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作戰方式,打仗的目的是不打仗

古代的作戰方式,打仗的目的是不打仗

歷史上真實的打仗,是怎樣的呢?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古代,由於歷史文獻的限制,究竟是不是這樣打的,其實我們並不完全清楚。 我們看《曹劌論戰》這個文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魯國和齊國打仗,齊國擂一通鼓,軍隊衝出來一次,魯國不迎戰。齊國只好退回去。然後齊國又再擂一通鼓,齊國軍隊又衝出來一次,魯國還不迎戰,齊國又只得退回去。如此反覆折騰,等到齊國第三次衝出來的時候,軍隊已被折騰得疲憊不堪,怨氣衝天。這時候魯國才擂響第一通鼓,結果一鼓作氣便把齊國打敗了。 這裡並沒有說先將軍出戰,然後再士兵出戰的問題。不過它也並沒有否定。而且如此一鼓再鼓,這種打仗的方式,和將軍先戰,然後士兵再戰的方式,有多麼的像 首先,我們古人是厭戰的。看起來從古至今我們的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但從古人的心理來看,他們是不願意打仗的,不願意發動戰爭的。你看我們發明的這個「武」字,多麼形象!止戈,就是不要戰爭。打仗的目的是不打仗,這是有非常深刻樸素道理的,同時也體現著古人對戰爭的評價和看法。

就算是非打仗不可,古人也總是以減小打仗的損失為主。中國古代有很多講軍事理論的書,可以說,世界上找不到一個國家講軍事理論的書有我們的多,有我們的豐富。而且,我們的軍事理論在先秦時期就非常成熟,達到了高峰,還因此成為百家學說中重要的一家——兵家。比如咱們耳熟能詳的那些句子:「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上者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等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古人打仗是要講禮儀的。所謂「先禮後兵」,只有講了禮儀之後才會打仗。有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比如「春秋五霸」,有多個版本,其中一個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楚兩國交戰,楚軍渡河一半了,宋襄公身邊謀臣向他建議「半渡而擊之」,宋襄公不同意,多不知禮呀!楚軍渡河過來了,又有謀臣建議宋襄公趁楚軍混亂而擊之。宋襄公也不同意,非要等楚軍擺好陣再打,結果宋軍被楚軍打得大敗,宋襄公也慘受重傷。這麼個窩囊的人,怎會擠進五霸之一?其實呀,根本的原因就是這個宋襄公很講用兵的禮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兩軍對壘不服就干,打仗就是打群架,古代戰爭真的這麼幼稚嗎?
不是拼刺刀,真實的鬼子是這樣打仗的——豆戰車從軍記
古代打仗,單兵格鬥能力對於整體軍隊來說是有些作用的
古代打仗,為何都是大將單挑,士兵干看著?其實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黃種人體型是最弱小的,為什麼打仗的時候,戰鬥力卻是最高的?
古代打仗哪個兵種最安全?打仗沖在前面的最不容易死,原因有三
古代打仗時,扛旗子的小兵被保護的最好,原因是這個!
史上最不靠譜的五場戰爭:打仗像打著玩一樣
用打仗的作風乾打仗的事——在解決問題中聚力推進備戰打仗
宋朝的武器裝備是世界上最豪華的,但是就是打仗不行,屢戰屢敗
打造能打仗、打勝仗的人才方陣
抗戰時期,打仗有一手的神槍司令員,打勝仗靠的竟是這4樣東西!
蘇聯打仗從不打掃戰場,而我們打掃戰場是必須的,到底差在哪裡了
古代打仗陣型真的那麼重要嗎?專家:沒陣型豈不是耍流氓
史上最霸氣的帝王:不是正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不服戰場見
抗日時打仗最凶的一支部隊,作戰方式讓日軍「膽寒不已」
抓練兵備戰,不能用打仗標準干與打仗無關的事
古代打仗都是講究方法的,但歐洲人這樣的打發讓人費解
他有個王瘋子的稱號,出名的打仗不要命,違抗軍令也要打勝仗
諸葛亮真的不會打仗嗎?他的巔峰一戰,打出了教科書般的經典戰例