為相似,明帝當是繼承了其祖父曹操的思想理念設計洛陽宮殿,這一宮室制度深刻影響了整個魏晉南北朝及隋唐的宮廷建築布局。依據鄴宮與洛宮制度前後互證,可以發現西高穴大墓在形制及制度背後的理念上,甚是符合曹操的思想。


筆者由古文字的字形,釋銅印符所刻符號為「曹」,又據漢代禮服制度,證「黃綾袍錦領袖」為墓主人的官服,墓主人應是一位王公;又將墓中出土的石牌串並分析,推定其為魏武王曹操;再籍鄴宮、洛宮制度,比較西高穴大墓形制、結構,證其為曹操高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5月份交流會預告
李治安:兩個南北朝與中古以來的歷史發展線索
張釗貽:馮雪峰「神化」魯迅的努力、困境和貢獻
「越公殹」考略
清華簡《繫年》「周亡王九年」及相關問題新探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高士宴樂紋嵌螺鈿銅鏡
文物介紹——西漢茂陵石雕
文物介紹——西漢齊王墓的青銅方鏡
文物介紹——西漢南越王角形玉杯
北京醫院裡的文物古迹
廣西賀州市博物館展出館藏文物,古代陶瓷器皿見證古代嶺南與中原文化融合
探秘山西「文物醫院」 修復師比文物還稀缺
西城文物大數據
無極齋分享深博《物華天寶:朝陽北塔出土文物精品展》雕藝器具
文物介紹——西漢角型玉杯
日媒:曹操高陵出土珍貴文物將於東京上野展出
【精美絕倫】北朝藝術博物館 ‖ 文物大集錦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世界文物保護的典範——敦煌莫高窟!
文物、古董、藝術品的區別
大城文物古迹 古柏樹
華夏文化——國寶文物
盤點高安市博物館的金玉文物!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文物介紹——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
乾陵出土文物精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